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0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 甲)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絕密 ★ 啟用前

 

200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

 

文科綜合能力測試

 

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第I卷1至8頁,第Ⅱ卷9至16頁?荚嚱Y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注意事項:

 

1.答第Ⅰ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試科目涂寫在答題卡上。

 

2.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3.本卷共35小題,每小題4分,共140分。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近期研制出利用玉米葉片加工、編織購物袋的技術,這種購物袋易分解且物美價廉。據此完成1~3題。

 

1.該種購物袋的生產廠應接近

 

A.原料產地                         B.銷售市場

C.能源基地                         D.研發基地

 

2.以該種購物袋替代目前廣泛使用的同類用品,對環境保護的直接作用是

 

A.減輕大氣污染                     B.減輕“白色污染”

C.促進生物多樣性                   D.減輕酸雨危害

 

3.該種購物袋的生產原料在我國的最大產地是

 

A.河南省                           B.山東省

 

C.四川省                           D.吉林省

 

圖1顯示某國1951―2000年每10年的人口變化。讀圖1完成4~5題。

 

 

圖1

 

4.1951―2000年,該國

 

A.是人口凈遷入國                   B.人口遷入是維持人口增長的主要方式

C.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       D.人口增長了15.1%

 

5.據圖示資料推測,該國

 

A.自20世紀70年代,人口再生產進入現代型

B.可能位于歐洲

C.1990年人口達到900萬

D.20世紀末青壯年人口比重偏大

 

圖2中,H地恰與某高壓天氣系統中心相吻合,該天氣系統以每天約200千米的速度東移。據此完成6~8題。

 

 

圖2

 

6.H地與甲聚落的相對高差約為

 

A.800米                            B.1500米

C.1800米                           D.2100米

 

7.上午10時,H地氣溫為12℃,甲聚落氣溫為17℃。到15時甲聚落的氣溫最接近

 

A.15℃                             B.18℃

C.21℃                             D.24℃

 

8.甲聚落第二天的天氣狀況為

 

A.晴天轉陰雨                       B.大風有浮塵

C.晴暖有微風                       D.陣風間暴雨

 

某旅游團希望在杭州西湖欣賞“雷峰(塔)夕照”的同時,也領略“月到中天(月亮高度最大),水面風來”的情境。(注:月球公轉周期約為30天,農歷初一月球在天空中的視位置最靠近太陽)。完成9~11題。

 

9.若該旅游團在某日16時左右看到了“月到中天”,則該日是農歷

 

A.初二                             B.初五

C.初八                             D.十一

 

10.若該旅游團在某日18時40分左右看到“月到中天”,則該日是農歷

 

A.初二                             B.初五

C.初八                             D.十一

 

11.若該旅游團在18時40分左右看到“月到中天”,并欣賞到“雷峰夕照”,那么這時期

 

A.華北平原小麥豐收在望             B.長江三角洲油菜花盛開

C.松嫩平原稻谷飄香                 D.山東半島瑞雪迎春

 

12.關于中國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說:“氏于國,則齊魯秦吳;氏于謚,則文武成宣……氏于事,則巫乙匠陶。”由此類推,王、侯、公孫等姓氏應源自

 

A.族號                             B.邑名

C.爵號                             D.官名

 

13.隋唐時期商業經濟較之前代有很大的發展,但仍有許多阻礙其進一步發展的因素,其中有

 

A.廢除五銖錢                       B.市坊分區

C.實行兩稅法                       D.草市興起

 

14.圖3所示戰役是

 

A.明朝與瓦剌之戰

B.明朝與后金之戰

C.清軍反擊噶爾丹之戰

D.清軍平定大小和卓之戰 

 

15.表1 1978、1997年我國工業總產值中各種經濟成分比重表(%)

 

       類別

 

年份

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

集體工業

城鄉個體工業

其他經濟類型工業

1978年

77.6

22.4

 

 

1997年

25.5

38.1

17.9

18.5

 

表1反映了我國工業總產值中各種經濟成分的變化。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業結構不斷調整                 B.企業管理體制的改革

C.市場經濟逐步形成                 D.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

 

16.17―18世紀,歐洲大陸仍處于以土地貴族和依附農民為主體的社會,而英國較早發展成以土地貴族―中間階級―工資勞動者為主體的新的社會結構。這表明

 

A.英國工業發展水平遠高于歐洲大陸

B.歐洲大陸農業發展水平遠高于英國

C.英國的社會結構更有利于工業革命

D.社會結構變遷與工業革命同步發生

 

