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幾年的高考中,以選擇題和非選擇題的形式,考查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以非選擇題的形式考查提高生態奉魄穩定性的意義。要答好速類題,一定要掌握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與其成分密不可分,生態系統的成分越單純,營養結構越簡單,由動調節能力就越小,抵抗力穩定性就越低,反之,抵抗力穩定性就越高,但是抵抗力的穩定性有一定限度,超過此限度,則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就會遭到破壞。
Ⅰ熱門題
【例題】 火災常給森林帶來較大危害,但是在某些國家有時對寒帶地區森林中的殘枝落葉等進行有限度的人工火燒,以對森林進行資源管理,這種人工火燒的主要目的是
A.消滅森林病蟲害
B.刺激樹林種子萌發
C.加速生態系統的分解過程
D.提高森林的蓄水能力
高考考目的與解題技巧:考查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在生態系坑中,生產者和分解者是生態系統保持穩定性的關鍵。
【解析】 生產者和分解者是生態系統保持生態系統穩定性的關鍵。分解者可將生產者、消費者殘骸中遺留的大分子有機物分解成簡單的小分子物質,歸還無機生物界,可供生產者重新利用。如果缺少.整個生態系娩平衡狀態難以維持,寒帶地區由于氣候、溫度等原因,土壤中分解者的數量活動相對較少,森林中的遺體殘骸相對較多。人工火燒,在一定程度上類似分解者的功能,目的是加速殘枝落葉的分解-過程。
【答案】 C
1.下列生態系統中自動調節能力最弱的是
A.天然落葉林
B.天然常綠林
C.人工純種林
D.人工混交林
答案: C 指導: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與生態系統中物種數量、關聯度、相互作用強度有密切關系。一般來說,生態系統的生物種類越多,營養結構越復雜,自動調節能力就越大。反之,生物種類越少,營養結構越簡單,自動調節能力就越小。
2自然林區內的馬尾松一般不容易發生蟲害,但在一些人工馬尾松林中卻常會發生嚴重的松毛蟲危害,其主要原因是
A.松毛蟲繁殖力強
B.馬尾松抗蟲害能力差
C.人工林營養結構簡單
D.當地氣候適宜松毛蟲生長
答案: C 指導:生態系統中,營養結構越復雜,自動調節越強,抵抗力穩定性越大。人工馬尾松林營養結構簡單,自動調節能力小,抵抗力穩定性差,易受松毛蟲危害。
3在下列四種措施中能提高區域生態系統自動調節能力的是
A.減少該生態系統內捕者和寄生生物的數量
B.增加該生態系統內營養級生物的種類
C.使該生態系統內生產者和消費者在數量上保持平衡
D.減少該生態系統內生物的種類
答案: B 指導: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行人行小。 —般地說生態系統的生物成分(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越單純,營養結構就越簡單、自動調節能力就越小,如北極凍原生態系統。相反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越復雜,食物鏈中各個營養級的生物種類越多,其自動調節能力就越人,如熱帶雨林生態系統。所以況要想提高某區域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就應該增加該生態系統內各營養級的生物種類,而其他措施顯然無濟于事。
4如下圖是兩個農業生態系統的結構模式圖。圖a農作物為人類提供的食物量,為家禽和家畜提供的飼料,都與圖b相同。
請根據圖a、圖b所示生態系統的結構,在下圖中用箭頭完成這兩個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和利用的圖解。(各種生物的呼吸作用耗能和圖中未標出的分解者耗能可不標出)
答案:見下圖
指導: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都有直接或間接的聯系,這就是食物的聯系。各種生物之間通過食物產生的聯系稱為食物鏈,許多條食物鏈組成食物網。生態系統中能量多級利用和物質循環再生是生態學的一條基本原理。食物鏈是生態系統能量流動和循環的主渠道,它既是一條能量轉換鏈,也是一條物質傳遞鏈。根據這一原理結合經濟學原理,合理設計食物鏈,使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被分層次利用,使生產一種產品時的有機廢物,成為生產另一種產品時的原料,以便提高能量轉化率,也減少了環境污染.
