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多功能小孔成像儀的制作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物理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多功能小孔成像儀的制作 由物理網資料整理

[制作起因]:

在進行初二物理光的直線傳播這一內容教學時,小孔成像的實驗,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好奇心。有的學生試著用易拉罐、半透明描圖紙等材料按書上的樣子做起了小孔成像儀,目的是想觀察小孔成像這一有趣的實驗現象,結果用做好的簡易小孔成像儀在白天觀察成像,幾乎無法看見屏上的像。在用點燃的蠟燭燭光作觀察物,只能看到微弱模糊不清的像。若想觀察到較清晰的像只能利用燭光借助暗室或夜晚。原始的小孔成像儀使小孔成像這一有趣的實驗受到許多條件限制。同時也不能探究影響小孔成像的諸多因素。為此我們師生共同對實驗進行仔細觀察和分析,得出:觀察物越亮,而光屏越暗,觀察效果就越明顯。經過反復試驗和改進,成功地制成了多功能小孔成像儀。

[制作材料]:

內外筒用PVC管;光屏用半透明繪圖紙;固定插槽和鋁制插片用易拉罐;觀察孔和小孔封閉端用薄鐵皮;外包裝用自貼紙;黑油漆。

[教具結構]:

1.解決光屏過亮的問題。將成像儀主體改為兩個短長不一,可相互套著并能抽拉的內外圓筒(內壁涂黑油漆),外筒長約32CM,一端封閉,中間只留一個(直徑8MM)的小孔(母孔),開口端可套內筒。內筒一端貼光屏,另一端封上只留一個長方形的觀察孔(8CM*2CM),內筒較外筒略長,考慮到,人眼的明視距離,內筒長度約為34CM。將內筒有光屏一端插入外筒。兩筒相套,這樣內外筒便成了光屏的暗室,不論在暗室觀察燭光,還是在白天光線強的情況下均能看清像,可抽動的內外筒,還解決了可調節光屏及像距這一問題(見實物圖整體圖、平面圖一)。

2.解決可調節孔的大小和形狀這兩個問題。在母孔的外側裝上兩個固定插槽,用來固定鋁制插片,插片上鉆幾個形狀各異或大小不同的小孔。這樣更換和抽動插片,即可實現改變不同形狀或大小不一的孔來觀察實物(見實物圖小孔部分和多個插片、平面圖一)。

3.解決觀察像的大小問題。在光屏畫上十字形標尺,即可方便讀出像的大小(見實物圖光屏、平面圖一)。

4.解決直接讀出像距的問題。在內筒上畫出(或貼上)像距標尺即可(見實物圖像距標尺、平面圖二)。

[使用方法]:

將小孔對準觀測物,通過內筒的觀察孔,可以清晰地看到光屏上呈現出觀測物倒立彩色的像。抽拉內筒或更換插片,便可以看到不斷變化的像等其他各類現象。

[教具特點和性能]:

該儀器制作簡單,成本低廉,操作簡便,實用性強。實驗演示操作不受時間和環境的限制,白天、夜晚和暗室均可;集研究小孔成像各類情況的實驗于一體,可調像距和物距,能直接準確讀出像距和像的大小;可以解決物理上的相關教學難點,還可以成為數學教師運用相似形知識測量計算較高建筑物,解決實際問題的輔助教具。它將物理知識與數學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新課標學科整合教學的目標,在教學中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

多功能小孔成像儀的制作、改進、使用的全過程,充分體現了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為特征的學習方式,增強了學生科學探究的意識,整個探究活動始終處于開放式,不受預定的目標所限制。學生利用多功能小孔成像儀對小孔成像規律進行科學探究,在富有創意和趣味性的探索活動中,親身經歷科學實驗和探索的酸甜苦辣,體驗創新的快樂、成功的愉悅,在手腦并用的實踐中領悟科學研究的歷程和方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1086982.html

相關閱讀:成語中的物理知識
高考物理備考:物理常用的兩種解題方法
高考理綜復習要領:求準求穩求規范
合理分配時間選好答題方法
慣性的解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