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連云港市2013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地 理2013.01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綜合題)兩部分。滿分120分,考試時間100分鐘。第Ⅰ卷(選擇題 共60分)一、 選擇題(共60分)(一) 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8小題,每小題2分,共36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美國“好奇號”火星探測器于美國東部時間(西五區)8月6日0時31分成功登陸火星。圖1為“好奇號”登陸火星時刻地球某半1~2題。圖1好奇號”成功登陸火星時,北京時間為( )月6日10時29分月6日13時31分月5日10時29分月5日13時31分此時( )太陽直射點正向北移動地球公轉速度正在減慢正午太陽高度達全年最大值及其以南地區出現極晝現象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地貌類型多樣,其峰林地貌是以砂巖為原料“雕刻”而成的(圖2)。圖3是地殼物質循環示意圖(圖中a、b、c,d表示巖漿及各類巖石)。據圖回答3~4題。圖2 圖3構成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地貌的巖石屬于圖3中的( )雕刻”該地貌的地質作用是圖3中的( )圖4圖4為2015年12月23日某區域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單位:百帕)。讀圖回答5~6題。下列有關P、Q兩地風向與風力大小的比較,正確的是( )地吹偏北風,風力較Q地大地吹偏南風,風力較P地小 P地吹偏南風,風力較Q地小地吹偏北風,風力較P地大此季節,下列現象可信的是( )地炎熱干燥地溫和濕潤地秋雨綿綿地大雪紛飛讀南北美洲森林與熱帶荒漠分布示意圖(圖5),回答7~8題。圖5圖例①~④分別代表的森林類型,正確的是( )熱帶雨林亞C. ③——溫帶落葉闊葉林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導致太平洋沿岸自然景觀呈南北狹長延伸的主導因素是( )熱量、地形洋流、熱量熱量、水分地形、洋流讀亞洲東部甲、乙兩山垂直帶譜示意圖(圖6),回答9~10題。圖6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甲山的緯度較乙山低甲山北C. 甲山雪線較乙山低是因為氣候干旱甲山位于我國東部沿海地區乙山南坡垂直帶譜較北坡復雜,其根本原因是南坡( )地處向陽坡,蒸發量較大相對高度較小,熱量條件較好地處迎風坡,年降水量較大水熱條件的垂直差異較大讀我國某省人口數據統計圖(圖7),回答11~12題。圖7~2010年,該省( )家庭戶數呈減少趨勢,出現逆城市化現象老齡人口比重增大,社會負擔明顯加重城市化速度逐漸加快,人均GDP快速增長人口增長率在上升,城市化水平為初級階段引起該省前后十年城市化水平變化的根本原因是( )鄉村基礎設施的完善 B. 城市用地規模擴大總人口數量增速加快 D. 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差異圖8為我國某省區人口與主要城鎮分布13~14題。圖8該省區人口密度最小和最大的地區分別是( )山南地區、拉薩市 B. 林芝地區、日喀則地區阿里地區、拉薩市 D. 那曲地區、昌都地區圖示城鎮空間分布特點及其主導因素是( )沿河流分布、水源 B. 集中于河谷地帶、熱量沿河流分 D. 集中于河谷地帶、土壤圖92015年12月26日,世界運營里程最長高鐵——京廣高鐵全線開通運營。圖9為京廣高鐵線路圖。據此回答15~16題。京廣高鐵線路與京廣線基本并行,主要原因是( )保護農田,避免占用耕地縮短建設工期,節約投資經過人口稀疏區,減少噪音擾民實行分線運輸,緩解運輸緊張狀況下列有關京廣高鐵的敘述,正確的是( )沿線地區多為山地、高原和平原途經五個省份、一個直轄市和一個特別行政區自北向南經過了溫帶、亞熱帶和熱帶聯系了京津唐和珠三角兩大工業基地讀新疆棉花產地及棉紡織企業西進示意圖(圖10),回答17~18題。圖10棉紡織業西進新疆的主導因素是( ) B. 市場 C. 動力 D. 原料下列關于棉紡織業西進對新疆的影響,敘述錯誤的是( )構建跨區域的產業鏈,促進產業升級 B. 擴大棉花種植面積,改善生態環境推動城市化進程,提高城市化水平 D. 增加就業崗位,緩解就業壓力(二) 雙項選擇題:本大題共8小題,每小題3分,共24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兩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每小題選兩項且全選對者得3分,選錯、少選或不選均不得讀我國四個農業區示意圖(圖11),回答19~20題。圖11下列關于四地自然災害季節性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甲地冬季多寒潮乙地春季多干旱丙地秋季多風沙丁地夏季多臺風下列關于四地農業可持續發展對策的敘述,正確的是( )甲地積極擴大灌溉面積,提高糧食產量B. 乙地加快實施南水北調,緩解水資源短缺狀況丙地發揮水熱資源優勢,發展熱帶經濟作物丁地退耕還湖,大力發展生態農業讀我國某城市發展變化示意圖(圖12),回答21~22題。圖12下列有關該城市發展變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交通運輸方式增多,功能區沿交通干線擴展功能區由以工業區為主轉變為以住宅區為主郊區基礎設施不斷完D. 城市人口增加,服務功能增多下列城市規劃中,合理的是( )甲——火電廠 B. 乙——倉儲區丙——化工廠 D. 丁——高級住宅區讀我國某省三大產業產值比重與城市人口比重的變化圖(圖13),回答23~24題。圖13圖中曲線表示的含義是( )城市人口B. ②—第二產業產值比重C. ③—第一產業產值比重第三產業產值比重圖示曲線反映了( )第二產業產值在產業結構中占主導地位第一產業產值的比重下降最明顯年第三產業產值比重超過第二產業城市人口比重與第三產業產值比重都呈上升趨勢讀我國某資源型城市產業發展模式示意圖(圖14),回答25~26題。圖14該工業發展模式的優點是( )擴大采掘工業生產規模,延長了產業鏈 B. 提高資源開發利用的廣度和深度實現了廢棄物資源化的高效利用 D. 提高了廢棄物的綜合利用的成本該資源型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對策是( )增加科技投入,大力發展傳統工業 B. 