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寧德市普通高中畢業班單科質量檢查物理試題(考試時問90分鐘,滿分100分)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本試卷共6頁。第Ⅰ卷(共4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8小題,每小題5分,共4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用比值法定義物理量是物理學中一種很重要的思想方法,下列物理量的表達式不是由 比值法定義的是 A.加速度 B.電阻 C.電容 D.電場強度 2.A、B兩輛汽車從同一地點在同一直線上做勻變速直線運動,它們的速度時間圖象如圖所示,則在6s內 A.A、B兩輛汽車運動方向相反 B.A車的加速度大于B車的加速度 C.t=4s時,A、B兩輛汽車相距最遠 D.t=4s時,A、B兩輛汽車剛好相遇3.如圖所示,一根長為L的細桿的一端固定一質量為m的小球,整個系統繞桿的另一端 在豎直面內做圓周運動,且小球恰能過最高點。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細桿的質量不計。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小球過最低點時的速度大小為B.小球過最高點時的速度大小為C.小球過最低點時受到桿的拉力大小為5mgD.小球過最高點時受到桿的支持力為零高三物理試題 4.起重機將質量為m的貨物由靜止開始以加速度勻加速提升,在t時間內上升h高度, 設在t時間內起重機對貨物的拉力做的功為W、平均功率為,則A. B. C. D. 5.如圖所示電路,、b、c是三個相同的燈泡,其電阻均大于電池內阻r,當閉合開關S, 變阻器滑片向下移動時,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通過燈的電流減小 B.c燈兩端的電壓減小 C.b燈消耗的電功率減小 D.電源輸出的電功率減小6.如圖所示是“嫦娥三號”環月變軌的示意圖。在I圓軌道運行的“嫦娥三號”通過變軌 后繞II圓軌道運行,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嫦娥三號”在I軌道的線速度大于在II軌道的線速度 B.“嫦娥三號”在I軌道的角速度大于在II軌道的角速度 C.“嫦娥三號”在I軌道的運行周期大于在II軌道的運行周期 D.“嫦娥三號”由I軌道通過加速才能變軌到II軌道7.如圖所示,在勻強電場中,一根不可伸長的絕緣細線一端拴一個質量為m、電荷量為q 的帶負電小球,另一端固定在O點。把小球拉到使細線水平的位置A,然后由靜止釋放,小球沿圓弧運動到細線與水平成的位置B時速度 恰好為零(小球在運動過程電量不變)。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小球在A點的電勢能大于在B點的電勢能 B.小球在B點時,其加速度大小為零 C.小球在AB弧線中點時,小球的加速度大小為零 D.小球在AB弧線中點時,所受電場力大于重力8.如圖所示,在固定的帶電小球A的正上方有一豎直的絕緣光滑細桿,細桿上套一個帶 電的小環,其內徑略大于細桿的直徑。小環在B處時有向下的加速度,若小球從B處 開始以一定的初速下落,到C處速度恰好為零(在運動過程中,A、B電量 不變)。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小球和小環一定帶異種電荷 B.小環在C點時加速度一定最大 C.小環在C點時電勢能一定最小 D.小環在B、C連線中點時速度一定最大高三物理試題 第Ⅱ卷(共60分)二、實驗題(本題共3小題,共15分) 9.(4分)一次試驗中某同學用螺旋測微器測量一圓柱形元件的直徑,如圖甲所示其直徑為 mm;用多用電表的電阻“×10”擋,按正確的操作步驟測此元件的電阻值,表盤的示數如圖乙所示,測得該元件的電阻值約為 。10.(5分)利用圖示裝置可以做力學中的許多實驗。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利用此裝置做“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 實驗時,必須設法消除小車和木板間的摩 擦阻力的影響B.利用此裝置探究“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 通過增減小車上的砝碼改變質量時,需要 重新調節木板傾斜度 C.利用此裝置探究“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 并用圖象法處理數據時,如果畫出 的關系圖象不是直線,就可確定加速度與質量成反比 D.利用此裝置做“探究動能定理”實驗時,需將木板帶打點計時器的一端適當 墊高,這樣做的目的是利用小車重力沿斜面的分力平衡小車運動中所受阻力 的影響 11.(6分)某同學利用實驗室提供的器材測量某種電阻絲材料的電阻率,所用電阻絲的電阻約為20。他把電阻絲拉直后將其兩端固定在刻度尺兩端的接線柱和b上,在電阻絲上夾上一個與接線柱c相連的小金屬夾,沿電阻絲移動金屬夾,可改變其與電阻絲接觸點P的位置,從而改變接入電路中電阻絲的長度?晒┻x擇的器材還有:電池組E(電動勢為3.0V,內阻約1);高三物理試題 (背面還有試題)電流表A1(量程0~100mA,內阻約5); 電流表A2(量程0~0.6A,內阻約0.2); 電阻箱R(0~999.9);開關、導線若干。 實驗操作步驟如下: A.用螺旋測微器在電阻絲上三個不同的位置分別測量電阻絲的直徑; B.根據所提供的實驗器材,設計并連接好如圖甲所示的實驗電路; C.調節電阻箱使其接入電路中的電阻值較大,閉合開關; D.