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華僑中學2014屆高三第三次模擬考試物理科試卷第Ⅰ卷 選擇題(共 42 分)一、單項選擇題(每題只有一個選項正確;每題4分,共16分)13.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A.足夠小的電荷就是點電荷B.若放在電場中某點的試探電荷量減半,則該點的場強減半C.由于電場是看不見的,所以電場是虛構的D.電場中某兩點的電勢差與試探電荷無關14.如圖所示,一個重為20N的物體,放在傾角為θ=30°的斜面上靜止不動。若用豎直向上的力F=5N提物體,物體仍靜止,下述結論正確的是( )A.物體受到合外力減小5NB.物體受到摩擦力減小5NC.斜面受到的壓力減小5ND.物體對斜面的作用力減小5N15.某帶電粒子僅在電場力作用下由A點運動到B點,電場線、帶電粒子在A點的初速度及運動軌跡如圖所示,可以判斷( )A.粒子在A點的加速度大于它在B點的加速度B.粒子在A點的動能小于它在B點的動能C.粒子在A點的電勢能小于它在B點的電勢能D.粒子在A點的電勢低于B點的電勢16.如圖,在光滑絕緣水平面上有兩個帶電量分別為q、2q的小球,由靜止開始釋放兩球,則兩球相互靠近的過程中,對兩球組成的系統()A.合外力逐漸增大 B.總動量逐漸增大 C.機械能逐漸增大 D.電勢能逐漸增大二、雙項選擇題本題包括小題,每小題6分,共分.如圖,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在離地面三百多公里的同一軌道上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時A.運行周期相同B.都處于平衡狀態C.向心力相同D.速度都小于第一宇宙速度.如圖,x軸在水平地面內,y軸沿豎直方向。圖中畫出了從y軸上沿x軸正向拋出的三個小球a、b和c的運動軌跡,其中b和c是從同一點拋出的,不計空氣阻力,則A.a的飛行時間比b的長B.b和c的飛行時間相同C.a的水平速度比b的小D.b的初速度比c的大 .小鐵塊置于長木板右端,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t=0時使二者獲得等大反向的初速度開始運動,經過時間t1鐵塊在木板上停止滑動,二者相對靜止,此時與開始運動時的位置相比較,下圖中能夠反映可能發生的是20.如圖所示,絕緣細線下掛著一帶電小球,它的質量為m,整個裝置處于水平向右的勻強電場中。小球平衡時,細線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θ,重力加速度為g,則A.小球一定是帶正電B.小球所受的電場力等于mgC.若剪斷懸線,則小球做曲線運動D.若剪斷懸線,則小球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瀑雨前,有一云層(相當于帶電體)正慢慢靠近地面,某野外地面附近有一質量較小的帶電體被吸上天空,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帶電體在上升中電勢能越來越大B.帶電體在上升中跟云層間的電勢差越來越大C.帶電體在上升中所處環境的電場強度是越來越大D.帶電體的加速度越來越大三、實驗題(本題共2小題,共12分)34A.如圖34-1為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裝置示意圖.(1)實驗時,需要測量物體由靜止開始自由下落到某點時的瞬時速度v和下落高度h。某班同學利用實驗得到的紙帶,設計了以下四種測量方案.A.用刻度尺測出物體下落的高度h,并測出下落時間t,通過v=gt計算出瞬時速度.B.用刻度尺測出物體下落的高度h,并通過v=計算出瞬時速度.C.根據做勻變速直線運動時紙帶上某點的瞬時速度,等于這點前后相鄰兩點間的平均速度,測算出瞬時速度v,并通過h=計算出高度h。D.用刻度尺測出物體下落的高度h,根據做勻變速直線運動時紙帶上某點的瞬時速度,等于這點前后相鄰兩點間的平均速度,測算出瞬時速度v。以上方案中只有一種正確,正確的是__________.(填入相應的字母)(2)某同學按照正確操作選的紙帶如圖34-2所示,其中O是起始點,A、B、C、D、E是打點計時器連續打下的5個點,打點頻率為50 Hz,該同學用毫米刻度尺測量O到A、B、C、D、E各點的距離,并記錄在圖中(單位:cm),重物的質量為m=0.1 kg,重力加速度g=9.80 m/s2。根據以上數據當打點計時器打到D點時,重物重力勢能的減少量為________J,動能的增加量為________J。(要求計算數值保留三位有效數字)(3)實驗中誤差產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兩個原因).(4)通過作圖象的方法可以剔除偶然誤差較大的數據,提高實驗的準確程度.從紙帶上選取多個點,測量從第一點到其余各點的下落高度h,并計算各點速度的平方v2,然后以________為縱軸,以________為橫軸,根據實驗數據作出圖線.若在實驗誤差允許的范圍內,圖線是一條過原點且斜率為g的直線,則驗證了機械能守恒定律.