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高一年級地理上學期寒假作業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地理知識的積累,逐步形成一門研究自然界和人與自然界關系的科學。小編準備了高一年級地理上學期寒假作業,希望你喜歡。

高一年級地理上學期寒假作業

一、單項選擇題:在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在答題卡上相應的方框內填涂(本部分共30題,每題2分,共60分)。

以來利比亞陷入持續動蕩,非法移民失控。4月13日,一艘載有約550名非法移民的船只在離開利比亞海岸不久側傾沉沒,400余人葬身大海。讀圖1回答1~2題。

1.造成大量非洲人非法移民歐洲的主要因素是

A.戰爭與經濟B.戰爭與宗教

C.宗教與經濟D.政治與宗教

2.導致大量非法移民由意大利中轉的原因是

A.管控不嚴B.距離較近

C.經濟最發達D.宗教最相似

表1為某區域各種資源能供養的人口數。據此回答第3~4題。

表1

資源耕地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

能供養的人口數40萬55萬35萬4550

3.僅考慮資源因素,該區域的環境人口容量為

A.40萬B.55萬C.35萬D.45萬

4.關于環境人口容量的說法正確的是

A.環境人口容量是一個合理值B.環境人口容量即人口合理容量

C.環境人口容量是一個警戒值D.環境人口容量即環境承載力

圖2為某城市住宅、商業、工業及其他用地占該城市總面積的比重圖,圖3為M市城市規劃圖。讀圖,完成5~7題。

5.圖2中A、B、C所代表的用地類型合理的是

A.A工業用地B.B商業用地C.C住宅用地D.C商業用地

6.圖2中A、B、C與圖3中①、②、③、④的對應關系正確的是

A.A②B.B③C.C①D.C④

7.M市功能區的形成,受多種因素影響。其中對M市功能區分化影響最顯著的是

A.歷史因素B.社會因素C.政策因素D.經濟因素

4月《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獲通過。圖4為京津冀區域發展規劃示意圖,圖5為北京的四合院,讀圖回答8~10題。

8.圖4各城市中,服務范圍最大的是

A.廊坊B.唐山C.天津D.北京

9.京津冀協同發展有利于

A.延緩京、津逆城市化勢頭B.促進區域產業合理布局

C.加速鋼鐵等重工業發展D.增加京津糧食種植面積

10.圖5建筑特色反映了

A.區域地形對城市的影響B.區域氣候對城市的影響

C.區域經濟對城市的影響D.地域文化對城市的影響

圖6為我國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圖。讀圖回答11~12題。

11.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發展速度最快時期為

A.2000~2005年B.2005~2009年C.2009~2010年D.2010~

12. 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是我國農業生產的必由之路,這主要是由于

①勞動力成本不斷升高 ②農村青壯年勞動力不斷外流 ③農業勞動效率不斷提高 ④種植業比重不斷提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圖7為區位因素構成示意圖。讀圖完成13~14題。

13.若甲、乙、丙分別代表城市區位因素中的石油、地形和水源因素,則圖示城市最有可能是

A.大慶B.上海

C.徐州D.鞍山

14.若甲、乙、丙分別代表工業區位因素中的原料、動力和

市場,則圖示工業部門最有可能是

A.飛機制造B.家電產品裝配

C.家具制造D.水產品加工業

圖8為2005~江蘇、x疆城鎮人口比重變化柱狀圖。讀圖回答15~16題。

15.與x疆相比,江蘇城市化

A.起步晚,水平低,發展速度慢B.起步晚,水平低,發展速度快

C.起步早,水平高,發展速度慢D.起步早,水平高,發展速度快

16.影響兩省區城市化進程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數量B.經濟發展水平C.環境質量D.自然資源

工業是指采集原料,并把它們加工成產品的工作和過程。工業是社會分工發展的產物,經過手工業、機器大工業、現代工業幾個發展階段。,中國工業生產總值達4萬億美元,超過美國成為世界頭號工業生產國。據此完成17~18題。

17.現代工業區位選擇受原料產地的制約越來越小,下列不屬于其原因的是

A.社會生產力的發展B.工業所用原料的范圍不斷擴大

C.可替代原料日益增多D.勞動力價格和產品需求下降

18.體現工業地域形成與發展邏輯順序的是

①工業城市 ②工業聯系 ③工業地域 ④工業集聚

A.③④②①B.①③④②C.④③①②D.②④①③

圖9為甲、乙兩地農業生產狀況比較圖讀圖回答19~20題。

19.甲地農業地域類型是:

A.季風水田農業B.商品谷物農業 C.大牧場放牧業 D.混合農業

20.乙地農業地域類型的特點是:

A.專業化程度低 B.機械化水平高 C.科技水平低 D.生產規模小

圖10為江蘇省2005 人口變動曲線圖。讀圖回答21~22題。

21.這一期間,江蘇省人口數量的變化趨勢是

A.波動下降B.增長加速C.增長減緩D.增長停止

22.下列關于江蘇人口說法正確的是

A.常住人口持續增加B.自然增長率持續增長

C.常住人口持續減少D.自然增長率持續降低

徐宿淮鹽鐵路是江蘇省東西向高鐵,是江蘇腹地最重要的鐵路大動脈之一,有江蘇鐵路金腰帶之稱。2月12日,正式獲得立項批復。圖11為江蘇省現有和計劃鐵路線示意圖。據此,完成第23~24題。

23.制約江蘇省鐵路建設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價高

B.河網密布

C.地形平坦

D.技術水平低

24.江蘇鐵路網的建設將

A.占用大量耕地,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有害無益

B.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影響生態平衡

C.加快江蘇社會經濟運轉節奏,促進區際間的聯系

D.不利于城市體系的形成

12月20日,澳門迎來了回歸祖國15周年。15年來,澳門政治發展,經濟繁榮,社會穩定,民生改善,一國兩制的偉大事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圖12為某交通運輸方式以澳門為中心的等時線分布圖。讀圖回答25~26題。

25.該交通運輸方式為

A.水路運輸B.航空運輸C.鐵路運輸D.高速公路運輸

26.如果以該圖信息作為研究依據,則最能反映的問題是

A.澳門工業原料的來源地范圍B.澳門工業產品的覆蓋范圍

C.澳門農副產品的來源地范圍D.澳門旅游業的最優吸引半徑

圖13為我國某特大城市示意圖。讀圖完成27~28題。

27.該城市的空間結構為

A.同心圓模式B.多核心模式C.扇形模式D.未來田園城市

28.關于圖中的敘述正確的是

A.①功能區可能是低級住宅區

B.②功能區可能是高級住宅區

C.甲衛星城可規劃為全市的自來水水源地

D.乙衛星城可規劃為高新技術產業區

3月15日,無錫國際馬拉松賽在江南太湖之畔圓滿拉下帷幕,本屆無錫國際馬拉松以人在畫中跑為主題,共吸引來自30個國家和地區的共計3萬多名選手參賽,F代化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使得此賽事更安全、更有保障。圖14為無錫國際馬拉松賽比賽路線圖。讀圖完成29~30題。

29.無錫市的起源可能是因為

A.河運便利B.海運便利C.公路眾多D.鐵路縱橫

30.組委會接到賽道某地急救電話,需要通過120指揮中心在最短的時間內進行救護。指揮中心要確定那一輛救護車離事故地點最近,所利用的技術是

A.遙感B.全球定位系統和遙感

C.全球定位系統和地理信息系統D.地理信息系統和遙感

二、判斷題:判斷下列各題的正確與錯誤,正確的選A,錯誤的選B。(本部分共10題,每題1分.共10分)。

31.合理規劃城市道路是解決城市交通擁堵的唯一措施。

32.影響高新技術產業布局的主導因素是知識和技術。

33.南京地鐵十號線開通后,沿線可能出現新的商業網點,這表明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的變化帶來了商業網點的相應變化。

34.在地形平坦的平原地區,村落的規模一般較大。

35.世界不同地區通過交通運輸、商業貿易、通信等方式,實現優勢互補并促進社會經濟的有效運行。

36.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人口特別是發達國家人口增長迅速。

37.人均消費水平越高,環境人口容量越大。

38.發展中國家的人口增長模式目前都屬于傳統型,而發達國家則都屬于現代型。

39.工業生產不僅帶來環境污染,還會造成生態破壞。

40.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的變化,對聚落擴展方向和聚落形態都有一定的影響。

三、綜合題:請將答案填寫在答題卡的相應位置上(本部分共4題,共30分)。

41.閱讀下列材料,分析回答問題:(8分)

材料一 ,中國數十年來首次出現勞動年齡人口下降。在我國,每7個人中就有1名超過60歲的老人;而每80個人中才有1名新生兒童。

材料二 1月浙江省率先實施單獨兩孩,截至11月16日,全國31 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單獨兩孩已全部順利落地。

材料三 據統計,一年新增二孩47萬人,預計出生人口較 將增加100萬人左右。預計中國人口將達到13.8億。

(1)材料一反應出我國人口增長的特點有 ▲ 。

(2)我國的人口政策是 ▲ 。

(3)我國實施單獨兩孩政策的積極影響有 ▲ 。

(4)你認為人口與經濟、資源、環境之間的關系應怎樣處理? ▲

(5)我國現階段的人口增長模式屬于 ▲

A.傳統型 B.現代型 C.原始型 D.近代型

42.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各題。(8分)