將金屬夾夾在電阻絲上某位置,調整電阻箱接入電路中的電阻值,使電流表指針指到最大值處(即滿偏),記錄電阻箱的電阻值R和接入電路的電阻絲長度L; E.改變金屬夾與電阻絲接觸點的位置,調整電阻箱接入電路中的阻值,使電流表再次滿偏。重復多次,記錄每一次電阻箱的電阻值R和接入電路的電阻絲長度L。 F.斷開開關,整理器材。①實驗中電流表應選擇 (選填“Al”或“A2”);②用記錄的多組電阻箱的電阻值R和對應的接入電路中電阻絲長度L的數據,繪出了如圖乙所示的R-L關系圖線,圖線在R軸的截距為R0,在L軸的截距為L0,再結合測出的電阻絲直徑d,根據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結合圖乙,求出這種電阻絲材料的電阻率= (用R0、L0、d和常數表示)。 ③若在本實驗中的操作、讀數及計算均正確無誤,那么由于電流表內阻的存在,對電阻率的測量結果 (選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高三物理試題 三、計算題:(本題有4道題,共45分,解答應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驟,只寫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數值計算的題,答案中必須明確寫出數值和單位)12.(10分) 如圖所示,從高為h的斜面頂端A點以速度v0水平拋出一個小球,小球落在斜面底端B點(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不計空氣阻力),求: (1)小球從拋出到落到B點所經過的時間; (2)小球落到B點時的速度大小。 13.(10分) 如圖所示,在xOy平面上,以y軸上點Ol為圓心,半徑為R=0.3m的圓形區域內,分布著一個方向垂直于xOy平面向里,磁感應強度大小為B=0.5T的勻強磁場。一個比荷的帶正電粒子,從磁場邊界上的原點O,以的初速度,沿不同方向射入磁場,粒子重力不計,求: (1)粒子在磁場中運動的軌道半徑;(2)粒子通過磁場空間的最長運動時間。14.(12分) 如圖甲所示,一輛貨車車廂內緊靠前擋板處有一物體A,其質量,與車廂間的動摩擦因數=0.83。物體A與貨車一起以速度v=10m/s,在傾角=37°的足夠長斜坡上勻速向上行駛。從某時刻貨車開始加速運動,v-t圖像如圖乙所示,物體A與車廂后擋板接觸前,已與貨車速度相同,此時貨車已經做勻速直線運動(空氣阻力不計,g取10m/s2,取sin 37°=0.6,cos 37°=0.8)。在這個相對滑動過程中,求: (1)物體A的加速度; (2)物體A的相對滑動時間; (3)摩擦力對物體A所做的功。高三物理試題 15.(13分) 如圖所示,在豎直方向上A、B兩物體通過勁度系數為k的輕質彈簧相連,A放在水平地面上,B、C兩物體通過細繩繞過輕質定滑輪相連,C放在固定的足夠長光滑斜面上。用手按住C,使細線恰好伸直但沒有拉力,并保證ab段的細線豎直、cd段的細線與斜面平行。已知A、B的質量均為m,C的質量為M(),細線與滑輪之間的摩擦不計,開始時整個系統處于靜止狀態。釋放C后它沿斜面下滑,當A恰好要離開地面時,B獲得最大速度(B未觸及滑輪,彈簧始終處于彈性限度內,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求:(1)釋放物體C之前彈簧的壓縮量;(2)物體B的最大速度秒m;(3)若C與斜面的動摩擦因數為,從釋放物體C開始到物體A恰好要離開地面時,細線對物體C所做的功。高三物理試題寧德市2015—2015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三質量檢測物理答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8小題,每小題5分,共4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A 2.C 3.C 4.D 5.B 6.C 7.D 8.B二、實驗題(本題共3小題,共15分) .4.700(±0.001)(2分);220(2分).D(5分)1.①A1(2分)②(2分)③無影響(分)三、計算題:(本題有4道題,共45分,解答應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驟,只寫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數值計算的題,答案中必須明確寫出數值和單位)12.(分)解:(1)由得 (分) (2分)(2)球落到B點時豎直分量速度vy, (分) 球在B點時速度 得 (2分)13.(1分)解析:(1)據牛頓第二定律有 (2分)得=0.34m (2分)(2) (2分),只得1分)當圓弧所對弦長為直徑時,偏轉角最大,此時有即θ=120° (2分)當偏轉角最大時粒子通過磁場空間的運動時間最長則 (分)解得t=4.2×10-8s (分)14.(12分)解:(1)設物體A與車廂發生相對滑動時的加速度為a,對A受力分析,由牛頓第二定律: (2分)得 =0.64m/s2 (2分)(2)設物體A與車廂從發福建省寧德市2015屆普通高中單科質量檢查物理試卷(word版,含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542195.html
相關閱讀:河南省中原名校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聯考物理試題
甘肅省民樂一中2015-2016學年高三12月診斷考試物理試題
2012版物理《6年高考4年模擬》:牛頓運動定律試題(有參考答案)
廣西桂林十八中2014屆高三第六次月考物理試題
2012年新課標高考理綜物理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