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卷
圖1示意某流域開發的三個階段(a)和三條流量變化曲線(b)。讀圖回答1-2題。
1.該流域開發過程中
A.降水量增加 B.蒸發量增加 C.下滲減少 D.地表徑流減少
2.假設該流域三個階段都經歷了相同的一次暴雨過程,在P處形成的流量變化過程與圖1b中①、②、③分別對應的是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Ⅱ、Ⅰ D.Ⅰ、Ⅲ、Ⅱ
圖2示意我國植被的地帶性分布,讀圖回答3-4題。
3.圖中②為
A.草原 B.荒漠 C.針葉林 D.針闊混交林
4.我國東部森林植被的東西寬度在南北方向發生變化,其主導因素是
A.緯度 B.洋流 C.地形 D.季風
氣溫的日變化一般表現為最高值出現在14時左右,最低值出現在日出前后。圖3示意某區域某日某時刻的等溫線分布,該日丙地的正午太陽高度達一年中最大值。讀圖回答5-6題。
5.下列時刻中,最有可能出現該等溫線分布狀況的是
A.6時.B 9時 C.12時 D.14時
6.該日
A. 日落時刻甲地早于乙地
B.日落時刻甲地晚于乙地
C.正午太陽高度甲地大于乙地
D.正午太陽高度甲地小于乙地
圖4示意東歐城市的典型空間結構。讀圖回答7-8題。
7.圖中①、②、③代表的依次是
A.工業區、別墅區、綠化區
B.綠化區、工業區、別墅區
C.綠化區、別墅區、工業區
D.別墅區、綠化區、工業區
8.該城市
A.老城區地租最高
B.中心向西南方向移動
C.空間形態變化受交通影響
D.倉儲式購物中心地處中心商務區
第Ⅱ卷
26.(24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年降水量僅200mm左右但蒸發量達1600mm的銀川平原,因黃河貫穿,湖泊眾多,加之賀蘭山的“守護”,盛產稻米、枸杞等名特優產品,有著“塞上江南”的美譽。圖6 為銀川平原及周邊區域圖,圖7 為該區域地貌景觀示意圖。
(1)指出圖7中P處的地貌類型,并說明其形成過程。(6分)
(2)賀蘭山被稱為銀川平原的“守護神”,分析其原因。(6分)
(3)指出自賀蘭山至黃河不同地域適宜發展的主要農業類型。(8分)
(4)近年來,寧夏在銀川平原打造枸杞特色農產品產業帶。試推斷其依據。(4分)
27.(1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巴西盛產甘蔗,產量居世界首位。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巴西甘蔗產量達5.6億噸,其中一半以上用于生產乙醇,是世界第二大乙醇生產國,該國近半數汽車使用乙醇汽油。圖為巴西及周邊區域圖。
(1)分析巴西大量生產乙醇的主要原因。(6分)
(2)有人建議我國借鑒巴西的經驗,以甘蔗或糧食作原料大量生產乙醇作為汽車燃料,試分析其利弊。(6分)
【選做部分】
32.(10分)【地理—旅游地理】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自然保護區按功能劃分為核心區、緩沖區和實驗區。核心區是區內保存完好的天然狀態的生態系統及珍稀、瀕危動植物的集中分布地;緩沖區只準從事科研活動;實驗區可開展旅游活動。
崇明島位于長江入?冢俏覈谌髰u,為亞太候鳥南北遷徙通道上的重要驛站,也是我國東部沿海的重要水禽越冬地,已成為周邊地區生態旅游目的地。圖9為崇明島生態旅游資源分布示意圖。
(1)分析崇明島發展旅游的優勢。(4分)
(2)指出在鳥類自然保護區發展生態旅游時應注意的事項。(6分)
33.(10分)【地理-自然災害與防治】
圖10為我國某區域圖,讀圖回答問題:
(1)對比甲、乙兩地,指出泥石流災害發生概率較大的地點,并說明理由。(6分)
(2)若丙地發生泥石流,據圖說明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4分)
34.(10分 )【地理──環境保護】
圖11為我國華北某沿海地區景觀剖面示意圖,圖中海岸為沙質海岸。讀圖回答問題。
(1)分別說明圖中甲、乙、丙三處植被的主要生態功能。(6分)
(2)近年來,該地區的荒草地不斷開墾為農田,指出可能產生的主要環境問題。(4分)
2013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山東卷)
文科綜合試題(地理部分)參考答案
第Ⅰ卷
1
C
2
C
3
A
4
D
5
B
6
B
7
D
8
C
第Ⅱ卷
26.
(1)沖積扇(洪積扇)。山區河流流出山口,流速減緩,其攜帶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積。
(2)阻擋西北方寒冷氣流;組織沙漠入侵;東坡為東南季風迎風坡,增加降水補給。
(3)山區發展林業;山麓發展畜牧業;平原發展種植業;河南發展漁業。
(4)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自然條件優越);枸杞品質好,市場競爭力強;枸杞種植基礎好;土地資源能夠滿足生產規模擴大的需要。(答出兩點即可)
27.
(1)原料豐富:石油資源短缺;市場需求量大。
(2)利:緩解能源緊張;優化能源結構(減輕大氣污染,屬可再生能源)
弊:造成糧食安全隱患。
32.
(1)旅游資源獨特,鳥類資源豐富;近客源市場。
(2)保護鳥類棲息地;合理控制旅客數量;嚴禁游客進入核心區、緩沖區。
33.
(1)甲地。地形坡度較大;東南季風的迎風坡,降水多。
(2)沖毀鐵路;阻塞河道。
34.
(1)甲:涵養水源、保持水土;乙:降低風速、阻擋風沙;丙:固沙阻浪。
(2)生物多樣性減少;土地鹽堿化;水污染。(答出兩點即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75140.html
相關閱讀:江蘇省淮陰中學2013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 地理
屆上海市黃浦區高三上學期期終基礎學業測評(地理)
廈門雙十中學—學年高三上期中地理
上海市某重點中學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河南省許昌市五校2013-2014學年高二第三次聯考地理試題 暫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