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解析版】河北省重點中學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二調考試_物理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試卷說明:

2013~2014學年上學期二調試卷 高一年級物理試卷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共7頁。共110分?荚嚂r間110分鐘。第Ⅰ卷(選擇題 共60分)注意事項:1.答卷Ⅰ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試科目用鉛筆涂寫在答題卡上。2.答卷Ⅰ時,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試題卷上。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60分。下列每小題所給選項至少有一項符合題意,請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涂在答題卡上。全選對得4分,少選、漏選得2分,錯選不得分)1、研究下列各種運動情況時(如圖),哪些情況可以將研究對象視為質點( )【答案】BC【gkstk解析】A、研究車輪的轉動情況,與車輪的直徑,要研究的位置在車輪上所處的位置有關,故A錯誤;B、火車從北京到重慶,火車的大小相對北京到重慶的距離來說小的多,可以忽略火車的大小,故B正確;C、衛星升空的過程,其位移比衛星的大小大的多,所以衛星的大小可以忽略,故C正確;D、觀賞跳水運動員表演時,要看其各個時刻的姿態,不能看成質點,故D錯誤。故選BC。【考點】質點2、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費恩曼曾講過這樣一則笑話。一位女士由于駕車超速而被警察攔住。警察走過來對她說:“太太,您剛才的車速是90公里每小時!”。這位女士反駁說:“不可能的!我才開了7分鐘,還不到一個小時,怎么可能走了90公里呢?”“太太,我的意思是:如果您繼續像剛才那樣開車,在下一個小時里您將駛過90公里!薄斑@也是不可能的。我只要再行駛15公里就到家了,根本不需要再開過90公里的路程。”對話中所談的內容反映出這位太太沒有認清的科學概念是( )A.位移 B.路程 C.速度 D.【答案】C【gkstk解析】這位女士理解錯的是速度的概念,速度時位移比時間,90km/h是速度的概念,是描述的瞬時速度,不會因為她的開車時間短,或位移短而改變此速度的大小,故C正確。故選C。【考點】速度;位移與路程;加速度3、甲、乙、丙三個觀察者,同時觀察一個物體的運動。甲說“它在做勻速運動”,乙說“它是靜止的”,丙說“它在做加速運動”。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可能出現這種情況B.如果選同一參考系,那么三人的說法都對C.三人中總有一人或兩人講錯了D.如果各自選擇不同的參考系,那么三人說法都可能對【答案】D【gkstk解析】選取不同的參考系,物體運動的情況不相同。本題中,乙與物體的運動相同;甲與物體的加速度相同,速度不同;丙與物體的加速度不同。故選D。【考點】參考系4、小李講了一個龜兔賽跑的故事,按照小李講的故事情節,兔子和烏龜在比賽過程中的位移-時間圖象如圖所示,由圖可知( )A.兔子和烏龜是同時同地出發 B.兔子和烏龜在比賽途中相遇過兩次C.烏龜做的是勻速直線運動,兔子是沿著折線跑的D.兔子和烏龜同時到達終點X3位置【答案】B【gkstk解析】A、由圖讀出,兔子和烏龜是從同地不同時刻出發的,兔子在烏龜出發后t1時間出發,故A錯誤;B、在t2和t4兩個時刻,兔子和烏龜位移相同,兩者相遇,說明兔子和烏龜在比賽途中相遇過兩次,故B正確;C、烏龜做的是勻速直線運動,兔子先做勻速直線運動,在t3-t5時間內靜止不動,t5時刻以后又沿原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兔子不是沿著折線跑的,故C錯誤;D、由圖看出,t6時刻烏龜到達終點,而兔子還沒有到達終點,說明烏龜先通過預定位移到達終點。故選B!究键c】運動圖像5、一滑塊由靜止開始,從斜面頂端勻加速下滑,第5s末的速度是6 m/s,則滑塊在第3 s內的位移及前7 s內的位移分別為 ( ) A、 3m 28.4m B、3m 29.4m C、2m 29.4m D、2m 28.4m【答案】B【gkstk解析】則由得,第3s內的位移前7s內的位移為:故選B。【考點】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時間的關系6、一遙控玩具汽車在平直路上運動的速度—時間圖像如圖所示,則( )A.15s內汽車的位移為300mB.前10s內汽車的加速度為3m/s2C.20s末汽車的速度為-1m/sD.前25s內汽車速度方向不變,所以做單方向直線運動【答案】ABD【gkstk解析】A、在速度時間圖像上,面積與物體的位移等大,15s對應的面積是300m,故A正確;B、由得a=3m/s2,故B正確;C、由圖像直接讀出20s末的速度為25m/s,故C錯誤;D、圖像前25s內都在第一象限,故汽車的速度都為正值,故D錯誤。故選AB!究键c】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時間的關系7、一物體受到三個共點力的共同作用,三力矢量關系如圖所示,則它們的合力大小是( )A.2F1 B.F2+F3 C.2F3 D.0【答案】A【gkstk解析】根據三角形定則,F2與F3的合力等于從F2的起點到F3的終點的有向線段,即與F1相同,故合力等于2倍的F1。故選A!究键c】力的合成8、如圖所示,在水平力F作用下,木塊A、B保持靜止。若木塊A與B接觸面是水平的,且F≠0。則關于木塊B的受力個數可能是( )A.3個 B.4個 C.5個 D.6個【答案】BC【gkstk解析】B至少受到重力、A對B的壓力和靜摩擦力、斜面的支持力四個力;斜面對物體B可能有靜摩擦力,也有可能沒有靜摩擦力;故選BC!