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山東省山師附中屆高三11月期中學分認定考試(物理)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試卷說明:

—學年第一學期期中學分認定考試(級)物 理 試 題本試卷分第I卷和II卷兩部分,共8頁。滿分100分?荚囉脮r90分鐘。答題前,請務必將班級、姓名和考試號填寫(或填涂)在答題卡和答題紙的規定位置。第I卷(共50分)注意事項: 1.第I卷共20小題。2.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不涂在答題卡上,只答在試卷上不得分。一、選擇題(共15小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每小題2分,共30分)1.如圖所示,傳送帶沿逆時針方向勻速轉動。小木塊a、b用細線連接,用平行于傳送帶的細線拉住a,兩木塊均處于靜止狀態。關于木塊受力個數,正確的是A.a受4個,b受5個B. a受4個,b受4個C. a受5個,b受5個D. a受5個,b受4個2.如圖所示,A、B為同一水平線上的兩個繞繩裝置,轉動A、B改變繩的長度,使光滑掛鉤下的重物C緩慢下降。關于此過程繩上拉力大小變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不變B.逐漸減小C.逐漸增大D.可能不變,也可能增大3.如圖所示,作直線運動的物體在t1、t3兩時刻對應的縱坐標絕對值相同,下列正確說法是A. t1、t3兩時刻速度相同B. t2時刻速度和加速度均為零C. t1、t3兩時刻加速度等值反向D.圖象中各時刻加速度均相同4.如圖所示,質量分別為m和2m的兩個小球置于光滑水平面上,且固定在一輕質彈簧的兩端,已知彈簧的原長為L,勁度系數為k,現沿彈簧軸線方向在質量為2m的小球上有一水平拉力F,使兩球一起做勻加速運動,則此時兩球間的距離為A. B. C. D. 5.如圖所示,固定斜面傾角為,整個斜面分為AB、BC兩段,且2AB=BC。小物塊P與AB、BC兩段斜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分別為、。已知P由靜止開始從A點釋放,恰好能滑動到C點而停下,那么、、間應滿足的關系是A. B. C. D. 6.小船橫渡一條河,船頭始終垂直河岸且船本身提供的速度大小方向都不變。已知小船的運動軌跡如圖所示,則河水的流速A.越接近B岸水速越大B.越接受B岸水速越小C.由A到B水速先增后減D.水流速度恒定7.如圖所示是一個玩具陀螺。a、b和c是陀螺上的三個點。當陀螺繞垂直于地面的軸線以角速度穩定旋轉時,下列是表述正確的是A. a、b和c三點的線速度大小相等B. a、b和c三點的角速度相等C. a、b的角速度比c的大D.c的線速度比a、b的大8.如圖所示,質量為m的小車在水平恒力F推動下,從山坡(粗糙)底部A處由靜止起運動至高為h的坡頂B,獲得速度為v,A、B之間的水平距離為s,重力加速度為g。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小車重力所做的功是mghB.推力對小車做的功是C.合外力對小車做的功是D.阻力對小車做的功是9.如圖,從傾角為的斜面上A點,以水平速度拋出一個小球,不計空氣阻力,它落到斜面上B點所用的時間為A. B. C. D. 10.一質量為2.0kg的滑塊,以4m/s的初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左滑行,從某一時刻起一向右水平力作用于滑塊,經過一段時間,滑塊的速度方向變為向右,大小為5m/s,則在這段時間內水平力所做的功為A.0B.9JC.16JD.32J11.如圖所示,傾角為30°、高為L的固定斜面底端與水平面平滑相連,質量分別為3m、m的兩個小球A、B用一根長為L的輕繩連接,A球置于斜面頂端,現由靜止釋放A、B兩球,球B與弧形擋板碰撞過程中無機械能損失,且碰后只能沿斜面下滑,它們最終均滑至水平面上。重力加速度為g,不計一切摩擦。則A.A球剛滑至水平面時速度大小為 B.B球剛滑至水平面時速度大小為C.小球A、B在水平面上不可能相撞D.在A球沿斜面下滑過程中,輕繩對B球一直做正功12.如圖,可視為質點的小球A、B用不可伸長的細軟輕線連接,跨過固定在地面上半徑為R有光滑圓柱,A的質量為B的三倍。當B位于地面時,A恰與圓柱軸心等高。將A由靜止釋放,B上升的最大高度是A.2RB.5R/3C.4R/3D.1.5R13.如圖所示,用完全相同的輕彈簧A、B、C將上下兩個質量分別為2m和m的小球連接并懸掛,小球處于靜止狀態,彈簧A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30°,彈簧C水平,則彈簧A、C的伸長量之比為A. B. C.2:1D.1:214.電動機通過一條繩子中起質量為8kg的物體,繩的拉力不能超過120N,電動機的功率不能超過1200W,要將此物體由靜止起,用最快的方式將物體吊高90m(已知物體在被吊高90m以前已開始以最大速度勻速上升),所需時間為(g取10m/s2)A.2sB.5.75sC.6.75sD.7.75s15.一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某時刻速度的大小為6m/s,2s后速度大小變為12m/s,在這2s內,并于物體運動的結論不正確的是A.平均速度的大小可能是3m/sB.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mC.速度變化的大小可能大于15m/sD.加速度的大小一定小于10m/s2二、選擇題(共5小題,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4分,選對但不全的得2分,有選錯的得0分,共20分)16.A、B兩質點沿同一直線從同一地點出發,其運動情況在圖中由A、B兩條圖線表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A、B同時從靜止出發,向相同的方向運動B.t=0時,B質點的加速度為-1m/s2C.t=2s時,A、B兩質點間距離等于2mD. t=4s時,A、B兩質點相距3m17.