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圖表示我國某鄉村聚落地理環境示意圖。據此回答1~2題。
1.該聚落最有可能位于我國四大地理分區中的( )
A.青藏高原 B.西北地區 C.南方地區 D.北方地區
2.根據圖中信息,關于該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系,敘述錯誤的是( )
A.該聚落建在丘陵北坡地帶,多地形雨,坡狀尖頂利于排水 B.聚落順應地勢特點修建,便于排水
C.位置臨近河流,便于取、排水和出行 D.多植被覆蓋,利于保持水土,調節氣候
【解析】1.由圖可知,該地分布有丘陵地形,且受夏季風影響較大,為我國南方地區。
2.我國夏季盛行東南季風,因此,此村落位于丘陵的南坡地帶。
【答案】1.A 2.C
圖2某城市規劃圖,回答3~4題。
3.地為該城市規劃預留地,最適宜建( )
A.客貨物流區 B.高新技術區
C.旅游度假區 D.金融商業區
4.大型跨國零售企業欲在該市投資建設―大型超市,最合理的選擇是( )
A.①處 B.②處 C.③處 D.④處
【解析】3.地靠近科研院所和大學城,且環境優美,交通方便,最適宜建高新技術區。
4.型跨國零售企業需建在交通便利,位于市中心的地方,這樣可以服務到最大人口數,獲得最佳利潤。
【答案】3.B 4.A
下圖為某城市體系的發展過程示意圖。據此回答5~6題。
5.示城市最初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氣候 C.河流 D.資源
6.進該城市規模擴大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氣候 C.交通 D.市場
【解析】5.由圖可知,最初城市形成于河流交匯處。
6.讀圖不難得出“港口和鐵路建設促進了城市的發展”的結論。
【答案】5.C 6.C
工業化率是工業增加值占全部生產總值的比重,城市化率為城鎮常住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讀 “中國和日本工業化率與城市化率比較” 圖,完成7~8題。
7.圖中表示中國城市化率和工業化率、日本城市化率和工業化率的曲線依次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③①④ D.③④①②
8.中、日兩國城市化率和工業化率的分析錯誤的是( )
A.城市化是伴隨著工業化過程而發生的現象 B.中國城市化明顯滯后于工業化
C.中國工業化水平高于日本 D.中國城鄉發展差別比日本大
【解析】7.中國的城市化率是在逐年遞增的,但其數值仍比不上已經是發達國家日本的,近年來日本工業化率呈下降趨勢,第三產業發展較快。
8.需要區分的是工業化率高低與工業化水平是兩個不同概念。日本工業生產處于生產鏈的前端,我國工業生產處于工業生產鏈的低端,所以總體來看,我國工業化水平是不如日本高的。
【答案】7.B 8.C
2006年8月,國務院批復的天津城市新規劃方案確定天津城市性質為:“國際港口城市,北方經濟中心和生態城市。”總體規劃以中心城區和濱海新區核心區為主、副中心。國家“十一五”規劃中把濱海新區作為繼深圳特區、浦東新區之后又一帶動區域發展的新的經濟增長極。讀圖及材料,回答9~11題。
9.根據總體規劃,至2020年,天津市人均公共綠地要達到10平方米以上。城市綠地的作用是( )
①凈化空氣 ②防風固沙 ③降低噪聲 ④涵養水源 ⑤保持水土 ⑥美化環境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⑤⑥ D.①③④⑥
10.天津中心城區的主要功能應該是( )
A.科技教育區、高新技術產業區 B.普通住宅區、傳統工業區
C.金融貿易區、高級別墅區 D.行政文化區、商貿服務區
11.天津濱海新區開發的優勢區位條件是( )
①地理位置優勢 ②地形平坦,土地面積大 ③土地價格較高 ④國家政策支持 ⑤農業生產歷史悠久,基礎好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④⑤
【解析】9.城市綠地的作用是凈化空氣,降低噪聲、美化環境等。
10.天津是北方的經濟中心,中心城區地價最高,由于經濟與歷史因素的影響,中心城區是行政文化區及商貿服務區。
11.天津濱海新區開發的優勢區位條件是臨海,地理位置優越;地形平坦,面積廣大,政策的支持。
【答案】9.D 10.D 11.A
近年來,北京在一些人行道改造工程中采用了質量很好的透水磚,這給城市帶來了諸多方面的環境效益。據此回答12~13題。(雙選)
12.城市中以往多采用釉面磚、水泥等不透水的材質鋪設地面,這對城市生態環境的主要危害有( )
A.阻斷了大氣降水直接補充地下水的途徑 B.冬季雨雪天氣極易使地面結冰,引起交通和出行團難
C.影響了城市植被的生長 D.降低了城市地面和空氣的干燥程度
13.除了鋪設透水磚以外,下列哪些做法對改善北京城市生態環境有直接影響( )
A.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 B.推廣使用清潔能源 C.擴大郊區花卉、蔬菜的生產規模 D.擴大綠化面積
