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專題(七)
話題作的扣題與審題
湖北 傅新華
技法點撥
高考考綱明確要求,作要符合題意。
最近幾年,高考作的命題形式一直是題目自擬、主題自定、體自選的話題作。盡管這種作考查形式與命題作、給作相比,大大降低了審題的難度,但令人遺憾的是,在高考作中,偏題甚至跑題的現象依然十分嚴重。
對于話題作,考生為什么會偏題?為了作緊扣話題,考生在審題時應注意些什么?
一、話題作的扣題
考生在高考作的構思過程中存在兩大矛盾:應考機智與思維陷阱的矛盾,構思要巧與偏離話題的矛盾。
高考作必須講究應考機智。例如,2003年高考前有一學生就話題“要敢于說‘不’”,寫出了一篇得意之作——《外婆的煩惱》。該談到外婆的前兩個孫子都是女孩,好不容易盼到了一個寶貝男孩,對之百般溺愛,但后外婆卻惹了許多煩惱。感情真摯,主題突出,富于采。那年高考作的話題是“感情親疏與認知正誤”,在高考作時,只需略作改動,即可順手牽羊,寫出一篇優秀作。這樣作,能夠有效避免“現場采購”出現的忙亂,這就是應考機智。
但是,講究應考機智,稍一不慎,卻又容易掉入“思維陷阱”,因跑題而導致作“翻船”。
高考作,構思要力求巧妙;但是,如果偏離話題,即使追求巧妙,也只能是弄巧反拙。請看下面的例子:
用理智的泉洗滌感情的花,重新審視——
情感•認知•化
(2003全國卷話題: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
曾經熱血沸騰地仰視你,愛你的一切。中華——我的化。
那是《詩經》中的一汪清水,在水一方的伊人;那是華美的楚辭,閃閃發光;那是孔孟思想,百家爭鳴;那是大唐華,仙樂飄飄;那是高流水,那是古長城的細細青苔,那是岳麓書院的依依夕陽……漫步在中華的化里,多少人醉得不知歸路,多少人沉醉于那泛黃的書頁,將精華與糟粕統統吸收。
因為深愛你,我們忘了去洗凈你,忘了理智清醒地去看你。在不知不覺中,流水靜默不流,華美的書頁一頁頁在腐朽。
我們變得自大,我們變得驕縱。大宋宮廷,白衣秀士,臣儒士們忙著作詩寫賦,用程朱理學教化子民時,北方的鐵騎席卷了中華;康乾盛世,書生們忙著去作八股,去作經注考證時,大洋的另一端,開始了科技革命,改寫了歷史……我們有四大發明,我們有地動儀,我們有早他國一千多年的圓周率?墒,我們的土地上蘊育的是以農為本、固步自守的黃色明,我們有鄭和去炫耀國威,可是我們沒有發現新大陸的哥倫布:我們有李白杜甫,卻沒有哥白尼牛頓;我們知道天朝上國,卻看不到外面的明……我們陶醉于自己,我們不斷地用《天工開物》、《農政全書》去輝煌,卻忘了重視審視自己的化……我們落后了。
歷史在悄然逝去,心中的熱情并沒有冷卻,但我們多了一分理智,在仔細地審視……
我看到了——位老人,用刀一樣的筆尖為自己的化做手術——他是魯迅。我被深深地震動了。我們不是不愛自己的化,而是太愛,以至于束縛了自己的靈魂。他,讓我們深深的明白,不能因為情感而影響對化的認知,不能用迷信代替理智。
旭日東升,新的陽光在沖散陳腐的氣息。嶄新的人們放下了對自我的迷信,去追求真理。走了孫中,李大釗,迎了毛澤東、鄧小平,“天朝圣國”的幻覺消失了,代替它的是“與時俱進”。我們激動歡欣……
