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作文學案02
學習記敘文的描寫角度
【概念詮釋】記敘文的描寫從描寫的角度劃分,可以分為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我們常說的人物描寫角度主要是正側反(虛實)。描寫景物的角度較多:感覺(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動靜;上下遠近;俯仰平眺;虛實;點面;形聲色等等。我們常說的襯托是從表達效果角度說的,和側面描寫屬于角度不同實質同。
正面描寫是對人物做正面的刻畫,直接把人物的外貌、心理、語言和行動等方面呈現在讀者面前。出色的正面描寫摹形傳神,細致入微,所以很多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和行動描寫,也叫細節描寫(見細節學案)。
側面描寫是指不直接呈現所描寫的對象,而是通過對周圍其他人物或環境的描寫來表現烘托所要描寫的對象的一種描寫方法。分為以人襯人和以景(物)襯人。《列子》中有這么個故事:薛譚拜秦青為師學唱歌,未學到家而自以為了不得了,“遂辭歸”。秦青“餞于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云”。作者并沒有直接描寫秦青的唱技如何精湛,而是從他的“悲歌”能使林木動容,使飄浮的白云停息欣賞的角度來進行側面烘托。林、云本無靈性,然“悲歌”卻能“使本無生命和情趣的外物仿佛具有人的生命活動,使本來只有物理的東西顯得有人情”(朱光潛語)了。試想,如果沒有高超的唱技,“悲歌”何以如此感天地、泣林木?
注意:詩歌中無論寫景還是寫人也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這兩句主要是正面描寫,表現其高峻奇偉之勢;“天臺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則是用側面描寫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偉。王昌齡的《從軍行(七)》寫到: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詩人沒有直接描繪戰爭的場面,而是通過側面的描寫或渲染來表現,使全詩顯得含蓄蘊藉,回味無窮。其實,換個角度分析,又有實寫虛寫、點面結合、動靜結合之說。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明月照”是靜景,“清泉流”是動景,兩句動靜結合,描畫出一幅恬靜優美的月夜圖。另外還有細描、白描、細節描寫等。此點在此稍作提示,詩歌復習中還要重點突破。
【方法引領】
1、正面描寫。要刻畫出人物的特征,突出人物個性,從而表現所要表達的主題。
2、側面描寫
(1)、確定好自己所要表現的主題,不能喧賓奪主地過多使用側面描寫。
(2)、側面描寫的事物要選擇能起烘托作用或產生對比效果的事物。
注意:適當的側面描寫,能起到很多作用,但它畢竟是輔助手段,要與正面描寫相結合。正面描寫+側面烘托=完美的人物刻畫
【片段賞析】 重點賞析側面描寫。
1、以人襯人
①、《陌上桑》寫羅敷:
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分析:前半段為正面描寫,后半段詩中通過長者、少年、耕者、鋤者的不同動作、神態、表情,烘托出了羅敷的美麗。這種方法屬于以人襯人
②《老殘游記》中“明湖居聽書”寫白妞演唱:
黑妞兒唱完之后,旁坐有兩人,其一人低聲問那人道:“此想必是白妞了罷?”其一人道:“不是。這人叫黑妞,是白妞的妹子。他的調門兒都是白妞教的,若比白妞,還不曉得差多遠呢!他的好處人說得出,白妞的好處人說不出;他的好處人學的到,白妞的好處人學不到。你想,這幾年來,好頑耍的誰不學他們的調兒呢?就是窯子里的姑娘,也人人都學,只是頂多有一兩句到黑妞的地步。若白妞的好處,從沒有一個人能及他十分里的一分的。
分析:本節通過聽者的談論與評價,烘托出白妞兒的唱藝水平之高。
③《口技》中,為了表現口技藝人的高超技藝,就成功地使用了多種側面描寫的方法:當藝人摹仿發生大火的情景時,觀眾的反應是“兩股戰戰,幾欲先走”,這是以觀眾的反應襯托口技的高超,這是以人襯人,是正襯;當演出結束時,寫舞臺上的布置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這里是以道具的簡陋反襯口技的高超,這是以物襯人,是反襯。
④《荊軻刺秦王》中,作者塑造了刺客荊軻這一大智大勇的英雄形象,與此同時還塑造了另一個刺客秦武陽,秦武陽“年十二殺人”,“人不敢與忤視”,可是見到秦王,將獻圖時,竟然嚇得“色變振恐”,而荊軻泰然自若“顧笑武陽”,并“前為謝”,巧妙地遮掩了秦武陽失常的表情。在這里,秦武陽的徒有虛名、外強中干有力地襯托了荊軻超人的膽略和非凡的氣質。這就是用了反襯法。非常典型的例子還有《三國演義》里的“關羽溫酒斬華雄”“劉玄德三顧茅廬”,都是層層渲染層層鋪墊的側面描寫。
