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 鈉、鎂及其化合物
第一時 金屬鈉的性質與應用
目標:
1.能夠說出金屬鈉的物理性質
2.能夠準確描述并識記鈉與氧氣、氯氣、水反應的實驗現象,能對一些現象作出解釋。
3.能夠正確書寫有關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4.能夠運用金屬鈉的性質解決一些簡單問題。
5.培養學生根據實驗現象探究、分析、推理和判斷的能力。
重點:鈉化學的性質。
教學難點:鈉與水反應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Na2O2的氧元素的化合價。
教學用具:學生實驗用品(四人一組):鈉、玻片、小刀、鑷子、濾紙、盛有水的小燒杯、酚酞。
教師演示用品:除學生實驗用品外,酒精燈、火柴、石棉網、鐵架臺(附鐵圈)、玻璃鈉柱、集氣瓶、玻璃棉。
教學過程:
[情境問題]: 若干神秘“水雷”驚現珠江。
•2002年7月7日,一條船在珠江某處掉下七個金屬桶。突然,一個金屬桶冒起一股白煙,竄出黃色火苗,緊接著一聲巨響,“沒想到水里的東西也能著火爆炸!币晃粙D女驚訝地說。還有許多未燃盡的白煙飄進旁邊的公司內,這些灰白色的物體一遇到水就在水面不停地冒泡,有時甚至還突然著火。
問題:1.金屬桶內裝的是什么?
• 2.為什么會發生爆炸?
[板書]: 金屬鈉的性質與應用
[活動與探究]:
學生:分組實驗,認真記錄實驗現象,填入下表。
教師:提示學生實驗注意事項,指導學生觀察的方法。
實驗注意事項觀察與思考
實驗1:鈉與氧氣反應1.手切勿與鈉接觸
2.取出的鈉先用濾紙吸干表面物質
3.鈉塊取黃豆大小
4.剩余的鈉塊立即放回試劑瓶中金屬表面的顏色變化_______
為什么會變暗?
實驗2:鈉在氧氣中燃燒鈉的狀態、火焰顏色、生成物的顏色________________
生成物是什么?
實驗4:鈉與水反應鈉投入水中后的位置、形狀、運動情況、 溶液顏色變化、有無響聲_________________
思考:說明鈉的哪些性質?
[交流與討論]:
學生:分組討論,統一觀察到的現象,對這些現象進行解釋,填寫P48頁表2-5
教師:組織學生交流,在學生回答后多媒體呈現實驗現象和解釋,對學生的答案進行校正。
實驗實驗現象
實驗1:鈉與氧氣反應由銀白色變暗
4Na+O2 。健 2Na2O
實驗2:鈉在氧氣中燃燒熔化成光亮的小球→劇烈燃燒火焰黃色,→淡黃色固體 點燃
2Na+O2 == Na2O2
實驗4:鈉與水反應浮在水面上,熔成光亮的小球,迅速游動嘶嘶聲,滴有酚酞的溶液變紅2Na+2H2O == 2NaOH + H2↑
[觀察與思考]:老師演示實驗3,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如下問題:
觀察:火焰的顏色、煙的顏色
思考:煙是什么物質?
實驗內容實驗現象結論或化學方程式
鈉與氯氣的反應產生白色固體(白煙)。 點燃
2Na+Cl2 == 2NaCl
教師在學生回答完畢后,多媒體呈現答案,并進行評講校對。
[交流討論]:鈉的用途
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說一說所了解關于鈉的用途,然后對其進行總結。在此基礎上補充如下用途。
1.制備Na2O2(說明過氧化鈉用在呼吸面具中)
2.原子反應堆的導熱劑,根據右圖介紹原子反應堆的作用及導熱原理。
3. 制稀有金屬如Ti、Ta、Ni等。
4. 制高壓鈉燈。(廣場、汽車前燈)TiCl4(熔融) + 4Na == 4NaCl + Ti(強還原性)
