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8-2019高三物理寒假作業9(附答案和解釋)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記憶方法網

高三物理寒假作業(二)
一、選擇題
1.如圖所示,物體A、B通過細繩及輕彈簧連接于輕滑輪兩側,物體A、B的質量分別為m、2m.開始以手托住物體A,兩繩恰好伸直,彈簧處于原長狀態,A距離地面高度為h.放手后A從靜止開始下落,在A下落至地面前的瞬間物體B恰好對地面無壓力,(不計滑輪處的摩擦)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A下落至地面前的過程中物體B始終處于平衡狀態
 B.在A下落至地面前的過程中A物體始終處于失重狀態
 C.在A下落至地面前的過程中A物體的機械能減少了mgh
 D.A落地前的瞬間加速度為g方向向上
2.如圖所示,小車靜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小車的上表面由光滑的斜面AB和粗糙的平面BC組成(它們在B處由極短的光滑圓弧平滑連接),小車右側與豎直墻壁之間連接著一個力傳感器,當傳感器受壓力時,其示數為正值;當傳感器受拉力時,其示數為負值。一個小滑塊(可視為質點)從A點由靜止開始下滑,經B至C點的過程中,傳感器記錄到的力F隨時間t變化的關系如下面四圖表示,其中可能正確的是 ( )


3.如圖所示,水平粗糙傳送帶AB距離地面的高度為h,以恒定速率v0順時針運行.甲、乙兩滑塊(可視為質點)之間夾著一個壓縮輕彈簧(長度不計),在AB的正中間位置輕放它們時,彈簧立即彈開,兩滑塊以相同的速率分別向左、右運動.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甲、乙滑塊可能落在傳送帶的同一側,且距釋放點的水平距離相等
 B.甲、乙滑塊剛離開彈簧時一定是一個減速運動、一個加速運動
 C.甲、乙滑塊可能落在傳送帶的左右兩側,但距釋放點的水平距離一定不相等
 D.甲、乙滑塊不可能同時從A、B兩端離開傳送帶
4.如圖所示,甲、乙兩車均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質量都是M,人的質量都是m,甲車上人用力F推車,乙車上的人用等大的力F拉繩子(繩與輪的質量和摩擦均不計),人與車始終保持相對靜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車的加速度大小為 B.甲車的加速度大小為0
 C.乙車的加速度大小為 D.乙車的加速度大小為0
5.如圖5所示,左右帶有固定擋板的長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物體M放于長木板上靜止,此時彈簧對物體的壓力為3N,物體的質量為0.5kg,物體與木板之間無摩擦,現使木板與物體M一起以6 m/s2的加速度向左沿水平方向做勻加速運動時

A.物體對左側擋板的壓力等于零
B.物體對左側擋板的壓力等于3N
C.物體受到4個力的作用
D.彈簧對物體的壓力等于6N
6.如圖,表面處處同樣粗糙的楔形木塊abc固定在水平地面上,ab面和bc面與地面的夾角分別為α和β,且α>β.一初速度為v0的小物塊沿斜面ab向上運動,經時間t0后到達頂點b時,速度剛好為零;然后讓小物塊立即從靜止開始沿斜面bc下滑.在小物塊從a運動到c的過程中,可能正確描述其速度大小v與時間t的關系的圖象是(  )

 A. B. C. D.
二、實驗題
7.探究“物體的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實驗如下:]
(1)在探究物體的加速度與力的關系時,應保持 不變,改變施加在物體上的水平拉力F,測出相對應的加速度a。
(2)在探究物體的加速度與物體質量的關系時,應保持 不變,改變物體的質量m,測出相對應的加速度a。
(3)甲、乙兩同學用同一裝置實驗,各自得到的a-F圖線如圖所示。說明兩個同學做實驗時的哪一個物理量取值不同: ;并比較其大。 。

8.為檢測一個標稱值為20Ω的滑動變阻器,現可供使用的器材如下:
A.待測滑動變阻器Rx,總電阻約20 Ω
B.電流表A1,量程200mA,內阻約2.0 Ω
C.電流表A2,量程3 A,內阻約0.12 Ω
D.電壓表V1,量程15 V,內阻約15 kΩ
E.電壓表V2,量程3 V,內阻約3 kΩ
F.滑動變阻器R,總電阻約10 Ω
G.直流電源E,電動勢3 V,內阻不計
H.電鍵S、導線若干
①為了盡可能精確測定Rx的總電阻值,所選電流表為___________(填“A1”或“A2”),所選電壓表為_________(填“V1”或“V2”);
②請根據實驗原理圖甲,完成圖乙未完成的實物連接,使其成為測量電路;
③閉合開關S前,滑動變阻器R的滑片應置于最_________(左或右)端;
④如圖丙所示是用螺旋測微器測量待測滑動變阻器所采用的電阻絲的直徑,則該電阻絲的直徑為 mm.

三、計算題
9.質量為30 kg的小孩坐在10 kg的雪橇上,大人用與水平方向成37 °斜向上的100 N的拉力拉雪橇,他們一起沿水平地面向前做勻速直線運動。(g=10 m/s2,sin 37°=0.6,cos 37 °=0.8)求:(1)雪橇對地面的壓力大; (2)雪橇與水平地面的動摩擦因數的大;
(3)地面對大人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

10.質量為m=1kg的物體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力 F的作用下從斜面底端由靜止開始沿斜面向上運動,一段時間后撤去拉力F,其向上運動的v?t圖象如圖所示,斜面固定不動,與水平地面的夾角θ=37°(sin37°=0.6,cos37°=0.8,g=10m/ ).求:
(1)物體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μ (2)拉力F的大;
(3)物體沿斜面向上運動的最大距離 .