5我國南方某些地區建立了“;~塘’’農業生態系統,獲得了魚、豬、蠶和糧食全面豐收。右圖是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示意圖。請根據下圖回答:
(1)該生態系統所需的能量來自__________。
答案:陽光
(2)該生態系統的生產者是__________。
答案:桑和稻
(3)該生態系統內物質經多次重復利用,提高了__________率。
答案:物質的利用
(4)該生態系統中除了已知的生物種類外,還必須有__________等生物作為__________。
答案:細菌、真菌 分解者
(5)該生態系統是根據__________的原理建立的。
答案:生態平衡
指導:本題是一個應用生態系統知識指導生產實踐的實例。在這個生態系統中有生產者(桑、稻),有消費者(魚、蠶、 豬),有分解者(分解糞便的菌類),共同組成了一個相互依存的整體。建立這樣一個生態農業系統的目的是最充分地調動能量流動關系,使能量流向人類有益的部分。
Ⅱ題點經典類型題
【例題】 擬)在歐美國家時興一種水晶球樣的生態球作為家庭擺設。該球密封,內裝有水、二或三條小魚(或蝦),底部有珊瑚、沙子,并生長著一些水藻。請回答:
(1)這個生態球應放在__________的地方。
(2)此球內的能量流動情況是__________。
(3)小魚和水藻能生存的原因是__________。
(4)此球有較長時間保持動態平衡的因為__________。
高考考目的與解題技巧:本題考查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特點、規律,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以及動植物新陳代謝的原理等知識,考查學生的綜合分析及對知識的靈活應用能力,屬應用層次。
【解析】 (1)生態球必須放在有陽光的地方,因為陽光為維持生態系娩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提供動力。(2)此球內能量流動情況是:陽光→水藻→小豆(魚蝦)。(3)原因是水藻通過光合作用為小魚提供O2和養料,小魚通過呼吸作用為水藻進行光合作用提供C02,排泄物被分解者分解成簡單小分子物質再被水藻利用。(4)此球有較長時間保持動態平衡的原因是小魚、水藻及分解者等生物能夠保持相對穩定,具有穩定的能量來源。
【答案】 (1)有陽光(2)、(3)、(4)見解析。
1擬)下圖表示不同陸地生態系統的生產和分解的有關數據。請分析回答:
幾種類型生態系統的生景和分解特點比較
熱帶雨林溫帶草地溫帶葉林北方針葉林凍原
凈光合生產
(t?ha-1?y-1)507.511.57.51.5
枯葉輸入
(t?ha-1?y-1)456.010.56.11.2
枯葉現存量
(t?ha-1)55153544
(1)表中顯示凈光合生產(生產力)最高的生態系統是__________,這與__________等非生物因素密切相關。
答案:熱帶雨林 溫度較高、雨量棄沛、光照較強
(2)根據表中數值,請在表下側坐標圖上用曲線表示枯葉分解率隨溫度變化的走勢。
答案:見下圖(答圖10)
(3)生態系統的分解功能主要由__________等生物完成。
答案:細菌和真菌
(4)研究發現,待分解資源的C:N比影響分解過程,其原因是__________。受水浸泡的沼澤土壤可供開發為有機肥料和生物能源的原因是________。
答案:腐生微生物合成自身的物質需要營養物質的供應 受水浸泡的沼澤土壤中缺氧,抑制微生物的有氧分解,有機物質積累量很大
2模擬)近年來,在世界范圍的農田生態系統中有兩個突出的問題引起了科學家的高度關注:其一是蛙的數量急劇減少,其二是鼠害 泛濫,蟲害頻繁。請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
(1)臭氧層被破壞對蛙的影響:__________。
答案:臭氧層的破壞,使陽光中紫外線含量大增,易誘發變異,而變異對蛙的生存一般是不利的。
(2)蛙的數量急劇減少,除了上述因素外,還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因素也產生重要影響。
答案:大量使用農藥 人類對蛙的過量捕殺
(3)有人嘗試“引蛇滅鼠”并取得較好的效果,此種方法突出的優點是__________。
參照上述方法,并根據所學的知識,寫出三種防治農業害蟲的生物防治法。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答案:不污染環境,保護牛態平衡①引入害蟲的天敵(捕食者)②引入害蟲的寄生生物 ③引入與害蟲生存環境相似,但不危害農作物的競爭生物 ④運用轉基因技術使農作物獲得抗蟲性狀 ⑤運用昆蟲激素的原理,誘殺害蟲等。填任意,三個或答案合理均有分。
3擬)某中學研究性學習小組參觀調查南京市郊一生態村,并繪出該生態系統的結構模式如下圖所示,請據圖分析回答:
