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進化
[備考方向要明了]
高頻考點考題例證
1.現代生物進化理論和達爾自然選擇學說2011江蘇卷T6、廣東卷T25,2010東卷T2、江蘇卷T12等。
2.生物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2011上海卷T8等。
1.物種形成的三種典型模式 [重點]
(1)漸變式:
(2)人工培育新物種(新品種):如人工培育多倍體:
2.生物進化與物種形成的關系 [易混點]
(1)區別: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因此,可以認為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改變就意味著生物進化了。而物種的形成是基因頻率改變到一定的程度,直到新類群與原種群不能實現基因交流為止(產生了生殖隔離)。可見,二者是量變和質變的關系。
(2)聯系:生物發生進化,并不一定形成新物種,但是新物種的形成要經過生物進化,即生物進化是物種形成的基礎。
(3)判斷依據:判斷生物進化的依據是看種群基因頻率是否發生改變,只要種群基因頻率發生了改變,種群就發生了進化;而判斷物種形成的依據是看是否產生生殖隔離。
1.(2011•東高考)下列符合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敘述是( )
A.物種的形成可以不經過隔離
B.生物進化過程的實質在于有利變異的保存
C.基因突變產生的有利變異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D.自然選擇通過作用于個體而影響種群的基因頻率
解析: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備環節,因此A選項錯誤;生物進化過程的實質在于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因而B選項錯誤;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所以C選項錯誤。
答案:D
1.生物進化與生物多樣性 [重點]
(1)生物多樣性主要包括:基因、物種、生態系統的多
樣性。
(2)生物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關系:生物多樣性的形成是生物進化的結果,生物多樣性的產生又加速了生物的進化。
2.生物進化理論的發展 [難點]
(1)共同進化論:
①概念: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這就是共同進化。
②觀點解釋:生物生活于復雜的環境中,任何一個物種都不是單獨進化的,其必然要和其他生物發生營養關系。在捕食與被捕食、相互幫助等關系下,它們共同發展,協同進化,增加了物種的多樣性。生物能夠適應一定的環境,也能夠影響環境。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是相互影響和共同演變的。例如:最早的生物是厭氧的,光合生物的出現,使大氣中有了氧氣,為好氧生物的出現創造了前提條。
(2)中性學說:大量的基因突變是中性的,自然選擇對這些基因突變不起作用,這些基因經過長期積累,會導致種群間遺傳物質出現較大的差別。故本學說主張,決定生物進化方向的是中性突變的逐漸積累,而不是自然選擇。
(3)間斷平衡說:物種形成并不都是漸變的過程,而是種群長期穩定與迅速形成新種交替出現的過程。
2.(2009•廣東高考)普通栽培稻是由普通野生稻進化而的,以下敘述正確的是(多選)( )
A.普通野生稻在進化過程中喪失了部分遺傳多樣性
B.普通野生稻的遺傳變異決定了普通栽培稻的進化方向
C.落粒性突變對普通野生稻有利,對普通栽培稻不利
D.普通野生稻含有抗病蟲基因,是水稻育種的有用資
解析:在人工選擇的過程中,野生稻中對人有利的性狀得到了保留,對人不利的性狀被淘汰,因此喪失了部分遺傳多樣性。決定普通栽培稻進化方向的是自然選擇,普通野生稻的遺傳變異只是提供原材料。落粒性突變對野生稻和普通栽培稻都有利,只是對人類不利。普通野生稻含有抗病蟲基因,是水稻育種的有用資,體現了普通野生稻的直接價值。
答案:AD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45172.html
相關閱讀:2012屆高考生物考點組成生物體的化合物精講精析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生物第二輪細胞的增殖和受精作用專題導學復習
2012屆高考生物知識整合復習 必修1 第三章~第四章
2012屆高考生物考點環境保持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成果與分析精講精析
2012屆高考生物第一輪復習導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