高三物理寒假作業(四)
一、選擇題
1.某時刻,兩車從同一地點、沿同一方向做直線運動,下列關于兩車的位移 、速度 隨時間t變化的圖象,能反應t1時刻兩車相遇的是( )
2.如圖所示,北斗導航系統中兩顆衛星,均為地球同步衛星.某時刻位于軌道上的A、 B兩位置.設地球表面處的重力加速度為g,地球半徑為R,地球自轉周期為T.則( )
A.兩衛星線速度大小均為 B.兩衛星軌道半徑均為
C.衛星l由A運動到B所需的最短時間為
D.衛星l由A運動到B的過程中萬有引力做正功
3.許多科學家在物理學發展過程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下列說法符合物理學史實的是( )
A.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并通過實驗測出引力常量
B.奧斯特發現了電流的磁效應,并得出電磁感應定律
C.伽利略通過實驗,為牛頓第一定律的建立奠定基礎
D.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并發現行星沿橢圓軌道運行的規律
4.如圖10(a)所示,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的光滑金屬尋軌cd、eg處于方向豎直向下的勻強磁場中,金屬桿mn垂直于導軌放置,與尋軌接觸良好。在兩根導軌的端點d、e之間連接一電阻,其他部分的電阻忽略不計,F用一水平向右的外力F作用在mn上,使mn由靜止開始向右在導軌上滑動,運動中mn始終垂直于導軌。取水平向右的方向為正方向,圖(b)表示一段時間內mn受到的安培力f隨時間t變化的關系,則外力F隨時間t變化的圖象是( )
5.如圖6所示,實線是沿x軸傳播的一列簡諧橫波在t=0時刻的波形圖,虛線是這列波在t-=0.2 s 時刻的波形圖。已知該波的波速是0.8 m/s,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這列波的波長是14 cm
B.這列波的周期是0.15 s
C.這列波可能是沿x軸正方向傳播的
D.t=0時,x=4 cm處的質點速度沿y軸正方向
6.已知某玻璃對藍光的折射率比對紅光的折射率大,則( )
A.藍光光子的能量較大
B.在該玻璃中傳播時,藍光的速度較大
C.從該玻璃中射入空氣發生反射時,藍光的臨界角較大
D.以相同的入射角從空氣斜射入該玻璃中,藍光的折射角較大
二、實驗題
7.為了探究加速度與力的關系,某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帶滑輪的長木板水平放置,板上有兩個光電門相距為d,滑塊通過細線與重物相連,細線的拉力F大小等于力傳感器的示數.讓滑塊從光電門1由靜止釋放,記下滑到光電門2的時間t,
改變重物質量來改變細繩拉力大小,重復以上操作5次,得到下列表格中5組數據.
(1)若測得兩光電門之間距離為d=0.5m,運動時間t=0.5s,則a= m/s2;
(2)依據表中數據在坐標紙上畫出a-F圖象.
(3)由圖象可得滑塊質量m= kg,滑塊和軌道間的動摩擦因數 = 。(g=10m/s2)
8.某實驗小組利用如圖1所示的電路做“測量電池的電動勢和內電阻”的實驗。
(1)請你根據電路圖,在圖2所示的實物圖上連線。
(2)該小組利用測量出來的幾組電壓和電流值畫出了U—I圖線如圖3。根據圖線求出電源的電動勢E=__________,電源的內電阻r=___________。
(3)另一實驗小組也做了“測量電池的電動勢和內電阻”的實驗,他們在實驗室里找到了以下器材:
A.一節待測的干電池 B.電流表A1(滿偏電流3mA,內阻 =10Ω)
C.電流表A2(0~0.6A,內阻 =0.1Ω) D.滑動變阻器 (0~20Ω,10A)
E.定值電阻 (1190Ω) F.開關和導線若干
某同學發現上述器材中雖然沒有電壓表,但提供了兩塊電流表,于是他設計了如圖4所示的電路,并進行實驗。該同學測出幾組電流表A1、A2的數據 、 ,利用測出的數據畫出 圖像,則由圖像可得被測干電池的電動勢E=________V,內電阻r=________Ω。
三、計算題
9.如圖所示,質量為m帶電量為+q的小球靜止于光滑絕緣水平面上,在恒力F作用下,由靜止開始從A點出發到B點,然后撤去F,小球沖上放置在豎直平面內半徑為R的光滑絕緣58 圓形軌道,圓形軌道的最低點B與水平面相切,小球恰能沿圓形軌道運動到軌道末端D,并從D點拋出落回到原出發點A處。整個裝置處于電場強度為E= mgq 的水平向左的勻強電場中,小球落地后不反彈,運動過程中沒有空氣阻力。求
(1)小球剛到D點的速度; (2)AB之間的距離; (3)F的大小。
10.在遠距離輸電時,要考慮盡量減少輸電線上的功率損失。有一個小型發電站,發電機輸出的電功率為P=500kW,當使用U=5kV的電壓輸電時,測得安裝在輸電線路起點和終點處的兩只電度表一晝夜示數相差4800 kWh。求:
(1)輸電線上的電流 I、輸電線的總電阻r和輸電線上的損耗的電壓U損
(2)若想把損耗功率控制在輸送功率的1.6%,又不改變輸電線,那么電站應使用多高的電壓向外輸電?線路損耗的電壓是多少?