[目標再現]:
1.能夠說出金屬鈉的物理性質(多媒體鏈接到目標檢測1)
(目標檢測1)下列關于金屬鈉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很軟,具有銀白色光澤 B.是電和熱的良導體
C.比水輕,比煤油重,熔點低于100℃ D.鈉可以保存在四氯化碳中
2.能夠準確描述并識記鈉與氧氣、氯氣、水反應的實驗現象,并能對一些現象作出解釋。(鏈接目標檢測2)
(目標檢測2)取一小塊金屑鈉放在燃燒匙里加熱,下列實驗現象,描述正確是( )
①金屬先熔化;②在空氣中燃燒,放出黃色火花;③燃燒后得白色固體;④燃燒時火焰為黃色;⑤燃燒后生成淺黃色固體物質。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⑤ D.④⑤
3.能夠正確書寫有關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4.能夠運用金屬鈉的性質解決一些簡單問題(鏈接到問題解決)
[問題解決]若干神秘“水雷”驚現珠江。
2002年7月7日,一條船在珠江某處掉下七個金屬桶。突然,一個金屬桶冒起一股白煙,竄出黃色火苗,緊接著一聲巨響, “沒想到水里的東西也能著火爆炸!边有許多未燃盡的白煙飄進旁邊的公司內,這些灰白色的物體一遇到水就在水面不停地冒泡,有時甚至還突然著火。
問題:
1金屬桶內裝的是什么?說出你的推斷依據。
2.為什么會爆炸?寫出有關的化學方程式。
教師:待學生完成后在原中標出依據的現象(變體字部分),評講鈉與水反應的方程式。
[作業]:市教研室教學質量檢測講義 專題2 第二單元 第一時(第10題不做)
[板書設計]: 金屬鈉的性質與應用
一、鈉的性質
1.鈉的物理性質
銀白色、有金屬光澤的固體,熱、電的良導體,質軟、密度小、熔點低。
2.鈉的化學性質。◤娺原性)
結構:
Na → Na+
二、鈉的用途
Na—合金用做原子反應堆的導熱劑; 制稀有金屬如Ti、Ta、Ni等;
制高壓鈉燈; 制過氧化物。
三、鈉的工業制法
[教學反思]:
這節是參加市新苗大賽的老師上的,其中有很多值得學習的東西,尤其是教學設計和實驗改進方面。
在教學設計方面,有根據“珠江水雷事”設計成探究式教學模式,有的是用水取火的趣味實驗引入,效果都很好。
在實驗改進方面,有的將氯氣依據瓶倒扣在熔化的鈉上,有的將鈉用大頭針在固定在試管塞上,用試管制取氯氣,生成的氯氣與鈉反應。
第二時 碳酸鈉的性質與應用
教學目標:
1. 識記Na2CO3與CaCl2溶液,稀鹽酸、石灰水反應的現象,能夠正確寫出反應的方程式。
2. 知道Na2CO3溶液的酸堿性及用途。
3. 對比實驗的方法探究碳酸鈉、碳酸氫鈉的性質差異。
4.能用方程式表示碳酸鈉、碳酸氫鈉的相互轉化。
5.通過對侯氏制堿法的學習,培養愛國主義思想,樹立努力學習為國爭光的志向。
教學重點:
碳酸鈉、碳酸氫鈉的性質差異。
教學難點:
碳酸氫鈉與鹽酸、氫氧化鈣反應。
教學用具:
試管、滴管、集氣瓶、鐵夾子、Na2CO3、NaHCO3、CaCl2溶液,稀鹽酸、石灰水、銅片。
教學過程:
[引言]:三酸(鹽酸、硫酸、硝酸)兩堿(純堿、燒堿)的產量是衡量一個國家無機化工發展水平的標志之一,純堿在玻璃、肥皂、合成洗滌劑、造紙、紡織、石油、冶金、食品等工業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本節我們學習有關碳酸鈉、碳酸氫鈉的性質、用途和制法等知識。
[板書]: 碳酸鈉的性質與應用
一、碳酸鈉的性質
[教師]:日常生活中,我們蒸饅頭要用發酵粉,大家知道發酵粉中含有哪些成分嗎?
