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高中三年級化學第一輪復習同步練習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世界是由物質組成的,化學則是人類用以認識和改造物質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化學網為大家推薦了高中三年級化學第一輪復習同步練習,請大家仔細閱讀,希望你喜歡。

一、選擇題

1.(2009北師附中模擬)下列示意圖中,白球代表氫原子,黑球代表氦原子,方框代表容器,容器中間有一個可以上下滑動的隔板(其質量忽略不計)。其中能表示等質量的氫氣與氦氣的是()

答案:A

2.(2009安慶模擬)由A、CH4、H2組成的混合氣體,當V(A)?V(H2)=7?24時混合氣體的摩爾質量為16 g/mol,則A為()

A.O2 B.CO

C.CO2 D.SO2

答案:D

3.在三個密閉容器中分別充入Ne、H2、O2三種氣體,在以下各種情況下排序正確的是()

A.當它們的體積和溫度、壓強均相同時,三種氣體的密度(H2)(Ne)(O2)

B.當它們的溫度和密度都相同時,三種氣體的壓強p(H2)p(Ne)p(O2)

C.當它們的質量和溫度、壓強均相同時,三種氣體的體積V(O2)V(Ne)V(H2)

D.當它們的壓強和體積、溫度均相同時,三種氣體的質量m(H2)m(Ne)m(O2)

答案:B

4.(2009濟寧質量檢測)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1 mol Cl2參加的任何反應,反應過程中轉移電子數都是2 NA

B.常溫常壓下的33.6 L氯氣與27g鋁充分反應,轉移電子數為3NA

C.標準狀況下,1 L乙醇完全燃燒產生CO2分子的數目為NA22.42

D.將10 mL質量分數為98%的濃H2SO4,用水稀釋至100 mL,H2SO4的質量分數大于9.8%

解析:A.1 mol Cl2和NaOH溶液反應時,Cl2+2NaOH===NaCl+NaClO+H2O,轉移的電子數為NA。

B.1.5 mol Cl2與27 g鋁反應轉移的電子數為3NA,只有在標準狀況下33.6 L Cl2的物質的量才是1.5 mol。

C.標準狀況下,乙醇為液體。

D.設98%的濃H2SO4密度為1 g/mL,9.8%的H2SO4濃度為2 g/mL。稀釋到100 mL時質量分數為。根據稀釋前后H2SO4質量守恒得:11098%=2100,=9.8%12,由于2,9.8%。

答案:D

【點評】 本題考查物質的組成特點,以及摩爾質量、阿伏加德羅定律的意義,要抓住概念的本身特征去理解。

5.(2009泰安)標準狀況下有①0.112 L水;②3.011023個氯化氫分子;③13.6 g H2S氣體;④0.2 mol氨氣,下列對這四種物質的關系由小到大排列正確的是()

A.體積:①④③② B.密度:④①③②

C.質量:①④③② D.氫原子數:②④③①

解析:先轉化為物質的量,①n(H2O)=112 g18 gmol-1=6.22 mol;②n(HCl)=0.5 mol;③n(H2S)=13.6 g34 gmol-1=0.4 mol,則A項中體積由小到大排列為①④③②,正確;B項中密度最大的是①,C項中質量最小的為④。

答案:AD

6.將Mg、Al、Zn組成的混合物與足量的鹽酸作用,放出H2的體積為2.8 L(標準狀況下),則這三種金屬的物質的量之和可能為()

A.0.250 mol B.0.125 mol

C.0.100 mol D.0.080 mol

解析:若全部為Mg、Zn,Mg、Zn為+2價金屬由

R+2HCl===RCl2+H2

1 1

0.125 mol 2.8 L22.4 Lmol-1=0.125 mol

若全部為Al,2Al+6HCl===2AlCl3+3H2

2 3

0.083 mol 0.125 mol

設三種金屬的物質的量之和為n,則0.083 mol

答案:C

7.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值,下列有關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Na2O2與H2O反應生成1.12 L(標準狀況下)O2,反應中轉移的電子數為0.1 NA