2、以景(物)襯人
①白居易的《琵琶行》在使用動作、神態和比喻正面描寫琵琶女的精彩彈奏后,再用“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從外部環境上加以烘托,側面表現琵琶女彈奏的魅力。正側結合,有力表現了琵琶女的高超技藝和復雜心情,為作者發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千古感嘆做了鋪墊。
韓愈的《聽穎師彈琴》和李賀的《李憑箜篌引》,都是描寫音樂表現人物心情的杰作,化無形為有形,正面側面結合,有力表現了演奏人的高超技藝和人物心情。所不同的是前者正面描寫中主要運用了通感的修辭手法,側面描寫中通過描寫聽眾感受表現樂聲美妙,而后者正面描寫中主要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側面描寫時通過描寫音樂效果表現樂聲動人
②“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的吹來;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里。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卻還以為船慢!蓖ㄟ^描寫江南水鄉清新優美的圖景,通過原本靜止的景物飛馳來襯托船行疾速,從而烘托出我急于看到社戲的愉悅而迫切的心情。
③“這女人編著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編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云彩上。她有時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銀白世界。水面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過來,帶著新鮮的荷葉荷花香!弊髡哂脙灻赖沫h境描寫烘托了水生嫂愉悅的心情和高潔的品質,同時為下文情節的鋪展做好鋪墊。
④賀知章的《回鄉偶書二首(其二)》: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此詩明白如話,為了抒發久別回鄉物是人非之傷感,運用了反襯手法。它以春天的湖水像昔日一樣碧波蕩漾,絲毫“不改”,來反襯人事的消磨,歲月的蹉跎,表現反顧的況味,離別的傷痛,怎能不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
【例文展示】
“一個雨夜,母親去參加我校舉辦的家長會去了,墻上的時鐘已走過八點,母親快回來了……”請大家展開想象,塑造在特定情況下我的形象,要求運用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150字左右。
漆黑的夜空,像浸透了墨汁般,暗的令人窒息。一陣驟雨鞭打著玻璃窗,時而間隔著一陣死寂的寧靜。(環境烘托)我蜷縮在沙發上,雙手抱膝,輕輕合上眼,(行動描寫)朦朧間仿佛看到了媽媽那責備的眼神,聽到了媽媽那聲聲的嘆息。(心理描寫)伴隨著墻上那老式鐘擺發出沉重的“滴答”聲,(側面描寫)我的手心漸漸沁出冷汗。我不安的打開窗戶,深吸一口略帶雨香的微涼空氣,不禁打了一個寒噤。(行動描寫)
清代文學家劉熙載說:“山之精神寫不出,以煙霞寫之;春之精神寫不出,以草木寫之!敝v的就是側面描寫手法的妙用。希望同學們在寫作中能夠積極運用側面描寫的方法,做到正側結合、虛實相生,使你的描寫由單一變得豐富、由直白變得蘊藉、由呆板變得生動,使你筆下的景物更加鮮活、人物更加豐滿,從而全面提升你的作品質量。
【練習平臺】
1、情景1:盼望以久的體育課被突來的陰雨天氣攪黃,英語老師利用這個時間進行英語單元測試。
情景2:運動場上,一位學生籃球打得很好。
情景3:夏日的某一天,烈日當空,天氣炎熱,整個世界都被包裹在熱浪中。
選擇你喜歡的情景,請用正面、側面描寫的方法,寫一個片斷。
請以“留在記憶最深處的那個(他)她”為話題,寫一個片段,要求:運用正側面結合的手法,寫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
2、請仔細體會“踏花歸來馬蹄香”和“深山藏古寺” 的意思,運用正面描寫或者側面描寫,寫一段文字,巧妙地表現出其意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64819.html
相關閱讀:登幽州臺歌
高三語文作文復習教案:學習肖像描寫
2012屆高考語文重點知識梳理復習 辨析并修改病句 1
正確使用詞語學案
2012屆高考語文備考沖刺專題復習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