我們終于沖破了情感的依戀,用一分理智去審視自己的化。沒有全部接收,也沒有全盤否定,我們的目光更客觀、理性而又智慧……
遠處,傳“關關雎鳩”的樂聲,依舊那么傳神、清晰、生動……
【簡評】
這是2003年一個考生的答卷。此從審視傳統化的角度切入,巧妙構思。的中心就是標題“用理智的泉洗滌感情的花,重新審視——情感•認知•化”。的思路是:“因為深愛你,我們忘了去洗凈你,忘了理智清醒地去看你。在不知不覺中,流水靜默不流,華美的書頁一頁頁在腐朽。”“歷史在悄然逝去,心中的熱情并沒有冷卻,但我們多了一分理智,在仔細地審視……”“我們終于沖破了情感的依戀,用一分理智去審視自己的化。沒有全部接收,也沒有全盤否定,我們的目光更客觀、理性而又智慧!边@篇議論散,聯想豐富,選材廣泛,結構開合自如,寫得洋洋灑灑,又無一不緊扣“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這一話題。
為了作緊扣話題,既要講究應考機智,又要當心掉入思維的陷阱。應試作,是“戴著鐐銬的舞蹈”,在緊扣話題的前提下,要盡可能地展示個性、展示才氣。
苦難是一筆財富
(2003全國卷話題: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
人生存在這個世上,就得遭遇苦難,苦難就像海洋里的水,沙漠里的風沙。時時刻刻伴隨你。不同的人對苦難的認識不同,悲觀的人害怕苦難,逃避苦難;樂觀的人堅強地面對他戰勝他,利用他。
蒲松齡在數次落榜的情況下,依然有“苦心人,天不負;破釜沉舟,百萬秦關終屬楚;有志者,事竟成,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的雄心壯志,終于,蒲松齡看清世態炎涼,寫出《聊齋志異》,名滿天下。試想,如果他越挫折就退縮,見到苦難就投降,他可能會成功嗎?我們能見到《聊齋志異》嗎?
曹雪芹出生于沒落的貴族家庭,從小生活在幸福的家庭之中,碌碌無為,當他目睹家庭由盛到衰之后,這一打擊使他“滿徑蓬蒿老不華,舉家食粥酒常賒”?嚯y對他說真是一筆不小的財富,敏銳的洞察力使他寫出了讓全世界矚目的世界縮影《紅樓夢》。苦難能造就一個人,苦難使人生變得有意義。
一個貝殼在經歷流水的沖洗,打擊,在經受住沙石的掩埋,經歷無數的苦難,才會出現閃耀讓人心醉的珍珠。
一條彩虹,只有在大雨之后,才出現在蔚藍的天空之中,讓人欣賞,讓人羨慕。
只有在巖石猛烈撞擊下的浪花才會是最美。
苦難是一筆財富,經歷了苦難,才會有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流放,乃賦離騷,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
只有人們在經歷苦難之后,才會更加珍愛生活,珍異生命,他們受的苦比常人多,懂得生命的價值,他們對生活的認知更多,他們會努力面對生存,轟轟烈烈地拼搏,干事業,因為“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史鐵生能堅強地面對生活,成為作家,是因為他失去雙腿。海倫珍重生命,是因為她失明了!
而高考擺在我們的面前,令千萬家長學生等待的高考不可以說不是苦難,我們應用怎樣的眼光看待高考呢?
