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荊門市2019-2018學年度下學期期末質量檢測高一生物試題及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荊門市2019-2018學年度下學期期末質量檢測高 一 生 物

密碼: 7waz

(考試范圍:必修Ⅰ第六章、必修Ⅱ 考試時間:100分鐘 卷面滿分:100分)
注意事項:
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試卷滿分100分,答題時間100分鐘。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學校、姓名、考號填寫在答題卡指定位置。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將答案直接答在答題卡上對應的答題區域內,不能答在試題卷上?荚嚱Y束后,將答題卡交回。
一、單項選擇題(30小題,每題2分,共60分)
1. 下列關于有絲分裂的敘述,正確的是
A.DNA分子和染色體在間期復制后其數量均加倍
B.后期著絲點分裂后,DNA和染色體的數目均加倍
C.分裂末期,細胞內復制后的染色體平均分配進入子細胞
D.紡錘體形成與否是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明顯區別
2. 在“探究細胞大小與物質運輸的關系(瓊脂塊模擬細胞)”的實驗過程中,測量結果及計算結果如下面表格所示。根據表格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瓊脂塊的
邊長(cm) 比值
(表面積/體積) NaOH擴散
的深度(cm) 比值(NaOH擴散的體積
/整個瓊脂塊的體積)
1 6 X a
2 3 Y b
3 2 Z c
①X=Y=Z ②X>Y>Z ③X<Y<Z ④a=b=c ⑤a>b>c ⑥a<b<c
A.①④ B.①⑤ C.②⑤ D.③⑥
3.在“觀察植物根尖分生組織細胞有絲分裂”實驗中,正確的做法是
A.根尖裝片制作的正確順序是:解離→染色→漂洗→制片
B.在低倍鏡下觀察不到各個時期時,換用高倍鏡直接觀察
C.在同一視野內觀察分生區細胞分裂的連續變化過程
D.某視野中觀察不全各個時期時,可移動裝片到周圍細胞中尋找
4. 在檢測某種生物個體的某組織時,發現該組織細胞內的水分減少,染色質固縮,那么此個體的該組織細胞最可能出現的變化還有
①呼吸速率減慢,細胞核體積增大 ②細胞膜上的糖蛋白減少,細胞間的黏著性降低
③細胞膜通透性改變,物質運輸能力加強 ④細胞含水量降低,新陳代謝加快
⑤多種酶的催化效率降低 ⑥色素積累,阻礙細胞間的信息交流
A.①②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⑥ D.①⑤⑥
5.關于細胞的分化、衰老、凋亡與癌變,下面選項中表述正確的是
A. 細胞的高度分化改變了物種的遺傳信息
B. 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發生多次變異累積可導致癌癥,因此癌癥可遺傳
C. 細胞凋亡使細胞自主有序死亡,有利于生物體內部環境的穩定
D. 細胞的衰老和凋亡是生物體異常的生命活動
6.下列有關孟德爾定律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 F1高莖豌豆自交所得F2中出現了高莖和矮莖,這是基因重組的結果
B. 孟德爾通過測交實驗的結果推測出F1產生配子的種類及數量,從而驗證其假說是否
正確
C. 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單倍體育種也可直接證明“分離定律”
D. 孟德爾對分離現象及自由組合現象的解釋是基于對減數分裂的研究而提出的假說
7. 在孟德爾的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實驗中,F2高莖豌豆與矮莖豌豆的數量比接近3:1,最關鍵的原因是

8.玉米是雌雄同株植物,頂端開雄花,葉腋開雌花,既能同株傳粉,又能異株傳粉 ,是遺傳學理想材料。在自然狀態下,將具有一對相對性狀的純種玉米個體間行種植(不考慮變異),有關F1性狀表述合理的是
A.顯性植株所產生的都是顯性個體
B.隱性植株所產生的都是隱性個體
C.顯性植株所產生的既有顯性個體又有隱性個體,比例1:1
D.隱性植株所產生的既有顯性個體又有隱性個體,比例3:1
9. 北美洲某種臭蟲以當地無患子科植物的氣球狀蔓生果為食,臭蟲需要用鋒利的喙刺穿果實,據統計喙長如圖1所示;1920年,有人從亞洲引進平底金蘇雨樹,其果實的果皮比較薄,據統計到1980年以它為食的臭蟲的喙長如圖2所示。下列敘述不合理的是

