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高一生物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隨堂復習題(附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生物學是自然科學的一個門類。小編準備了高一生物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隨堂復習題,具體請看以下內容。

一、選擇題

1.紅細胞吸收無機鹽和葡萄糖的共同點是()

A.都可以從低濃度一邊到高濃度一邊

B.都需要供給ATP

C.都需要載體協助

D.既需要載體協助又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C

解析:此題考查物質出入細胞的三種方式。其中,紅細胞吸收無機鹽是主動運輸,既需要載體協助也消耗細胞內代謝釋放的能量(ATP);而紅細胞吸收葡萄糖是協助擴散,只需要載體協助不消耗能量。

2.(邯鄲高一期末考試)要是細胞膜僅具有自由擴散的運輸方式,則處理該細胞的物質最有可能是()

A.淀粉酶B.蛋白酶

C.脂肪酶D.麥芽糖酶

答案:B

3.(2010濟寧高一檢測)人體組織細胞從組織液中吸收甘油的量主要取決于()

A.組織液中甘油的濃度

B.細胞膜上的載體數量

C.細胞中ATP(直接能源物質)的數量

D.細胞膜上的某種載體數量

答案:A

解析:甘油進入組織細胞的方式是自由擴散,其吸收量主要取決于組織液中甘油的濃度,與能量和載體無關。

4.(2010泉州高一檢測)如圖所示在一定范圍內細胞膜外某物質濃度變化與該物質進入細胞膜內速度的關系,據圖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物質進入細胞的方式是自由擴散

B.該物質通過膜時必須與載體蛋白結合

C.該物質可能是水或甘油

D.該物質能從濃度低的一側向濃度高的一側移動

答案:B

解析:曲線反映了該物質進入細胞需要載體蛋白,可能是主動運輸,也可能是協助擴散,因此該物質不可能是水或甘油。

5.組成細胞膜的磷脂和蛋白質分子的排布有下述特點,其中描述細胞膜基本支架特征的是()

A.膜兩側的分子結構和性質不盡相同

B.磷脂分子排布成雙分子層

C.蛋白質分子附著和鑲嵌于脂質分子層中

D.蛋白質分子和磷脂分子具有相對側向流動性

答案:B

解析:細胞膜是由蛋白質分子和磷脂分子組成的。其中磷脂雙分子層構成膜的基本支架。

6.(昆明一中高一期末考試)有一種物質能順濃度梯度進出細胞,但卻不能順濃度梯度進出無蛋白質的磷脂雙分層膜。這種物質出入細胞膜的方式是()

A.自由擴散B.協助擴散

C.主動運輸D.胞吞或胞吐

答案:B

7.下列物質進入紅細胞時,哪種是采用如圖所示的形式()

A.H2OB.甘油

C.葡萄糖D.K+

答案:D

解析:考查物質出入細胞的方式。根據題中圖所示,物質進入紅細胞需要載體協助和能量,這種方式屬于主動運輸。水和甘油進入細胞的方式是自由擴散,葡萄糖進入紅細胞的方式是協助擴散,而人的紅細胞中K+濃度比血漿中K+濃度高30倍,但紅細胞仍具有積累K+的能力,是主動運輸。

8.(襄陽市高一統測)下列哪一種物質的運輸方式與其他三種不同()

A.根細胞吸收礦質離子

B.紅細胞吸收K+,排出Na+

C.小腸對Ca2+的吸收

D.漿細胞分泌抗體

答案:D

9.(2010上海)如圖表示一種物質的跨膜運輸方式,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該膜中載體也能運輸蔗糖

B.碘以該方式進入海帶細胞

C.該方式不會出現飽和現象

D.該方式發生在被運輸物質從高濃度到低濃度時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物質的跨膜運輸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的識圖分析與比較能力。據圖可知,葡萄糖進入細胞需要載體,而不需要能量,故該跨膜運輸方式為協助擴散,只能從高濃度運輸到低濃度;跨膜運輸中的載體具有專一性,運輸葡萄糖的載體不能運輸蔗糖;碘進入細胞的方式為主動運輸而不是協助擴散;由于膜上運輸相應物質的載體數量是有限的,故運輸會達到飽和。

10.H2O和乙醇等親水性小分子物質是通過單純擴散進出細胞膜的,這是因為細胞膜()

A.具有轉運這些物質的蛋白質

B.基本結構是磷脂雙分子層

C.具有小于1.0nm的孔

D.具有內吞作用

答案:C

解析:單純擴散叫自由擴散。因為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雙分子層,所以很多物質通過膜的擴散都和它們在脂肪中的溶解度成正比。脂質分子優先通過膜,疏水性分子較易擴散,而親水性分子和離子主要通過膜上的小孔進行擴散,這種小孔的直徑小于1nm,膜蛋白的親水基團嵌在小孔表面,因此直徑小于1nm的分子就可穿膜擴散。

11.(襄陽市高一統測)吞噬細胞能夠吞噬衰老的細胞以及侵入人體的病原菌,對這一過程的認識正確的是()

A.消耗ATP,體現了細胞膜的流動性和選擇透過性

B.消耗ATP,體現了細胞膜的流動性和識別功能

C.不消耗ATP,吞噬的動力來源于膜的流動性

D.不消耗ATP,吞噬過程的實質是病原菌的入侵

答案:B

12.某一細胞能通過細胞膜從環境中吸收Q物質,進行實驗得到如下結果:

(1)當細胞中Q物質濃度高于溶液中Q物質濃度時,也會發生Q物質的吸收

(2)只有在氧氣存在的條件下才會發生Q物質的吸收

(3)Q物質的吸收存在最大值,且吸收結束時膜兩側存在Q物質的濃度差

(4)Q物質的吸收隨著溫度而變化,且有一定的最適溫度

Q物質的吸收為主動運輸的判斷依據是()