(1)生態系統的主要功能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該村建造此生態系統所依據的主要生態學原理。該生態系統的最大優點是_______。
答案:物質循環 能量流動 高物質利用串;減少環境污染
(2)在該生態系統中起決定作用的是__________,若要生產2ks雞肉最多需要稻和大豆共計__________kg。
答案:水稻、大豆 20
(3)蘑菇在該生態系統中屬于__________。
答案:分解者
(4)氮是植物生長必需的礦質元素。但種植大豆時,不施氮肥,仍能旺盛生長,其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由共生的根瘤曲進行固氮作用
(5)在沼氣中常有一種刺激性的臭氣,該物質是__________,通過__________細胞的作用可將臭氣除去,并能形成__________被植物吸收。
答案:v
4.淀區模擬)我國西部資源開采過度,草原植被遭到破壞,生物多樣性銳減,由此引起生態環境惡化,F在,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可 持續發展,已經成為西部開發中面臨的最緊迫、最艱巨的任務。如下圖所示是一個草原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請據圖回答問題:
(1)優良牧草與雜草、毒草之間的關系主要表現為__________。由于人口壓力,許多草原存在著超載放牧的現象,這種現象首先會導致_________的減少,__________的增加。若長期如此,草原將沙化。
答案:競爭 優良牧草 雜草、毒草
(2)若鷹的食物90%采自鼠,在草→鼠→鷹這條食物鏈上,能量傳遞效率按10%計算,鷹每減少a(表示能量),則草被鼠攝食的量將增加_________
答案:90a
(3)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草原生態系統與森林生態系統相比較,這種調節能力相對較小,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草原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比森林生態系統簡單(或草原生態系統各個營養級的生物種類比較少)
(4)我國現存的草原均不同程度地受到鼠害、蟲害的威脅,近些年這些災害頻頻爆發的主要原因是(可以結合圖回答)__________
答案:由于亂捕濫獵使這些動物的天敵減少
(5)我國的許多草原被開墾為農田,結果遭受了自然界的懲罰(土地荒漠化)。為糾正這一違背自然規律的行為,我國在西北地區正積極開展——活動。
答案:退耕還草新
Ⅲ新高考探究
1下列哪種措施能提高一個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A.減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數量
B.使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數量保持平衡
C.增加物種數目
D.限制一個演替系列的演替過程
答案: C 指導:減少捕食者和寄生物數量不僅減少了生態系統的物種數目,而且干擾甚至破壞原有的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要使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數量保持平衡,只能保持生態系統的原有穩定性,不能使穩定性進一步提高。限制一個演替系列的演替過程,干擾了生態系統的演替規律,反而降低了穩定性,這是因為演替過程會增加生態系統的物種多樣性。只有增加物種數日,使生態系統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渠道—食物鏈、食物網增加,使得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增強,從而進一步提高了該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2下面關于“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森林生態系統比草原生態系統穩定性高
B.抵抗力穩定性高的生態系統,恢復力穩定性往往比較低
C不同的生態系統,抵抗力穩定性和恢復力穩定性都是高低不同的
D.生態系統中的生物種類越多,營養結構越復雜,這個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就越高