B.常溫常壓下,NA個甲烷分子的體積大于22.4 L

C.0.1 molL-1的NaHSO4溶液中含0.2 NA個陽離子

D.32 g S8單質中含有的S-S鍵個數為NA

解析:B項:相對于標準狀況,溫度升高,氣體體積增大。C項:未給出體積。D項:根據S8的分子結構模型,1個S8分子中含有8個S-S鍵,所以32 g S8單質中含S-S鍵的個數為32 g256 gmol-18NA=NA。

答案:C

8.已知Q與R的摩爾質量之比為9?22,在反應X+2Y===2Q+R中,當1.6 g X與Y完全反應后,生成4.4 g R,則參加反應的Y和生成物Q的質量之比為()

A.46:9B.32:9

C.23:9 D.16:9

解析:已知Q與R的摩爾質量之比為9?22,結合方程式可以知道,反應生成的Q和R的質量比為18?22,也就是,1.6 g X與Y完全反應后,生成了4.4 g R,同時生成了4.4 g1822=3.6 g Q,消耗Y的質量為3.6 g+4.4 g-1.6 g=6.4 g。所以,參加反應的Y和生成物Q的質量之比為:6.4 g?3.6 g=16:9。

答案:D

9.某氯原子的質量為a g,12C原子的質量為b g。用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則該氯原子構成氯分子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2ab

B.m g該氯原子的物質的量為maNAmol

C.n g該氯原子所含的電子數為17naNA

D.1 mol該氯原子的質量為aNA g

解析:A項不正確,由相對原子質量定義知:ab=12ab為氯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氯分子的相對分子質量應為24ab;B項正確,一個氯原子質量為a g,故1 mol氯原子質量為aNA g,則m g該氯原子物質的量為maNA mol;C不正確,n g氯原子的電子數應為n ga gNA17NA=17na;D正確。

答案:AC

10.在給定條件下,下列下劃線所示的物質在化學反應中能被完全消耗的是()

A.用30 mL 12 mol/L濃鹽酸與8.7 g二氧化錳共熱制取氯氣

B.標準狀況下,將2.7 g鋁片投入到20 mL 18 mol/L的硫酸中

C.向100 mL 3 mol/L的鹽酸中加入5.6 g鐵

D.向含Ba(OH)2和NaOH各0.1 mol的混合溶液中通入標準狀況下2.8 L CO2氣體

解析:A中由

MnO2+4HCl(濃)=====△MnCl2+Cl2+2H2O

1 4

0.1 mol 0.36 mol

由于鹽酸變稀而使反應停止;B中鋁會鈍化;D中CO2相對于Ba(OH)2少量。

答案:C

11.(2009天津二模5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標準狀況下,22.4 L己烯含有的分子數為6.021023

②標準狀況下,a L的氧氣和氮氣和混合物含有的分子數約為a22.46.021023 ③7.1 g氯氣與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反應轉移的電子數約為0.26.021023 ④60 g SiO2晶體中含有26.021023個Si-O鍵 ⑤1 mol乙醇中含有的共價鍵數約為76.021023 ⑥500 mL 1 molL-1的硫酸鋁溶液中含有的硫酸根離子數約為1.56.021023

A.①④ B.②⑥

C.③⑤ D.②⑤

解析:①標準狀況下己烯為液體;③7.1 g Cl2為0.1 mol,與NaOH反應時只有全部變為Cl-時,轉移電子數才為0.26.021023,而Cl2與NaOH反應時不可能全部變為Cl-;④60 g SiO2中應有Si-O鍵46.021023個,因為一個Si原子可形成4個Si-O鍵;⑤乙醇的結構式為 ,應含有86.021023個共價鍵。②⑥正確。

答案:B

12.(2009廣東)設nA代表阿伏加德羅常數(NA)的數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1 mol硫酸鉀中陰離子所帶電荷數為nA