我很欣賞有句名言“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風卷云舒”,我也很喜歡范仲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太陽掛在天上每12小時出一次,總有白天和黑夜,人總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我們要以接受的眼光看待苦難。因為苦難是一筆財富。
【簡評】
該考生掌握的不少,此詞語豐富,句式整散結合。但話題要求談情感與認知的關系,此完全不顧話題。因為跑題,只得了22分。
對于話題作,考生為什么會偏題甚至跑題呢?其重要原因是:
1.思想認識的缺陷。
以為話題作這種命題方式已經最大限度地取消了作的“枷鎖”,話題一目了然,不需要審題。話題作是個筐,什么都可往里裝。
2.寫作態度的粗疏。
①沒有準確理解話題的含義,寫似是而非的內容。如將“誠信”寫成忠義、義氣,或單純寫成承諾,離得更遠一點的寫成老實敦厚、默默奉獻、嚴守紀律、不虧待他人等等。
②閹割話題,取其局部意義作。如話題“答案是豐富多彩的”,明明是一個完整的主謂句:“答案豐富多彩!笨墒怯幸恍┛忌鷧s偷換主語,寫成“生活是豐富多彩的”“知識是豐富多彩的”“自然是豐富多彩的”……離開了話題的原意。再如話題 “心靈的選擇”,有的考生只就“選擇”展開,忽視了“心靈”的思考。
③把話題作當成一般的給材料作寫。圍繞引領話題的材料轉圈圈,因而偏離了話題。
為了緊扣話題,必須認真審題。
二、話題作的審題
審題時要慎思明辨,上下求索,要弄清題目的“限制”和所給的“自由”。
話題作審題時應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1.話題作的試題構
話題作試題的字,由材料、提示語、話題、具體規定四部分組成。如2003年全國卷作題:
閱讀下面的字,根據要求作。
宋國有個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墻淋壞了。他兒子說:“不修好,一定會有人偷竊!编従蛹业囊晃焕先艘策@樣說。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丟失。了很多東西。富人覺得他兒子很聰明,而懷疑是鄰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韓非子》中的一個寓言。直到今天,我們仍然可以在現實生活中聽到類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見到許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況。我們在認識事物和處理問題的時候,感情上的親疏遠近和對事物認知的正誤深淺有沒有關系呢?是什么樣的關系呢?請就“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這個話題寫一篇。
注意:①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范圍之內。試題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體自選。④題目自擬。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襲。
《韓非子》中的一個寓言——“智子疑鄰”——屬試題中的材料,第二段包含提示語和話題,第三段是寫作規定。
2.正確對待“材料”。
材料是話題產生的基礎,能幫助作者理解話題,打開思路。如,2003年高考作試題,了解了“智子疑鄰”的故事,就能幫助理解“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這個話題,便于作者構思。
一般而言,原材料體現出多維性,“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人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解讀原材料,由一個點可以引出許多條路徑。而寫作是極具個性化的活動,在閱讀原材料的同時,作者要努力尋求自己與原材料的感情共鳴點,進而激發起感情波瀾,“郁于中而發于聲”,形成自己的獨特見解,產生自己的獨有情感,確定寫作的切入點,從而寫出屬于自己的。這樣的,較原材料的主題更突出,觀點更集中明確,內容更具體,描述更細致或論證更加充分有力,體現出真實性的前提下的典型性。