(展示Na2CO3、NaHCO3粉末),這就是發酵粉中所含的兩種物質。下面,我們就學習它們的性質。請大家閱讀教材50頁,完成有關活動與探究內容。
[活動與探究1]:在兩支潔凈的試管中分別加入2---3mL澄清的石灰水和氯化鈣溶液 ,再分別向兩支試管中滴加碳酸鈉溶液,振蕩,觀察實驗現象。
[活動與探究2]:按圖2---11所示組裝儀器,將滴管中的濃鹽酸滴入瓶中,觀察實驗現象。
[活動與探究3]:用PH試紙測定碳酸鈉溶液的PH值。
[活動與探究4]:在一只燒杯中加入50mL0.5moL/L碳酸鈉溶液,用酒精燈將碳酸鈉溶液加熱至接近沸騰。將一塊有油污的銅片浸入碳酸鈉溶液中,靜置2min。用鑷子將銅片從溶液中取出后,用水沖洗干凈。比較浸入碳酸鈉溶液前后銅片表面的情況。
填寫好實驗報告:
實驗內容實驗現象結論或方程式
在兩支潔凈的試管中分別加入2---3mL澄清的石灰水再分別向兩支試管中滴加碳酸鈉溶液,碳酸氫鈉溶液,振蕩,觀察實驗現象。
均有白色沉淀產生Na2CO3 + Ca(OH)2 === CaCO3 ↓
+ 2NaOH
NaHCO3 + Ca(OH)2 === CaCO3 ↓
+ NaOH + H2O
在兩支潔凈的試管中分別加入2---3mL氯化鈣溶液 ,分別向兩支試管中滴加碳酸鈉溶液,碳酸氫鈉溶液,振蕩,觀察實驗現象。碳酸鈉溶液有白色沉淀
碳酸氫鈉沒有Na2CO3 + CaCl2 === CaCO3 ↓
+ 2NaCl
按圖2---11所示組裝儀器,將滴管中的濃鹽酸滴入瓶中,觀察實驗現象。加入鹽酸,碳酸鈉溶液有氣泡產生,氣球體積膨脹。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NaHCO3 + HCl === 2NaCl +
H2O + CO2↑
用PH試紙測定碳酸鈉溶液的PH值。PH>7水溶液顯堿性
在一只燒杯中加入50mL0.5moL/L碳酸鈉溶液,用酒精燈將碳酸鈉溶液加熱至接近沸騰。將一塊有油污的銅片浸入碳酸鈉溶液中,靜置2min。用鑷子將銅片從溶液中取出后,用水沖洗干凈。比較浸入碳酸鈉溶液前后銅片表面的情況。
銅片上的油污去掉,變得光亮
水溶液顯堿性,能除去油污
[討論與思考]:碳酸鈉俗稱純堿或蘇打,而碳酸氫鈉俗稱小蘇打,兩者在一定的條下可以相互轉化。請同學們思考,寫出二者相互轉化的化學方程式。(讓學生到黑板前寫出化學方程式。)
Na2CO3 + CO2 + H2O ==== 2NaHCO3
2NaHCO3=====Na2CO3+CO2↑+H2O
[板書]:二、碳酸鈉與碳酸氫鈉的性質比較
[活動與探究]:請同學們根據表2---6提供的信息,設計區別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實驗方案。
性質Na2CO3NaHCO3性質比較
水溶性易溶易溶相同溫度下Na2CO3 的溶解度大于NaHCO3
溶液的酸堿性堿性堿性物質的量濃度相同時溶液的PH:Na2CO3 >NaHCO3
熱穩定性穩定不穩定NaHCO3受熱分解生成Na2CO3、H2O、CO2
與酸反應反應反應都放出CO2氣體,但NaHCO3與酸反應的劇烈程度強于 Na2CO3
[學生]:講述自己設計的實驗方案,同學和教師共同評價。
[方案]:利用Na2CO3與NaHCO3的熱穩定性差別,加熱固體,根據現象不同,鑒別二者......(演示實驗)
[歸納總結]:學生自己 Na2CO3和NaHCO3的用途。
[補充實驗]:在Na2CO3與NaHCO3的溶液中分別滴加BaCl2,觀察實驗現象。
[信息提示]:碳酸鹽的正鹽除Na+、+、NH 外,多數是不溶于水的,而碳酸鹽中的酸式鹽卻都溶于水,鑒別Na2CO3與NaHCO3溶液時,我們即可據此用BaCl2或CaCl2做試劑進行鑒別。
[板書]:三、侯德榜制堿法生產原理(學生閱讀教材52頁內容,自己總結。)
NaCl+ CO2 + H2O + NH3 ==== NaHCO3 + NH4Cl
2NaHCO3=====Na2CO3+CO2↑+H2O
[講解]:簡單介紹侯德榜制堿法的意義和現代化工生產中的地位。
[小結]:本節我們重點講了Na2CO3和NaHCO3的性質及差異和,了解了侯德榜制堿法生產原理及意義。
[作業]:市教研室教學質量檢測講義 專題2 第二單元 第二時
[板書設計]: 碳酸鈉的性質與應用
一、碳酸鈉與碳酸氫鈉的性質比較
性質Na2CO3NaHCO3性質比較
水溶性易溶易溶相同溫度下Na2CO3 的溶解度大于NaHCO3
溶液的酸堿性堿性堿性物質的量濃度相同時,Na2CO3 溶液的PH比 NaHCO3溶液的大
熱穩定性穩定不穩定NaHCO3受熱分解生成Na2CO3、H2O、CO2
與酸反應反應反應都放出CO2氣體,但NaHCO3與酸反應的劇烈程度強于 Na2CO3
與氫氧化鈣反應反應反應均生成CaCO3沉淀
與氯化鈣反應反應不反應
二、碳酸鈉與碳酸氫鈉相互轉化
Na2CO3 + CO2 + H2O ==== 2NaHCO3
