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普通中學2013-2014學年度高中畢業班摸底測試物 理(滿分100分,答題時間90分鐘)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II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第I卷1至4頁(12道題)第II卷4至8頁(5道題)?忌⒁猓1.所有答案一律填寫在“答題紙”對應的題號處,答在試卷上的無效2.考試結束,只交“答題紙” 第I卷(選擇題 共48分)本卷共12小題,1—8題為單選,每題3分,不選或錯選的得0分;9—12題為多選,每題6分,全選對的得6分,選對但不全得3分,有選錯或不答的得0分。將你的答案填寫在“答題紙”對應的題號處1.A.B.力是使物體產生加速度的原因C.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D.物體都具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的屬性2.甲乙兩輛汽車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作直線運動,t=0時刻同時經過公路旁的同一個路標。在描述兩車運動的v-t圖中(如圖),直線a、b分別描述了甲乙兩車在0-20 s的運動情況。關于兩車之間的位置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在0-10 s內兩車逐漸靠近B.在10-20 s內兩車逐漸遠離C.在5-15 s內兩車的位移相等D.在t=10 s時兩車在公路上相遇3.如圖所示,頂端裝有定滑輪的斜面體放在粗糙水平地面上,A、B兩物體通過細繩連接,并處于靜止狀態.不計繩的質量和繩與滑輪間的摩擦,現用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于物體B上,將物體B緩慢拉高一定的距離,此過程中斜面體與物體A仍然保持靜止,在此過程中A.水平力F一定變小B.地面對斜面體的摩擦力一定變大C.物體A受斜面體的摩擦力一定變大D.斜面體受地面的支持力一定變大4. 為了節省能量,某商場安裝了智能化的電動扶梯。無人乘行時,扶梯運轉得很慢;有人站上扶梯時,它會先慢慢加速,再勻速運轉。一顧客乘扶梯上樓,恰好經歷了這兩個過程,如圖所示。那么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 顧客始終受到三個力的作用B. 顧客始終處于超重狀態C. 顧客對扶梯作用力的方向先指向左下方,再豎直向下D. 顧客對扶梯作用的方向先指向右下方,再豎直向下5.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用F=6N的恒力,水平作用在質量為2kg的質點上,使其由靜止開始運動試比較經過5s的時間或經過5m的位移時,突然撤去拉力,得到的結論不正確是 A.撤力時,前種情況的末速度大于后種情況的末速度 B.撤力時,前種情況的末速度小于后種情況的末速度 C.撤力前,前種情況比后種情況滑行的路程長 D.撤力前,前種情況比后種情況滑行的時間長6.在高速公路的拐彎處,路面要求筑得外高內低,即當車向右轉彎時,司機左側的路面比右側的要高一些。設路面與水平面間的夾角為θ,拐彎路段是半徑為R的圓弧,要使車輪與路面之間的橫向(即垂直于前進方向)摩擦力等于零,車速大小v應等于 A. B. C. D. 7.如圖所示,一個質量為的物體以某一速度從A點沖上傾角為30°的斜面,其運動的加速度為,這物體在斜面上上升的最大高度為h,則物體在此過程中 A.重力勢能增加了 B.動能損失了 C.機械能損失了D.物體克服摩擦力的功率隨時間在均勻減小8.以初速為,射程為的平拋運動軌跡制成一光滑軌道。一物體由靜止開始從軌道頂端滑下,當其到達軌道底部時,物體水平方向速度大小為A. B. C. D. 9.如圖所示,一輕質彈簧豎立于地面上,質量為m的小球,自彈簧正上方h高處由靜止釋放,則從小球接觸彈簧到將彈簧壓縮至最短(彈簧的形變始終在彈性限度內)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小球的機械能守恒 B.重力對小球作正功,小球的重力勢能減小C.由于彈簧的彈力對小球做負功,所以小球的動能一直減小D.小球的加速度先減小后增大10.地球赤道上的重力加速度為g,物體在赤道上隨地球自轉的向心加速度為a,衛星甲、乙、丙在如圖所示的三個橢圓軌道上繞地球運行,衛星甲和乙的運行軌道在P點相切。不計阻力,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如果地球的轉速為原來的倍, 那么赤道上的物體將會“飄”起來而處于完全失重狀態B.衛星甲、乙分別經過P點時的速度相等C.衛星丙的周期最小D.衛星甲的機械能最大11.如圖所示小球沿水平面通過O點進入半徑為R的半圓弧軌道后恰能通過最高點P,然后落回水平面.不計一切阻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小球落地點離O點的水平距離為RB.小球落地點時的動能為5mgR/2 C.小球運動到半圓弧最高點P時向心力恰好為零D.若將半圓弧軌道上部的圓弧截去,其他條件不變,則小球能達到的最大高度比P點高0.5R12.一物體放在升降機底板上,隨同升降機由靜止開始豎直向下運動,運動過程中物體的機械能與物體位移關系的圖象如圖所示,其中o- s1過程的圖線為曲線,s1-s2過程的圖線為直線.根據該圖象,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過程中物體所受合力一定是變力B.