話題作試題所提供的材料不一定進入作成為的一部分。材料和由此引起的話題不一定限定作的主題、主體和標題,自然也不限定作的題材。材料用創設寫作情景,引起考生的聯想,引發話題。
3.正確解讀話題。
首先,要注意話題的呈現狀態。
A.話題的語法形態:
a.話題是一個詞。
誠信(2001年全國題)
包容(2004年全國高考北京題)。
以下列一個人物(孔子、蘇軾、曾國藩、魯迅、史蒂芬•霍金)或學形象(曹操、宋江、薛寶釵、冬妮婭、桑提亞哥)為話題作(2004年全國高考福建題)
b.話題是一個詞組。
偏正關系:心靈的選擇(2002年全國高考題)
動賓關系:買鏡(2004年全國高考湖北題)。
并列關系:感情的親疏與認知的正誤(2003年全國高考題)
水的靈動,的沉穩(2004年全國高考江蘇題)
平凡與自豪(2004年全國高考遼寧題)
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2004年全國高考題一)
相信自己與善于聽取別人意見(2004年全國高考全國題二)
看到自己與看到別人(2004年全國高考全國題三)
認識自己與他人的期望(2004年全國高考重慶題)
語言與溝通(2004年全國高考廣東題)。
c.話題是一個句子:答案是豐富多彩的(2000年全國高考題)
B. 話題的語義形態
a.話題的含義呈顯形狀態:
快樂幸福與我們的思維方式(2004年全國高考全國題四)
b.話題的含義呈隱形狀態:
買鏡(2004年全國高考湖北題)
水的靈動,的沉穩(2004年全國高考江蘇題)
材與非材(2004年全國高考天津題)。
話題的語法形態不同,審題與構思就有區別。有的話題是詞,如“誠信”,話題十分寬泛,構思時就應大題小作。有的話題是詞組,如“心靈的選擇”,是偏正詞組,表達“選擇”時,要體現心靈的碰撞;再如“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這一話題,是并列詞組,要體現兩者之間的關系。有的話題是句子,如“答案是豐富多彩的”,限制成分也比較多。
話題的語義形態不同,審題與構思同樣有區別。解讀話題“買鏡”,就要注意隱含意義的把握;選材立意就不能停留在“買鏡”的字面意思上。
其次,對話題中的關鍵詞要深入探究。
如“假如記憶可以移植”這一話題,弄清“記憶”是大腦再現過去的事物留下的印象,而不是情感性格;“移植,是由此轉移到彼,而不是復制。2001年的話題“誠信”,指誠實守信,與“忠誠”“信任”無關,也不是承諾本身。2002年“心靈的選擇”,抓住“心靈的”,就明白這選擇的依據是道德范疇而非客觀功利標準,選擇的過程伴隨著心靈的碰撞。2003年“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以并列短語的形式呈現,要求考生談感情與認知之間的關系,關于“感情的親與疏”,可做寬泛的理解,考生涉及感情的親疏、遠近、厚薄、真假都可以。
話題只為考生提供一個思維的邏輯起點,一個說話的中心題目。話題作從內容到形式體現出極大的開放性,使考生能夠揚長避短,舍生就熟,為考生提供了充分發揮才干的廣闊空間,使之真正成為寫作的主人。
4.認真解讀提示語。
話題作以提示語為寫作平臺,無論是立意定體,還是選材取事說理,都必須從提示語出發,不能置提示語于不顧,另起爐灶,隨意為。
“直到今天,我們仍然可以在現實生活中聽到類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見到許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況。我們在認識事物和處理問題的時候,感情上的親疏遠近和對事物認知的正誤深淺有沒有關系呢?是什么樣的關系呢?”這一提示語,指出現實生活中既有“類似的故事”,也有“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況”,引導考生關注社會、關注人生,啟迪考生思考生活、思考自我?忌鶕⒀院同F實生活從“類似”、“不同”、“相反”幾方面展開聯想,可寫的東西很多。兩個富有啟發性的設問,給考生指明了思考的方向或角度。
關于感情與認知之間的關系,考生認為感情與認知之間有某種關系,談前者對后者或后者對前者會產生影響,這是可以的;考生覺得前者與后者之間沒有必然聯系,闡明一方對另一方不會產生任何影響,也是可以的,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論是從理論探討還是以生活實例證明,不論是肯定性立意還是否定性立意,不論是順向立意還是逆向立意,都是允許的。