答案: A 指導:生態系統中同時存在抵抗力穩定性和恢復力穩定性,這兩種能力存在精相反的關系,并且與生態系統結構的復雜程度有著密切的關系當一個生物群落的復雜程度高時,這個群落內部就存在著一個較強大的反饋系統,對環境的變化和群落內部某些種群的波動,就會有較強的緩沖能力,即自動調節能力。從能量流動的角度來看,復雜程度高的群落,食物鏈和食物網更趨復雜,群落的各個成員既可以接受多種途徑的能量輸入,又可以對其他成員有多種途徑的能量輸出,其中一條途徑受到干擾或堵塞不通,群落就可以提供其他途徑進行補償,從而使生態系統處在穩定狀態。此外,生態系統的穩定性除取決于群落的復雜程度外,還取決于其他一系列因素:如進化歷史的長短,受到干優的性質、大小、持續的時間等,估計穩定性的指標(抵抗力、恢復力)等等,例如,熱帶雨林結構復雜,物種多樣性高,種間相互作用強度大,進化歷史長,而它的環境條件相對比較穩定,可預測性強。而苔原生態系統結構簡單,物種多樣性低,種間相互作用少,進化歷史短,環境條件多變而難以預測。一般說來,熱帶雨林抵抗干擾和保持穩定狀態的能力比苔原生態系統強。但是熱帶雨林一旦受到嚴重破壞(如過量采伐,它要恢復到原狀的時間則非常長;而苔原生態系統在受到嚴重破壞后,恢復時間就比較短。)這就是說,就抵抗力穩定性來說,熱帶雨林比苔原高;而就恢復力穩定性來說,苔原則比熱帶雨林高。
3生態農業設計是生態農業建設實施的前提和依據。研究性課題小組在分析調查當地農業生產實際情況的基礎上,設計了一個良性循環的農業生態系統,如下圖所示。
(1)假若你是該小組的成員,你認為這個設計應包括哪些方面的內容?
答案:①研究設計合理的食物鏈組成(或合理連接食物鏈)。
②實現生態系統中能量的多級利用。
③實現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再生(或實現可持續發展或“原料—產品—原料—產品”)。
④設計合理的生態系統營養結構(或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提高抵抗力穩定性。
⑤提高整個系統的總體功能和綜合效益。
⑥繪制出生態系統的結構模式圖。
⑦寫出設計報告。
(2)該農業生態系統具有哪些方面的優點?
答案:該農業生態系統具有以下幾方面的優點。①通過延長食物鏈,科學地利用了農業生態系統中的各種成分;②能量最大限度地得到了利用,使能量朝著有利于人類的方向流動;③能夠減少化肥的施用,從而減少環境污染。
指導:(1)生態農業簡介:生態農業是指運用生態學原理,在環境保護與經濟協調發展的思想指導下,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和現代管理手段,以及傳統農業的有效經驗建立起來的,能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現代化農業。它能提高太陽能的固定率、生物能的利用率和農業廢棄物的再循環,因地制宜地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使農、林、牧、副、漁各行業得到綜合發展,達到維護生態環境、保持生態平衡的目的,使資源得到持續地利用,提高農業生態系統的生產率。
(2)生態學的基本原理是發展生態農業的主要理論基礎。我們知道,生態系統中能量多級利用和物質循環再生是生態學的一條基本原理。而食物鏈則是生態系統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主要渠道,因此食物鏈既是一條能量轉換鏈,也是一條物質傳遞鏈,從經濟上看還是一條增值鏈,因此,遵循這一原理,就得以合理設計食物鏈,充分利用當地自然資源,利用動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使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被分層次地充分利用,使生產一種產品時產生的有機廢物成為生產另一種產品的投入,也就是實行無廢物生產,提供盡可能多的潔凈產品。既充分有效利用機械設備、化肥、農藥,又減少環境污染。
(3)生態農業的優點生態農業可以實現對物質和能量的多級利用;減少對能源和資源的消耗,減少環境污染。具體優點突出表現在:
①減少化肥使用量,降低農業投入;②收獲多種產品,增加經濟效益;③凈化環境,降低人和家畜的發病率。④生態農業的設計主要從空間、時間和食物鏈等幾方面去考慮。
①空間方面:包括“平面空間”和“垂直空間”。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61897.html
相關閱讀:2012屆高考生物知識整合復習 必修1 第三章~第四章
2012屆高考生物考點組成生物體的化合物精講精析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生物第二輪細胞的增殖和受精作用專題導學復習
2012屆高考生物第一輪復習導學案
2012屆高考生物考點環境保持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成果與分析精講精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