如圖,質量分別為M、m的兩個小球靜置于高低不同的兩個平臺上,a、b、c分別為不同高度的參考平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若以c為參考平面,M的機械能大B.若以b為參考平面,M的機械能大C.若以a為參考平面,無法確定M、m機械能的大小D.無論如何選擇參考平面,總是M的機械能大18.如圖所示是上海錦江樂園新建的“摩天轉輪”,它的直徑達98m,世界排名第五,游人乘坐時,轉輪始終不停地勻速轉動,每轉一周用時25min,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每時每刻,每個人受到的合力都不等于零B.每個乘客都在做加速度為零的勻速運動C.乘客在乘坐過程中對座位的壓力始終不變D.乘客在乘坐過程中有失重、超重的感覺19.如圖所示,質量為m的物體在水平傳送帶上由靜止釋放,傳送帶由電動機帶動,始終保持以速度v勻速運動,物體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為,物體過一會兒能保持與傳送帶相對靜止,對于物體從靜止釋放到相對傳送帶靜止這一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電動機多做的功為mv2B.摩擦力對物體做的功為mv2 C.傳送帶克服摩擦力做功為mv2D.電動機增加的功率為mgv20.12月27日,我國自行研制的“北斗導航衛星系統”(BDS)正式組網投入商用。9月采用一箭雙星的方式發射了該系統中的兩顆軌道半徑均為21332km的“北斗-M5”和“北斗M-6”衛星,其軌道如圖所示。關于這兩顆衛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兩顆衛星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同B.兩顆衛星速度大小均大于7.9km/sC.北斗-M6的速率大于同步衛星的速率D.北斗-M5的運行周期大于地球自轉周期 第II卷(非選擇題 共50分)注意事項: 1.第II卷共5個題。2.第II卷所有題目的答案,考生需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答在答題紙規定的區域內,在試卷上答題不得分。二、實驗題(共2小題,共16分)21.(6分)某同學將力傳感器固定在小車上,然后把繩的一端固定在傳感器的掛鉤上,用來測量繩對小車的拉力,探究在小車及傳感器總質量不變時加速度跟它們所受拉力的關系,根據所測數據在坐標系中作出了如圖所示的a-F圖象。(1)圖象不過坐標原點的原因是 ;(2)本實驗中是否仍需要細沙和桶的總質量遠小于小車和傳感器的總質量 (填“是”或“否”);(3)由圖象求出小車和傳感器的總質量為 kg。22.(10分)用如圖實驗裝置驗證m1、m2組成的系統機械能守恒。m2從高處由靜止開始下落,m1上拖著的紙帶通過打點計時器打出一系列的點,對紙帶上的點跡進行測量,即可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下圖給出的是實驗中獲取的一條紙帶:0是打下的第一個點,每相鄰兩個計數點間還有4個打點(圖中未標出),計數點間的距離如圖所示。已知m1=50g、m2=150g,則(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1)在紙帶上打下記數點5時的速度v= m/s;(2)在打計數點0~5過程中系統動能的增量 J,系統勢能的減少量 J(計算時g取10m/s2)。由此得出的結論是: (3)若某同學作出圖像如圖,則當地的重力加速度g= m/s2。三、計算題(共3小題,共34分)23.(8分)如圖所示,厚度不計的薄板A長L=5.0m,質量M=5.0kg,放在水平桌面上。在A上距右端s=3.0m處放一物體B(大小不計),其質量m=2.0kg,已知A、B間的動摩擦因數,A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原來系統靜止,F在在板的右端施加一大小一定的水平力F=26N,持續作用在A上,將A從B下抽出。(g=10m/s2)求:(1)A從B下抽出前A、B的加速度各是多少(2)B運動多長時間離開A24.(10分)如圖所示,用內壁光滑的薄壁細圓管彎成的由半圓形APB(圓半徑比細管的內徑大得多)和直線BC組成的軌道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已知APB部分的半徑R=1.0m,BC段長L=1.5m。彈射裝置將一個質量m=0.1Kg的小球(可視為質點)以v0=5m/s的水平初速度從A點彈入軌道,小球從C點離開軌道隨即水平拋出,落地點D離開C的水平距離s=2m,不計空氣阻力,g取10m/s2,求: (1)小球在半圓軌道上運動時的角速度和加速度a的大。2)小球在半圓軌道上運動時向心力的大。3)小球從A點運動到C點的時間t(4)桌子的高度h25.(16分)如圖所示,在豎直方向上A、B兩物體通過勁度系數為k的輕質彈簧相連,A放在水平地面上;B、C兩物體通過細繩繞過輕質定滑輪相連,C放在固定的光滑斜面上。用手拿住C,使細線剛剛拉直但無拉力作用,并保證ab段的細線豎直、cd段的細線與斜面平行。已知A、B的質量均為m,C的質量為4m,重力加速度為g,細線與滑輪之間的摩擦不計,開始時整個系統處于靜止狀態。釋放C后它沿斜面下滑,A剛離開地面時,B獲得最大速度,求:(1)當物體A從開始到剛離開地面時,物體C沿斜面下滑的距離(2)斜面傾角(3)B的最大速度。我山東省山師附中屆高三11月期中學分認定考試(物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820414.html

相關閱讀:2012版物理《6年高考4年模擬》:牛頓運動定律試題(有參考答案)
2012年新課標高考理綜物理試題
甘肅省民樂一中2015-2016學年高三12月診斷考試物理試題
廣西桂林十八中2014屆高三第六次月考物理試題
河南省中原名校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聯考物理試題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