材料一 從國家主席習近平金秋時節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到3月《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正式發布,一年多以來,一帶一路重大倡議已得到沿線60多個國家的積極回應和廣泛支持。各國視一帶一路為加快本國經濟發展的歷史契機,積極同中國合作,把握發展機遇,豐富合作內涵。

材料二 圖15為一帶一路部分示意圖。

(1)圖中甲地區的農業地域類型是 ▲ ,乙地區的農業地域類型的生產特點有 ▲ 。

(2)乙區域農業生產所面臨的氣候災害是 ▲ 。與乙地區相比,制約甲地區農業生產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 ▲ 。

(3) 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意義有 ▲ 。

43.讀圖文資料回答問題。(共計12分)

材料一:長江三角洲是我國經濟增長最迅速、城市化進程最快的地區之一。長江三角洲城市群處在中國東部黃金海岸和長江黃金水道的交匯處,對內、對外經濟聯系都十分便利。

材料二:圖16是長三角城市群組成城市示意圖。

(1)長江三角洲城市群核心城市是 ▲ ,其服務范圍與南京服務范圍的關系是 ▲ 。(2分)

(2)2010年長三角成員城市由此前的16個增加到22個,新長三角區域面積擴大,對上海地區經濟發展有何影響?(2分) ▲

(3)長三角地區經濟發達,工業化水平高。試分析該地區工業發展有利的區位條件。(3分) ▲

44.圖17為英國某城鎮規劃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 圖中該城鎮向北擴展的主要原因是 ▲ 。

(2) 若在D、E兩處選建一鋼鐵廠,你認為較適合的是 ▲ 處,理由是 ▲ 。

(3)老城區企業向工業區集聚,這有利于企業 ▲ 。

高一年級地理上學期寒假作業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本部分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

1-5:ABCCB 6-10:ADDBD 11-15:BAADD 16-20:BDDDB 21-25:CABCB 26-30:DCDAC

二、判斷題:(本部分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31-35:BAAAA 36-40:BBBAA

三、綜合題:(本部分共4小題,共30分。)

41.(1)①人口增長緩慢②老齡人口比重大(老齡化現象嚴重)③出生率下降(新增人口減少)④勞動力人口比重減少(答任2點,得2分)

(2)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或計劃生育)(1分)

(3)①保持合理的勞動力規模②延緩人口老齡化速度③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④實現國家政策與群眾意愿的統一⑤提升家庭抵御風險的能力⑥增強家庭養老照料功能⑦促進家庭幸福與社會和諧⑧穩定適度低生育水平⑨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⑩促進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答任3點,得3分)

(4)人口的增長同社會經濟相適應同資源開發利用和環境相協調。(1分)

(5)B(1分)

42.(1)商品谷物農業(1分)①生產規模小②機械化水平低③科技水平低④水利工程量大⑤單位面積產量高⑥商品率低。(答任3點,得3分)

(2)水旱(旱澇)(1分) 熱量不足(1分)

(3))①促進我國中西部地區的發展②促進我國基礎設施的建設③促進我國與沿線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答任2點,得2分)

43.(1)上海 上海服務范圍大于南京,上海服務范圍覆蓋南京服務范圍(2分)

(2)經濟腹地為區域經濟的中心城市提供原材料(資源、能源)和產品的消費市場(2分)

(3)地理位置:位于長江三角洲,有良好的駐港條件。

自然條件:地勢平坦,水源充足,物產豐富,光照條件好。

工農業基礎:農業歷史悠久,有農業種植經驗;工業發展較早,區域經濟發展成熟。

交通條件:該地區交通便利,水路、陸路、航空發達。

政策條件:政策扶持。(答3點以上得3分)

44. (1) 交通條件的變化(鐵路的修建)(1分)

(2) D(1分) ①位于該鎮常年盛行風向的下風地帶不會給居住區的大氣帶來污染②位于該鎮河流下游不會給居住區的水帶來污染③靠近鐵路河流,交通便利(任答2點給2分)

(3)①有利于廢棄物的綜合利用②集中處理廢棄物。(任答一點給1分)①共用基礎設施②節約運輸成本③加強企業交流和協作。(任答2點給2分)

[綜合題答案,學生答題意思相近或相似,可酌情給分]

高一年級地理上學期寒假作業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1265415.html

相關閱讀:湖北省三校(宜昌一中、公安一中、沙市中學)2013-2014學年高一上
高一年級地理寒假作業(六)答案參考
四川省武勝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地理)無答
山東省濟寧市金鄉一中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 地理
湖北省武漢市部分重點中學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 地理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