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灼熱的炭與二氧化碳反應
C.Ba(OH)2?8H2O晶體和NH4Cl晶體混合
D.碳酸鈣的分解
解析:選A。該圖示為放熱反應能量圖,A為典型的放熱反應,B、C是吸熱反應的典型代表;D項高溫持續加熱,說明是吸熱反應。
2.(2014年高考北京卷)25 ℃、101 kPa 下:①2Na(s)+12O2(g)===Na2O(s) ΔH1=-414 kJ/mol
②2Na(s)+O2(g)===Na2O2(s) ΔH2=-511 kJ/mol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①和②產物的陰陽離子個數比不相等
B.①和②生成等物質的量的產物,轉移電子數不同
C.常溫下Na與足量O2反應生成Na2O,隨溫度升高生成Na2O的速率逐漸加快
D.25 ℃、101 kPa 下,Na2O2(s)+2Na(s)===2Na2O(s) ΔH=-317 kJ/mol
解析:選D。A項Na2O2中的陰離子是O2-2,所以Na2O2中陽離子與陰離子的個數比為2∶1,與Na2O相同,故A錯誤;B項兩種情況下生成等物質的量的生成物時轉移的電子數相等,故B錯誤;C項溫度升高后產物是Na2O2,故C錯誤;D項正確。
3.關于吸熱反應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凡需加熱的反應一定是吸熱反應
B.只有分解反應才是吸熱反應
C.使用催化劑的反應是吸熱反應
D.CO2與CaO化合是放熱反應,則CaCO3分解是吸熱反應
解析:選D。有些放熱反應如燃燒也需加熱才能進行,A錯誤;CO2+C=====高溫2CO,是化合反應,但也是吸熱反應,B錯誤;催化劑能夠改變化學反應速率,與放熱還是吸熱反應無關,而無論放熱反應還是吸熱反應都可能需要用到催化劑;CO2+CaO===CaCO3和CaCO3=====高溫CaO+CO2互為逆反應,互為逆反應的兩個反應,不僅物質轉化關系恰好相反,放熱和吸熱變化也相反,但數值相等。
4.(2014年滄州高一檢測)今有如下三個熱化學方程式:
H2(g)+12O2(g)===H2O(g) ΔH=a kJ?mol-1
H2(g)+12O2(g)===H2O(l) ΔH=b kJ?mol-1
2H2(g)+O2(g)===2H2O(l) ΔH=c kJ?mol-1
下列關于它們的表述正確的是( )
A.它們都是吸熱反應
B.a、b和c均為正值
C.反應熱的關系:a=b
D.反應熱的關系:2b=c
解析:選D。本題涉及ΔH數值大小的比較,書寫熱化學方程式時注意狀態及比例關系。H2燃燒都是放熱反應,ΔH<0,H2O(g)轉化為H2O(l)時要放出熱量,H2生成H2O(g)放出的熱量比生成H2O(l)的少,所以a>b,ΔH與化學計量數成正比,若化學計量數加倍,則ΔH也要加倍,所以2b=c。
5.(1)肼(N2H4)和NO2是一種雙組分火箭推進劑。兩種物質混合發生反應生成N2和H2O(g),已知8 g氣體肼在上述反應中放出142 kJ熱量,其熱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3 mol的氣態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氧氣中燃燒,生成固態三氧化二硼和液態水,放出649.5 kJ熱量,其熱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8 g N2H4和NO2反應放熱142 kJ可寫出其熱化學方程式為:2N2H4(g)+2NO2(g)===3N2(g)+4H2O(g) ΔH=-1136 kJ?mol-1;同理可寫出(2)的熱化學方程式。生成氣態水時放熱少,應為2165 kJ×12-32×44 kJ=1016.5 kJ。
答案:(1)2N2H4(g)+2NO2(g)===3N2(g)+4H2O(g) ΔH=-1136 kJ?mol-1 (2)B2H6(g)+3O2(g)===B2O3(s)+3H2O(l) ΔH=-2165 kJ?mol-1 1016.5
一、單項
1.(2014年嘉興高一檢測)下列各圖中,表示正反應是吸熱反應的圖是( )
解析:選A。反應過程中,應該是首先吸收能量,拆開反應物中的化學鍵,能量升高,而后重新結合為生成物,該過程是放出能量,顯然D項的能量變化過程恰好相反;C項兩過程能量變化相等,這樣的反應不存在;A項生成物的總能量比反應物總能量還高,說明該反應是吸熱反應;B項生成物的總能量比反應物的總能量低,說明該反應是放熱反應。
2.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通常表現為熱量的變化,如Ba(OH)2?8H2O與NH4Cl的反應要吸收熱量,在化學上叫做吸熱反應。其原因是( )
A.反應物所具有的總能量高于生成物所具有的總能量
B.反應物所具有的總能量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總能量
C.在化學反應中需要加熱的反應就是吸熱反應
D.在化學反應中需要降溫的反應就是放熱反應
解析:選B。反應物的總能量低于生成物的總能量,在反應時反應物就要吸收能量生成生成物,這就相當于熱能轉化為物質內部的能量而“貯存”起來。
3.對于放熱反應A+B?→C+D,以下說法正確的是(EA、EB、EC、ED分別表示A、B、C、D所具有的能量)( )
A.EA>EC
B.EA>EC+ED
C.EA+EB>EC+ED