5.正確對待規定語。
“三自”(立意自定、體自選、題目自擬)和對試題提供的材料“可用也可不用”的寬松要求,給考生寫作以充分的自由度,有利于揚其個性之所長。
關于切入的視角,考生無論寫什么體,既可從情感的角度切人,也可從認知的角度切入。關于體,指的是考生根據題意和內容自選的體,試題沒有體限定。寫議的,從理性的認識、理論的高度闡述是可以的;如果寫記敘,應允許考生選取生活體驗中的某一個情節或細節去反映某種認識或表達某種情感,只要考生在敘述過程中已暗示“情感與認知”二者間存在某種關系就可以。
對于規定語,不能因為馬虎對待,否則,作就會出現 “硬傷”。
6.緊緊把握“關注點”。
在正確解讀話題和提示語、正確把握寫作要求的基礎上,立意定體,確立再創造的主旨、觀點、人物、事與寫作方向,這是話題作全程的“關注點”。在進行創作構思時,無論是選材取事,還是布局謀篇,要始終如一地圍繞這一“點”展開。要把握“關注點”的穩定,排除干擾,哪怕是極具閃光點的靈感出現,只要與“關注點”無關,都要忍痛割愛。同時又要把握“關注”的廣度、“關注”的深度,要摒棄單一思維,要運用聯想與想象,在“點”上生發,從生活到書本、從喻體到本體、從正面到反面、從具體到一般、從個別到整體,多角度、多層面地進行,拓展思維的空間,跌宕有致,開合有度,從而使話題作觀點明確,主題突出,內容充實,形象感人,論證有力,意境深遠。
下面的例子就沒有注意“關注點”的把握。
作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
平時不斷聽到國人這樣的言談:某作家差一點獲諾貝爾學獎,某數學家差一點攻克“哥德巴赫猜想”,某國足球隊員在“世界杯”賽上差一點踢進兩個球,某科研項目差一點在國際上領先……
“差一點”是什么意思?每一天都念叨“差一點”,每事都扯上“差一點”,是怎樣一種“情結”?你是如何看待這“差一點”的?
請以“差一點”為話題寫一篇。
學生習作:
成功與失敗只差一點點
也許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當失敗降臨的時候,我們都有這樣的想法:“算了吧!也只不過比別人差一點嘛!下次一 定努力戰勝他。”可是還有多少人實現了這一誓言呢?可見,成功與失敗在人們看僅只差一點點。
當然上面的結論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但是我是這樣認為的。
在小學時,我沒有考出好的成績,我不在乎,因為我相信還有下一次,這次也只比別人差一點。
在中學時,我沒有實現自己的愿望,在中考中失利,開是我又安慰自己說:“失敗,也只不過比別人差一點點,到了高中一定好好努力沖擊獎學金!
到了高中,我又失敗了,一次次的考試失敗與自己的“獎學金夢”失之交臂。
直到高三,隨著高考的臨近,我才認識到失敗與成功相距甚微,萬不可把成功的希望寄托在明天。
也許有人會這樣說:歷史上不是有不少在今日失敗,而成功于明天的嗎?的確有這樣的人,在失敗后,臥薪嘗膽,苦苦磨勵,最終取得了勝利。可是,我們并非每個人都有那種“金榜無名誓不歸”“臥薪嘗膽”的精神。
固然有希望是好事,但我們不能過分依賴明天。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們一定要把握今天,正視自己的每一次失敗,正視緊跟失敗后面的是人們夢寐以求的成功。失敗并不可怕,只怕在失敗面前遺失自己。我們只有一次次地認識成敗,那么我們定會在學習,生活的道 路上所向披靡,戰無不勝。
經過多次的失敗,我的心已傷痕累累,但是我并沒有失去戰勝自我的決心與勇氣,我懷著對未的憧憬、對明天的安排和對今天的把握,努力奮斗著,只為一個目標——成功。
所以我們每個人必須把握住人生中每一次的機會,切勿把成功寄托于明天,任自己的懶散思想擺布,左右自己。我們應該努力做生活的強者,努力使自己的人生旅途少留幾許遺憾,多幾許燦爛的微笑。
人生不售回程票,少年須爭無限秒。把握今天,認識成敗的差距,相信自己,那么你的人生定會平添不少微笑。
【簡評】偏題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全偏題,如《苦難是一筆財富》;另一種是部分偏題,《成功與失敗只差一點點》就是典型個案。此前五段還是扣住話題“差一點”在作,但是,從第六段開始,卻以主要篇幅在證明“萬不可把成功的希望寄托在明天”這一觀點,這就是轉移話題、轉移論點。此仍然只能算偏題的。
7.避開誤區.
