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地球上的大氣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考點掃描】

 

①大氣的受熱過程;②全球氣壓帶、風帶的分布、移動規律及其對氣候的影響;③鋒面、低壓、高壓等天氣系統的特點。

 

【能力解讀】

 

①理解大氣運動的基本規律與原理,解釋海陸、山谷、城鄉之間熱力環流的成因等實際問題;②理解氣壓帶、風帶的成因及運動特點,解釋不同氣候類型的成因、特點及分布規律;③能夠利用圖文信息確定氣候類型、判定天氣特點、推測天氣變化趨勢。

 

【知識構建】

 

 

 

【考點簡釋】

 

一、大氣的受熱過程

 

1.熱力環流與大氣環流

 

由于地面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流,稱為熱力環流;具有全球性有規律的大氣運動,稱為大氣環流。從發生的范圍上看,熱力環流發生于局部地區,而大氣環流具有全球性;從成因上看,熱力環流是由熱力原因引起的,而大氣環流既有熱力原因,又有動力原因;從形成過程上看,熱力環流較簡單,大氣環流較復雜。

 

2.高空風向與近地面風向

 

在高空,風向受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兩個力共同作用,風向與等壓線平行。北半球氣壓梯度力右偏(順時針轉)90°即為風向,南半球氣壓梯度力左偏(逆時針轉)90°即為風向。在近地面,風向往往受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三個力的共同作用,風向與等壓線成一夾角。北半球氣壓梯度力右偏(順時針轉)60°~90°即為風向,南半球氣壓梯度力左偏(逆時針轉)60°~90°即為風向。摩擦力越大,風向與等壓線夾角越大;摩擦力越小,風向與等壓線夾角越。荒Σ亮榱銜r風向與等壓線平行。

 

二、全球氣壓帶、風帶的分布、移動規律及其對氣候的影響

 

1.三圈環流

 

三圈環流形成的前提是,假定大氣在均勻的地球表面上運動,不考慮地形起伏和慮海陸分布,其形成的因素是,高低緯度之間的受熱不均和地轉偏向力。三圈環流在近地面表現為七個氣壓帶和六個風帶,風帶、氣壓帶隨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而南北移動。

 

2.海陸分布對大氣環流的影響(以北半球為例)

 

(1)北半球的冬、夏季氣壓中心:三圈環流是一種理想的模式,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就會影響到氣壓帶的理想分布狀況,出現季節性氣壓系統。而季節性氣壓系統的存在又會影響季節性風向的轉換,形成季風環流。

 

(2)北半球氣壓中心的分布狀況:7月,副熱帶高氣壓帶被大陸上的熱低壓──亞洲低壓(印度低壓)切斷;1月,副極地低氣壓帶被大陸上的冷高壓──亞洲高壓(蒙古-西伯利亞高壓)切斷。

 

(3)亞洲冬、夏季風的風向特征及對氣候的影響:東亞季風中,冬季為西北風,夏季為東南風,其成因是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南亞季風中,冬季為東北風,其成因是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夏季為西南風,其成因是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性質──夏季風暖濕;冬季風干燥(東亞比南亞的冬季風寒冷)。

 

3.氣候類型與風帶、氣壓帶的關系、分布規律及氣候特征如下表所示。

 

 

氣候類型

與風帶、氣壓帶的關系

分布規律

氣候特征

熱帶

熱帶雨林氣候

赤道低氣壓帶控制

南北緯10°之間

全年高溫多雨

熱帶草原氣候

赤道低壓、信風帶交替控制

南北緯10°~20°之間

濕季干季交替

熱帶季風氣候

冬夏季風交替控制

北緯10°~北緯25°大陸東岸

雨季集中

旱雨季分明

熱帶沙漠氣候

副高或信風帶控制

南北緯20°~30°大陸內部、大陸西岸

全年干旱少雨

亞熱帶

亞熱帶季風氣候

冬夏季風交替控制

南北緯25°~35°大陸東岸

冬溫夏熱夏雨

地中海氣候

副高和西風帶交替控制

南北緯30°~40°大陸西岸

冬溫雨夏干熱

溫帶

溫帶季風氣候

冬夏季風交替控制

北緯35°~50°大陸東岸

冬寒冷干燥

夏高溫多雨

溫帶海洋氣候

全年受西風帶影響

南北緯40°~60°大陸西岸

溫和多雨

溫帶大陸性氣候

大陸氣團控制

南北緯40°~60°大陸內部

冬寒夏熱

干旱少雨

亞寒帶

針葉林氣候

極地大陸(海洋)氣團控制

北緯50°~70°

冬寒長,夏短暖

寒帶

苔原氣候

極地氣團控制

北半球極地附近臨海

全年嚴寒

冰原氣候

極地氣團控制

南北半球極地附近內陸

全年酷寒

 