D.EA+EB
4.(2014年臺州高一檢測)已知熱化學方程式:2H2(g)+O2(g)===2H2O(g) ΔH1=-483.6 kJ?mol-1,則對于熱化學方程式:2H2O(l)===2H2(g)+O2(g) ΔH2=b,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熱化學方程式中化學計量數表示分子個數
B.反應中的ΔH2=+483.6 kJ?mol-1
C.ΔH2<ΔH1
D.ΔH2>ΔH1
解析:選D。隱含的知識是水由氣態轉化為液態要放出熱量,則b>+483.6 kJ?mol-1。
5.長征二號F型火箭用的燃料是液態的偏二甲基肼(C2H8N2),氧化劑是液態的N2O4,已知1.5 g偏二甲基肼完全燃燒生成N2、CO2和液態H2O放出熱量50 kJ。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燃料在火箭發動機中燃燒是將化學能主要轉化為熱能和機械能
B.偏二甲基肼在N2O4中的燃燒反應是放熱反應
C.該反應中偏二甲基肼和N2O4總能量低于CO2、N2和H2O的總能量
D.燃燒時的總反應方程式為:C2H8N2+2N2O4=====點燃2CO2+3N2+4H2O
解析:選C。由題意知,1.5 g偏二甲基肼燃燒時放出50 kJ熱量。故A、B正確;發生放熱反應,則反應物的總能量高于生成物的總能量,故C錯誤;D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正確。
6.電視上有一“自熱米飯”的廣告播得很火,它介紹在食用時,將一無色液體加入到一白色固體中,放上裝米飯的盒子,過幾分鐘米飯馬上就熱氣騰騰,可以食用了,非常方便。請你推測其白色固體和無色液體可能是如下哪個組合( )
A.硝酸銨和水 B.濃硫酸和水
C.氧化鈣和水 D.固體酒精和水
解析:選C。硝酸銨溶于水吸熱,A選項錯誤;濃硫酸具有腐蝕性,且操作不方便,B選項錯誤;氧化鈣與水反應放出大量的熱量,C選項正確;酒精溶于水時熱效應不明顯,D選項錯誤。
二、不定項
7.(2014年徐州高一檢測)將V1 mL 1.0 mol?L-1HCl溶液和V2 mL未知濃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勻后測量并記錄溶液溫度,實驗結果如圖所示(實驗中始終保持V1+V2=50 mL)。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做該實驗時環境溫度為22 ℃
B.該實驗表明化學能可能轉化為熱能
C.NaOH溶液的濃度約為1.0 mol?L-1
D.該實驗表明有水生成的反應都是放熱反應
解析:選B。中和反應為放熱反應,B對;中和反應有水生成,但有水生成的反應不一定是放熱反應,如H2+CuO=====△H2O+Cu是吸熱反應,D錯;從表中分析當加入HCl溶液5 mL、NaOH溶液45 mL反應后溫度為22 ℃,故實驗時環境溫度小于22 ℃,A錯;加入HCl溶液30 mL反應放熱最多,應是酸堿正好中和,故c(NaOH)=1.0 mol?L-1×30 mL/20 mL=1.5 mol?L-1,C錯。
8.已知2H2+O2=====點燃2H2O,關于該反應的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該反應是一個吸熱反應
B.參加反應的氫氣和氧氣的總能量高于反應生成的水的總能量
C.該反應的ΔH<0
D.參加反應的氫氣和氧氣的總能量低于反應生成的水的總能量
解析:選AD。氫氣與氧氣的反應是一個放熱反應,反應物的總能量高于生成物的總能量。
9.(2014年溫州高一檢測)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煅燒石灰石可得生石灰和二氧化碳,該反應是一個放出能量的反應
B.水分解產生氫氣和氧氣時放出能量
C.相同狀況下,反應2SO2+O2===2SO3是一個放熱反應,則反應2SO3===2SO2+O2是一個吸熱反應
D.氯化氫分解成氫氣和氯氣時需要吸收能量
解析:選CD。由題意可以推測,如果一個反應過程放出能量,那么使該反應向反方向進行則需要吸收能量,所以C正確。另外,氫氣和氧氣反應、氫氣和氯氣反應、鋁和氧氣反應都是放出能量的反應,與它們相反的反應:水、Al2O3和氯化氫的分解都應該是吸收能量的反應。
10.(2010年高考山東卷改編題)下列與化學反應能量變化相關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生成物總能量一定低于反應物總能量
B.放熱反應的反應速率總是大于吸熱反應的反應速率
C.任何化學反應必然伴隨著能量的變化
D.同溫同壓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點燃條件下的ΔH不同
解析:選C。根據生成物總能量和反應物總能量的相對大小,把化學反應分為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吸熱反應的生成物總能量高于反應物總能量,放熱反應的生成物總能量低于反應物總能量;反應速率是單位時間內物質濃度的變化,與反應的吸熱、放熱無關;同溫同壓下,H2(g)和Cl2(g)的總能量與HCl(g)的總能量的差值不受光照和點燃條件的影響,所以該反應的ΔH相同。
三、非選擇題
