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高一下冊地理期末模擬真題及答案[1]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一、單項選擇題

讀“甲城市人口增長率曲線”和“乙地區人口自然增長率隨時間變化曲線圖”。讀圖,回答1~2題。

1. 甲城市人口呈現正增長的開始時期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 如果乙地區人口數量的變化只受自然增長率影響,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③時人口數量達最大值

B. ②時人口數量達最大值

C. ①時人口數量比③時多

D. ④時人口數量比⑤時少x

浙江省是2018年全國率先放開“單獨二胎”政策的省份。下圖為不考慮“單獨二胎”實施情況下浙江省三項常住人口統計及預測數據,其中撫養比是指總體人口中非勞動年齡人口與勞動年齡人口數之比。讀圖完成3~4題。

3.在不考慮“單獨二胎”實施情況下,2018~2020年( )

A.人口總撫養比先降后升

B.勞動年齡人口比重先升后降

C.總人口最大峰值在2019年

D.人口總撫養比增長先慢后快

4.實施“單獨二胎”政策后十年內,浙江省( )

A.應積極推進養老產業發展 B.勞動年齡人口的撫養壓力減輕

C.總人口規模提前達到峰值 D.“用工荒”問題會得到部分緩解

讀我國2004~2018年江蘇、廣西人口自然增長示意圖,完成5~6題。

5.關于近十年江蘇、廣西人口自然增長狀況,說法正確的是( )

A.江蘇人口出現了負增長

B.廣西的自然增長率逐年遞增

C.江蘇的人口數量不斷增加

D.廣西人口增長的特點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長率

6.江蘇人口死亡率相對廣西較高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江蘇( )

A.自然環境質量好 B.人口基數大 C.人口老齡化 D.出生率較高

讀江蘇城市化與經濟發展水平的關系圖,回答7~8題。

7.關于江蘇城市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城市化速度不斷加快 B.城市化水平逐年提高

C.20世紀90年代以后,城市化速度快于90年代之前

D.城市化速度始終快于人均GDP的增長速度

8.下列關于江蘇城市 化發展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城市化發展過程中出現逆城市化現象

B.城市化的發展不斷拉大城鄉之間差距

C .城市化水平是指二三產業占國民經濟的比重

D.城市化水平與經濟發 展水平呈正相關

下圖是北京城市發展示意圖。讀圖,回答9~10題。

9.北京市城市化進程中可能出現的環境問題是( )

A.住房緊張 B.交通擁堵 C.大氣污染 D.就業困難

10.外來人口對北京市的影響可能有( )

①促進經濟發展 ②緩解人地矛盾

③加重基礎設施壓力 ④不利于 產業結構調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下圖圖1為我國東南沿海某地區城市等級體系圖,圖2為a城市的略圖。讀圖完成11~12題。

11. 有關圖1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圖中共有4個城 市等級

B. a城市的服務范圍大于c城市

C. b城市的服務種類少于c城市

D. a等級城市空間距離小于b等級城市

12. a城市擬規劃布局合理的是( )

A. 甲?高級住宅區 B. 乙?工業區

C. 丙?化工廠 D. 丁?自來水廠

下圖是我國 某城市用地選擇方案,該城市 主導風向為東北風。圖中河流以北和以西地區是生態保護用地,以東是城市用地。讀圖回答13~14題。

13. 圖例中甲、乙、丙、丁對應功能區,說法正確的是(  )

A. 甲?工業區 B. 乙?住宅區

C. 丙?商業區 D. 丁?倉儲區

14.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城市空間結構呈多核心模式

B. 城市鐵路布局合理,便于居民出行

C. ①、②兩地最適宜規劃高級住宅的是①地

D. ③、④兩地最適宜規劃為化學工業園區的是④地

讀農業生產投入三角坐標

標圖(其中,a、b、c分別表示農業生產中的勞動力、生產資料、科技投入所占比重),回答15-16題。

15.圖中能代表美國中央大平原農業地域類型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6.不能促進丙地區農業合理發展的措施是(  )。

A.加大科技投入,培育優良品種

B.擴大生產規模,開辟專業農場

C.改善灌溉條件,預防旱澇災害

D.調整農業結構,農林牧綜合發展

水果玉米既可生食,也可煮熟吃,剝下籽粒能做菜,是一種新興休閑、保健營養的食品。據此完成1 7~18題。

17.在我國北方種植的水果玉米,其甜嫩程度優于南方,主要原因是我國北方( )