話題作的顯著特點是對題目、主題、體的開放。有些學生以為審題無關緊要,這然陷入了話題作的寫作誤區。
扣題對任何形式的作都是基本要求。審題,也是寫好話題作的第一步。作題再開放,也不會漫無邊際,審題難度的降低并不意味著不需要審題。
8.掙脫“定勢思維”的困擾。
“定勢思維”,往往混淆似是而非的話題,往往導演高考作的悲劇。為了克服定勢思維的干擾,平時要養成嚴謹的寫作習慣。
試比較以下幾組話題:
a.換位 換個姿勢看問題
b.欣賞他人 學會欣賞
c.失與得 舍與得 關注與忽略
以上幾組話題,容易混淆。例如,“欣賞他人”,欣賞的對象是人不是物,可以談為什么欣賞,也可以談怎么欣賞;“學會欣賞”,其對象可以是人,又可以是物,著眼于欣賞的方法。試分析另外兩組話題,比較其異同之處。
典例精析
2001年的高考作題:
閱讀下面一則寓言,根據要求作:
有一個年輕人跋涉在漫長的人生路上,到了一個渡口的時候,他已經擁有了“健康”“美貌”“誠信”“才學”“金錢”“榮譽”七個背囊。渡船開出時風平浪靜,說不清過了多久,風起浪涌,小船顛簸,險象環生。艄公說:“船小負載重,客官須丟棄一個背囊方可安度難關。”看年輕人哪一個都舍不得丟,艄公又說:“有棄有取,有失有得!蹦贻p人思索了一會兒,把“誠信”拋進了水里!罢\信”被丟掉了,引發你想到了什么?
請以“誠信”為題,寫一篇作,可以是自己的經歷、體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編寓言、故事等等。所寫內容必須在“誠信”的范圍內。注意:①立意自定。②題目自擬。③體自選。④不少于800字。
當年,陜西省一考生的答卷是這樣的:
那一次,我哭了
颯颯的秋風不可一世地橫行在蕭條的郊外,無力與秋風抗爭的枯葉只能帶著絲絲牽掛,無可奈何地飄離留戀的枝頭,秋蟬衰弱的蟬聲漸漸地少了,樹上的落葉多了……
又是一個深秋臨了!
淋著秋雨,踏著落葉,我又一次到了家鄉的小河邊。一樣的天,一樣的臉,不一樣的人,站在雨中,我任雨水肆意捶打臉龐,毫無知覺。此刻,什么也想不出,更不愿去想,可是那殘酷的一幕卻又讓我于心不忍,酸澀不知何時早已朦朧了雙眼!