A.(1)(2)B.(1)(2)(3)

C.(1)(3)D.(1)(3)(4)

答案:D

解析:此題考查主動運輸的特點。主動運輸有兩個條件:一是需要載體蛋白,二是需要能量(ATP),即物質可逆著濃度差方向運輸,其中需要載體不是主動運輸的唯一條件,協助擴散也需要載體蛋白。因此,(1)是主動運輸的依據,因為當細胞中Q物質的濃度高于溶液中Q物質濃度時,仍發生Q物質的吸收,很明顯Q物質是逆著濃度差的方向發生運輸的;(2)不是主動運輸的依據,因為不是只有有氧呼吸可產生ATP,無氧呼吸一樣可產生ATP以提供主動運輸所需的能量;(3)是主動運輸的依據,因為細胞膜上運輸Q物質的載體蛋白數量是一定的,當膜上所有運輸Q物質的載體全被利用,即載體飽和時,Q物質的吸收速率會不再增加,又由于吸收結束后,膜兩側Q物質會存在濃度差,所以應為主動運輸,因為如果是自由擴散或協助擴散的話,吸收平衡后膜兩側從理論上不應存在Q物質的濃度差;(4)是主動運輸的依據,因為產生ATP的過程是一系列酶促反應,酶有最適溫度,因此,Q物質的吸收一定和酶有關,是主動運輸的依據。

13.(江蘇六和中學高一期末質檢)下列是物質進入細胞的四種方式圖解,水稻細胞吸收K+的方式是()

答案:C

14.細胞膜的結構特點是具有一定的流動性,下列實例中能反映該特點的是()

①高爾基體形成的囊泡與細胞膜融合 ②變形蟲能伸出偽足 ③植物根細胞對礦質元素的吸收 ④核糖體中合成的蛋白質進入細胞核 ⑤吞噬細胞吞噬病菌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②⑤D.①②③④⑤

答案:C

解析:膜的融合、偽足、吞噬都是反映細胞膜具有流動性的典型例子。細胞對礦質元素的吸收通過細胞膜上的載體,所以應是選擇透過性,核糖體合成的蛋白質通過核孔進入細胞核,不需通過細胞膜。

15.根表皮細胞吸收K+的數量,主要取決于()

A.土壤中K+的濃度

B.細胞液中K+的濃度

C.細胞膜上載體的數量

D.土壤溶液中H2CO3的濃度

答案:C

解析:根表皮細胞吸收K+的數量,主要取決于細胞膜上載體的數量和ATP的數量。

二、非選擇題

16.下圖為物質出入細胞膜的示意圖,請據圖回答:

(1)A代表__________分子;B代表__________;C代表__________。

(2)細胞膜從功能上來說,它是一層__________膜。

(3)動物細胞吸水膨脹時B的厚度變小,這說明B具有__________。

(4)在a~e的五種過程中,代表被動轉運的是__________。

(5)可能代表氧氣轉運過程的是圖中編號__________;葡萄糖從腸腔進入小腸上皮細胞的過程是圖中編號__________。

答案:(1)蛋白質 磷脂雙分子層 多糖 (2)選擇透過性 (3)一定的流動性 (4)b、c、d (5)b a

解析:題干給出細胞膜剖面圖,根據細胞膜的有關知識可以知道:細胞膜是由磷脂雙分子層(B)構成基本支架,蛋白質(載體)(A)以不同的深度鑲嵌在磷脂雙分子層中。細胞膜的結構特性是具有一定的流動性,從功能上看細胞膜是一層選擇透過性膜,具體表現在細胞要吸收的離子、小分子可以通過,其通過的方式有被動運輸和主動運榆。被動運輸最主要的特點是由高濃度向低濃度轉運(b、c、d),主動運輸則從低濃度向高濃度轉運,并且需要載體,需要消耗能量(a、e);氧氣是小分子物質,可以通過自由擴散進出細胞膜(b),葡萄糖從腸腔進入小腸絨毛上皮細胞必須是通過主動運輸(a)。

17.用帶有一個小孔的隔板把水槽分成左右兩室,把磷脂分子引入隔板小孔使之成為一層薄膜。水槽左室加入含少量K+的溶液,右室加入含大量K+的溶液。試分析說明下列問題:

(1)在左右兩室分別插入正、負電極,結果發現K+不能由左室進入右室,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此時在左室加入少量纈氨酸霉素,結果發現K+可以由左室進入右室,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此時取出電極,結果K+又不能由左室進入右室,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實驗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缺少載體,K+不能通過主動運輸從左室進入右室 (2)纈氨酸霉素是蛋白質分子可作為載體,電極提供能量,K+通過主動運輸進入右室 (3)沒有能量供給,K+不能通過主動運輸進入右室 (4)主動運輸的特點是在載體協助下,消耗能量逆濃度梯度運輸

解析:這是一道很好的理科綜合題,解題時需將各科知識加以融合。當電極插入鹽溶液時會產生能量,而纈氨酸霉素是多肽分子,可嵌入磷脂膜充當載體,形成類似細胞膜的結構,K+可通過主動運輸通過磷脂膜從左室進入右室。若能量和載體二者缺其一,則K+不能進入右室,從而說明主動運輸需載體和能量的參與。

高中是人生中的關鍵階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編輯老師為大家整理的高一生物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隨堂復習題,希望大家喜歡。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747785.html

相關閱讀:重慶市西南大學附中2012-2013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 生物(環境
高一生物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綜合測試題(帶答案)
【解析版】湖南省益陽市箴言中學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
遼寧省本溪高中遼師大附中等六校協作體2019屆高一下期末聯考
廣東省湛江市2012—2013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調研考試生物試題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