圖1             圖2
A. 平底金蘇雨樹與臭蟲間發生了共同進化
B. 平底金蘇雨樹與當地植物存在競爭關系
C. 臭蟲體內控制喙長度的基因發生突變可能早于引進平底金蘇雨樹
D. 生活在無患子科植物和平底金蘇雨樹上的臭蟲間形成了地理隔離
10.人的卵原細胞中有46個染色體。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形成四分體時,細胞內同源染色體、姐妹染色單體、DNA分子的數目依次為
A. 23對、46個、92個 B. 46對、46個、92個
C. 23對、92個、92個 D. 46對、23個、46個
11.基因型為AaBbDd的二倍體生物,其體內某精原細胞減數分裂時同源染色體變化示意圖。
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 三對等位基因的分離均發生在次級精母細胞中
B. 該細胞能產生AbD、ABD、abd、aBd四種精子
C. B(b)與D(d)間發生重組,遵循基因自由組合定律
D. 圖中非姐妹染色單體發生交換導致了染色體結構變異
12.M、m和N、n分別表示某動物的兩對同源染色體,A、a和B、b分別表示等位基因,基
因與染色體的位?如下圖所示,下面對該動物精巢中部分細胞的分裂情況分析合理的是
A. 正常情況下,若某細胞的基因組成為AABB,此時該細胞的
名稱為初級精母細胞
B. 正常情況下,若某細胞含有MMmmNNnn這8條染色體,則
此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后期
C. 在形成次級精母細胞過程中,圖中的染色體發生復制、
聯會、著絲點分裂等變化
D. M和N染色體上的基因可能會發生交叉互換
13.如圖是科學家對果蠅某染色體上的基因測定結果,有關該圖
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控制朱紅眼與深紅眼的基因是等位基因
B.控制白眼和朱紅眼的基因在遺傳時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
C.該染色體上的基因在后代中一定都會表達
D.染色體上有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呈線性排列
14.下列有關生物學實驗中方法和結論的敘述,正確的是
A. 摩爾根運用類比推理法證實了基因在染色體上
B. 格里菲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法證明了S型菌中含有“轉化因子”
C. 赫爾希和蔡斯通過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證明了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D. 孟德爾利用假說演繹法研究遺傳規律,其中對分離現象的解釋屬于“提出假說”
15.如圖為某果蠅體細胞中的一對同源染色體。直剛毛基因(Z)對焦剛毛基因(z)為顯性;棒眼基因(E)對圓眼基因(e)為顯性,兩對等位基因的分布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焦剛毛基因與棒眼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
B. Z、z和E、e這兩對等位基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
C. 可通過焦剛毛♀×直剛毛♂的子代表現證明這對同源染色體是常染色體還是X染色體
D. E、e基因在減數分裂中有時會隨姐妹染色單體片段交換,導致染色單體上非等位基
因發生重組
16. 下列關于生物進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A. 人工誘變高產青霉素菌株的過程是一個定向變異的過程
B. 生物進化過程中,種群基因頻率可能改變,也可能沒有改變
C. 種群內個體之間的差異越大,種群越不易遭環境淘汰
D. 生物多樣性的形成過程就是新物種不斷形成的過程
17.果蠅中,直毛對分叉毛為顯性(顯性基因用A表示,隱性基因用a表示),灰身對黑身為顯性(顯性基因用B表示,隱性基因用b表示),兩只親代果蠅雜交得到以下果蠅子代類型及比例。推測子代灰身直毛雌蠅中,純合體和雜合體的比例是
灰身、直毛 灰身、分叉毛 黑身、直毛 黑身、分叉毛
♂ 3/8 3/8 1/8 1/8
♀ 3/4 0 1/4 0
A. 1:3 B. 1:4
C. 1:5 D. 1:2
18.圖1、圖2表示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
兩個實驗,不正確的是
A. 甲處的噬菌體一定含有放射性
B. 乙處的噬菌體不一定含放射性
C. 兩個實驗結合起來能證明DNA是T2噬菌
體的遺傳物質
E. 如果培養2代以上,乙處含放射性的噬菌
體并不增多
19.以下是某同學制作的脫氧核糖核苷酸的模 型,
其中正確的是

20.某研究小組測定了多個不同雙鏈 DNA 分子的堿基組成,根據測定結果繪制了 DNA 分
子的一條單鏈與其互補鏈、一條單鏈與其所在 DNA 分子中堿基數目比值的關系圖,下列正確的是