B.乙烯和環丙烷(C3H6)組成的28 g混合氣體中含有3nA個氫原子

C.標準狀況下,22.4 L氯氣與足量氫氧化鈉溶液反應轉移的電子數為nA

D.將0.1 mol氯化鐵溶于1 L水中,所得溶液含有0.1 nA個Fe3+

解析:乙烯和環丙烷的最簡式(實驗式)均為CH2,故28 g兩者的混合物含4 nA個氫原子;FeCl3溶于水后因Fe3++3H2O??Fe(OH)3+3H+,0.1 mol FeCl3溶于水后,所得溶液中Fe3+小于0.1 nA個。

答案:C

13.(2009福建)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24 g鎂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為NA

B.1 L 0.1 molL-1乙酸溶液中H+數為0.1 NA

C.1 mol甲烷分子所含質子數為10NA

D.標準狀況下,22.4 L乙醇的分子數為NA

解析:A中Mg: ,故24 g鎂即1 mol鎂最外層有2NA電子。

B中:乙酸為弱酸,部分電離,故最終H+數遠小于0.1NA。

C中:1個CH4分子中含10個質子,故C項正確。

D中:標準狀況下,乙醇為液體,不能使用氣體摩爾體積。

答案:C

14.(2009江蘇)用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25℃時,pH=13的1.0 L 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數目為0.2 NA

B.標準狀況下,2.24 L Cl2與過量稀NaOH溶液反應,轉移的電子總數為0.2 NA

C.室溫下,21.0 g乙烯和丁烯的混合氣體中含有的碳原子數目為1.5 NA

D.標準狀況下,22.4 L甲醇中含有的氧原子數為1.0 NA

解析:A項c(OH-)=110-14110-13molL-1=0.1 molL-1,故1.0 L溶液中n(OH-)=0.1 NA;B項Cl2+2NaOH===NaCl+NaClO+H2O,每1 mol Cl2參與反應電子轉移數目為1 mol,故B項中電子轉移數目為0.1 NA;D項中CH3OH在標準狀況下不是氣態物質。

答案:C

15.(2009全國卷Ⅱ)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向含有CaCO3沉淀的水中通入CO2至沉淀恰好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NaHCO3飽和溶液,又有CaCO3沉淀生成

B.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質的量的稀鹽酸,生成的CO2與原Na2CO3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2

C.等質量的NaHCO3和Na2CO3分別與足量鹽酸反應,在同溫同壓下,生成的CO2體積相同

D.向Na2CO3飽和溶液中通入CO2,有NaHCO3結晶析出

解析:A項中CaCO3+CO2+H2O===Ca(HCO3)2不是可逆反應;B項:等物質的量的Na2CO3與鹽酸反應生成NaHCO3(無CO2生成);C項:應為等物質的量的NaHCO3、Na2CO3分別與足量鹽酸反應生成CO2的物質的量相同,D項:因生成的NaHCO3溶解度比Na2CO3小,故會結晶析出。

答案:D

二、非選擇題

16.在標準狀況下,由CO和CO2組成的混合氣體6.72 L,質量為12 g。此混合物中CO和CO2物質的量比是________,CO的體積分數是________,CO的質量分數是________,C和O原子個數比是________,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是________,對氫氣的相對密度是________。

答案:1:3 25% 17.5% 4:7 40 20

17.某研究性學習小組欲測定室溫下(25℃、101 kPa)的氣體摩爾體積,請回答下列問題。

該小組設計的簡單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該實驗的主要操作步驟如下:

①配制100 mL 1.0 molL-1的鹽酸溶液;

②用________(填儀器名稱并注明規格)量取10.0 mL 1.0 molL-1的鹽酸溶液加入錐形瓶中;

③稱取a g已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鎂條,并系于銅絲末端,為使HCl全部參加反應,a的數值至少為________;

④往廣口瓶中裝入足量水,按上圖連接好裝置,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⑤反應結束后待體系溫度恢復到室溫,讀出量筒中水的體積為V mL。