11. ΔH=-92.4 kJ?mol-1。現將1 mol N2和3 mol H2混合后,在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放出的熱量________(填“>”、“<”或“=”)92.4 kJ,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 mol N2和3 mol H2完全反應生成2 mol NH3時放出92.4 kJ熱量,而該反應為可逆反應,H2、N2不能完全反應。
答案:< 該反應為可逆反應,H2、N2不能完全反應
12.某化學反應,設反應物的總能量為E1,生成物的總能量為E2,若E1>E2,則該反應為________(填“吸熱”或“放熱”)反應,該反應過程可以看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和反應都是________(填“吸熱”或“放熱”)反應,其實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放熱 儲存在物質內部的能量轉化為熱能等釋放出來 放熱 酸電離出的H+與堿電離出的OH-結合成弱水:H++OH-===H2O
13.如圖所示,把試管小心地放入盛有(20 ℃)碳酸飲料的燒杯中,試管中開始放入幾小塊鋁片,再用滴管滴加5 mL濃NaOH溶液于試管中,試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產生上述現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寫出有關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實驗推知,反應所得溶液和氫氣的總能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鋁片和NaOH溶液的總能量。
解析:金屬與酸或堿溶液的置換反應是放熱反應,鋁與堿液的反應放熱更為顯著,放出的熱量使燒杯中飲料的溫度升高,使CO2溶解度減小,從而產生上述現象。根據反應的熱效應與化學鍵的關系可知,放熱反應中生成物的總能量小于反應物的總能量。
答案:(1)鋁片上有大量氣泡產生,鋁片逐漸溶解;燒杯內液體放出氣泡的速率加快
(2)鋁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氫氣,且反應放熱,碳酸飲料中CO2在水中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CO2從飲料中逸出的速度加快
(3)2Al+2OH-+2H2O===2AlO-2+3H2↑
(4)小于
14.(2014年蘇州高一檢測)在一個小燒杯里加入約20 g已研磨成粉末的氫氧化鋇晶體[Ba(OH)2?8H2O],將小燒杯放在事先已滴有3~4滴水的玻璃片上,然后向燒杯內加入約10 g氯化銨晶體,并立即用玻璃棒迅速攪拌。試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要立即用玻璃棒迅速攪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實驗中沒有看到“結冰”現象,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三個或三個以上原因)。
(4)如果沒有看到“結冰”現象,我們還可以采取哪些方式來說明該反應吸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兩種方案)。
(5)“結冰”現象說明反應是一個_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能量的反應。即斷開舊化學鍵________(填“>”或“<”)形成新化學鍵_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的能量。
(6)該反應在常溫下就可以進行,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了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以及吸熱反應、放熱反應與反應條件的關系。以Ba(OH)2?8H2O與NH4Cl固體的反應為背景考查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實驗設計能力。反應放出或吸收的熱量可以通過觸覺感知,也可以通過溫度計測量。
答案:(1)Ba(OH)2?8H2O+2NH4Cl===BaCl2+10H2O+2NH3↑
(2)使反應物充分混合,迅速發生反應,使體系的溫度降低
(3)①反應物未進行快速攪拌;②玻璃片上滴加的水太多;③氫氧化鋇晶體已部分失水;④環境溫度太高;⑤試劑用量太少;⑥氫氧化鋇晶體未研成粉末(其他答案合理均正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74496.html
相關閱讀:甘肅省蘭州一中2012-2013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題
高中高一化學寒假作業試題及答案
高一化學寒假作業練習精選
四川省廣安市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題
廣東省肇慶市2013-2014學年高一第一學期期末統一檢測(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