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散文閱讀表達技巧解題策略3?
三、散文表達技巧鑒賞的解題策略
1.從審題入手,善于從題干及選項中獲得答題的信息
命題者在命題的時候一般都有明確的考查目的和要求,這種考查的目的和要求,就是命題意圖,能揣摩出命題人的命題意圖就能明確答題方向。比較準確地找到答題的切入口,也就能比較準確地找到文中的相關信息區間。
在題干中,常常會指明問題的區間和考查目的及要求。這時,我們可以借助平時的知識積累和經驗,很快找到答題的切入口。例如,在重慶卷、山東卷、廣東卷和北京卷中,都涉及到文章的開頭及其作用的問題,而開頭的作用多為總領全文、作鋪墊、作比較(對照)、增強吸引力等,再結合具體情況,這些題目也就迎刃而解了。
再看江蘇卷第17題,“文章第五段說明‘電視主宰文化、文化變成娛樂的傾向卻是世界性的’觀點時,為什么以中國為例?在闡明中國情況時采用了什么方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閱讀原文并借助19題A項,可了解本文主旨為:“當前電視文化席卷天下,作者及時介紹電視文化批判理論,對沉溺于電視娛樂文化潮流中的人當頭棒喝,體現了作者的理性思考和社會責任感!钡谝欢谓榻B的《把我們自己娛樂死》的作者波茲曼是美國人,原書當然以美國現象為例,而本文作者周國平是中國人,其文章的主要讀者群也是中國人,由此可回答第一問:“原書以美國為典型,作者以中國為例,有世界性,有代表性;讀者對象是中國人,有現實針對性”。根據第一問的題干及回答,很快就能得出后兩問的答案:“舉例說明的方法。具體實在,讀者易于接受,增強說服力”。
閱讀解題的核心是“提取信息”,這些“信息”不僅僅表現在文章的內容上,還表現在試題題干上,充分發掘題干中所包含的各種信息,從中找到解題的突破口,是正確解題的重要途徑。
2.掌握答題技巧,從內容上把握答題的要領
認真審題,明確答題方向,這僅僅是答好題的必要前提。要進一步找準答題的信息區間,篩選并整合答題的內容,還需學會答題技巧,善于借助原文內容,把握答題的要領。
命題所涉及到的信息區間,它可以是一個小節,可以是兩個小節,也可以散見于全文的相關區域!案爬ā本褪歉鶕}要求,運用求同思維從不同的信息區間,抽象出相同點。這是一個分析綜合的過程。有些考生由于尋找相關信息的失誤,而導致概括的內容完全脫離命題的要求;由于運用概括方法的不當,而導致概括的內容舍本逐末,或不夠全面。由此可見,掌握準確尋找相關信息的方法,提高分析綜合的能力,在概括中注意到概括角度的一致性、涵蓋內容的全面性,就能減少答題的失誤。
例如,福建卷16題,要求:“請你從取材和語言兩方面,對本文做簡要賞析”。此題概括性很強,這就要求我們閱讀《日歷》一文,概括作者寫作意圖是:通過日歷,啟示人們珍惜時間,豐富、充實自己的人生?梢,本文取材特點是:“文章取材于人們生活中‘用日歷’這樣熟悉的小事,卻從中揭示出生命的意義,這種‘以小見大’的寫法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再結合原文,從語言方面進行概括:“①寓豐富的感情于平實的語言中。本文的語言是平實的,卻蘊含著作者對日歷、對生命的真摯感情,讀來令人感到親切而有意味。②運用了比喻、擬人、排比、設問、反問等修辭手法,使文章語言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
解答表達技巧類試題時,一般要從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考慮,側重內容的一般是證明觀點,或者增強表達效果,側重形式的一般是使用什么手法和表現方法?回答這些問題的時候一定要具體,不要籠統地貼標簽。
3.語言的運用,力求準確、精練、概括
鑒賞散文的表達技巧,以主觀表述題為主要的考查形式,要求考生自己組織語言來解答題目,所以如何組織好答題的語言,把篩選整合好的內容準確、精練、概括地表述出來,就顯得非常重要。
①善于利用文中的重要詞、句組織答案。一般來說,答案所涉及到的關鍵詞語、句子就在原文中。大多數題目在文章里就能“摳”出答案來。當然找出的詞語、句子不一定能夠直接使用,還需經過有效的提取、剪輯、重組,這樣組織起來的答案,一般都比較接近標準答案。如四川卷的16題,要求回答“作者認為張家界風景的‘表現力’‘足夠驚人’,請以第五段對倒金字塔狀巖峰的描寫為例加以說明”,這就是考查我們對材料的篩選能力,同時對答題的語言組織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②緊扣題意,選用恰當的句式,從適宜的角度作答。即:怎么問就怎么答,使“答”與“問”有直接的關聯性。有時在原文摘取的句子中有答案所需的內容,但不能從命題者所“問”的角度作答,如果直接使用會使回答不到位,甚至答非所問。因此,一定要緊扣題目的要求,將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排列組合,特別注意用句式的變換來重組,使之成為與命題提問角度相契合的答案。按照這樣的方法小心篩選、精心組織,上述題目的答案就出來了:(1)文章第五段對倒金字塔狀巖峰的描寫,采用了“乍讀……”“再讀……”“反復吟味……”的形式,反映出張家界風景的百看不厭。(2)“讀”“吟味”等詞語表明張家界風景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
③語言表述力求精練。這對于受字數限制的表述題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如湖北卷選的是韓少功的《土地》,18題要求“根據原文,概括‘土地’兩層含義的要點,每點不超過8個字”。作者先回憶了自己種瓜菜的經歷,并指出“在一個工業化和商品化的時代,人們正在越來越遠離土地上的過程。這真是讓人遺憾”,最后兩段作者圍繞“生命和土地”“人和土地”的關系展開議論,這也是概括的重點。由此,可以確定答案是:“⑴生命的根基;⑵文化的源泉(或精神的家園)”。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1129665.html
相關閱讀:宗璞《促織,促織!》閱讀答案
《我們這樣近,我們這樣遠》閱讀答案
散文閱讀《李首峰堅守的胡楊》附答案
《路,在沒路的地方》閱讀答案
高中三年級散文復習閱讀:《牡丹的拒絕》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