(5)該裝置也可用于精度要求不是很高的重力加速度g的測量,依據第(2)問中選取的紙帶可計得重力加速度g=__________m/s2。34B.(8分)某同學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來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彈簧測力計A掛于固定點P,下端用細線掛一重物M,彈簧測力計B的一端用細線系于O點,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結點O靜止在某位置.分別讀出彈簧測力計A和B的示數,并在貼于豎直木板的白紙上記錄O點的位置和拉線的方向。(1)本實驗用的彈簧測力計示數的單位為N,圖中A的示數為______N;(2)下列不必要的實驗要求是________.(請填寫選項前對應的字母)A.應測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B.彈簧測力計應在使用前校零C.拉線方向應與木板平面平行D.改變拉力,進行多次實驗,每次都要使O點靜止在同一位置(3)某次實驗中,該同學發現彈簧測力計A的指針稍稍超出量程,請您提出兩個解決辦法.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圖所示,質量為m的小球A穿在絕緣桿上,細桿的傾角為α,小球A帶正電,電荷量為q。在桿上B點處固定一個電荷量為Q的正電荷。將A由距B豎直高度為H處無初速釋放,小球A下滑過程中電荷量不變,不計A與細桿間的摩擦,整個裝置處于真空中,已知靜電力常量k和重力加速度g,求:(1)A球剛釋放時的加速度是多大?(2)當A球的動能最大時,A球與B點的距離(3)若小球到達C點速度最大為v,求A、C兩點的電勢差UAC若小球到達點速度為,A、兩點的電勢差Ugkstk36.(18分如圖所示,質量為m=lkg的小物塊由靜止輕輕放在水平勻速運動的傳送帶上,從A點隨傳送帶運動到水平部分的最右端B點,經半圓軌道C點沿圓弧切線進入豎直光滑的半圓軌道,恰能做圓周運動。C點在B點的正上方,D點為軌道的最低點。小物塊D點后質量為,做平拋運動,恰好垂直于傾斜擋板打在擋板跟水平面相交的E點已知半圓軌道的半徑R=0m,D點距水平面的高度h =m,傾斜擋板水平面θ=53°,不考慮空氣阻力,試求:(1)摩擦力對物塊做的功;()水平面的()小物塊經過D點時對軌道壓力的大小g=10 m/s2,gkstk第三次模擬考試物理科試卷參考答案題號131415161718192021答案DDBCADBDACADCD34A.1)D (2)0.190 0.1860.187也可3)下落過程中存在阻力;長度的測量4) h5)9.69(9.50~9.75之間均可注:此問有效數字不作要求34B.(1)3.6 (2)D 3)①減小彈簧測力計B的拉力;②減小重物M的質量或將A更換成較大量程的彈簧測力計、改變彈簧測力計B拉力的方向等35.解:(1)A球剛釋放時,受到重力、沿細桿向上的庫侖力和細桿的支持力,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得: 得:(2)到達平衡位置時,速度最大,根據平衡條件,有:得:(3)從A到C過程,只有重力和電場力做功,根據動能定理,有:mgsinα?x+q?UAC=將x代入,解得:從A到過程,只有重力和電場力做功,x1,根據動能定理,有:mgsinα?x1-q?U0=0 (4分)36.(18分)解:(1)設小物體經過C點時的速度大小為v1,因為經過C點恰能做圓周運動,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分 解得:v1=m/s (1分小物體由A到B過程中,設摩擦力對小物體做的功為Wf,由動能定理得: 分 解得:Wf=.5J (1分()小物體離開D點后做平拋運動,設經過時間t打在E點,由 分得:分設小物體打在E點時速度的水平、豎直分量分別為、,速度跟豎直方向的夾角為θ,則:、、分解得:(2分()設小物體經過D時的速度大小為v2,對C點運動到D點的過程,由機械能守恒定律得: 分小物體經過D點時, (2分設軌道對的支持力大小為FN,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分聯立解得:FN=N,分由牛頓第三定律可知,小物體對軌道的壓力大小為:分α D H C B A 圖-圖-Oyxcba地球廣東省中山市華僑中學2014屆高三上學期第三次模擬考試物理試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230793.html
相關閱讀:2012版物理《6年高考4年模擬》:牛頓運動定律試題(有參考答案)
廣西桂林十八中2014屆高三第六次月考物理試題
甘肅省民樂一中2015-2016學年高三12月診斷考試物理試題
河南省中原名校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聯考物理試題
2012年新課標高考理綜物理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