11.2019年暑假期間,張掖市某學校物理課外興趣小組去面粉廠進行暑期實踐活動,小組成員測出工廠中運送面粉袋的水平傳送帶以v=1m/s的速度勻速運動,若工人師傅將一面粉袋無初速度地放在傳送帶上后,面粉袋從開始運動到與傳送帶保持相對靜止時會在傳送帶上留下長L=0.2m的痕跡,取g=10m/s2.請你用以上數據求出面粉袋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

高三物理寒假作業(二)參考答案
1.ACD解:A、由題分析可知,在A下落至地面前的過程中,B一直處于靜止狀態,即B始終處于平衡狀態.故A正確.
B、在A下落至地面前的瞬間物體B恰好對地面無壓力,此時彈簧的拉力恰好等于B的重力2mg,說明的彈簧的彈力從0逐漸增大到2mg,而A的重力為mg,所以彈簧的彈力先小于A的重力,后大于A的重力,則A先處于失重狀態,后處于超重狀態.故B錯誤;
C、在A下落至地面前的過程中A物體的重力做功是mgh,動能變化是0,機械能減少了mgh,C正確.
D、以A研究對象,A落地前的瞬間,受到拉力和重力作用,拉力大小等于2mg,重力大小為mg,由牛頓第二定律分析得到加速度的大小為g,方向豎直向上.故D正確.
2.D 解析:滑塊先勻加速下滑后勻減速向左滑動;滑塊加速下滑時,受重力和支持力,故對斜面體有向右下方的恒定壓力,故傳感器示數為正且恒定不變;滑塊勻減速向左滑動時,對小車有向左的摩擦力,故傳感器受到拉力且恒定;
3.A解:A、若v小于v0.彈簧立即彈開后,甲物體向左做初速度為v,加速度為a的勻減速運動.速度為零后可以再向相反的方向運動.整個過程是做初速度為v,加速度和皮帶運動方向相同的減速運動.乙物體做初速度為v,加速度為a的勻加速運動,運動方向和加速度的方向都和皮帶輪的運動方向相同.甲乙到達B點時的速度相同.落地的位置在同一點.故A正確;
B、設v大于v0.彈簧立即彈開后,甲物體向左做初速度為v,加速度為a的勻減速運動.乙物體向向右做初速度為v,(若v大于v0),則乙也做加速度為a的勻減速運動.此種情況兩個物體落地后,距釋放點的水平距離可能相等且運動時間相等.BCD錯誤.
4.BC解:對甲:以整體為研究對象,水平方向不受力,所以甲車的加速度大小為0;
對乙:乙整體為研究對象,水平方向受向左的2F的拉力,故乙車的加速度大小為 .
5.A
6.C 解:設物塊上滑與下滑的加速度大小分別為a1和a2.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得:
mgsinα+μmgcosα=ma1,mgsinβ?μmgcosβ=ma2,
得a1=gsinα+μgcosα,a2=gsinβ?μgcosβ,則知a1>a2
而v?t圖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所以上滑段圖線的斜率大于下滑段圖線的斜率.
上滑過程的位移大小較小,而上滑的加速度較大,由x= 知,上滑過程時間較短.
因上滑過程中,物塊做勻減速運動,下滑過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兩段圖象都是直線.
由于物體克服摩擦力做功,機械能不斷減小,所以物體到達c點的速度小于v0.
7.(1)物體質量 (2)水平拉力 (3)物體質量、M甲<M乙
8.①A1;V2 ②如圖 ③左 ④ 1.205(說明:在1.203~1.207范圍內均正確)
解析::①由于電源電動勢E=3V,故電壓表應選V2,根據歐姆定律通過待測電阻的最大電流 ,所以電流表應選A1
②由于 ,所以電流表應用外接法,實物圖如圖所示

③閉合開關前,滑動變阻器應處于最大狀態,故應在左端
④螺旋測微器讀數為d=1mm+20.5×0.01mm=1.205mm
9.

(1)對小孩和雪橇整體受力分析得:
豎直方向:Fsin θ+FN=mg解得FN =mg-Fsinθ=340 N
雪橇對地面的壓力:FN′=FN=340 N
(2)水平方向: Fcosθ-Ff=0,Ff=μFN 由上式解得:μ=4/17=0.24
(3)由大人受力分析得:f'= Fcosθ =80N 方向:水平向前


10.解:設施加外力F的過程中物體的加速度為 ,撤去力F的瞬間物體的速度為v,撤去力F后物體上滑的加速度大小為 ,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F?mgsinθ?μmgcosθ=m
mgsinθ+μmgcosθ=m
由圖象可知:
解得:μ=0.25 F=12N
物體沿斜面向上運動的最大距離 .
答:(1)物體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25.
(2)拉力F的大小為12N.
(3)物體沿斜面向上運動的最大距離48m
11.解:如圖所示,A、B分別為面粉袋與傳送帶運動的v?t圖象,其中陰影部分的面積等與面粉袋在傳送帶上留下的痕跡長L,
設面粉袋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由v?t圖象得: ,v=at
由牛頓第二定律得:μmg=ma
代入數據,由以上各式得,μ=0.25
答:面粉袋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25.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1334910.html

相關閱讀:河南省中原名校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聯考物理試題
2012年新課標高考理綜物理試題
甘肅省民樂一中2015-2016學年高三12月診斷考試物理試題
2012版物理《6年高考4年模擬》:牛頓運動定律試題(有參考答案)
廣西桂林十八中2014屆高三第六次月考物理試題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