2NaHCO3=====Na2CO3+CO2↑+H2O
[教學反思]:
1.本節我們對教材稍作加工,利用比較歸納法學習NaHCO3、Na2CO3 的性質,不僅有利于知識的結構化,更重要的是交給學生比較歸納的方法。從作業反饋看,效果較好。
2.補充了NaHCO3與Ca(OH)2 、CaCl2 、HCl的反應。但沒有補充與NaOH的反應,這幾個反應都有一定的難度,以后還要多鞏固復習。
3.我們在教學中深切地感到新程教學中教師知識的條理化顯得尤其重要,因為教材中的知識排列不再象老教材那么有條理,而知識缺少條理化不利于學生知識的內化和提取。但正是因這缺少統一的標準,我們感到知識的條理化有一定難度,各人對教材的理解不同,所條理化的結果就不相同。
第三時 離子反應
教學目標: 1.了解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的概念,識記常見的弱電解質。
2.能夠書寫弱電解質的電離方程式
3.了解離子反應的實質,能夠正確書寫離子方程式。
4.培養學生通過實驗分析問題、歸納問題的能力,培養探究事物規律的意識。
教學重點:
離子反應的實質和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
教學難點:
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方法。
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交流討論。
教具準備:
電解質溶液導電性實驗的儀器和裝置一套。
0.1 mol•L-1的HCl、NaOH、NH3•H2O、CH3COOH溶液和H2O。
教學過程:
[復習檢查]:回顧化學反應的分類知識。
[投影]:
1.下列屬于電解質的是
A C2H5OH B SO3 C H2SO4 D BaSO4
E HClO F Al2O3 G Ba(OH)2 H Fe
2.寫出下列電離方程式
(1)H2SO4 。2)Na2CO3 。3)HClO 。4)NaHCO3
根據學生的練習情況進行評講復習有關知識,強調以下幾點:
1.電解質: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狀態下能夠導電的化合物,如酸、堿、鹽常見的金屬氧化物
非電解質: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狀態下都不導電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2.HClO的電離是可逆的
3.NaHCO3電離生成Na+和 HCO3-。
[板書]: 離子反應
二、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
[活動與探究]:觀察5個燈泡的亮度并思考原因。
在4只相同的小燒杯中分別加入50mL物質的量濃度均為0.1moL/L的HCl、NaOH、NH3•H2O、CH3COOH溶液。接通電,觀察四種電解質溶液的導電性是否相同(燈泡的亮度)?并分析原因。
[學生]:HCl、NaOH溶液的燈泡明亮,NH3•H2O、CH3COOH溶液的燈泡暗。
[教師]:請同學們分析原因。
[學生]:電解質溶液靠自由移動的離子導電,可能它們的離子濃度不同。
[教師]:分析的很正確。相同條下,不同的電解質溶液的導電能力不相同。電解質溶液導電能力的大小決定于溶液中自由移動的離子的濃度和離子所帶電荷數。而當溶液體積、濃度和離子所帶的電荷數都相同的情況下,取決于溶液中自由移動離子數目,導電能力強的溶液里的自由移動的離子數目一定比導電能力弱的溶液里的自由移動的離子數目多。?HCl和NaOH溶于水后完全電離。
[板書]:HCl ==== H+ + Cl- NaOH ==== Na+ + OH-
[教師]:NH3•H2OH和CH3COOH的電離是不完全的。
板書]:CH3COOH H+ + CH3COO- NH3•H2O NH4+ + OH-
[設問]:溶液中自由移動的離子多少跟什么因素有關?(電解質的電離程度)
[板書]:1.強電解質:在水溶液中全部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如NaCl、NaOH等(寫出電離方程式)
2.弱電解質:在水溶液中只一部分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如NH3•H2O、CH3COOH等。
3.強弱電解質的區別。
[小結]:強弱電解質的比較
強電解質:完全電離 強堿、強酸、大多數鹽
弱電解質:部分電離 醋酸、氨水、水、HClO 、碳酸等
[討論]:BaSO4、CaCO3、AgCl等難溶于水的鹽是否屬電解質?CH3COOH易溶,是否屬強電解質?