【解析】釉面磚、水泥等不透水的材質鋪設地面,會阻礙地表水的下滲和地下水蒸發,影響城市植被生長,加劇了空氣的干燥度;而冬季地面結冰屬于對社會環境造成的影響。擴大綠化面積,不僅會增加地表水的下滲,并且還凈化空氣;清潔能源的使用也會減輕城市大氣污染;而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直接改善的是水資源不足,郊區農業的發展直接改善的是城市農副產品的供應量。
【答案】12.AC 13.BD
國際上形成了兩大類城市化擴容模式,一類是以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為代表的“外延式”,該模式建筑密度較低,主要在兩維空間內擴大城市空間容量;另一類是以日本、新加坡和中國香港為代表的“內涵式”,該模式既保持城區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開發利用地下空間。據此回答14~15題。
14.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之所以采用“外延式”的城市擴容模式,其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化水平高 B.人口數量少 C.人口密度小 D.經濟發展水平高
15.若在我國的城市發展中,效仿美、加、澳的模式,追求寬馬路、大廣場等低密度、高標準建筑的布局,將會帶來的后果是( )
A.城市中心區萎縮加劇 B.增加就業困難,失業人數增多
C.交通擁擠、居住條件差 D.耕地面積將進一步減少
【解析】14.對比四個選項:A、B、D是這兩類國家(或地區)城市共有的特征。注意到美、加。澳等國皆是地廣人稀的國度也可有助于獲得正確答案。
15.四個選項皆有迷惑性,仔細比較,只有D最符合題意,如我國仿效美加等國城市擴容模式,勢必造成城區擴大,占用郊區耕地。
【答案】14.C 15.D
16.根據下面的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世界五大城市群和中國京津冀城市群
材料二:右圖為《北京城市空間發展戰略研究》規劃的北京“兩軸一兩帶一多中心”的城市空間新格局,“兩帶”指東部發展帶和西部生態帶。
(1)據材料一,分析世界大城市群形成和發展的有利自然條件。
(2)據材料二,簡述北京市為解決城市環境問題采取了哪些措施?
(3)北京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總部經濟和現代高端服務業具備的主要優勢條件是。
(4)我國建設京津冀都市圈對區域經濟發展的積極影響有( )
A.有利于城市間產業分工和協作 B.有利于實行三地優勢互補,提升區域競爭力
C.有利于保護生態平衡 D.有利于促進城市的產業結構調整
E.有利于緩解水資源緊張的壓力
【解析】(1)讀城市群圖,世界大城市群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區,沿海地區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氣候濕潤,交通便利。(2)解決城市環境問題的措施應針對城市環境問題逐條考慮。對于城市環境工業和交通污染,應調整產業結構, 發展生態農業、高科技產業和第三產業,搬遷污染嚴重工廠,治理污染;發展綠色交通和公共交通。針對城市的生態環境問題,加強綠化,建設生態城市。北京作為特大城市,交通和住房擁擠,應發展衛星城,合理疏散人口,合理規劃道路。(3)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總部經濟和現代高端服務業的重要區位因素是人才、信息和交通。(4)建設京津冀都市圈有利于區域的整體規劃、相互協作、優勢互補。但是否有利于環境保護,取決于人類活動與環境是否協調,而不是城市群一定能解決的問題。
【參考答案】16.(1)①位于平原地區,地勢平坦,建筑成本低,農業基礎好;②氣候溫暖,適宜人類居;③靠近河流,水源充足;④臨近海洋,海運便利。(2)①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區,建立多中心,分散城市職能;②建立西部生態帶,保護水源地和減少風沙侵襲;③建立兩軸,合理規劃城市道路網,減少交通擁堵;④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生態農業、高科技產業和第三產業,搬遷污染嚴重工廠。(3)北京是我國政治、文化中心;人才和知識密集;信息通暢;國際交往頻繁等。 (4)ABD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78257.html
相關閱讀:廈門雙十中學—學年高三上期中地理
江蘇省淮陰中學2013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 地理
上海市某重點中學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河南省許昌市五校2013-2014學年高二第三次聯考地理試題 暫缺答案
屆上海市黃浦區高三上學期期終基礎學業測評(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