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畢業生不但應有升學、就業所必需的基礎知識和技能,還應該有探索未知事物的能力,不能什么都靠別人教。這就要求中學教學注意使學生掌握一些探索客觀世界的方法。自然科學各門學科的教學,應該把科學知識的傳授和自然科學一般研究方法的訓練很好結合起來。
中學物理教學重視使學生了解、掌握一些自然科學研究方法,不只對學生畢業后的學習和創造性的工作有益,而且對學好中學知識也有好處。因為學生的學習方法,實際就是在教師指導下探索、研究客觀事物的方法。方法對,就學得好而快,方法不對,就要走彎路。
在中學物理教學中涉及到的自然科學的一般研究方法,主要有觀察、實驗、抽象、理想化、比較、類比、假說、模型、數學方法等等。本文僅就其中一些從教學、教材角度談些零星想法。
一、觀察
“觀察“通常是指人們考察處于自然狀態下的事物,即在人們不對客觀事物施加影響的情況下,對事物進行研究,在物理學的發展中,觀察方法是很重要的,牛頓力學是從觀察天體運動中總結出來的。觀察宇宙射線仍是研究高能粒子的重要方法。
在學習物理之前,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已經有了觀察的經驗和訓練,物理課應該使他們掌握得更好一些。
應該重視培養學生觀察物理現象的興趣。很多孩子是懷著深切的期望開始學物理的,他們從日常觀察中積累了許多問題,期待在物理課中找到答案。能及時給學生滿意的解答,會有利于保持和發展學生的觀察興趣。但多數情況是限于知識準備不足,不能及時解答。這時當然可以說要在學過什么知識以后才能解釋?墒,這樣的話,一個學生連聽幾次,觀察興趣就會降低。如果改變一些方法,鼓勵和指導學生繼續從哪些方面深入觀察,作好紀錄,同時說明所觀察的事物跟哪部分知識有關,現在的觀察對將來的學習有什么好處,效果可能好些,更可取的辦法是教師爭取主動,給全班或個別喜歡觀察的學生布置觀察作業,觀察跟講到的知識有關的物理現象、技術設備以及人們的某些活動等等。課本在某些課題后面編了一些觀察性的題目,教學時可以根據情況提前布置給學生。
學生的觀察興趣,最初是出于好奇,特別是年齡小的孩子,遇到新鮮東西、新奇現象舍不得走,要看個究竟,這種出于好奇的觀察興趣是不穩定的,只滿足于表面了解。物理課應該把出于好奇的觀察提高到有目的的觀察。所謂有目的的觀察,不只是有明確具體的觀察對象和要求,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懂得觀察是人類研究客觀世界規律的和種基本方法,而在觀察中注意分析、比較,尋找各有關因素之間的聯系。
應該注意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觀察素養。這首先是要求觀察的客觀性,對于觀察中感知的各種資料,實事求是地對待。其次,觀察要抓住主要的東西,抓住跟觀察目的有關的方面,要有步驟、有次序、盡可能細致。科學的觀察都要有詳細的記錄。物理教學中作為作業布置給學生的觀察,最好也要求記錄,培養記錄的習慣和能力。記錄要求真實、簡明、具體,字數不要多,幾十個字、一百多字或者列個表格填上數據就夠了。
總之,應該培養學生成為樂于觀察、善于觀察的有心人,防止形成漫不經心、視而不見的粗率作風。
“觀察“有它的局限性:不能排除干擾因素;不能隨意重復,而要等待現象的自然再現;不能由人控制現象發生的條件,而要深入研究卻往往需要作實驗!皩嶒灐皠t沒有這些缺點。但是實驗不能完全取代觀察(很多現象,如天文現象,人們還只能等待他自然發生),而且在觀察中得到訓練是做好實驗不可缺少的。
二、實驗
“實驗“是人們根據研究的目的,利用儀器、設備,人為地控制或模擬自然現象,排除干擾,突出主要因素,在有利的條件下研究自然規律。“實驗“在物理學的發展和物理教學中的基礎作用,無需贅述。
中學物理中的實驗,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可分為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定性實驗和定量實驗,探索性實驗和驗證性實驗。
相關信息:
初中學生學習物理的基本方法
與人體有關的物理量(初中學生)
首頁上一頁1234下一頁末頁共4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288871.html
相關閱讀:高考物理備考:物理常用的兩種解題方法
高考理綜復習要領:求準求穩求規范
合理分配時間選好答題方法
成語中的物理知識
慣性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