那一天,好熱呀!我和同伴搭上了一輛擠滿人群的公交車。車速如快馬奔馳,不一陣就到了一個小站上,面對已經熱得透不過氣的人群,司機無可奈何地搖了搖頭,但又不時叫路過的旅客去乘這輛滿座車。人們極不情愿地互相靠緊、再靠緊,就在車馬上離站的時刻,又擠上了一個手抱小男孩的年輕少婦。車上的旅客不約而同地相互望望,少婦尷尬的站在那兒,臉上略帶為難的神情最終落在了我的臉上,有意識地。我立刻將頭扭向了一邊。那一陣,我不知道少婦臉上的表情怎樣,只覺臉上火辣辣的熱……“阿嫂,坐我這,沒關系的!币晃卉娙藲赓|的男士,主動給她讓了座,自己站在了座位旁邊。少婦感動的雙眼,已快溢滿了淚水,最終什么也沒說,默默地坐在了座位上。擁擠的車里一下變得冷清了許多,人們驚訝地張大嘴巴望著那位彬彬有禮的男士。尋著目光望去,呀!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位軍人叔叔原是假肢。悔恨、內疚一齊涌上了心頭。又一站到了,我不知道我是怎么下車的。
一直以,內疚陪伴我左右,也從那時起我慢慢改變了我自己!罢\實守信”已成為我的座右銘,它是我做人的一個最基本的標尺,永遠激勵著我,讓我學會了怎樣去對待別人。
一年前的那一天,或許是一個太陽正圓的清晨;那一天,或許是一個飄著細雨的黃昏,但卻讓我刻骨銘心……
【精析】
此作者的語言功夫在高中畢業生里是不錯的。你看,“颯颯的秋風不可一世地橫行在蕭條的窗外”,起筆就給人以極佳的印象;“那一天,或許是一個太陽正圓的清晨;那一天,或許是一個飄著細雨的黃昏,但那卻讓我刻骨銘心……”以形象化的筆墨,以整散結合的句式結尾,讓人回味。人物描寫,景物描寫,也是生動形象,敘事筆帶情感。如果不顧及作題的限制,此得分可能比較理想。遺憾的是,所記的讓座之事,屬于“關愛他人”的范疇,不屬于“誠信”的范疇。盡管倒數第二段談及了“誠信”,但事實本身不是表現這一主題的。因為不注意審題,以致作偏題,只判了三類下33分。33分,就是不及格呀!
,不能答非所問;作,不能不對題?垲},是作的基本要求。話題作的審題,萬萬不可粗心大意。
訓練平臺
以下列題作,注意認真審題,緊扣話題。
1.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60分)
通常情況下,獎勵是別人或單位給的,比如教師獎勵學生,父母獎勵孩子,獎勵員工,上級主管部門獎勵下屬單位等等。但獎勵還有另外的一種形式——自己獎勵自己。當學習有了進步時,當考試得了滿分時,當減肥有了效果時,當結識了一位新朋友時,當買了一心儀已久的新衣服時,當遇上了自己喜歡的好老師時,當自己的理想變成了現實時,都可以給自己以獎勵。
請以“獎勵自己”為話題,寫一篇。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體自選;③題目自擬;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襲。
2.閱讀下面材料,然后作。
有位書法家對一位用廢報紙練字的人說:“如果你用最好的紙寫,你可能會寫得更好。”那人很奇怪地問原因,書法家笑而不答,只寫了一個“逼”字,那人頓悟,這是讓他惜紙逼自己寫好字。
年少時我練手筆字,聽老師在堂上多次說起,覺得平談無奇,不可理解。驀然回首,才知其蘊味深刻。
記得還有這樣一則諺語:“如果你想翻墻,請先把帽子扔過去!币驗槟愕拿弊釉谀沁,你已經別無選擇,要想方設法地翻過去。正是有了逼迫,才會盡力發揮自己。許多時候,我們總把希望寄托在明天。總覺得自己的人生草稿還有很多很多。其實,屬于我們的草稿是極其有限的。對于人生而言,最重要的是怎樣在有限的紙上寫出最好的,而不是你花貴了多少紙。
請以“人生沒有草稿”為話題,寫一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體不限;③題目自擬;④不少于800字。
3.閱讀下面的字,根據要求作。
歷史上,伯夷守節,隱身采薇,餓死首陽;屈原懷沙,行吟澤畔,投身汩羅;更有“季布無二諾,侯嬴重一言”的佳話流傳。孟子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碑敶骷屹Z平凹對王維《居秋暝》詩中“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境界甚為推崇,他說:“人的一生,苦也罷,樂也罷;得也罷,失也罷,更要緊的是心間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沒有月輝!
要保有精神的明月清泉,須要守護心靈的空間。在實用主義盛行,價值觀多元走向的今天,我們又該何去何從呢?
