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靈
故鄉的三月,是田園詩中最美的段落
。
桃花笑靨迎人,在溪邊山腳,屋前籬落,濃淡得宜,疏密有致,盡你自在流連,盡情欣賞。不必像上海的摩登才子,老遠地跑到香煙繚繞的龍華寺畔,向賣花孩子手中購取,裝點風雅。
冬眠的草木好夢初醒,抽芽,生葉,嫩綠新翠,嫵媚得像初熟的少女,不似夏天的蓊蓊郁郁,少婦式的豐容盛髻。
油菜花給遍野鋪滿黃金,紫云英染得滿地妍紅,軟風里吹送著青草和豌豆花的香氣,燕子和黃鶯忘憂的歌聲……
這大好的陽春景色,對大地的主人卻只有一個意義:“一之計在于春。”春天對鄉下人不代表詩情畫意,卻孕育著夢想和希望。
天寒地裂的嚴冬過去了。忍饑換凍總算又捱過一。自春徂秋,辛苦經營的糧食——那汗水淘洗出來的粒粒珍珠,讓地主開著大船下鄉,升較斗量,滿載而去。咬緊牙齒。勒緊褲帶,度過了繳租的難關,結帳還債的關,好容易春天姍姍地來了。
謝謝天!現在總算難得讓人緩過一口氣,脫下破棉襖,赤了膊到暖洋洋的太陽下做活去。
手把鋤頭,翻泥鋤草,一鋤一個美夢,巴望來個難得的好景。雖說慘淡的光景幾乎不如,春暖總會給人帶來一陣歡悅和松爽。
在三月里,日子也會照例顯得好過些。“春花”起了:春筍正好上市,豌豆蠶豆開始結莢,有錢人愛的就是嘗新;收過油菜子,小麥開割也就不遠。春江水暖,鮮魚鮮蝦正在當令,只要你有功夫下水捕撈。……干癟的口袋活絡些了,但一過春天,就得準備端陽節還債,準備租牛買肥料,在大毒日頭底下去耘田種稻。挖肉補瘡,只好顧了眼前再說。
家里有孩子的,便整天被打發到壟頭坡上,帶一把小剪刀,一只蔑青小籃子,三五結伴,坐在綠茸茸的草場上,細心地從野草中間剪薺菜、馬蘭豆、黃花麥果,或者是到山上去摘松花,一邊勞動,一邊唱著頑皮的歌子消遣。
因為大自然的慷慨,這時候田事雖忙,不算太緊,日子也過得比較舒心。——在我們鄉間。種田人的耐苦勝過老牛、無論你苦到什么地步,只要有口苦飯,便已經心滿意足了。地主的生活跟他們差得有多遠,他們永遠想不到,也不敢想。——他們認定一切都命中注定,只好逆來順受,把指望托付祖宗和神靈。
在三月里,鄉間敬神的社戲特別多。
按照歷的例規,到時候自會有熱心的鄉人為首,挨家著戶募錢。農民哪怕再窮,也不會吝惜這份捐獻。
演戲那天,村子里便忙忙碌碌,熱火朝天。家家戶戶置辦酒肴香燭,乘便祭祖上墳,朝山進香。午后社戲開場,少不更事的姑娘艘子們,便要趁這一難得的機會,換上紅紅綠綠的土布新衣,端端正正坐到預先用門板搭成的看臺上去看戲。但家里的主人主婦,卻很少有能閑適地去看一會戲的,因為他們得小心張羅,迎接客人光降。
鎮上的側主也許會趁掃墓的方便,把上墳船停下來看一看戲,這時候就得趕緊泡好一壺茶,送上瓜子花生,鄉間土做的黃花果糕、松花餅;傍晚時再擺開請過祖宗的酒肴。殷勤地留客款待。
夜戲開鑼,戲場上照例要比白天熱鬧得多。來看戲的,大半是附近村莊的閑人,鎮上那些米店、油燭
店、雜貨店里的伙計?催^一出開場的“奪頭”(全武行),各家的主人便到戲臺下去找尋一些熟識的店伙先生,熱心地拉到自己家里,在門前早用小桌子擺好菜肴點心,剛坐下,主婦就送出大壺“三陳”,在鑼鼓聲里把客人灌得大醉。
他們用最大的誠心邀客,客人半推半就:“啊喲,老八斤,別拉呵,背心袖子也給拉掉了!”到后卻總是大聲笑著領了情。這殷勤有點用處,端午下鄉收帳時可以略略通融,或者在交易中沾上一點小便宜。
在從前,演戲以外還有迎神賽會。
迎起會來,當然更熱鬧非凡。我們家鄉,三月里的張神會最出名,初五初六,接連兩天的日會夜會,演戲,走浮橋,放焰火,那狂歡的景象,至今夢里依稀?墒沁@種會至少有七八煙消火滅,現在連社戲也聽說演得很少。農民的生計一不如一,他們雖然還信神佞佛,但也無力顧及這些了。——今各處都在舉行“新生活運動”提燈會,起先我想,故鄉的張神會也許會借此出迎一次罷?可是沒有。只是大地春回,一一度,依然多情地到茅檐草廬訪問。
春天是使人多幻想,多做夢的。那些忠厚的農民,一一地掙扎下來。這時候又像遍野的姹紫嫣紅,編織他們可憐的美夢了。
在三月里,他們是興奮的,樂觀的;一過了三月,他們便要在現實的災難當中,和生活作艱辛的搏斗了。
一九三四春
(選自《柯靈》,三聯書店、人民文學出版社1990
2
月出版,有刪改)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499650.html
相關閱讀:散文閱讀《李首峰堅守的胡楊》附答案
《路,在沒路的地方》閱讀答案
高中三年級散文復習閱讀:《牡丹的拒絕》閱讀答案
宗璞《促織,促織!》閱讀答案
《我們這樣近,我們這樣遠》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