究键c】力的合成與分解的運用;共點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9、如圖所示,物體A靜止在傾角為30°的斜面上,現將斜面傾角由30°增大到37°,物體仍保持靜止,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A對斜面的壓力不變B.A對斜面的壓力減小C. A受到的摩擦力增大D. 斜面始終不受地面的摩擦力【答案】BCD【gkstk解析】設斜面的傾角為α,物體A的重力為G,作出A的受力如圖,根據平衡條件得:N=Gcosα、f=Gsinα當斜面傾角α由30°增大到37°時,cosα減小,sinα增大,則N減小,f增大根據牛頓第三定律得知,A對斜面的壓力減;整體法分析,整體處于靜止狀態,水平方向不受力,所以斜面始終不受地面的摩擦力。故選BCD。【考點】共點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力的合成與分解的運用10、超市中小張用水平方向的推力推著質量為的購物車乘勻速上升的自動扶梯上樓,如圖所示.假設小張、購物車、自動扶梯間保持相對靜止,自動扶梯的傾角為,小張的質量為,小張與扶梯間的摩擦因數為,小車與扶梯間的摩擦忽略不計.則( )A.小張對扶梯的壓力大小為,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下B.小張對扶梯的摩擦力大小為,方向沿斜面向下C.扶梯對小張的摩擦力大小為,方向沿斜面向上D.小張對車的推力和車對小張的推力大小必相等,這是因為人和車均處于平衡狀態【答案】B【gkstk解析】購物車設計的把手在人的胸腹部,所以人對其推力接近水平方向;A、對小張受力分析,在垂直斜面方向有:,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由牛頓第三定律知小張對扶梯的壓力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下,故A錯誤;BC、對人和車整體受力分析,在平行扶梯方向有:,方向沿斜面向上,所以小張對扶梯的摩擦力大小為,方向沿斜面向下,故B正確C錯誤;D、小張對車的推力和車對小張的推力是一對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系,大小相等,與人和車均處于平衡狀態無關,故D錯誤。故選B!究键c】共點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力的合成與分解的運用11、如圖所示,光滑球質量m,在圖甲中是細線與斜面平行,圖乙中是細線沿水平方向,小球均是靜止狀態,則甲、乙兩種情況下,斜面對小球的支持力之比為( ) A.1:1 B.cos2:1 C.1:cos2 D.sin:cos【答案】B【gkstk解析】甲圖中斜面對小球的支持力,乙圖中斜面對小球的支持力為,所以甲、乙兩種情況下斜面對小球的支持力之比為,故 B正確。【考點】力的合成和分解、共點力的平衡12、一細繩一端固定在豎直放置的光滑圓環上的B點(B點在O點的正上方),另一端系一質量為m的小球于A點,小球穿過圓環,細繩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30°,如圖所示,則細繩的拉力和環對小球的彈力為( )A、 mg B、 mg C、 mg/2 D mg/2 【答案】A【gkstk解析】如圖,力的三角形和三角形ABO相似,對應邊成比例可知,得、;故選A!究键c】力的合成;共點力平衡13、如圖所示,一個重為5N的大砝碼,用細線懸掛在O點,現在用力F拉砝碼,使懸線偏離豎直方向30°時處于靜止狀態,此時所用拉力F的最小值為( )A.5.0N B.2.5N C.8.65N D.4.3N【答案】B【gkstk解析】以物體為研究對象,根據作圖法可知,當拉力F與細線垂直時最小;根據平衡條件得F的最小值為 故選B。【考點】共點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力的合成與分解的運用14、如圖所示,水平細桿上套一球A,球A與球B間用一輕繩相連,質量分別為mA、mB,由于B球受到風力作用,球A與球B一起向右勻速運動.已知細繩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θ.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風力增大時,輕質繩對球B的拉力保持不變B.球B受到的風力F為mBgtan θC.桿對球A的支持力隨著風力的增加而增加D.球A與水平細桿間的動摩擦因數為tan θ【答案】BD【gkstk解析】A、風力增大時,則小球的偏角變大,則拉力改變,故A錯誤;B以球B為研究對象,處于平衡狀態,則可得到拉力,風力,故B正確;C對整體分析,豎直方向上桿對球A的支持力,故C錯誤;D利用整體法,水平方向上有,解得,故D正確;故選BD!究键c】共點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力的合成與分解的運用15、質量分別為2Kg、1Kg、1Kg的三個木塊a、b、c和兩個勁度系數均為500N/m的相同輕彈簧p、q用輕繩連接如圖,其中a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開始時p彈簧處于原長,木塊都處于靜止,F用水平力緩慢地向左拉p彈簧的左端,直到c木塊剛好離開水平地面為止,g取10m/s2。該過程p彈簧的左端向左移動的距離是(   ) A.4cm B.6cm C.8cm D.10cm 【答案】C【gk【解析版】河北省重點中學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二調考試_物理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240029.html

相關閱讀:2012年新課標高考理綜物理試題
河南省中原名校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聯考物理試題
廣西桂林十八中2014屆高三第六次月考物理試題
甘肅省民樂一中2015-2016學年高三12月診斷考試物理試題
2012版物理《6年高考4年模擬》:牛頓運動定律試題(有參考答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