A. B. C. D.
21. 真核細胞中DNA復制如下圖所示,下列表述錯誤的是

A. 多起點雙向復制能保證DNA復制在短時間內完成
B. 每個子代DNA都有一條脫氧核苷酸鏈來自親代
C. 復制過程中氫鍵的破壞和形成都需要DNA聚合酶的催化
D. DNA分子的準確復制依賴于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和精確的模板
22.將DNA雙鏈都被32P標記的某一雄性動物細胞(染色體數為2N)置于不含32P的培養基中,該細胞經過兩次連續分裂形成4個大小形態相同的子細胞。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 若子細胞的染色體數為N,則子細胞的DNA均含32P
B. 若子細胞的染色體數為2N,則子細胞的DNA可能均含32P
C. 若子細胞中的染色體都含32P,則細胞分裂過程中會發生基因重組
D. 若子細胞中有的染色體不含32P,則這是同源染色體彼此分離的結果
23.右圖是起始甲硫氨酸和相鄰氨基酸形成肽鍵
的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圖中只含有tRNA和mRNA
B. 甲硫氨酸處于圖中a的位置
C. tRNA含有氫鍵
D. 該過程需要RNA聚合酶
24.人細胞核中的基因RT能指導合成反義RNA,該反義RNA可以與抑癌基因轉錄形成的mRNA形成雜交分子,從而阻斷抑癌基因的表達,如下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圖中的過程I和Ⅱ所進行的場所和所需原料都不同
B. 細胞中各基因是相互獨立存在的,不影響彼此的功能
C. 反義RNA與mRNA結合形成的雙鏈中存在三種堿基對
D. 反義RNA與mRNA形成雜交分子,抑制了抑癌基因的轉錄
25.SARS病毒是一種單鏈+RNA病毒。該+RNA既能作為mRNA翻譯出蛋白質,又能作為模板合成-RNA,再以-RNA為模板合成子代+RNA。下列有關SARS病毒的敘述正確的是
A. 遺傳物質是+RNA,其中含有遺傳信息和密碼子
B. 復制時會出現雙鏈RNA,該過程需要逆轉錄酶的催化
C. 翻譯時的模板及所需的酶均由宿主細胞提供
D. 增殖過程中會出現T-A、A-U堿基配對方式
26. 下圖是基因型為Aa的個體不同分裂時期的圖像,根據圖像判定每個細胞發生的變異類型(有絲分裂過程中的交叉互換不考慮),正確的是

A. ①基因不變 ②基因突變 ③基因突變
B. ①基因突變或基因重組 ②基因突變 ③基因重組
C. ①基因突變 ②基因突變 ③基因突變或基因重組
D. ①基因突變或基因重組 ②基因突變或基因重組 ③基因重組
27.如圖表示細胞中所含的染色體,①②③④的基因型可以表示為

A. ①:AABb ②:AAABBb ③:ABCD ④:A
B. ①:Aabb ②:AaBbCc ③:AAAaBBbb ④:AB
C. ①:AaBb ②:AaaBbb ③:AAaaBBbb ④:Ab
D. ①:AABB ②:AaBbCc ③:AaBbCcDd ④:ABCD
28.下列關于人類遺傳病的敘述,正確的是
A. 患遺傳病的人一定攜帶致病基因
B. 估算后代遺傳病的再發風險率需要確定遺傳病類型
C. 抗VD佝僂病在男女中的發病率相等
D. 白化病通常會在一個家系的幾代人中連續出現
29.現有基因型為aabb與AABB的水稻品種,通過不同的育種方法可以培育出不同的類型, 下列有關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單倍體育種可獲得AAbb,變異的原理有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
B.雜交育種可獲得AAbb,其變異發生在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
C.將aabb人工誘變可獲得aaBb,則等位基因的產生來源于基因突變
D.多倍體育種獲得的AAaaBBbb個體比AaBb個體可表達出更多的蛋白質
30. 以下關于生物進化方面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生物進化最可靠的證據是哺乳動物在胚胎發育初期非常相似
B.多倍體生物形成后,它與原物種之間能夠進行雜交,因而它不是一個新物種
C.環境引起的變異不能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
D.根據現代生物進化理論從進化速度上講,生物進化既可體現跳躍式,也可體現漸進演變模式

二、非選擇題(4大題,共40分)
31.(8分)下圖甲表示基因型為AaBb的某高等雌性動物處于細胞分裂不同時期的圖像;乙表示該動物細胞分裂的不同時期染色體數目變化曲線。