17.美國歷史學家弗格森在《美國革命史(1763―1790)》中寫道:“1776年革命派認為自由是保護個人權利,反對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聯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們的理解,則是反對群眾暴政的侵犯!备鶕目捶ǎ瑒摿⒚绹摪钫

 

A.背離了美國革命的原則             B.強化了全國性政府的權力

C.忽視了對個人自由的保護           D.維護了商人和農場主的利益

 

18.1835年,印度總督本丁克決定:“英國政府的偉大目標應該是在印度本地人中間提倡歐洲文藝和科學,所撥出的一切教育經費最好完全用在英語教育上!边@表明英國當局力圖

 

A.將英語教育融入印度本土教育       B.以行政手段促進印度基督教化

C.在印度大力推行西方文化           D.推動英國文化與印度文化結合

 

19.美國歷史學家平森認為,德國在短短30年間,“從一個‘詩人和思想家’的民族轉變為以工藝技術、金融和工業組織以及物質進步為公共生活的顯著特征的民族”。促成這一巨變的主要原因是

 

A.壟斷組織大量出現                 B.從殖民地攫取巨額利潤

C.自法國獲得割地賠款               D.德意志統一的完成

 

20.在20世紀,奧匈帝國、德意志帝國、大英帝國、大日本帝國等帝國漸次消失。這反映出

 

A.資本主義擴張的方式發生變化       B.第三世界興起

C.經濟實力的提高受到普遍重視       D.民主政體在世界范圍內確立

 

21.1951年,美、英等國在舊金山召開對日媾和會議,簽訂了對日和約。中國、朝鮮、越南被排除在會議之外,參加過對日作戰的印度和緬甸拒絕參加會議,蘇聯等國拒絕在和約上簽字。該和約的簽訂違反了

 

A.《聯合國家宣言》                  B.《開羅宣言》

C.《雅爾塔協定》                    D.《波茨坦公告》

 

22.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社會主義影響力增強,一些亞洲國家獨立后在經濟上實行“社會主義”,建立了獨具特色的工業體系。其中有

 

A.馬來西亞                         B.印度

C.新加坡                           D.泰國

 

23.英國歷史學家霍布斯鮑姆在總結20世紀的歷史時說,最簡單明了的一點,就是到了80年代,保加利亞與厄瓜多爾之間的相似之處,遠比其各自與1939年時的本國或對方更為接近。他強調的是

 

A.走向現代化的國家經濟上共同之處增多

B.經濟全球化使各國之間的聯系日益密切

C.不同國家之間的社會發展水平差距縮小

D.各國經濟發展速度加快

 

24.2008年某國生產甲種商品100萬件,每件商品的價值量為6元。如果2009年該國生產甲種商品的勞動生產率提高20%,其他條件不變,則甲種商品的價值總量與單位商品的價值量分別為

 

A.720萬元,6元                    B.720萬元,5元

C.600萬元,5元                    D.600萬元,6元

 

25.2009年4月,國務院決定在上海、廣州、深圳、珠海和東莞5市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缇迟Q易人民幣結算

 

①將擴大人民幣的職能從而使其成為世界貨幣

②使人民幣在一些國際貿易中發揮流通手段的職能

③有利于中國國內物價保持穩定

④有利于降低中國與貿易伙伴國的匯率風險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目前,全國各地紛紛開展“家電下鄉”活動,政府對農民購買家電產品給予補貼。家電下鄉受到農民的歡迎;卮26~27題。

 

26.“家電下鄉”活動的推出有利于

 

①縮小城鄉收入差距             ②拉動國內的消費需求

③通過消費帶動家電企業的生產   ④調整農村的產業結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7.個別地方出現了不法商家借“家電下鄉”銷售偽劣產品坑害農民的現象,這種不法行為侵害了消費者的

 

①自主選擇權      ②知情權          ③公平交易權      ④求償權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美國科研人員做過這樣的實驗:將一只青蛙放到沸水中,青蛙觸電般立即竄逃出去;又將青蛙放入涼水中,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熱,青蛙雖然可以感覺到溫度變化,卻沒有立即跳出去而逐漸喪失逃生能力。這種現象被稱為“青蛙效應”。回答28~29題。

 

28.“青蛙效應”說明的關于事物發展狀態的哲理是

 

①事物變化發展的實質是引起質變的量變

②事物的質變是由漸進的量變引起的

③事物的質變就發生在無形的量變之中

④事物的不顯著的量變可以向質變轉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9.人可以避免“青蛙效應”在于能居安思危,并因“思所以!倍鞍病,其哲學道理是

 

