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素來重視饋贈之道,古人送禮,不單單是送一件東西,更是關乎生活乃至人生的一次“應酬”。他們明確目的、看清對象、把握時間、謀劃程序……多有講究呢!聽起來有點抽象?那就給你們講幾個故事吧……
縣官送禮
從前,有一個縣官,善于拍馬屁。大年初一,這個縣官上街,看見有一戶人家貼了一副與眾不同的對聯,上聯是“數一道二門戶”,下聯是“驚天動地人家”,橫批是“先斬后奏”。
縣官暗想:這戶人家貼了如此氣魄的對聯,一定是家里有人在京做大官,我得好好巴結一下。于是,縣官趕緊備辦了一份厚禮,前往這戶人家拜訪。
到了這戶人家,縣官見了主人趕緊問:“貴府哪位大人在京為官?”
主人一聽,莫名其妙,說:“你找錯門了,小民兄弟三人都是窮苦百姓,哪有人在京為官,就連做官的親戚也沒有。”
縣官感到很奇怪,忙問:“你說的是真的嗎?那門口貼的對聯是……”
主人這才反應過來,哈哈大笑,說:“哦,要說那副對聯倒也不假,小民三弟是個賣燒餅的,如果有人要買燒餅,就一個一個地數給客人,這不是‘數一道二’嗎?二弟是做鞭炮的,鞭炮一放起來難免會驚天動地。而小民是個殺豬的,殺豬嘛,先殺了豬后報稅,這就是‘先斬后奏’。”
縣官聽后,恍然大悟,知道拍錯了馬屁,只好丟下禮物,灰溜溜地走了。
禮“薄”情重
從前,有個皮匠叫宋五,家住塞北大漠;有個木匠叫梅三,住在大別山區。兩人雖然住得遠,卻是拜過把子的好兄弟。
那一年,梅三托人給宋五捎了個口信,讓宋五幫他做件皮衣;宋五則鴻雁傳書,讓梅三幫他做口棺材。
雙方答應得很爽快,可就是遲遲不見動手。一晃十年過去了,宋五坐不住了,背著裝有皮衣的包裹連夜趕往大別山。
梅三家住在大山深處,弟兄相見是件喜事,酒喝到酣處,梅三想看看皮衣,可打開宋五的包裹只看了一眼,他頓時拉長了臉:這件皮衣實在寒酸,是由一塊塊小皮子拼湊而成的,是件扔地上都沒人撿的“百衲衣”。
梅三心里不舒坦,但沒作聲。宋五也去了梅三的木工作坊,想看看那口棺木做得怎么樣了,一看,宋五愣了,棺材板只有二指厚,用手一拎,輕飄飄的。
宋五轉身進了堂屋,一氣喝下半碗酒,說道:“老弟,你一定嫌棄這件皮衣吧?其實,這件皮衣是由幾百只雪山飛狐的腋下皮毛拼成的,正所謂集腋成裘,僅大半只袖子就用了幾十塊皮,耗盡了我幾十年積攢下來的家底子。在所有的皮子里數雪山飛狐的皮最好,而飛狐只有其腋窩處最溫暖、耐磨、輕柔,穿上這件皮衣,雪花都要躲著飛�?擅防系�,你就有點不夠意思啦,我看過那口棺木了,難為你想得那么周到,又薄又輕,是擔心我百年之后,年幼的子孫們抬不動吧?”
宋五只顧著說,抬頭一看,一旁的梅三早已滿眼淚水。梅三默默地拉起宋五就進了作坊,只見他拎起一桶水就向棺木潑去,然后舉起斧頭劈了上去,“砰”的一聲,斧頭被彈了起來,木頭上只留下一點白痕。
梅三讓宋五試試木料的輕重,宋五發現木料早已吸凈了那一桶水,變得十分沉重。梅三講,這可不是一般的木料,只產在大山深處,能夠歷經千年而不朽,絕對稱得上珍稀、名貴,幾十年來他也只搜集到這些,實在不夠,他把用這種木料做的家傳的八仙桌也拆掉了,用了上去。
宋五聽了,眼眶紅紅的,他走上前緊握梅三的手,久久說不出一句話來……
欠壽禮
這天,劉邦隨友人去給一位姓呂的老塾師拜壽。壽宴就要開始了,劉邦走到禮簿桌前,兩手打拱道:“諸位,這廂有禮!”
寫禮簿的人頭也沒抬,問:“尊姓大名,禮銀若干?”
