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幾年的高考中,以選擇題題型考查生態系統的概念,以非選擇題題型考查生態系統的結構,本考點在近5年高考中的重現率為100%,且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是本考點的重點和難點。要答好本考點的題,首先要理解生態系娩的概念,掌握生態系娩的結構,特別是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即食物鏈和食物網,也就是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因為它們之間的和諧協調是生態系統結構穩定的基礎,是重要考點。另外生物之間的生物鏈有多種,而考點只涉及到一種——捕食鏈,且食物鏈的起點一定是生產者,屬第一營養級。
Ⅰ熱門題
【例題】 )以單位而積計,熱帶雨林中殘枝落葉較溫帶森林的多,土壤中有機物的積累量一般是
A.熱帶雨林小于溫帶森林
B.熱帶雨林大于溫帶森林
C.熱帶雨林等于溫帶森林
D.熱帶雨林與溫帶森林無法比較
高考考目的與解題技巧:考查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的功能。在生態系統中,溫度高,水分充足,細菌真菌等分解者生長繁殖快,數量多,故有機物分解快。
【解析】 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能將殘枝落葉中所含有的有機物逐漸分解成無機物。熱帶雨林中的溫度,水分條件比溫帶森林更適合于細菌、真菌等分解者生長繁殖。故在熱帶雨林中土壤中的有機物的積累量小于溫帶森林。
【答案】 A
1.以下可稱作生態系統的是
A.一個湖泊中的浮游生物和所有分解者
B.燒杯中取自池塘的水、泥土和浮游生物
C.一個池塘中的所有水蚤和分解者
D.一個魚缸中的所有金魚和水草
答案: B 指導:生態系統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無機環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統。只要具備這個方面,就可看做是一個生態系統。
2下圖表示A、B、C三地區森林土壤有機物分解狀況,則分解者的作用強弱依次是
A.A>B>C B.C>B>A
C.C;B>A: D.A>C;B
答案: A 指導:落葉供給量大,土壤有機物的含量少,說明殘枝落中的有機物被分解者分解的速度快;反之,落葉供給量小,土壤中有機物含量高,說明殘枝落葉中的有機物被分解者分解的速度慢。
3如果一個生態系統有四種生物,并構成一條食物鏈。在某一時間分別測得這四種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機物的總量,如下圖所示。在一段時間內,如果乙的種群數量增加,則會引起
生物種類甲乙丙丁
有機物總量520104600020.8
A.甲、丁的種群數量增加,丙的種群數量下降
B.甲、丙、丁的種群數量均增加
C.甲、丁的種群數量F降,丙的種群數量增加
D.甲的種群數量下降,丙、丁的種群數量增加
答案: D 指導:概括題圖甲、乙、丙、丁四種生物所含有有機物的總量,得到食物鏈:丙→甲→乙→丁。一個營養級的種群數量變化會影響前后營養級種群數量的變化。一條食物鏈上的不同生物之間是由于食物關系而形成的一種聯系,當乙種生物數量增加時,丁因為食物充足,數量也增多,而對甲來說會因乙增多數量減少,丙會因甲減少而增多。
4全年對太陽能量的利用率,森林生態系統遠大于農田生態系統,主要原因是前者
A.以木本植物為主 B.土壤肥沃
C.不施農藥 D.植物體有分層結構
答案: D 指導:在森林生態系統中,植物群體有分層結構,且以多年生的木本植物為主,而農田生態系統,一是農作物一般無分層結構(少數有分層結構如玉米和大豆的間行套種),二是大多數農作物的生長期是一年(半年或更短),其幼苗期的光能利用率特別低,故森林生態系統的光能利用串遠遠大于農田生態系統。本題考查學生對森林生態系統和農田生態系統的理解,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綜合分析能力。
5海洋生態系統中數量最多的植物通常是
A.海帶 B.裙帶菜 C.硅藻 D.紫菜
答案: C 指導:海洋生態系統中的植物以浮游植物為主,其中硅藻的數量最多。它們數量極多,個體小,是檀食性動物的主要餌料。而海帶、裙帶萊和紫菜等。雖然數量也很多,但它們主要分布于淺海區。本題易誤答A,因為對海帶的認識較多,加上它的個體較大。
6下圖是某生態系統中食物網簡圖。圖中甲~庚代表各種不同的生物。請據圖分析回答。
(1)此生態系統中作為生產者的生物是_________;作為次級消費者的生物是_________。
答案:戊 甲、乙、丁
(2)若此生態系統受到重金屬鹽污染,那么在體內積存重金屬污染物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_。
答案:丙
(3)生物甲與己的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捕食和競爭