A.地形平坦 B.水源充足 C.生長期長 D.熱量充足

18.目前以水果玉米為原料的加工方法 及產品主要有:真空保 鮮果穗加工、速凍果穗加工、嫩果籽粒罐頭,以及甜玉米漿和甜玉米汁等飲料制品。這些加工企業的布局除了要考慮原料外,其次要考慮的要素是( )

A.交通 B.水源 C.勞動力 D.市場

19.北京故宮附近沒有形成中心商務區的主要因素是( )

A.經濟因素 B.歷史因素 C.行政因素 D.環境因素

讀我國某區域土地利用時間分布圖,回答20~21題。

20. 該區域農業發展的優勢區位是( )

A. 土壤肥沃 B. 人均耕地面積大 C. 商品率高 D. 水熱條件優越

21. 為保證該地區農業穩產高產,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 加強水利工程建設 B. 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

C. 改良土壤 D. 培育良種

讀“我國甲、乙兩區域的重要商品糧基地分布示意圖”,完成22?23題。

22.與甲區域相比,乙區域商品糧基地發展的優勢條件是( )

A.水熱資源充足 B.人均耕地廣 C.勞動力豐富 D.交通發達

23.圖中各商品糧基地發展中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是( )

A.洞庭湖平原水土流失 B.鄱陽湖平原森林銳減

C.松嫩平原氣候變暖 D.三江平原濕地萎縮

讀右圖回答24?25題。

24.如果a、b、c分別代表影響工業區位的原料因素、能源因素、市場因素,則下 列最能代表煉鋁工業的點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5.若該圖表示工業部門對不同區位因素的依賴程度,a、b、c分別表示原料、動力和市場。則圖中四點最能體現石油加工工業區位選擇要求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6.讀下面四幅圖示,計劃在圖中①②③④四地建設鋼鐵廠、化工廠、自來水廠和普通服裝廠,工廠排序與圖相符的是( )

A. 自來水廠、化工廠、普通服裝廠、鋼鐵廠

B. 鋼鐵廠、普通服裝廠、化工廠、自來水廠

C. 鋼鐵廠、自來水廠、普通服裝廠、化工廠

D. 鋼鐵廠、普通服裝廠、自來水廠、化工廠

27.下列4圖為影響工業區位因素的示意圖,其中主導因素(用較大框表示)正確的有( )

A. ①勞動力 B. ②自然因素 C. ③交通運輸 D. ④消費市場

被喻為江蘇高速鐵路網“脊梁骨”的連淮揚鎮高鐵于2018年12月28日開工建設。連淮揚鎮高鐵打通蘇中地區與蘇南的交通瓶頸,是連接蘇北、蘇中、蘇南地區的南北向主通道,并具有京滬高速鐵路輔助通道的重要功能,在國家鐵路網和江蘇省綜合運輸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下圖為“連淮揚鎮高鐵 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28~29題。

28. 決定連淮揚鎮高速鐵路建設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  B. 礦產 C. 經濟 D. 河流

29. 連淮揚鎮高鐵的建設,帶來的影響主要是(  )

A. 促進城市間經濟與文化聯 系 B. 沿線地帶形成大型工業區

C. 加強區域之間的貨物運輸 D. 其他交通運輸方式衰落

以重慶和德國杜伊斯堡為起始

點的“渝新歐”國際鐵路大通道構成“新絲綢之路”。圖為“渝新歐”國際鐵路線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30?31題。

30.“新絲綢之路”的優勢有( )

①可長距離運輸大宗貨物

②修建總成本低

③運輸快捷,靈活方便

④受氣象災害影響相 對較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1 .關于“渝新歐” 國際鐵路大通道修建的意義,敘述錯誤的是( )

A.促進沿線國家的經貿發展與合作 B.有利于歐洲污染工業向中國轉移

C.有利于縮小亞歐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 D.促進亞歐經濟走廊的形成

我國各地自然地理環境差異明顯,形成了特點各異的三大自然區(如右圖)。據此完成32~33題。

32. 我國三大自然區劃分的兩大主要指標是( )

A. 氣候、水文 B. 生物、土壤

C. 地貌、氣候 D. 地貌、生物33. 區域內部也存在差異性。以下關于三大自然區內部差異性的敘述,錯誤的 是( )

A. 東部季風區內部差異的形成以熱量為基礎

B. 西北干旱半干旱區內部差異的形成以水分為基礎

C. 青藏高寒區的垂直差異主要隨海拔的升高發生變化

D. 三大自然區存在的內部差異均以熱量的變化為基礎

讀我國簡圖,完成34-35題。

34. 有關圖示四地農業發展條件的描述,正確的是(  )