請將上述步驟補充完整并回答下列問題。

(1)用文字表述實驗步驟④中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步驟⑤中應選用________(填序號)的量筒。

A.100 mLB.200 mLC.500 mL

讀數時除恢復到室溫外,還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忽略水蒸氣的影響,在實驗條件下測得氣體摩爾體積的計算式為Vm=________,若未除去鎂條表面的氧化膜,則測量結果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

解析:本題以化學計量和化學實驗基礎知識為背景,通過化學實驗的形式考查氣體摩爾體積的測定,探究實驗中出現的問題,符合當前新課改的探究理念。

考慮到②10 mL量筒的精確度是0.1 mL,故應用10 mL量筒;③因HCl的物質的量為0.01 mol,由反應Mg+2HCl===MgCl2+H2知,HCl可與0.005 mol Mg完全反應,為保證HCl完全反應,故鎂應不少于0.005 mol24 g/mol=0.12 g。

(1)本裝置可與初中化學制氫氣的裝置聯系,用微熱的方法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2)實驗中產生的氣體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0.005 mol22.4 L/mol=0.112 L=112 mL,考慮到室溫時氣體的體積稍大些,再考慮通常儀器規格應略大且越接近,誤差越小,故選B。讀數時注意量筒內的液面與集氣瓶中液面相平,保證氣壓相等。

(3)Vm是氣體的體積(排出水的體積)與氣體的物質的量之比。若未除去表面的氧化膜,導致氧化膜耗酸,從而放出H2的體積變小,則Vm偏小。

答案:②10 mL量筒 ③0.12

(1)兩手掌緊貼錐形瓶外壁一會兒,如果觀察到廣口瓶中長導管內有一段水柱高出液面,表明裝置氣密性良好。

(2)B 量筒內的液面與集氣瓶內液面相平

(3)0.2V Lmol-1 偏小

18.(2008東營模擬)加熱0.04 mol KMnO4固體,一段時間后,收集到a mol單質氣體,此時KMnO4的分解率為x,在反應后的殘留固體中加入過量的濃HCl并加熱,充分反應后又收集到b mol單質氣體,設Mn元素全部以Mn2+存在于反應后的溶液中。

(1)a+b=________(用x表示)。

(2)當x=________時(a+b)取最小值,且最小值為________。

(3)當a+b=0.09時,0.04 mol KMnO4加熱后所生成殘留固體的質量為________。

解析:n(O2)可由2KMnO4=====△K2MnO4+MnO2+O2求得,a=0.02x mol。

由2KMnO4+16HCl===2MnCl2+2KCl+5Cl2

K2MnO4+8HCl===MnCl2+2KCl+2Cl2

MnO2+4HCl(濃)=====△MnCl2+Cl2+2H2O

可求得n(Cl2),

b=0.04(1-x) mol5/2+0.04x mol+0.04x mol/2

=(0.1-0.04x) mol

(1)n(O2)+n(Cl2)=a+b=0.02x mol+0.1 mol-0.04x mol/2

=(0.1-0.02x) mol

(2)在上述推得的化學關系式a+b=0.1-0.02x中,x為分解率。由0

(3)當a+b=0.09時,求得x=50%,由高錳酸鉀分解反應式得:n(O2)=0.01 mol,則由質量守恒定律知:加熱后剩余固體的質量等于原KMnO4,質量與放出O2質量的差,m(剩)=0.04 mol158 gmol-1-0.01 mol32 gmol-1=6g。

答案:(0.1-0.02x) (2)100% 0.08 (3)6 g

小編為大家提供的高中三年級化學第一輪復習同步練習,大家仔細閱讀了嗎?最后祝同學們學習進步。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1329423.html

相關閱讀:2012年第二學期高三化學綜合測試題
高三化學第三次月考參考試卷[1]
山東省濟寧曲阜市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題
陜西省長安一中2012—2013學年度高三第一學期期中考試試題 化學
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學2015屆高三8月月考化學試題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