(4)該生態系統只表示了部分成分,圖中未表示的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
(5)已知各營養級之間的能量轉化效率均為10%,若一種生物攝食兩種下一營養級的生物,且它們被攝食的生物量相等,則丁每增加10kg生物量,需消耗生產者_________kg。
答案:3250kg
指導:(1)圖中給出食物網,能看出戊“沒有食物”,即戊為生產者,則初級消費者有庚、乙、甲,次級消費者有丁、甲、乙。
(2)重金屬物質不分解會在食物鏈中積累,營養級越高則其含量越多。
(3)甲與已兩種關系甲以已為食,為捕食關系;甲與己都以戊為食,為競爭關系。
(4)食物網只有動物和植物,即生產者和消費者,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
(5)據題意:丁以甲和庚為食,則按能量轉換效率10%計算:各需甲、庚:10kg÷10%÷2=50kg,甲要增長50kg需吃己和戊共:50 kg÷10%=500kg,則己、戊各250 kg,己要長 250kg,剮需吃戊:250kg÷10%=2500kg。庚要增長50,kg則需戊:50kg÷10%=500kg。共需戊:500+2500+250= 3250 kg。
Ⅱ題點經典類型題
【例題】 擬)在一個陰濕性山洼草叢中,有一堆長滿苔滿的腐木,其中聚著螞蟻、蚯蚓、蜘蛛和老鼠等動物,這些生物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個
A.生物群落 B.種群
C.生態系統 D.生物群體
高考考目的與解題技巧:考查生態系統的定義,一定要弄清楚在一個自然區域內的所有生物和他們生存的無機環境一起構成生態系統。
【解析】 種群是指一定空間和時間內同種生物個體的總和;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區域內,相互之間有著直接或間接關系的各種生物的總和;生態系統包括生物群落和無機環境。根據題意,由草、苔薛、螞蟻、蚯蚓、蜘蛛、老鼠等生物共同組成了一個生物群落,,群體是某些生物的集合,不是生態系統的結構層次概念。
【答案】 A
1擬)農田生態系統中,假設有兩條主要的食物鏈:
如果有人大量捕捉蛙,短期內對該生態系統造成的影響是
A.有利于生態系統的平衡 B.水稻蟲害嚴重
C.的數量迅速增加 D.鼠的數量迅速增加
答案: B 指導:本題考查知識點為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當大量捕捉青蛙時,害蟲因失去天敵而有所增加,生態平衡遭到破壞,蛇捕食鼠的數量將增加。
2擬)在生態系統中能將太陽能轉化到生物群落中的是
A.蚯蚓 B.硅藻 C.硝化細菌 D.酵母菌
答案: B 指導:本題主要考查生態系統的成分及其功能。在生態系統的成分中,生產者(主要指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變成化學能,并將其固定在有機物中。題中選項只有硅藻是綠色植物。硝化細菌雖然作為生產者。但不能利用光進行光合作用。
3擬)下列哪項不是城市生態系統的特點
A. 高度開放
B.不能獨立于其他生態系統而存在
C.分解功能不強
D.營養結構復雜
答案: D 指導:城市生態系統是物質和能量的流通最大、運轉快、高度開放的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中人口密集,居民所需的絕大部分食物要從其他生態系統人為輸入,所以不能獨立于其他生態系統而存在。城市生態系統營養結構簡單,自動凈化能力遠遠不如自然生態系統,分解功能弱,易出現環境污染問題。
4擬)下列對各類生態系統特征的描述,正確的是
A.森林生態系統動植物種類繁多,但其調節能力差
B.草原上生活著多種動物,其中主要是兩棲類動物
C.天然草原生態系統的能量可循環流動
D.任何自然生態系統中,分解者都是必不可少的
答案: D 指導:本題考查各種生態系統的特點。森林生態系統動植物種類繁多,群落的結構復雜,自動調節能力強。草原上生活著多種動物,但由于缺水,兩棲類和水生動物非常少見。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具有兩個明顯的特點:單向流動和逐級遞減。任何自然生態系統中,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是緊密聯系、缺一不可的。
5擬)下圖為溫帶落葉林中食物網的一部分示意圖,請據下圖回答:
(1)該食物網中包括_________條食物鏈。處于第二營養級的生物是_________,可屬于第三營養級又是三級消費者的生物是_________;
答案:5 兔鼠、昆蟲 狼、紅狐
(2)狼和紅狐的關系是_________;
答案:競爭和捕食
(3)此圖若添加_________,可構成較完整的生物群落,再加上_________就可構成一個生態系統。
答案:分解者 非生命的物質和能量
