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的蠟燭
由物理網整理提供,學科相關資料,請關注物理網其他更新
在桌子上放兩摞書,象圖中那樣把一塊玻璃直立在桌子上。在玻璃的前方放一支蠟燭(為了便于移動它,你可以把蠟燭尾部燒熔;然后把蠟燭粘在一個舊瓶蓋里)。在玻璃的后面,放一只盛水的大玻璃杯。玻璃杯和玻璃之間的距離,要和蠟燭到玻璃之間的距離完全相等。
拉上窗簾,使屋子變暗,從蠟燭這邊向玻璃望去,就會看到一個奇怪的現象——蠟燭正在水中燃燒。
玻璃象鏡子一樣,把蠟燭發出的一部分光,從它的表面反射進你的眼里。但是人們的眼睛有一種習慣,總是沿著直線去摸索那個發光的物體。所以,我們感到蠟燭的光是從玻璃的背后發來的,好象在那兒也有一支蠟燭(我們把它叫做蠟燭的虛像)。蠟燭的虛像和玻璃背后的水杯正好重合在一起,所以看起來就象蠟燭在水中燃燒。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鏡子前面的物體,能在鏡子里形成一個虛像;物體和鏡子的距離,跟虛像和鏡子的距離相等。
把這個實驗稍微改動一下,準會使你的同學目瞪口呆,驚奇不已。把上面實驗中的水杯拿開,把你的手指放在原來水杯所在的位置上,你的同學會看到一個很難相信的現象——你居然毫不在乎地把手指放在火焰里燃燒。
下面再做一個實驗,證明鏡子中的虛像和實物的大小是相等的。
還是用那塊玻璃,取兩支大小一樣的蠟燭,把一支點著以后,放在玻璃前面,再在玻璃后面放上另一支沒有點著的蠟燭,慢慢地移動它,使得隔著玻璃從各個角度看去,它正好跟點燃了的蠟燭的虛像重合在一起。這時候一個有趣的現象發生了,那支蠟燭就象被點著了一樣。
鏡子里的虛像和實物不僅距鏡子有相等的距離,而且它們的大小也是相等的。
你能把這兩條道理應用到實踐中去嗎?
你看圖中畫的小女孩,在她面前擺著一個花瓶,她想準確地把這個花瓶的形狀描在紙上。你能替她想個辦法嗎?
噢!原來,她把一塊玻璃放在桌上,使玻璃和桌面成四十五度角,這樣,她從玻璃上就可以看到花瓶的反射像,透過玻璃同時又能看到手在紙上畫的圖畫。用這個簡單的方法,她就可以準確地畫出花瓶。
電影攝影師利用這種方法可以拍出一些神奇的鏡頭。你看過神話故事片《追魚》嗎?它描寫的是一個鯉魚精變成人的故事。在電影中,觀眾們看到了變成了人的鯉魚精從碧波蕩漾的水潭中慢慢升起的鏡頭。這個鏡頭究竟是怎樣拍成的?
你如果認真做了上面幾個小實驗,并且懂得這些實驗說明的道理,那么,你就能夠猜出其中的奧秘。因為這個神奇的鏡頭和蠟燭在水中燃燒的實驗原理一樣,也是利用了玻璃既能反光又能
透光的性質。不過在攝制影片的時候,為了加強反光能力,還要在玻璃上鍍上一層金屬鉻〔gè〕,因為鍍得很薄,這種玻璃仍然可以透光,但是反光的能力強多了。正是利用了這種鍍鉻玻璃,攝影師才拍出那逼真誘人的鏡頭。
上一頁的圖表示了拍攝原理。拍攝前,在攝影棚中搭一個規定的布景,再在地上挖一個水池表示碧波潭。在攝影機的右前方挖一個深坑,演員可以
坐升降機從坑中升起。利用四十五度放置的鍍鉻玻璃,就可以把演員和水池合拍在一張底片上,看上去就象演員從水下升起一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780862.html
相關閱讀:高考物理備考:物理常用的兩種解題方法
高考理綜復習要領:求準求穩求規范
慣性的解釋
成語中的物理知識
合理分配時間選好答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