11.如圖所示,A、B為兩塊平行金屬板,A板帶正電荷、B板帶負電荷.兩板之間存在著勻強電場,兩板間距為d、電勢差為U,在B板上開有兩個間距為L的小孔.C、D為兩塊同心半圓形金屬板,圓心都在貼近B板的O′處,C帶正電、D帶負電.兩板間的距離很近,兩板末端的中心線正對著B板上的小孔,兩板間的電場強度可認為大小處處相等,方向都指向O′.半圓形金屬板兩端與B板的間隙可忽略不計.現從正對B板小孔緊靠A板的O處由靜止釋放一個質量為m、電荷量為q的帶正電的微粒(微粒的重力不計),問:
(1)微粒穿過B板小孔時的速度多大?
(2)為了使微粒能在C、D板間運動而不碰板,C、D板間的電場強度大小應滿足什么條件?
(3)從釋放微粒開始,求微粒通過半圓形金屬板間的最低點P點的時間?
高三物理寒假作業(四)參考答案
1.BD
2.B
3.C
4.B
5.B
6.A
7.
8.(1) (2分)
(2)U0
(3)1.5 0.6
9.(1) (2)R;(3)322 mg.解析: (1)電場力F電=Eq=mg
電場力與重力的合力F合=2mg,方向與水平方向成45°向左下方
小球恰能到D點,有:F合= mVD2R
VD=
(2)從D點拋出后,只受重力與電場力,所以合為恒力,小球初速度與合力垂直,小球做類平拋運動,以D為原點沿DO方向和與DO垂直的方向建立坐標系(如圖所示)。
小球沿X軸方向做勻速運動,x=VD t
沿Y軸方向做勻加速運動,y= 12 at2 a= F合m =2g
所形成的軌跡方程為y= x22R
直線BA的方程為:y= -x+(2 +1)R
解得軌跡與BA交點坐標為(2R,R)
B的坐標為(22 R,(22 + 1)R)
AB之間的距離LAB =R
(3)從A點D點電場力做功:W1=(1 - 22 )R•Eq
重力做功W2= -(1+ 22 )R•mg F所做的功W3=F•R 有W1+W2+W3 = 12 mVD2
F= 322 mg
10.(1) 100A; 20Ω; 2000V
(2) 25kV; 400V
(1)P損= =200 kW (1分) 輸電線上的電流 100A,(1分)
輸電線損耗功率P損=I 2r,得r=20Ω(1分) U損= I r=2000V (1分)
(2) 8kW (1分) 20A (1分)
25kV (1分) 400V (1分)
11.
(3)微粒從釋放開始經t1射入B板的小孔,d=v2t1,
則t1=2dv=2d m2qU,
設微粒在半圓形金屬板間運動經過t2第一次到達最低點P點,則t2=πL4v=πL4 m2qU,
所以從釋放微粒開始,經過t1+t2=2d+πL4 m2qU微粒第一次到達P點;根據運動的對稱性,易知再經過2(t1+t2)微粒再一次經過P點……
所以經過時間t=(2k+1)2d+πL4 m2qU,(k=0,1,2,…)微粒經過P點.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1308229.html
相關閱讀:2012版物理《6年高考4年模擬》:牛頓運動定律試題(有參考答案)
河南省中原名校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聯考物理試題
2012年新課標高考理綜物理試題
甘肅省民樂一中2015-2016學年高三12月診斷考試物理試題
廣西桂林十八中2014屆高三第六次月考物理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