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考試科目結束后,南開中學語文高級教師陸平、市教科院高級教師錢金濤,對今年的語文試卷進行了點評。據介紹,今年尤其注重了對考生邏輯思維能力的考測,成為一大亮點。
現代文閱讀和語言表達題變中有新
今年,語文重點關注了現代文閱讀和語言表達題。這兩個板塊,從選材、內容、題型和考核點方面都很有新意,讓人耳目一新。
首先是選材有變化,全國卷連續5年以上,實用類文本選的都是傳記文學文本,今年考的是新聞體裁的文本,涉及的是有關垃圾分類處理的兩段文字,是復合型文本。復合型文本是第一次在全國卷現代文閱讀中出現。
文學類閱讀選材,全國卷連續5年以上選的都是小說,今年考的是林徽因的《窗子以外》這篇名家散文。其次,選文內容考究,可讀性和教育意義強,真正體現了高考不光是一種甄別和選拔,對考生和社會而言,更是一種學習和提升。
例如論述類閱讀選的是《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軌跡》一文,從外貿發展的角度看青花瓷崛起的歷程,論證外貿和開放帶來了生產力的提升和審美觀念的轉變,指出融合了世界文化的本土文化才是發展的王道。這無疑給考生和社會作了一次有益的歷史思維高度上的學習和提升。
而文學類文本《窗子以外》語言富有張力,對社會和人生的有形窗子和無形窗子進行了有意味的敘寫,可讀性和思索性強。實用類文本探討了垃圾分類問題,具有現實意義和教育意義。
古詩文和語言運用難易適中
古詩文閱讀突出傳統文化與核心價值的考查,文言文選自《后漢書趙熹傳》,突出人物的責任、擔當、忠誠、仁義等優秀品質。古代詩歌鑒賞選擇題(對尾聯典故的賞析)與簡答題(對首聯表現的詩人性格的分析),都秉承往年對詩歌內容的理解重點考查,淡化程式化的技巧分析。語言運用真正體現語言的運用性,不僅是語言知識,更凸顯關鍵能力、學科素養考察,更突出語言使用的邏輯性,強化了學科特征。
此外,今年尤其注重了對考生邏輯思維能力的考測,成了一大亮點,F代文閱讀有超過15分以上的題涉及邏輯能力的考測。比如第21題,語言表達考了邏輯推斷題,是全國卷的第一次。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1118033.html
相關閱讀:《路,在沒路的地方》閱讀答案
高中三年級散文復習閱讀:《牡丹的拒絕》閱讀答案
散文閱讀《李首峰堅守的胡楊》附答案
宗璞《促織,促織!》閱讀答案
《我們這樣近,我們這樣遠》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