[小結]:BaSO4、CaCO3、AgCl雖然難溶,但溶解的極少部分卻是完全電離,所以它們為強電解質H3COOH體易溶于水,但它卻不能完全電離,所以屬弱電解質。因此,電解質的強弱跟其溶解度無必然聯系,本質區別在于它們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電離。
[投影總結]
[過渡]:電解質在水溶液里電離,電解質在水溶液中反應情況如何呢?下面學習離子反。應
[板書]:三、離子反應
[教師]:在上一節我們做過Na2CO3溶液與澄清的石灰水和CaCl2溶液反應的實驗,各有什么現象?
[學生]:都生成白色沉淀。
[教師]:白色沉淀都是CaCO3,這兩個反應的本質是Ca2+與CO32-之間發生反應,產生CaCO3沉淀。
[板書]:1、離子反應:有離子參加的化學反應稱為離子反應。
[教師]:兩個反應的實質都可以用Ca2+ + CO32- ==== CaCO3↓表示,這種式子稱為離子方程式。
[板書]:2、離子方程式: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符號表示化學反應的式子叫做離子方程式。
[教師]:如何書寫離子方程式呢?
多媒體展示:離子方程式的書寫
離子方程式的書寫通常分四步進行,以碳酸鈉溶液和鹽酸的反應為例說明:
(1).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Na2CO3 + 2HCl ==== 2NaCl + CO2 ↑+ H2O
(2).把溶于水且完全電離的物質寫成離子形式,難溶于水或溶于水但難電離的物質仍用化學式表示。2Na+ + CO32- + 2H+ + 2Cl- ==== 2Na+ + 2Cl- + CO2 ↑+ H2O
(3).刪去化學方程式兩邊不參加反應的離子。CO32- + 2H+ ==== CO2 ↑+ H2O
(4).檢查離子方程式兩邊各元素的原子數目和離子所帶是電荷總數是否相等。
[板書]: 3.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寫、拆、刪、查
[小結]:1.四步中,“寫”是基礎,“拆”是關鍵,“刪”是途徑,“查”是保證。
既然拆是關鍵,拆時應注意作出準確判斷,易溶、易電離物質應拆,難溶、難電離物質、氣體、單質仍寫化學式。
2.沉淀物要用“↓”,氣體物質要用“↑”符號標明。
3.離子反應發生的條:生成難溶物、難電離物或易揮發性物。
[問題解決]:完成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分三組)。
(1)、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2)、硫酸和氫氧化鉀溶液反應。
(3)、碳酸鈉溶液和醋酸溶液反應。
(4)、大理石和鹽酸反應。
[總結]:(1)、H++OH-====H2O
(2)、H++OH-====H2O
(3)、CO32- + 2 CH3COOH ==== 2CH3COO- + CO2 ↑+ H2O
(4)、CaCO3 + 2H+ ==== Ca2+ + CO2 ↑+ H2O
[分析]:以上(1)、(2)兩個反應的離子方程式都是H++OH-====H2O ,所以說離子方程式能表示同一類化學反應(離子反應的實質)。
堂小結:本節學習了電解質、非電解質、強電解質、弱電解質等概念,學習了離子反應和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意義,還有離子反應發生的條。其中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是一難點,又是重要的化學用語,能夠正確書寫離子方程式,將為化學學習帶眾多方便。請同學們加強練習,盡早熟練掌握這部分知識。
布置作業:市教研室教學質量檢測講義 專題2 第二單元 第三時。
板書設計: 離子反應
一、電解質和非電解質 二、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
強電解質:在水溶液中全部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
弱電解質:在水溶液中只一部分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
三、離子反應
1.離子反應:有離子參加的化學反應。
2.離子方程式: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符號表示化學反應的方程式。
3.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寫、拆、刪、查
4.離子方程式的意義:離子方程式能表示同一類化學反應。
5.離子反應發生的條:生成難溶物、難電離物或易揮發性物。
教學反思:
1.本節首先暴露出自己的教學機智有待提高,在檢查復習環節中由于要求學生寫7個方程式花了多達十分鐘,然后仍然習慣性的找學生復述上節的內容,結果不僅顯得重復沒必要,而且占用太多的時間,以至于后面的離子方程式程的書寫教學太匆忙,而離子方程式又是本節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2.教學中時間觀念不強,缺少預先計劃,總是先松后緊,在一些次要的問題上如可逆反應、水的電離方程式等花的時間太多,以后要加強時間計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36893.html
相關閱讀:硝酸
有機化合物
堿金屬元素
第二單元《生產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豐富多彩的化學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