A. 甲地區農業發展最大的限制性因素是光照不足

B. 乙地區農業發展最大的限制性因素是水分不足

C. 丙地區發展河谷農業的優勢條件是土壤肥沃

D. 丁地區發展農業的優勢條件是后備土地豐富

35.我國海南島利用光熱條件,重點發展蔬菜,花卉的生產供應北京市,主要依據是( )

① 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

② 廉價的勞動力和土地

③ 優良的品質 和政策優勢

④ 農產品保鮮、冷藏技術的發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二、判斷題(10題,每題1分,共10分)

36. 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時,人口自然增長最快,人口數量達到頂峰。

37. 區域的開放程度越高,區域內部的自然條件差異越大。

38. 城市功能區是同類活動為提高競爭能力而形成的空間上高度集聚,所以各功能區之間有明確的界線。

39.非農業人口數量的多少及生活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個地區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標志。

40.超級稻產量的不斷攀升,說明自然條件不再是影響農業生產的主要因素。

41. 東北平原商品糧基地與長江中下游商品糧基地相比畝產量高、商品率高。

42. 轉型初期,經濟增長較慢,產品市場競爭力下降,效益降低 .

43.有大氣污染的工業企業適宜布局在城市最小風頻的上風向。

44.目前,高速鐵路是一種快捷而且低廉的客貨運輸方式。

45.合理規劃城市道路是解決城市交通擁堵的措施之一。

二、綜合 題(5題,40分)

46.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8分)

材料一:我國北方M市為改善城鄉居民居住環境,將老城區鋼鐵廠、柴油機廠、拖拉機廠、水泥廠等多家落后產能的大中型企業進行改造、搬遷,全力建設宜居宜業的商業、住宅、工業和文教聚集區。

材料二: 右圖為“M市城市規劃圖”。

(1) 在城市規劃圖中,①表示的功能區是 ,

其主要分布在 。(2分)

(2)②、③、④表示不同的城市功能區,可能有高級住宅區分布的形成是 ,判斷理由是 、 。 (3分)

(3)老城區企業向工業區集聚,這有利于企業 。(3分)

47. 讀圖12,完成下列問題。(8分)

(1)圖甲中a農業地域類型是 ,圖乙中b、c農業地域類型是 。

(2) 圖乙農業地域類型的基本特征有 等,種植的主要糧食作物是 。

(3)甲地區發展a農業的主要優勢自然區位條件是:

① ;② 。

(4)乙圖所在國家在南方重點發展蔬菜、花卉生產,這些農產品能快速地供

應到東北部工業區,這主要依賴于 條件的改善和 技術的發展。

48.學習地理掌握分析的方法很重要。請你結合“珠江三角洲產業結構的變化”案例,掌握分析工業區位因素的方法。(8分)

珠江三角洲地區早期的工業發展是以制糖工業為主。

改革開放以來,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工業發展十分迅速。

1979?1990年,利用豐富的勞動力資源,發揮政策優勢和僑鄉的優勢,引進資金、技術、設備等,建立了一大批需要勞動力的生活消費品加工工廠。同時期,香港勞動力密集型企業大量北移!爸槿恰毙纬闪恕扒暗旰髲S”的工業分布格局。

1990年以后,隨著珠三角地區工業實力的不斷增強,全國對外開放的范圍不斷擴大,珠江三角洲地區的政策優勢已不明顯;經濟的迅速發展帶動工資水平的提高,導致珠江三角洲地區勞動力成本低的優勢也逐漸喪失,產業面臨升級。此時恰逢世界經濟全球化、信息化蓬勃發展和發達國家與地區新一輪的產業結構調整,珠三角地區又一次抓住了機遇,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至2002年,珠三角地區的電子信息產業產值占全國的1/3,成為全國最大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高新技術取代勞動密集型產業而成為珠三角地區的主導產業。

(1)分析區位因素往往從自然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兩個方面入手,請列舉出具體的區位因素。自然因素: 、 等;社會經濟因素: 、 、 等。跟農業不同,工業區位選擇受到自然因素的影響較小。因而,考慮工業區位因素重點考慮的往往是社會經濟因素。

(2)工業布局的原則一致,但是不同的工業生產主導因素卻存在差異。結合材料,分析珠江三角洲工業在三個不同時期的主要工業及其主導的區位因素分別是什么?