三、鋒面、低壓、高壓等天氣系統的特點

 

1.鋒面系統

 

根據冷暖氣團移動的方向,一般將鋒面分為冷鋒和暖鋒。不同性質的鋒面過境前后,往往伴有不同的天氣現象。但無論暖鋒還是冷鋒,由于鋒面兩側的溫度、濕度、氣壓、風等都有明顯的差異,所以在鋒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風等天氣。冷鋒過境時,常出現陰天、下雨、刮風、降溫等天氣現象;暖鋒過境時,多產生連續性降水。

 

2.高、低壓系統

 

氣壓與氣流相伴而生。高壓與低壓是對天氣系統氣壓狀況的描述,氣旋與反氣旋是對天氣系統氣流狀況的描述。由于低壓(氣旋)和高壓(反氣旋)的氣壓和氣流狀況均不相同,因而各自產生的天氣狀況也不相同。氣旋控制多陰雨天氣,反氣旋控制多晴朗干燥天氣。

 

【疑難點撥】

 

1.逆溫與大氣污染

 

對流層大氣的熱量主要直接來自地面的長波輻射,一般情況下,離地面越遠,氣溫越低,即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遞減,平均垂直遞減率為0.6℃/100米。但在一定條件下,對流層的某一高度有時也會出現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現象,這種氣溫逆轉的現象就是逆溫。

 

逆溫會對空氣質量產生很大的影響,它阻礙了空氣的垂直對流運動,妨礙了煙塵、污染物、水汽凝結物的擴散,使近地面的污染物“無路可走”,空氣污染勢必加重。

 

2.冷鋒與暖鋒的判讀

 

確定冷暖鋒的方法有多種:①根據冷暖鋒的符號來判讀,冷鋒符號尖銳,看上去“寒冷刺骨”,暖鋒符號平滑,給人以“和風撲面”的感覺。②根據冷暖氣團的移動方向來判讀,冷氣團主動移動為冷鋒,暖氣團主動移動,為暖鋒;③根據鋒面坡度來判讀,冷鋒鋒面坡度較陡,暖鋒鋒面坡度較緩。④根據雨區的位置來判讀,雨區在鋒后的為冷鋒,雨區在鋒前的為暖鋒。⑤根據過境前、后的天氣特點來判讀,冷鋒過境前氣壓較低,氣溫較高,過境后氣壓上升,氣溫下降,暖鋒則相反。⑥根據過境時的天氣特點來判讀,冷鋒過境時,常出現陰天、下雨、刮風、降溫等天氣現象;暖鋒過境時,多產生連續性降水。

 

3.鋒面氣旋的判斷與分析

 

低壓槽附近因冷暖氣流交匯而形成鋒面氣旋,使天氣現象更加復雜,對此問題的分析應從氣流的形成原理及氣流性質入手加以分析(下圖所示)。對鋒面氣旋的分析需要運用下列分步圖法:①在低壓槽兩側標繪風向箭頭;②根據風向判斷氣流性質;③根據冷、暖氣流運動特征確認鋒面性質;④分析鋒面氣旋的天氣狀況:冷鋒雨區在鋒線后側,且區域較狹窄;暖鋒雨區在鋒線前側,且區域較寬闊。如北半球的氣旋前方是暖鋒云系,為連續性降水天氣;氣旋后方是冷鋒云系,為降水天氣;氣旋中部是暖氣團控制的天氣。

 

高壓脊控制區域因氣流呈現輻散狀態,則為晴朗天氣。

 

4.準靜止鋒

 

鋒面兩側冷、暖氣團勢均力敵,或遇地形阻擋,鋒面移動緩慢或在一個地區擺動,形成陰雨連綿的天氣,我們將這類鋒面稱為準靜止鋒。每年6月初,來自海洋上的暖濕氣流與大陸上南下的冷空氣交鋒、對峙,在長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滯留一個月之久,形成了江淮準靜止鋒,它是形成“梅雨”的重要天氣系統。昆明準靜止鋒位于云貴高原,主要由變性的極地大陸氣團和西南氣流受云貴高原地形的阻擋而形成。多出現于冬季,鋒區位置多在貴陽與昆明之間。昆明一側為暖氣團控制,多晴朗溫和的天氣;貴陽一側為冷氣團,云層低而薄,易形成連陰雨天氣,難得看到陽光,“貴陽”因此而得名。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72609.html

相關閱讀:廈門雙十中學—學年高三上期中地理
上海市某重點中學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河南省許昌市五校2013-2014學年高二第三次聯考地理試題 暫缺答案
屆上海市黃浦區高三上學期期終基礎學業測評(地理)
江蘇省淮陰中學2013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 地理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