指導:生態系統的食物網由多條食物鏈縱橫交錯構成。每條食物鏈都應是從綠色植物開始,到最終一個營養級生物為止,凡有一級營養級生物不相同,即構成一條食物鏈。由于同一生物在各條食物鏈上所居營養級不同,所以在一個食物網里就在同一生態環境里,可以吃多種不同的食物對象而占有多個營養級。同時在一個食物網中,某一生物為多種生物所食,所以會有多種生物屬于同一級營養級。其統計方法、營養級次應以綠色植物開始,而消費者級次則從初級消費者開始。也因為食物網中各生物存在得失營養關系,在這條食物鏈里兩種生物表現出捕食關系,但對另一食物鏈而育,可能又表現為競爭關系了。食物網只是指生態系統中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食物聯系,并不包含分解者,更不包含非生命的物質和能量,它不是指生態系統。
Ⅲ新高考探究
1森林中一棵樹死了,倒在地上,苔蘚、藻類、蘑菇、白蟻、蠕蟲、蜘蛛和鼠均以這棵朽木為生。它們共同組成一個
A.種群 B.群落
C.生態系統 D.生物圈
答案: C 指導:此題中既包括苔蘚、藻類等自養生物,又包括白蟻、蠕蟲、蜘蛛、鼠等動物,朽木及其環境又包含了陽光、溫度、水分、土壤、空氣、分解者等。即它是由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構成的生物群落及其無機環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統,是一生態系統。
2.下列關于農業生態系統的特點,敘述錯誤的是
A.生物種類少,營養結構簡單
B.人的作用突出,朝著對人類有益的方向發展
C.有機物基本上保持在系統內部,基本上實現物質循環的自給自足
D.抵抗力穩定性低,易受旱澇災害和病蟲害的影響
答案: C 指導:農業生態系統與自然生態系統相比,有許多不同的特點:人的作用突出,種植哪些植物由人來決定,需要不斷勞動,才能保證農業生態系統朝著人類有益的方向發展。系統內的生物成分,除按人們意愿種養的優勢物種外,其他物種通常要予以排除或抑制。導致系統內生物種類少,營養結構簡單。因此農業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差,容易受旱澇災害的影響。農業生態系統的產品,往往被大量地輸出到系統以外,所以需要經常大量輸入物質,如肥料、種子等,才能使農業系統的物質循環正常進行。
3在一個由植物→雷鳥→猛禽組成的食物鏈中,若消滅了全部猛禽,雷鳥的種群數量就會
A.緩慢上升
B.迅速上升
C.仍保持相對穩定
D.先迅速上升后急劇下降
答案: D 指導:捕食者對被捕食者種群有調節作用,由于有猛禽捕食,雷鳥種群數量受到限制。去除天敵后,其種群數量失控、迅速上升。由于種群密度太大,產生了棲息地不夠,食物缺乏,雷鳥體質下降等一系列問題;另外,密度大,接觸機會多又容易出現流行病等問題、。因此,種群數量上升到一定限度后,必須有大量個體由于饑餓和疾病等原因而死亡,并導致種群數量急劇下降。
4圖中A表示的是一種鷹在一個群落中的情況,那么B可能代表是什么
A.是該種鷹的天敵種群
B.是與鷹有互利共生關系的一個種群
C.群落中生產者數量變化的情況
D.是被鷹捕食的一個種群
答案: D 指導:圖中橫坐標表示時間,縱坐標表示種群數量。A是一種鷹,從曲線A、B的變化看,鷹種群增多的同時B的數量減少,A減少的同時B的數量增多,且開始時B的數量多于A?梢,B是被鷹捕食的一個種群。
5位于淀山湖畔的“東方綠舟”是上海市青少年校外活動營地,它由知識大道區、科學探索區、生活實踐區等八大園區組成。青少年在這里和大自
然親密接觸,開展各類活動,不但能獲取科學知識,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還將體驗到實踐和創造的快樂。
某同學在生活實踐區的宿舍窗臺上見到了一個實驗裝置,如圖。根據瓶上的標簽知道這是兩星期前留下的。 這個小生態系統能在較長時間內保持生態平衡,是由于其中的綠色植物能為動物提供_________和_________。動物生命活動過程中產生_________,能提供植物進行光作用合成有機物。在這小的生態系統中,能量的流動特點是_________。
答案:氧氣 養料(養料也可以寫為“有機物”“食物”等) 二氧化碳 單向、不可逆、逐級減少
指導:本題考查了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的基本知識。小生態瓶中存在生產者(浮藻、金魚藻)消費者(螺螄、蝦)、分解者(微生物)、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水、泥沙、陽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78789.html
相關閱讀:2012屆高考生物考點組成生物體的化合物精講精析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生物第一輪復習導學案
2012屆高考生物知識整合復習 必修1 第三章~第四章
2012屆高考生物考點環境保持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成果與分析精講精析
2012屆高考生物第二輪細胞的增殖和受精作用專題導學復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