(3)從以上我們可知,珠三角產業結構變化的原因是工業區位因素的變化導致了工業區位選擇的變化,請根據上述的材料歸納出工業區位因素變化對工業區位選擇影響的三條表現。

即①原料、動力、勞動力數量對工業區位影響減弱;② 對工業區位選擇的影響增強;③ 成為工業區位選擇的新因素。(共3分)

49.圖14為“某城鎮工業布局”簡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8分)

(1)該城市擬在①~⑥處選建電子廠、自來水廠、鋼鐵廠和化工廠,請為各工廠選擇合理的廠址,并將其代號填寫在相應的橫線上。

電子廠: ;自來水廠: ;鋼鐵廠: ;化工廠: 。

(2)城市功能區中工業區分布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①、③、④、⑤四區中,土地價格最高的應是___________區。

(4)圖中設置綠化帶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為充分利用資源和保護環境,對工業“三廢”進行有效處理,化害為利,可在有色金屬冶煉廠附近再建一座硫酸廠,宜在火電廠附近新建的工廠是 ( )

A.皮革廠 B. 污水處理廠 C. 建筑材料廠 D.服裝廠

50.圖甲是“美國東北部地區簡圖”,圖乙是“中國東北地區簡圖”,請比較這兩個地區自然環境、社會經濟條件等方面的 特征,回答下列問題。

(8分)

(1)自然環境特征相似性方面的比較:

①地理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地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氣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礦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社會經濟發展差異性方面的比較:

社會經濟發展的差異性 美國東北部地區 中國東北地區

當前所處的區域發展階段 再生階段

農業結構 為主 種植業為主

城市化水平

高一地理答題紙

46.(8) (1)

(2)

(3) (3分)

47. (8分) (1)

(2)

(3)①

;② 。 (4)

48. (8分) (1)

(2)

(3) ② ③

49. (8分) (1)

(2)

(3) (4) (5)

50.(8分) (1) ①地理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地形: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③氣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礦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高一地理模擬考試(一)參考答案

一、 選擇題:

CADAC CCDCB BABCB BCBCD ABDAD CDCAC BCDBD

二、 判斷題B B B B B B A A B A

三、綜合題

46. (8分)商業區 市中心 ④ 盛行風的上風向,交通方便,環境優美

減少能耗和運費,降低成本,取得規模效益;共同利用基礎設施;加強信息交流和協作。

47. (8分)(1)水稻種植業 、商品谷物農業

(2) 機械化程度高、 商品率高 、生產規模大 小麥、玉米

(3)雨熱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4)交通 冷藏、保鮮

48.(8分)(1)土地、水源;市場、動力、勞動力、技術、政策等(共3分)

(2)改革開放前,制糖工業為主,主導區位因素是原料。

1979?1990年,生活消費品加工工業為主,主導區位因素是廉價勞動力。

1990年以后,主要工業升級為高新技術產業,主導因素為技術。(共3分)

(3)原料、動力、勞動力數量對工業區位影響減弱;

市場、勞動力素質對工業區位選擇的影響增強;

信息的通達度(技術)成為工業區位選擇的新因素。(共3分)

49.共8分

題號 分值 參考答案與評分標準

(1) 4分 ⑤(1分)  ④(1分) ②(1分) ⑥(1分)

(2) 2分 在城市的外圍 ,沿交通線分布(1分)

(3) 1分 ① (1分)

(4) 2分 減弱噪音;美化城市環境;凈化空氣隔離防護等(任答兩點,1分)

(5) 2分 C (1分)

50.(8分)(1)地理位置:都位于中緯度地帶,都臨近海洋(都位于國土的東北部) 地形:都以平原為主 氣候:大陸性氣候都較強(或冬夏溫差大,降水集中于夏季) 礦產:都有豐富的煤和鐵礦資源

(2)

美國東北部地區 中國東北地區

再生階段 轉型階段

以畜牧業為主 以種植業為主

鐵路運輸和內河水運都很發達 以鐵路運輸為主,內河水運不發達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1265417.html

相關閱讀:高一年級地理寒假作業(六)答案參考
湖北省武漢市部分重點中學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 地理
湖北省三校(宜昌一中、公安一中、沙市中學)2013-2014學年高一上
四川省武勝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地理)無答
山東省濟寧市金鄉一中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 地理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