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中學2015學年第一學期期中考試高一化學試卷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Cl-35.5 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每小題2分,共38分)1.是重要的工業原料,鈾濃縮一直為國際社會關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原子核中含有92個中子 B、原子核外有143個電子 C、與互為同位素 D、與為同一核素.下列各組混合物中,能用分液漏斗進行分離的是A.水和CCl4 B.溴和CCl4 C.酒精和水 D.碘和水3.下列能導電且屬于電解質的是A.鹽酸 B.熔融KOH C.固體食鹽 D.氯水4.單質堿性氧化物酸堿鹽AH2干冰CuOH2SO4純堿漂 *** B碘酒CONa2OHCl堿石灰NaClC液氯SO2Na2O2HNO3NH3?H2O膽礬DHDSO3生石灰HBrKOHCaCO3.A.B.C.D.6.下列溶液中,跟100 mL 0.5mol?L -1 NaNO3溶液所含的Cl- 物質的量濃度相同的是( ) A.100mL 0.5mol?L-1 Mg(NO3)2溶液 B.200mL 1mol?L-1 Ca(NO3)2溶液 C.50mL 1mol?L-1 NaNO3溶液 D.25mL 0.5mol?L-1 HNO3溶液7.下列試劑的保存不正確的是A.漂 *** 必須密封保存B.新制的氯水用棕色瓶保存C.鎂條要密封保存 D.固體鈉保存在煤油中 8.下列區分Fe(OH)3懸濁液和Fe(OH)3膠體的方法中,正確的是( )A.靜置片刻出現分層現象的是Fe(OH)3膠體B.用放大鏡觀察,顆粒大小為1~100nm的是Fe(OH)3膠體C.用光束照射,能產生丁達爾現象的是Fe(OH)3膠體D.看顏色,有色的是Fe(OH)3膠體 9.下列關于氧化還原反應的敘述正確的是A.物質氧化性、還原性的強弱與物質得失電子多少無關。B.氧化劑得到電子發生氧化反應。C.氧化劑得到的電子總數和還原劑失去的電子總數不一定相等D.反應中當有一種元素被氧化時,一定有另一種元素被還原10.關于氯氣及氯水的敘述中,下列正確的是A.純凈的氯氣是一種黃綠色、有毒的氣體,具有漂白性B.可用干燥的石蕊試紙驗證氯水是否變質C.氯氣能與鐵反應,液氯不宜貯存在鋼瓶中 D.氯氣、氯水、液氯是同一種物質,只是狀態不同,都屬于純凈物11.海水中含有氯化鎂,是鎂的重要來源之一。從海水中提取鎂單質的過程沒有涉及到的反應類型有( )A.化合反應 B.分解反應 C.復分解反應 D.置換反應12.設阿伏伽德羅常數為NA,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1.8g重水(D2O)中含NA個中子B.NA個一氧化碳分子和0.5 mol甲烷的質量比為7∶4C.標準狀況下,含有NA個分子的氧氣和氮氣的混和氣體的體積約為22.4L。D.制取漂 *** 的反應中,每消耗7.1g Cl2,則轉移0.2NA個電子13.對于某些常見離子的檢驗及結論一定正確的是A.加入稀鹽酸產生無色氣體,將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變渾濁,一定有CO32-B.加入氯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再加鹽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C.加入氯化鈉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Ag+D.加入碳酸鈉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再加鹽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2+14.某非金屬單質X和氧氣發生化合反應生成R。R為氣體,其體積是反應掉氧氣體積的兩倍(同溫同壓)。以下對R分子組成的推測一定正確的是A.有1個X原子 B.有2個X原子C.有1個氧原子 D.有2個氧原子15.向NaBr、NaI的混合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氣,充分反應后將溶液蒸干并適當灼燒,最后獲得的物質可能是A.NaCl、I2 B.NaCl、NaBr C.NaCl、NaI D.NaBr、NaI16.某元素原子的質量數為A,它的陰離子Xn-核外有x個電子,w克這種元素的原子核內中子數為 A. B. C. D. 17.Na、Mg兩者組成的混合物與足量鹽酸反應,產生氫氣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是4.48L,下列推斷不正確的是A.反應過程中無沉淀產生 B.參加反應的HCl共0.4 molC.金屬在反應中共失去0.4 mol電子 D.鈉鎂共0.2mol18.在反應A2 + 2AB2 4AB中,1 g A2與足量的AB2反應生成5 g AB,則A2與AB2的相對分子質量之比為( )A.1∶4B.4∶1C.1∶2D.2∶119.將金屬鈉投入下列溶液中,沒有沉淀生的是A. MgSO4溶液 B.飽和NaHCO3溶液 C. Ca(HCO3)2溶液 D. 飽和澄清石灰水 二、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每小題3分,共12分)20.