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ATP的——細胞呼吸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記憶方法網


《ATP的——細胞呼吸》
一、設計
(一)思想
本節的設計緊貼程標準強調的宗旨: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結合探究實驗,使得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從感性過渡到理性;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學習,通過自主學習完成對知識的初步認識和理解,充分體現了學生在堂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通過教師的重點指引和難點突破,幫助學生完成從對知識的初步認識和理解升華到對知識的綜合理解和應用,從而真正轉化為能力和素養。
由于本節的知識側重在理解水平,所以在堂練習的選擇上也應側重于知識的應用,另外結合“問題—探究—發展”教學模式,在選題上應同時側重知識的發展和學生的發展。
(二)學情分析
雖然這一屆高二的學生在初中使用的是人教版的舊教材,初三和高一又沒有接觸到生物學,在本節的生物學知識支撐上比較薄弱,不過對于生物學也有一定的了解,加上我所教的這個班的學生對學習生物學有著濃厚的興趣,所以能夠組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開展自主探究。
在前年就開始推行“問題—探究—發展”的教學模式,高二的學生對于這種模式十分熟悉,具備施行“問題—探究—發展”教學模式的基礎。該模式在本節的教學上具備很強的可操作性。
本節主要從一個探究實驗入手,通過分析探究實驗,了解細胞呼吸的類型和產物,讓學生有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然后上升到一個理性認識,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本時強調對于知識的理解和應用,由于我校學生大多是農村孩子,對于農業生產的田間管理有著一定的感性認識,所以本節的知識點能緊密結合學生的自身體驗和熟知的社會生活(諸如人體高強度運動后的肌肉酸痛、甜酒的釀制等),從而能夠通過創設學生熟悉的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探究問題的主動性。
(三)教材分析
本節的知識具有一定的獨立性。本節的重點有4個:
1.關于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實驗。
2.細胞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過程。
3.細胞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聯系和區別。
4.細胞呼吸原理的應用。
其中對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的探究,要學生感性了解不同呼吸類型的條和產物,并熟知對比實驗在科學探究中的作用和設置條。
知識結構:

(四)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通過自主學習理解細胞進行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過程。
②通過比較和討論理解細胞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異同和聯系。
③通過綜合分析,學會應用細胞呼吸的原理。
2.能力目標。
①通過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
②通過合作探究培養學生對信息的獲取、判斷和利用能力。
③通過評價,培養學生的語言表述能力和評價能力。
④通過堂練習,培養學生對于知識的應用能力、發散能力和遷移能力。
3.情感目標。
①通過對知識的學習,調動學生學習生物學的主動性。
②通過對知識的學習,增強學生對于自身的了解和對社會問題的關注。
(五)教學方法
目標教學;自主性學習;合作探究;評價學習。
(六)前準備
兩組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的實驗裝置(其中一組為演示組,另一組為實驗上的學生的裝置)。
(七)教學流程

二、教學反思
遵照上述教學設計,我實施了這節的教學活動,并取得了成功。主要表現為:堂氣氛活躍,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都很深入,學生之間的互動評價學習得到充分的發展,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但在教學的實施過程中也發現了存在的問題和一些應該注意的地方,如果能夠做好這些,堂教學的效果會有進一步的提高。
(一)指導思想明確
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幫助學生完成從對知識的初步理解深化到綜合理解和應用上,把知識轉化為能力,真正地發揮主導作用,這樣就保證了堂是學生的,學習是高效的,發展是實際的。
(二)前準備充分,對教材、學生、教法和學法的分析客觀實際
這一點是保證堂教學得以順利、高效實施的前提,正是正確分析了學生的學習狀況、知識儲備、能力儲備,才能適當地進行分析探究和自主性學習。
(三)合理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
本節使用的教學模式是“目標教學”“問題—探究—發展”教學以及“自主性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是對多種模式的取長補短,優勢在于堂活動的連續性和遞進性。
一開始的展示堂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從大體上了解本節的范圍和內容。
引導性問題不要求探討些什么,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引起學生的注意和激發學生的興趣。
這節具備分析探究實驗的任務,作用就是為了讓學生從感性認識過渡到理性認識。
展示自主性學習的任務和要求是一個關鍵性的問題,主要是限定學生自主性學習的范圍、要求和任務,避免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出現盲目性,是保證自主性學習取得實效的措施。
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是堂結構的主要部分,它主要是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獲取信息和理解歸納的能力。
基礎知識的回顧是教師為了檢查學生自主性學習的效果而設立的,在本節中我借助了其他程資上的知識網絡組織基礎自測題。
在學生對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之后,通過教師的引導、提高和發展,幫助學生完成從對知識的了解深化到對知識的綜合理解和應用,轉化成能力;最后設置的堂練習就是為了反饋前一環節(教師引導、提高和發展)的效果而布置的。
所以從整體上說,這種教學模式具備整體上的完整性和堂教學活動的連續性、遞進性。
(四)恰當合理選取、精析經典例題,堂、外作業互補
在本節的教學中我只選用了一個例題(見附錄)進行評析,這個例題是關于釀制甜米酒的,農村的孩子大多數熟知這個過程,這樣一不僅能夠極大地引起他們探討的興趣,而且能夠使得他們的知識學以致用,真正地為科學素養的培養服務。當然也并不是說這個題目就涵蓋了本節的所有知識點,所以在布置堂作業的時候,我注意了知識點的互補性。
雖然說堂教學的實施比較成功,但是也存在一些地方需要進行改進,主要體現在:
1.探究實驗的分析最好能在這個時之前就完成,如果留在這個時內完成,會使堂時間緊迫。所以到我布置作業的時候,已經下了。
2.學生的自主性學習最好能分段實施,避免枯燥乏味,否則容易降低學生學習的熱情。
附錄:(例題)
閱讀下面關于甜米酒的釀制過程,回答問題:
步驟(1):將糯米煮熟;
步驟(2):用開水澆燙小口容器罐的內部后,留作釀制容器;
步驟(3):將煮熟的糯米和適量的酒?(酵母菌)混勻后,放入釀制容器;
步驟(4):密封容器。
問題:
(1)為什么要將糯米煮熟?
(2)為什么要用開水澆燙容器?
(3)為什么要在糯米的中間留出一個空間?
(4)為什么要密封容器?
(5)在釀酒的過程中總是“先水”,“后酒”,為什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43774.html

相關閱讀:2012屆高考生物考點環境保持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成果與分析精講精析
2012屆高考生物知識整合復習 必修1 第三章~第四章
2012屆高考生物第一輪復習導學案
2012屆高考生物第二輪細胞的增殖和受精作用專題導學復習
2012屆高考生物考點組成生物體的化合物精講精析復習教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