過程中物體可能在做勻速直線運動C.過程中物體可能在做變加速直線運動D.過程中物體的動能可能在不斷增大II卷 (非選擇題,共52分)將各題的答案填寫在“答題紙”對應的題空處13(6分)某同學利用圖甲的實驗裝置來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1)該同學開始實驗時情形如圖甲所示,接通電源釋放紙帶。請指 出該同學在實驗操作中存在的兩處明顯錯誤或不當的地方:① ;② 。(2)該同學經修改錯誤并正確操作研究從靜止開始下落的物體所受阻力的情況,得到如圖所示的紙帶(A、B、C、D、E均為相鄰的打點),測出A、C間的距離為14.77cm,點C、E間的距離為16.33cm。已知當地重力加速度為10m/s2,重錘質量為m=1.0kg,設重錘所受阻力大小不變。在從A下落到E的過程中,阻力大小為 ________N(保留兩位有效數字)。(已知電源的頻率為50HZ)14.(6分)某實驗小組設計了如圖(a)所示實驗裝置,通過改變重物的質量,利用計算機可得滑塊運動的加速度a和所受拉力F的關系圖像。他們在軌道水平和傾斜的兩種情況下分別做了實驗,得到了兩條a-F圖線,如圖(b)所示;瑝K和位移傳感器發射部分的總質量m= kg;滑塊和軌道間的動摩擦因數μ= (g取10m/s2)15.(12分)(1)人從斜坡上滑下的加速度大小為多少(2)若AB的長度為25m,求BC的長度為多少16.(13分)汽車發動機的功率為60KW,汽。汽車在足夠長的水平路面從靜止以0.6m/s2的加速度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已知汽車在行駛中所受路面阻力恒定為重力的0.1倍,g取10m/s2)求: (1)汽車在水平路面能達到的最大速度vm1(2)汽車在水平路面做勻加速運動能維持多長時間17.(15分)如圖所示,質量M=1kg的木板靜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木板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在木板的左端放置一個質量為m=1kg,大小可忽略的鐵塊,鐵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取g=10m/s2,試求: (1)若木板長L=1m,在鐵塊上加一個水平向右的恒力F=8N,經過多長時間鐵塊運動到木板右端 (2)若在鐵塊上加一個大小從零開始均勻增加的水平向右的力F,通過分析和計算后,請在圖中畫出鐵塊受到木板的摩擦力隨拉力F大小變化的圖像。(設木板足夠長)命題人:王琳 張宇坤 鄭影 王喜文吉林市普通高中畢業班2013—2014學年度上學期摸底檢測(物理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第Ⅰ卷 選擇題:(48分)(1—8題選對的得3分,9—12題選對的得6分,選對但不全得3分,有選錯或不答的得0分)1.A 2.C 3.B 4.C 5.B 6.D 7.D 8.C 9.BD 10.AC 11.BD 12.ABD第Ⅱ卷 非選擇題13.(6分每空2分)(1)打點計時器接了直流電(說成應接交流電也算正確);重物離打點計時器太遠(說成重物應靠近打點計時器也算正確)。(2) 0.25N(0.24—0.26都算正確)14.(6分)0.5,0.2(每空3分)15.(12分)(1)人在斜面上受力如圖所示,建立圖示坐標系,設人在斜坡上滑下的加速度為a1,由牛頓第二定律有 (2分) (1分)又 (1分) (6分) (2)經t時間,汽車勻加速達到額定功率時,由牛頓第二定律有: (2分) 由運動學規律有: (2分) 而 (2分) 解得 t = 15.625s (1分) 寫分數的正確的就給分17.(15分)(1分)木板的加速度大小(1分)設經過時間t鐵塊運動到木板的右端,則有(2分)解得:t=1s(1分) (2)①當時,A、B相對靜止且對地靜止,(1分)②設F=F1時,A、B恰保持相對靜止,此時系統的加速度(1分)以系統為研究對象,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有(1分)解得:F1=6N (1分)所以,當時,M、m相對靜止,系統向右做勻加速運動,其加速度 (1分)以M為研究對象,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有 解得:(1分)③當,A、B發生相對運動,(1分)畫出隨拉力F大小變化 的圖像如圖(3分)無任何分析計算過程只有圖不給分。有分析計算過程的哪部分對給哪部分的分37°CBA軌道重物位移傳感器發射部分力傳感器滑塊位移傳感器接收部分420-21a//×10-5PaF/Na(甲)b(乙)v/(m/s)t/s52015101050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2014屆高三上學期摸底測試物理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245836.html
相關閱讀:河南省中原名校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聯考物理試題
2012版物理《6年高考4年模擬》:牛頓運動定律試題(有參考答案)
廣西桂林十八中2014屆高三第六次月考物理試題
甘肅省民樂一中2015-2016學年高三12月診斷考試物理試題
2012年新課標高考理綜物理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