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靜力學問題解題的思路和方法
1.確定研究對象:并將“對象”隔離出來-。必要時應轉換研究對象。這種轉換,一種情況是換為另一物體,一種情況是包括原“對象”只是擴大范圍,將另一物體包括進來。
2.分析“對象”受到的外力,而且分析“原始力”,不要邊分析,邊處理力。以受力圖表示。
3.根據情況處理力,或用平行四邊形法則,或用三角形法則,或用正交分解法則,提高力合成、分解的目的性,減少盲目性。
4.對于平衡問題,應用平衡條件∑F=0,∑M=0,列方程求解,而后討論。
5.對于平衡態變化時,各力變化問題,可采用解析法或圖解法進行研究。
靜力學習題可以分為三類:
①力的合成和分解規律的運用。
②共點力的平衡及變化。
③固定轉動軸的物體平衡及變化。
認識物體的平衡及平衡條件
對于質點而言,若該質點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即加速度為零,則稱為平衡,欲使質點平衡須有∑F=0。若將各力正交分解則有:∑FX=0,∑FY=0。
這里應該指出的是物體在三個力(非平行力)作用下平衡時,據∑F=0可以引伸得出以下結論:
①三個力必共點。
②這三個力矢量組成封閉三角形。
③任何兩個力的合力必定與第三個力等值反向。
對物體受力的分析及步驟
(一)、受力分析要點:
1、明確研究對象
2、分析物體或結點受力的個數和方向,如果是連結體或重疊體,則用“隔離法”
3、作圖時力較大的力線亦相應長些
4、每個力標出相應的符號(有力必有名),用英文字母表示
5、用正交分解法解題列動力學方程
①受力平衡時
②受力不平衡時
6、一些物體的受力特征:輕桿或彈簧對物體可以有壓力或者拉力。繩子或橡皮筋可受拉力不能受壓力,同一繩放在光滑滑輪或光滑掛鉤上,兩側繩子受力大小相等,當三段以上繩子在交點打結時,各段繩受力大小一般不相等。
(二)、受力分析步驟:
1、判斷力的個數并作圖:①重力;②接觸力(彈力和摩擦力);③場力(電場力、磁場力)
2、判斷力的方向:
①根據力的性質和產生的原因去判;
②根據物體的運動狀態去判;
a由牛頓第三定律去判;
b由牛頓第二定律去判(有加速度的方向物體必受力)。
二、運動學解題的基本方法、步驟
運動學的基本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和基本規律是我們解題的依據,是我們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尋求解題途徑的武器。只有深刻理解概念、規律才能靈活地求解各種問題,但解題又是深刻理解概念、規律的必需環節。
根據運動學的基本概念、規律可知求解運動學問題的基本方法、步驟為
(1)審題。弄清題意,畫草圖,明確已知量,未知量,待求量。
(2)明確研究對象。選擇參考系、坐標系。
(3)分析有關的時間、位移、初末速度,加速度等。
(4)應用運動規律、幾何關系等建立解題方程。
(5)解方程。
三、動力學解題的基本方法
我們用動力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分析求解動力學習題.由于動力學規律較復雜,我們根據不同的動力學規律把習題分類求解。
1、應用牛頓定律求解的問題
這種問題有兩種基本類型:(1)已知物體受力求物體運動情況,(2)已知物體運動情況求物體受力.這兩種基本問題的綜合題很多。
從研究對象看,有單個物體也有多個物體。根據牛頓定律解答習題的基本方法是
①根據題意選定研究對象,確定m。
②分析物體受力情況,畫受力圖,確定。
③分析物體運動情況,確定a。
④根據牛頓定律、力的概念、規律、運動學公式等建立解題方程。
⑤解方程。
⑥驗算,討論。
以上①、②、③是解題的基礎,它們常常是相互聯系的,不能截然分開。
2應用動能定理求解的問題
根據動能定理可求功、力、位移、動能、速度大小、質量等。
應用動能定理解題的基本方法是·
①選定研究的物體和物體的一段位移以明確m、s。
②分析物體受力,結合位移以明確。
③分析物體初末速度大小以明確初末動能。
然后是根據動能定理等列方程,解方程,驗算討論。
3應用動量定理求解的問題
從動量定理能求沖量、力、時間、動量、速度、質量等。
動量定理解題的基本方法是
①選定研究的物體和一段過程以明確m、t。
②分析物體受力以明確沖量。
⑧分析物體初、末速度以明確初、末動量。
然后是根據動量定理等建立方程,解方程,驗算討論。
4應用機械能守恒定律求解的問題
機械能守恒定律可以用來求動能、速度大小、質量、勢能、高度,位移等。
應用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基本方法是
①選定研究的系統和一段位移。
②分析系統所受外力、內力及它們作功的情況以判定系統機械能是否守恒。
③分析系統中物體初末態位置、速度大小以確定初末態的機械。
然后根據機械能守恒定律等列方程,解方程,驗算討論。
四物理題解常用的分析法和綜合法:
分析法的特點是從待求量出發,結合題目所給的已知量追尋待求量公式中每一個量的表達式,直至求出未知量。綜合法是將各個局部(簡單的部分)的關 系明確以后,將各局部綜合在一起,以得整體的解決。這種方法的特點是從已知量入手,將各已知量聯系到的量(據題目所給條件尋找)綜合在一起。實際上“分析 法”和“綜合法”是密不可分的,分析的目的是綜合,綜合應以分析為基礎,二者相輔相成。
正確解答物理題應遵循一定的步驟
第一步:看懂題。所謂看懂題是指該題中所敘述的現象是否明白?不可能都不明白,不懂之處是哪?哪個關鍵之處不懂?這就要集中思考“難點”,注意挖掘“隱含條件。”要養成這樣一個習慣:不懂題,就不要動手解題。
若習題涉及的現象復雜,對象很多,須用的規律較多,關系復雜且隱蔽,這時就應當將習題“化整為零”,將習題化成幾個過程,就每一過程進行分析。
第二步:在看懂題的基礎上,就每一過程寫出該過程應遵循的規律,而后對各個過程組成的方程組求解。
第三步:對習題的答案進行討論.討論不僅可以檢驗答案是否合理,還能使學生獲得進一步的認識,擴大知識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1088733.html
相關閱讀:高考物理備考:物理常用的兩種解題方法
慣性的解釋
高考理綜復習要領:求準求穩求規范
合理分配時間選好答題方法
成語中的物理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