①認識“危”的條件、根源和前景是實現“安”的必要前提

②認識“!钡谋厝恍,則可以安之若素、泰然處之

③認識“安”與“!钡囊来、貫通關系,順應和迎接安危轉化的趨勢

④認識“安”與“危”的包含、轉化關系,努力實現轉危為安和趨安避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0.中國總理在英國劍橋大學做題為《用發展的眼光看中國》的演講,指出:“我之所以強調用發展的眼光看中國,就是因為世界在變,中國也在變”。這是對中國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發展的肯定,其中包含的深刻哲理是

 

①認識對象在變化發展,不能囿于靜止的觀點而無視其變化

②認識對象的改變,必然引起人們認識的改變

③看問題觀點的改變,是認識結論變化的前提和基礎

④看問題觀點的不同,會導致對客觀事物判斷的差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1.胡楊樹生長在中國西北浩瀚的沙漠中,它扎根深,抗干旱,迎風沙,耐鹽堿,生命力極強。人們贊美它“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稱其為“英雄樹”,譽之為中華民族堅忍不拔精神的象征。弘揚中華民族精神

 

①可以激發人們昂揚的精神狀態,體現了意識對物質的積極的反作用

②可以為現代化建設提供精神動力,體現了意識對物質的相對獨立性

③可以調動人的精神能量,體現了意識對物質的特殊決定作用

④可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體現了意識對物質的依賴關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2.在我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統一行使國家權力,實行民主集中制原則。下列選項中,體現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組織和活動基本原則的是

 

①各級代表大會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    ②在法律的制定上實行少數服從多數 

③重大問題的決策由人大常委會負責    ④在貫徹執行上實行嚴格的責任制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3.在2009年3月十一屆全國政協二次會議上,政協委員們就經濟發展、民生保障、文化教育等建言獻策,會議提案組共收到委員提案5571件。這說明

 

①人民政協是我國制定政策法律的重要機構

②人民政協建言獻策是我國實現民主決策的重要環節

③提交議案是人民政協政治協商的根本途徑

④提交議案是政協委員參政議政的重要形式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34.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國務院公布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第四條規定,少數民族習慣的節日,由各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該民族習慣,規定放假日期。從這里可以看出,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

 

①是該地方的最高權力機關

②可以依法根據本地實際制定相關法規

③有權根據國務院的授權制定行政法規

④其自治權即立法和文化管理自治權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5.自1990年到2008年11月,中國共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22項,累計派出維和人員上萬人次。2008年在海外執行維和任務的官兵有1900多人,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中派出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這充分表明

 

①中國已成為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的重要力量

②維和行動有利于實現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

③中國致力于加強同世界其他國家的合作與交流

④維和行動有利于擴大中國同聯合國其他成員國的軍事聯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0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

 

文科綜合能力測試

 

第Ⅱ卷

 

注意事項:

 

1.用鋼筆或圓珠筆直接答在試題卷上。

 

2.答卷前將密封線內的項目填寫清楚。

 

3.本卷共4大題,共160分。

 

題 號

36

37

38

39

總 分

分 數

 

 

 

 

 

 

36.(36分)閱讀分析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20世紀90年代以來花卉消費的國際需求迅速增長,北美、日本、歐洲成為世界三大花卉消費市場。同期,圖4所示國家成為所在大洲第二大花卉出口國。

 

圖4

 

(1)簡述該國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征。(10分)

 

(2)說明該國有利于花卉生長的自然條件。(13分)

 

(3)概述該國發展花卉產業的社會經濟條件。(13分)

 

37.(32分)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

 

國必有學而始立,學必以粹為有用。國不學則不國,學非粹則非學。非學不國,其將何以自存矣!

 

――鄧實:《國粹學》(1902年)

 

國學者何?一國所自有之學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國焉。有其國者有其學,學也者,學其一國之學以為國用,而自治其一國者也。國學者,與有國以俱來,本乎地理,根之民性,而不可須臾離也。君子生是國,則通是學,知愛其國,無不知愛其學。

 

――鄧實:《國學講習記》(1905年)

 

十五世紀為歐洲古學復興之世,而二十世紀則為亞洲古學復興之世。夫周秦諸子,則猶之希臘七賢也。土耳其毀滅羅馬圖籍,猶之嬴秦氏之焚書也。舊宗教之束縛,貴族封建之壓制,猶之漢武之罷黜百家也。嗚呼!西學入華,宿儒瞠目,而考其實際,多與諸子相符。于是而周秦學派遂興,吹秦灰之已死,揚祖國之耿光。亞洲古學復興,非其時邪?

