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能力上,智慧和毅力的平衡。自主招生題目部分知識考查十分巧妙,在引入特殊方法的同時,還需要學生能夠熟練應用平時學習中總結出來的次級結論?芍^是打虎要力,捉猴要智。如果無法找到正確的方法切入,可能一道題就會消耗大量時間,而且正確率還無法保證,自主招生另一部分題目不在方法有多么巧妙,而在于學生本身的分析能力,最基本的物理定律,往往來源于最原始的發現,他們是沒有太多結論可以使用的。在必要的時候我們可能就是需要用最傳統的方法去分析問題。比如畫情境圖,借助導數、立體幾何等數學工具等。例如2013年華約第6題,就需要學生老老實實做出光路圖,然后根據幾何知識進行求解。那么在考試中如何找到兩者的平衡。一方面源于題量的積累,形成一種體感;另一方面更需要學生對結論和方法的由來進行總結,了解各結論和方法的初始條件和初始情境,以便在考試中看到類似描述時能迅速進行聯想。例如13年華約考試第3題,如果使用摩擦角和全反力知識就會非常簡單,那么我們在復習過程中,就需要總結到摩擦角、全反力通常在討論滑動摩擦、最大靜摩擦及自鎖時使用才可以簡化題目。那么當我們看到該題為最大靜摩擦的臨界討論時就能迅速做出反應了。
總的來說,物理備考主要以方法學習和總結為主,每個方法配以相應真題進行訓練,不必太多,一個知識點練習2-3道題目即可。但是作為理科復習,落實是重點。切忌光看不寫、只想不做,不管是例題還是練習,務必要落實到筆頭上,知道最終得到正確答案為止,只有在書寫的過程中,才能體會各種方法的使用細節。
態度決定高度,今天成就明天。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308205.html
相關閱讀:慣性的解釋
合理分配時間選好答題方法
高考物理備考:物理常用的兩種解題方法
高考理綜復習要領:求準求穩求規范
成語中的物理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