除去括號內雜質所用試劑或方法不正確的是混合物試劑方法ANa2CO3固體(NaHCO3)無加熱BNaBr溶液(NaI)溴水、CCl4萃取、分液C酒精(水)CaO蒸餾DCO2(HCl)飽和Na2CO3溶液洗氣21.在一定條件下,RO3n- 和氟氣可發生如下反應:RO3n-+F2+2OH-=RO4-+2F-+H2O。從而可知在RO3n-中,元素R的化合價是A.+4 B.+5 C.+6 D.+722.如圖所示:,每個編號代表下列物質中的一種物質,凡是用直線相連的兩種物質均能發生化學反應。供選擇的物質有:a.CO2;b. NaHCO3溶液;c稀H2SO4;d.石灰水e.鎂,圖中編號③代表的物質是 ( ) A.NaHCO3 B.CO2 C.稀H2SO4 D.鎂23.根據下圖海水綜合利用的工業流程圖,判斷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過程①B.過程②通過氧化還原反應可產生2種單質 C.③中結晶出的MgCl2?6H2O要一定條件下加熱脫水制得無水MgCl2 D④溴元素均被氧化,過程⑤中溴元素被還原三、填空題(22分)24.(10分)⑴請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①電解飽和食鹽水: 。②漂 *** 露置在空氣中變質: , 。③檢驗硫酸銨中的銨根離子: 。⑵上述反應若屬于氧化還原反應,請再用雙線橋描述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25.(6分)現有部分元素的原子結構特點如下表:X其單質之一是空氣中主要成分,最常見的助燃劑Y其某種核素不含中子Z失去一個電子后,形成Ne原子電子層結構W最外層電子數是次外層電子數的2倍⑴ 寫出各元素的元素符號:X ,Y ,⑵畫出下列微粒的結構示意圖Z+ ,W原子 。⑶寫出兩種由上述任意三種元素組成的水溶液呈堿性的物質 、 。(填化學式)26. (6分)下圖是由常見元素組成的一些單質及其化合物之間的轉化關系圖。常溫常壓下,D、F、K均為無色無刺激性氣味的氣體,B是最常見的無色液體,A是由單質C在D中燃燒生成的淡黃色固體,A、C、E、H、I的焰色均為黃色。(反應中生成的部分物質已略去)請回答下列問題:(1)物質A的化學式為 。晃镔|K的化學式為 。(2)反應①的化學方程式為 ;(3)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為 。四、實驗題(22分)27.(10分)為驗證氯氣與水反應的產物并以純凈干燥的氯氣為原料制取FeCl3,某同學設計了如下圖實驗裝置,A中所用試劑MnO2固體和濃鹽酸。⑴為達到實驗目的,反應裝置中空白部分所連接的試劑瓶從左到右順序為 。⑵裝置B中的現象是 ;結論是 。裝置D中的現象是 ;結論是 。⑶該裝置存在安全隱患和環境污染,請在答卷的裝置圖上加以改進并注明所用試劑。⑷ 實驗室中還可以采用反應KClO3 +6HCl= KCl+3Cl2↑+3H2O快速制取氯氣,請分析:若反應中有6mol還原劑被氧化,則反應中轉移電子的物質的量為 mol。2.(12分)某同學用12 mol?L-1的濃鹽酸配制100mL 1.0mol?L-1的稀鹽酸,并進行有關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⑴需要量取濃鹽酸___________mL。⑵配制過程中,不需要的儀器(填寫代號) 。A.藥匙 B.膠頭滴管 C.玻璃棒 D.燒杯 E.天平除上述儀器外,完成實驗還缺少的儀器是 。⑶若實驗遇下列情況,溶液的濃度偏高的是 A、加水定容時越過刻度線 B、定容時俯視刻度線C、容量瓶內壁附有水珠而未干燥處理 D、溶解后沒有冷卻直接轉移并定容⑷取所配制的稀鹽酸50mL,與一定質量的鎂充分反應,鎂全部溶解后,生成的氣體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0.448 L,則參加反應的鎂的質量為 g,設反應后溶液的體積仍為50mL,則反應后溶液中Cl-的物質的量濃度為 mol?L-1。五、計算題(6分). 33.6g 含雜質的Na2CO3NaHCO3均勻混合物平均分成兩份,向一份中加入250ml 1.00mol?L-1過量鹽酸反應,生成標準狀況下3.36L氣體。將另一份充分灼燒,干燥后稱得固體質量為13.7g。求⑴原混合物中含有Na2CO3的物質的量⑵Na2CO3NaHCO3的質量比。(寫出計算過程)選擇題(每小題一個答案,每小題2分,共38分)CABDCDCCAB111213141516171819DCCCBCDCB選擇題(每小題一個答案,每小題3分,共12分)20212223DBAAgkstk三、填空題(分). O , , 略 , NaOH 、 Na2CO3 。(NaHCO3也可)26. (6分)(1) Na2O2 ; CO2 。(2) 2Na+2H2O=2NaOH+H2 ;(3) 2NaHCO3=Na2CO3+H2O+CO2或NaHCO3+NaOH= Na2CO3+H2O 。四、實驗題(22分)27. (10分)⑴ CBDE或CDBE 。gkstk⑵ 白色沉淀 ; 先變紅后褪色 ;⑶浙江省溫州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394913.html
相關閱讀:四川省廣安市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題
高一化學寒假作業練習精選
廣東省肇慶市2013-2014學年高一第一學期期末統一檢測(化學)
高中高一化學寒假作業試題及答案
甘肅省蘭州一中2012-2013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