請以“守護心靈的空間”為話題寫一篇,可以寫經歷,寫感受,可以發表議論,編寫故事,等等。立意自定,體自選,題目自擬,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4.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
一位專門從事蝴蝶研究的生物學家在研究蝴蝶蛹從繭中掙脫出的過程時,發現其艱難程度令人憐憫。他的妻子實不忍看到蛹變成蝴蝶的艱辛,于是就用手術刀在繭上輕輕劃了幾道痕跡。當她看到蝴蝶輕松從繭中出時,欣慰地笑了。可是不久他們就發現,經“幫助”的蝴蝶身體特別肥大,翅膀特別小,根本飛不起。
現實生活中,與材料相類似的事情并不少見;當然,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況也很多。大千世界,能夠觸動我們情感的東西很多。當心中充滿某種情感就會形成某種心理動機,人的心理動機與行為結果是否一致呢?怎樣才能保持心理動機和行為結果一致呢?我們對行為進行評價時是看動機呢,還是結果?
請以“心理動機與行為結果”為話題寫一篇?梢詫懩愕慕洑v、體驗、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編寫故事、寓言,等等。所寫內容必須在這個話題范圍之內。
要求:①題目自擬;②立意自定;③體自選;④不少于800字。
5.閱讀下面的字,根據要求作。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農夫經過艱苦奮斗,好不容易才擁有一匹馬。一天,有人跑告訴他,他的那匹馬不慎掉進一口枯井中。農夫連忙跑到出事地點,盡管他看到馬并沒有受重傷,但是他覺得要從井底救出那匹馬很困難,需付出很高的代價,有些不值得。于是他作出一個痛苦的決定:犧牲這匹馬。但他又不忍心讓馬活活餓死,便決定往井里填沙子,把馬早點掩埋了。幫工們在農夫的指點下,開始往井里填沙子。沙子一落下,馬就使勁地一抖動,沙子便滑到井底。這樣,隨著井底的沙子越越多,馬在井底的位置就越越高。最后,馬不但沒有被埋掉,反而成功地從井里出了。
細細想,在現實生活中,人有時也會像故事中農夫的那匹馬一樣,受到挫折或遭遇不幸,對此,我們應該怎么辦呢?是努力抖掉身上的“沙子”,還是聽天由命,被“沙子”掩埋?
請以“困境與出路”為話題寫一篇。
[注意]① 所寫內容必須在這個話題范圍之內。上述材料,考生在中可用也可不用。② 立意自定。③ 體自選。④ 題目自擬。⑤ 不少于800字。⑥ 不得抄襲。
6.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60分)
美國一中學生寫了一篇,呼吁人們簽署一項請愿書,要求對“一氧化二氫”化學物進行嚴格控制,甚至完全予以廢除。理由是:①它有可能引發過多出汗和嘔吐;②它是酸雨的主要成分;③處在氣體狀態時,可能引起嚴重灼傷;④發生事故時吸入也有可能致命;⑤它是腐蝕的成因;⑥它會使汽車制動裝置效率減低;⑦在不可救治的癌癥病人腫瘤中已經發現該物質。該中學生拿著這篇問過50個人,了解他們是否支持禁止使用這種化學物質。結果支持的占80%;尚不能決定的占 12%;只有一人說,“一氧化二氫”就是水呀,怎么能禁止使用呢?遺憾的是,注意到這個常識的人只占了2%!謎底一揭開,人們頓時醒悟,因為他們只關注了危言聳聽,而忽略了眾所周知的一氧化二氫這個水分子基本構成的化學常識。
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常經歷過、聽到過有關“關注”、“忽略”方面的事,或者對此有過一些思考。請你以“關注與忽略”為話題,寫一篇。
[注意]①所寫內容必須在這個話題范圍之內。試題中引用的材料,考生在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體自選;④題目自擬;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34245.html
相關閱讀:2012屆高考語文備考沖刺專題復習教案
正確使用詞語學案
2012屆高考語文重點知識梳理復習 辨析并修改病句 1
高三語文作文復習教案:學習肖像描寫
登幽州臺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