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許多初中畢業生以優異的數學成績升入高中,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后數學成績卻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本文試從教師、學生的學習方法、教材、教輔等方面尋找原因,并給出對策。
【關鍵詞】學習方法;聽課效率;學習品質;情感;情感的交流;思考探索研究;數學思維能力
初中畢業生以較高的數學成績升入高中后,不適應高中數學教學,相當多的高一學生數學不及格,出現了嚴重的兩極分化,少數學生甚至對學習失去了信心。前幾年,不少學校受高考指揮棒的影響,只注重升學率而忽視了合格率。許多初中數學成績很好的學生,進入高中階段以后,數學反而成為他們一座無法逾越的大山,這不僅僅在數學學科成績上給了他們很大的打擊,同時受到影響的還有物理、化學等其他的學科,從而大大地抑制了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初中數學相比,高中數學的內容多,抽象性、理論性強,因此不少學生進入高中之后很不適應,特別是高一年級,進校后,代數里首先遇到的是理論性很強比較抽象的函數,這就使一些初中數學學得還不錯的同學不能很快地適應反而感到困難,大多學生反映不適應高中數學教學,造成相當多的高一學生數學不及格,出現了嚴重的兩極分化。本文主要談談造成高一學生數學成績大面積下降的原因及應采取的對策。
一、高一數學成績大面積下降的原因
1.初、高中教材間梯度過大。初中教材偏重于實數集內的運算,缺少對概念的嚴格定義或對概念的定義不全,如函數的定義,三角函數的定義就是如此;對不少數學定理沒有嚴格論證,或用公理形式給出而回避了證明,比如不等式的許多性質就是這樣處理的;教材坡度較緩,直觀性強,對每一個概念都配備了足夠的例題和習題。而高一教材第一章就是集合、映射等近世代數知識,緊接著就是冪函數的分類問題(在冪函數中,由于指數不同,具有不同的性質和圖象)。函數單調性的證明又是一個難點,立體幾何對空間想象能力的要求又很高。教材概念多、符號多、定義嚴格,論證要求又高,高一新生學起來相當困難。此外,內容也多,每節課容量遠大于初中數學。這些都是高一數學成績大面積下降的客觀原因。
另外,隨著教輔市場的開放,書店里的各種教輔資料鋪天蓋地,而大多數學生不能辨別其價值性,往往選擇了一些不適合的資料和習題集,從而陷入無盡的題海當中。甚至有些教育主管部門編輯出版的圖書也存在一些不適合高一新生的數學習題。如某省高一年級配發的基礎訓練在學生剛剛學過和角、差角的三角函數之后配了這樣一道習題:已知,且,求的值。許多學生能求出但是卻不能得到正確答案。如某省配發給高一學生的寒假作業里有這樣一道習題:已知數列是首項為2,公比是的等比數列,是它的前項的和,(1)用表示,(2)是否存在正的自然數使得成立?。調查發現不僅在657名學生中能夠做出第二問的不到10人,就是部分年輕教師也頗感辣手,試想這樣的習題配給高一新生又有何意義,它只能使學生產生一個又一個的挫折感,打擊他們的自信心。
。玻咭恍律毡椴贿m應高中數學教師的教學方法。許多同學進入高中后,還像初中那樣,有很強的依賴心理,跟隨老師慣性運轉,沒有掌握學習主動權。如表現在:不制定計劃,坐等上課;課前不預習,對老師要上課的內容不了解;上課忙于記筆記而沒聽到“門道”,沒有真正理解所學內容等。老師上課一般都要講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剖析概念的內涵,分析重點難點,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學上課沒能專心聽課,對要點沒聽到或聽不全,筆記記了一大本,問題也有一大堆,課后又不能及時鞏固、總結、尋找知識間的聯系,只是趕著寫作業,亂套題型,對概念、法則、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機械模仿,死記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點,白天無精打采,或是上課根本不聽,自己另搞一套,結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一些“自我感覺良好”的同學,常輕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學習與訓練,經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認真演算書寫,但對難題很感興趣,以顯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鶩遠,而到正規作業或考試中不是演算出錯就是中途“卡殼”。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相比,知識的深度、廣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飛躍。這就要求同學們必須熟練掌握基礎知識與技能為進一步學習作好準備。高中數學很多地方難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有的內容還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講的脫節內容,如不及時采取補救措施,查缺補漏,分化是不可避免的.高一學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許多學生僅僅滿足于課堂上聽懂,沒有做筆記的習慣,缺乏積極思維;遇到難題總希望老師講解整個解題過程;缺乏自學、看書的能力,大多學生為了提高數學成績在初三時往往通過死記解題方法和步驟等初放型的方法來學習數學,這樣短期內確實能起到一定的效果。而這些方法對于高中數學學習是行不通的。高中數學要求學生能夠進行獨立的思考,嚴密的邏輯推理論證,具有舉一反三的能力。能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許多學生進入高中后,還像初中那樣,有很強的依賴心理,跟隨老師慣性運轉,沒有掌握學習的主動權。表現在不制定計劃,坐等上課,課前沒有預習,對老師要上課的內容不了解,上課忙于記筆記,沒聽出“門道”。因而大多學生不能很快的適應高中數學學習。筆者曾在二屆高一召開過學生座談會,同學們普遍反映數學課能聽懂但作業不會做。不少學生說,平時自認為學得不錯,考試成績就是上不去。帶著問題筆者多次聽了初、高中數學教師的課堂教學,發現初中教師重視直觀、形象教學,老師每講完一道例題后,都要布置相應的練習,學生到黑板表演的機會相當多。為了提高合格率,不少初中教師把題型分類,讓學生死記解題方法和步驟。在初三,重點題目反復做過多次。而高中教師在授課時強調數學思想和方法,注重舉一反三,在嚴格的論證和推理上下功夫。又由于高中搞小循環,接高一課程的教師剛帶完高三,他們往往用高三復習時應達到的難度來對待高一教學。因此造成初、高中教師教學方法上的巨大差距,中間又缺乏過渡過程,至使高中新生普遍適應不了高中教師的教學方法。
。常咭粚W生的學習方法不適應高中數學學習。高一學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他們上課注意聽講,盡力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但課堂上滿足于聽,沒有做筆記的習慣,缺乏積極思維;遇到難題不是動腦子思考,而是希望老師講解整個解題過程;不會科學地安排時間,缺乏自學、看書的能力,還有些學生考上了高中后,認為可以松口氣了,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上述的學習方法,不適應高中階段的正常學習。
4、學生思想松懈。有些學生把初中的那一套思想移植到高中來。他們認為自己在初一、初二時并沒有用功學習,只是在初三臨考時才發奮了一兩個月就輕而易舉地考上了高中,而且有的可能還是重點中學里的重點班,因而認為讀高中也不過如此,高一、高二根本就用不著那么用功,只要等到高三臨考時再發奮一兩個月,也一樣會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學。存有這種思想的學生大錯特錯了。因為在我國可以說是普及了高中教育,因此中考的題目并不具有很明顯的選拔性,學生都很容易考得高分。
首頁上一頁12下一頁末頁共2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305101.html
相關閱讀:高中生的完美學習方法
高一歷史知識點: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高一必讀:有效提高成績的“錯題本”小工具
高一政治教案 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
高一語文基本和提升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