(1)圖甲中具有同源染色體的細胞有_______________。
(2)圖甲中E細胞所處的分裂時期屬于圖乙中的______________階段(填標號)。
(3)在細胞分裂過程中,姐妹染色單體分離發生在圖乙中的__________時期(填標號)。
(4)圖乙中④到⑤染色體數目加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同源染色體分離發生在
________(填數字標號)階段。
(5)圖丙表示該動物形成生殖細胞的過程圖解,圖丁表示某細胞中染色體與基因的位置
關系。圖丁對應于圖丙中的________(填寫①、②或③);細胞Ⅳ的基因型是________。在發育過程中,該動物細胞中染色體數最多時有________條。
32.(12分)螢火蟲曾被視為七夕的浪漫禮物,如今卻由于人們的大量采集與買賣而導致數量銳減,拯救螢火蟲,刻不容緩。已知螢火蟲的體色由位于2號染色體上的一組等位基因A+(紅色)、A(黃色)、a(棕色)控制,等位基因的顯隱關系是A+對A、a為顯性,A對a為顯性,即A+>A>a,且A+A+個體在胚胎期致死,只有基因B存在時,上述體色才能表現,否則表現為黑色。
(1)現有紅色螢火蟲(甲)與黑色螢火蟲(乙)雜交,F1中紅色:棕色=2:1,則親本的基因型為______,F1中棕色個體交配產生F2中黑色個體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2)欲判斷B、b基因是否位于2號染色體上,現利用F1螢火蟲設計如下實驗,請預測實驗結果(不考慮交叉互換):
①實驗方案:取F1中一只紅色雄性螢火蟲與F1中多只棕色雌性螢火蟲進行交配,統計子代的表現型及比例。
②結果預測及結論:
a.若子代表現型及比例為____________,則B、b基因不在2號染色體上;
b.若子代表現型及比例為___________或__________,則B、b基因在2號染色體上。
(3)上述實驗最終證明B、b基因不位于2號染色體上,四種顏色的螢火蟲基因型共有_______種.
33.(9分)下圖甲為基因對性狀的控制過程,圖乙表示細胞內合成某酶的—個階段,a、b是基因表達過程中的步驟,②為氨基酸Gly對應的tRNA,據圖回答以下問題:

(1)圖中中基因1和基因2 (填“可以”或“不可以”)存在同一細胞中。
(2)決定絲氨酸(Ser)的密碼子對應的DNA模板鏈上的三個堿基是 ,若Gly是該多肽的最后一個氨基酸,則該多肽的終止密碼是 。
(3)圖甲中過程b和圖乙所示的過程在生物學上稱為翻譯,最終形成的蛋白質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
(4)圖甲中基因1是通過控制 控制人的性狀的。若基因2不能表達,則人會患白化病,為什么? 。
34.(11分)如圖是甲病(用A、a表示)和乙病(用B、b表示)兩種遺傳病的系譜圖,已知其中一種為伴性遺傳。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甲病屬于 遺傳病,乙病是 遺傳病。
(2)5號的基因型是 ,8號是純合子的概率為 ,若9號攜帶乙病致病基因,那么此基因最終來自 號。
(3)若7號與9號個體結婚,生育的子女患甲病的概率為 ,只患一種病的概率為 。
(4)若醫學檢驗發現,7號關于甲病的致病基因處于雜合狀態,且含有該隱性基因的精 子會有 死亡,無法參與受精作用,存活的精子均正常,則7號與9號個體結婚, 生育的子女正常(既不得甲病,又不得乙。┑母怕蕿 。


荊門市2019—2018學年度下學期期末質量檢測
高一生物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一.選擇題:單項選擇題(60分,共30小題,每小題2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D D C C C A D C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D D D C C C D C
題號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D C A A C C B B D

二、非選擇題:(共40分)
31.(8分,每空1分)
(1)ABD
(2)②
(3)③⑥
(4)受精作用 ①
(5)② aB 8
32.(12分,每空2分)
(1) A+aBB 和 A+abb 1/4
(2) a:紅色:棕色:黑色=3:3:2
b:紅色:棕色:黑色=2:1:1 紅色:棕色:黑色=1:2:1
(3)15
33.(9分,除標注外,其它每空1分)
(1)可以 
(2)AGC UAG 
(3)基因不同(或DNA中堿基序列不同) (2分)
(4)蛋白質的結構直接(2分)
基因2不能表達,人體會缺乏酪氨酸酶,酪氨酸不能形成黑色素,導致白化。2分)
34.(11分,除標注外,其它每空1分)
(1)常染色體隱性 伴X染色體隱性
(2)AaXBXb 0 2
(3)1/3(2分) 5/12 (2分)
(4)9/20(2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1236593.html

相關閱讀:遼寧省本溪高中遼師大附中等六校協作體2019屆高一下期末聯考
廣東省湛江市2012—2013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調研考試生物試題
【解析版】湖南省益陽市箴言中學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
重慶市西南大學附中2012-2013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 生物(環境
高一生物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綜合測試題(帶答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