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期末考試復習要做到課本知識的線索化。歷史知識的時空性很強,線索化就是要根據列出的線索,打破時空界限,打破教材原有體系,按同一類型、同一性質、同一方面,分門別類,重新梳理,從而形成關于某個歷史問題的完整表象。
內容線索化可分為以下兩類:
。1)從線索的范圍大小來看,有粗線索和細線索之分。粗線索的范圍比較廣,比如把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分成形成發展、民族融合、經濟繁榮、繼續發展、衰落五條線索。把中國近現代史分成中國人民的屈辱史、中國人民的抗爭史、中國人民的探索史三條線索。細線索范圍較小,甚至可以直接由知識點串組成線。比如中國近代史中,“國內階級矛盾是如何向民族矛盾轉化的”這條線索,可縱串下列知識點:南昌、秋收、廣州三大起義—→三次反“圍剿”—→“九·一八”事變—→“一·二八”事變—→華北事變—→《八一宣言》—→瓦窯堡會議—→“一二·九”運動—→西安事變—→“七·七”事變—→“八·一三”事變。從高考試卷來看,每一道問答題實際上至少包含著一條細線索,如果我們不加強對學生理清線索能力的培養和訓練,答題時就會丟三落四,史實混亂。
(2)從線索的內容聯系來看,有縱向線索和橫向線索之分。線索化首先要加強知識的縱向聯系,使知識更系統,更具條理和科學?v向線索容易削弱知識的橫向聯系,因此,還要進行知識的橫向聯系。如中國的抗日戰爭分為防御、相持、反攻三個階段,這可理解為抗日戰爭歷史的縱向聯系;抗日戰爭歷史橫向關系是日本侵華、正面戰場抗戰、敵后戰場抗戰、國共關系。這樣通過縱橫串聯,就可以理清知識網絡,建立知識點的座標體系,使學生形成一個“豎成線、橫成片”的立體知識網,便于把知識學活。
無論采用何種線索復習,都要求教師進行啟發式教學!皢l式教學就是教師變教為誘,學生變學為思”。理出線索僅僅是引導學生探堂入室的第一步,而從教材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問題,提煉觀點,串組成篇,則應在教師啟發指導下通過學生思考、探索、發現這樣一個師生合作、師生互動的過程來完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318931.html
相關閱讀:高中生的完美學習方法
高一歷史知識點: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高一語文基本和提升學習方法
高一政治教案 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
高一必讀:有效提高成績的“錯題本”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