加大資金的投入和政策的扶持力度發揮資源優勢,擴大原料指向型產業規模 D. 積極發展金融、旅游等現代服務業第Ⅱ卷(綜合題 共60分)二、 綜合題:本大題共5小題(第27~31題),共60分。近年來,聯合國氣候大會分別在亞洲的京都、新德里、巴厘島、多哈舉行。結合亞洲某農業地域類型分布圖(圖15),回答下列問題。(12分)圖15(1) 下圖(圖16)中有關四地氣候類型的判斷,正確的是________。(2分)圖16京都——① B. 巴厘島——② C. 新德里——③ D. 多哈——④(2) 圖示陰影部分的農業地域類型是________,其發展的有利社會經濟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3) 圖示農業區深受________等自然災害的影響,造成這些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4) 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多哈會議商議的全球性問題是______________,該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3分)讀河西走廊部分地區圖(圖17),回答下列問題。(10分)圖17(1) 該地區城鎮分布的主要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 圖示河流的主要補給類型為________,其水文特征是____________。(4分)(3) 制約圖示地區產業發展的主導自然因素是______________。(2分)(4) 1956年至2000年間,祁連山冰川面積減少了8.2%。近年來,科學家為了監測冰川面積變化,使用的現代地理信息技術是____________。(2分)29.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4分)材料一 東北地區組圖(圖18)。圖18材料二 東北地區以肥沃的黑土地而聞名,但隨著糧食總產的連年提高,黑土層逐日變薄,耕地質量大大下降。(1) 圖示黑土與黑鈣土地域分布差異的主導自然因素是______________。(2分)(2) P地區農業地域類型的主要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3) 從水循環角度分析當地沼澤廣布的原因。(4分)(4) 目前,P地區面臨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產生該問題的主要人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考慮,解決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讀江蘇省主要發電廠19)和江蘇省年平均風速分布圖(圖20,單位:m/s),回答下列問題。(12分)圖19 圖20(1) 江蘇省火電站的分布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 在風力發電場選址評估中,a、b、c三地的主要優勢條件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3) 圖示輸氣工程的主氣源地在________(省級行政區簡稱),該工程對氣源地的重要意義表現在哪些方面?(3分)(4)為緩解能源供應緊張狀況,江蘇省可采取哪些措施?(4分)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2分)材料一 我國工業集中分布區變化及五大經濟圈分布示意圖(圖21)。圖21材料二 構想中的“西三角”經濟圈和“中三角”經濟圈概況。經濟圈核心城市總面積(萬km)人口(億)GDP總量(萬億)西三角重慶、成都、西安37.781.42.2中三角武漢、長沙、南昌34.841.22.8(1) 我國工業空間擴散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 與東部三大經濟圈相比,“西三角”和“中三角”共同的發展優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3) 下列關于構建“西三角”經濟圈的重要意義的敘述,不正確的是________。(2分)提高經濟圈內城市實力,帶動西部地區經濟發展,促進西部大開發促進經濟圈內城市間的合作,有利于西部區域協調互補發展促進資源、資金、人才和市場的集聚,形成產D. 促進西部地區農業發展,打造我國最大的農產品供應基地(4) 構建中的“西三角”和“中三角”兩大經濟圈,你認為更具發展優勢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試簡述理由。(4分)2015屆高三調研測試試卷(三)(連云港)地理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2. C 3. C 4. B 5. C 6. A 7. C 8. D 9. B 10. D 11. B 12. D 13. C 14. B 15. D 16. D 17. D 18. B 19. AB 20. BD 21. AD 22. BC 23. AB 25. BC 26. BD共12分。(1) A(2分)(2) 水稻種植業(季風水田農業)(1分) 勞動力資源豐富;市場廣闊;經驗豐富(每點1分,共2分;任答兩點即可)(3) 旱澇(水旱)(2分) 夏季風異常(2分)(4) 全球氣候變暖(1分) 人類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 森林面積銳減(2分)(10分)(1) 主要分布在山麓沖積扇平原(2分)(2) 冰川(冰雪)融水補給、山地降水補給(2分) 河流水量;徑流量的季節變化較大,夏汛冬枯;江蘇省連云港市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題(WORD版).DOC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669245.html
相關閱讀:屆上海市黃浦區高三上學期期終基礎學業測評(地理)
上海市某重點中學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河南省許昌市五校2013-2014學年高二第三次聯考地理試題 暫缺答案
江蘇省淮陰中學2013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 地理
廈門雙十中學—學年高三上期中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