 

――鄧實:《古學復興論》(1905年)

 

(1)概括指出鄧實與新文化運動倡導者對傳統文化認識的異同。(8分)

 

(2)鄧實認為“亞洲古學復興”猶如歐洲文藝復興。評析這一觀點。(12分)

 

(3)鄧實的主張代表了當時的一種思潮。指出這一思潮產生的歷史背景及其作用。(12分)

 

38.(32分)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認真對待、著力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黨全面把握國內外發展大局,尊重農民首創精神,率先在農村發起改革。廢除人民公社,確定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全面放開農產品市場,取消農業稅,對農民實行直接補貼,初步形成了適合我國國情和社會生產力發展要求的農村經濟體制;糧食生產不斷躍上新臺階,農產品供應日益豐富,農民收入大幅增加,扶貧開發成效顯著,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決了十三億人口吃飯問題;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小城鎮蓬勃發展,農村市場興旺繁榮,農村勞動力大規模轉移就業,億萬農民工成為產業工人重要組成部分。

 

農村改革發展的偉大實踐,極大調動了億萬農民的積極性,極大解放和發展了農村社會生產力,極大改善了廣大農民物質文化生活。據統計,全國農村絕對貧困人口在1978年約有2.5億,到2007年末減少為1479萬;農民人均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實際增長6.3倍。

 

材料二

 

表2  我國農村居民生活消費支出構成統計

 

年份

家庭人均純收入指數(1978年=100)

食品支出%

交通通訊

 

支出%

文教娛樂用品及服務支出%

1985

268.9

57.79

1.8

3.9

1990

311.2

58.80

1.44

5.37

1995

383.6

58.62

2.58

7.81

2000

483.4

49.13

5.58

11.18

2005

624.5

45.48

9.59

11.56

 

 

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鑒2006》

 

(1)根據表2描述我國農村居民消費結構的變化,指出這一變化說明了什么問題。(6分)

 

(2)增加農民收入的一項重要途徑是大力發展農業,根據所學經濟學知識,提出發展農業的有效經濟措施。(6分)

 

(3)結合材料分析中國共產黨是如何從黨的宗旨出發解決農民脫貧致富問題的。(10分)

 

(4)運用歷史唯物主義有關原理,結合材料說明中國共產黨在農村改革發展中為什么要堅持以人民利益為最高價值標準。(10分)

 

39.(60分)閱讀分析資料和圖5,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魯)肅對(孫權)曰:“……肅竊料之,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縫隙,可乘之機)……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后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薄瓌⒈硭,肅進說曰:“夫荊楚與國鄰接,水流順北,外帶江漢,內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萬里,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

 

――《三國志?魯肅傳》

 

材料二

 

(諸葛)亮答(劉備)曰:“……今(曹)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也!

 

――《三國志?諸葛亮傳》

 

(1)根據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魯肅和諸葛亮對荊州認識的相同之處。(4分)

 

(2)根據材料一、二,分別指出魯肅和諸葛亮提出的戰略目標及實現步驟。(12分)

 

(3)根據材料一、二,分析荊州問題對孫、劉雙方未來關系的影響。(4分)

 

圖5示意古荊州部分地區。

 

 

圖5

 

(4)據圖5分析古荊州地區的交通區位。(12分)

 

(5)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簡析當時荊州地區的農業發展條件。(8分)

 

材料三

 

三國時期的荊州地區包括現在的湖北、湖南部分地區。這一區域位于我國經濟梯次發展戰略的中部。為統籌區域經濟發展,近年來國家推進“中部崛起”戰略,確定其為重點開發區域,擬加大對該區域基礎設施建設等財政投入,從而使該地區面臨吸納資源、資金和人才的絕好時機。同時,東部發達地區進入產業升級換代的新階段,也使該地區具有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區位優勢。

 

改革開放30年來,尤其是在“中部崛起”戰略的指導下,位于該地區的甲地的經濟建設取得了很大成就,在經濟總量不斷增加的同時,產業結構也發生了變化。

 

表3 三次產業產值比重表(%)

 

 

第一產業

第二產業

第三產業

1978年

全國

28.2

47.9

23.9

甲地

51

30

19

2007年

全國

11.3

48.6

40.1

甲地

29.7

33.5

36.8

 

(6)根據表3,指出甲地產業結構的變化趨勢 ,并分析其經濟發展的特點。(10分)

 

(7)運用整體和部分辯證關系的原理,結合材料分析三國時期的荊州地區在當時和現在所處地位的不同。(10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75578.html

相關閱讀:河南省許昌市五校2013-2014學年高二第三次聯考地理試題 暫缺答案
上海市某重點中學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江蘇省淮陰中學2013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 地理
廈門雙十中學—學年高三上期中地理
屆上海市黃浦區高三上學期期終基礎學業測評(地理)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