劉邦報了姓名,想了一想,又在名后寫上“壽銀萬貫”四個大字,寫完抽身便走。寫禮簿的一把抓住劉邦的衣袖,說:“且慢,銀錢萬貫在哪里?”劉邦轉身一笑,抓過筆來,在四個大字下面匆匆寫上一個“欠”字,扔筆就走。
寫禮簿的喝道:“世上見過欠壽禮的嗎?”
劉邦聽了,一點兒也不在乎,口中念念有詞:“萬貫萬貫,八方奉獻。日月相逢,地支天干。山河相攜,結賬還錢。”
呂老先生的女兒隔窗看得清清楚楚,聽得明明白白,心想,這漢子有志氣。這時候,呂老先生正在安排壽宴座次,呂姑娘便走到呂老先生跟前,喊道:“還按老規矩嘛——按壽禮多少排呀!”
呂老先生忙說:“對對,古禮如此,古禮如此!”于是吩咐眾人,按送禮多少入座。當他看到“壽銀萬貫”四個大字時,頓時花了眼,慌了神,禁不住一聲高喊:“劉邦,首座!”劉邦微微一笑,穩步向前,坐了首座。
后來,呂老先生知道了真相,倒也不生氣,反而覺得劉邦是個奇才,又見女兒也對劉邦贊許有加,便從中作合,把女兒嫁給了劉邦。
后來高祖奪得天下,厚封諸呂,還了當初那筆“江山之債”。
送金鼠
從前有個縣官,不戀美色、不貪美酒,唯獨喜愛黃金。這日恰逢縣官壽辰,大擺壽席宴請賓客,幾個賓客知曉縣官屬鼠,為投其所好,便湊錢鑄了一只金鼠送給他。
縣官收下金鼠,心情大好,對送禮的賓客們說:“難得諸位有心,這件壽禮頗有意義��!諸位可知曉?本縣夫人的壽辰也快到了。”
賓客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心領神會,便討好地問:“不知夫人屬相為何?”
縣官故作淡然地說:“她啊,屬牛。”
十倍回禮
乾隆年間,鄭板橋任山東濰縣知縣。這一年初冬,從京城來了一個姓錢的欽差大臣。這位欽差大臣不僅為人狡猾奸詐,詭計多端,而且貪得無厭,所以背地里人們給他起了個外號——“三拐子”。
三拐子素知鄭板橋為人正直,為官清廉,想要讓他主動送禮簡直比登天還難,但三拐子又不甘心在富饒的濰縣白走一趟。因此,早在去濰縣的路上,他就想出了一個迫使鄭板橋送禮的高招。
這天上午,鄭板橋正在書房里看書,家人前來報告說:“老爺,欽差大人派人送禮來了。”鄭板橋來到院子一看,果然有幾個家丁抬了兩個禮盒走了進來,一個頭領模樣的人上前說道:“鄭老爺,我家大人派小人給您送來一份薄禮,還望笑納。”鄭板橋打開禮盒一看,兩個禮盒里各裝了五十兩銀子。
三拐子為何要給鄭板橋送禮?
原來,按照當時官場上的慣例,如果上級官員給下級官員送禮,下級官員必須“收一還十”�,F在,三拐子給鄭板橋送來了一百兩銀子,鄭板橋如果不收,這明擺著是不給欽差大人面子,于情于理都說不過去�?扇绻障逻@一百兩銀子,那就必須還給三拐子一千兩銀子。鄭板橋為官清廉,兩袖清風,別說一千兩,就是一百兩銀子他也拿不出來呀!
怎么辦?鄭板橋略一思索,命家人招呼送禮之人到客房里稍事休息,然后他從三拐子送來的銀子里拿出十兩交給心腹家人,讓他們去給欽差大人買禮品,并附在他們耳邊如此這般地交代了一番。
不多久,前去送禮的家丁便抬著沉甸甸的禮盒回到三拐子這里。三拐子迫不及待地打開兩個禮盒一看,只見里面各自碼放著十個大小相同、又白又凈的大蘿卜。其中一個禮盒里還放著一張紙,上面有鄭板橋親筆書寫的一首詩:“東北人參鳳陽梨,難比濰縣蘿卜皮。今日厚禮送欽差,能驅魔道兼順氣。”
看完紙條,三拐子氣得半天說不出話來。因為他知道蘿卜素有“小人參”之稱,既然山東濰縣的蘿卜皮賽過了人參,二十個大蘿卜的皮共有多少兩?一兩人參價值多少銀子?經他這么一算,這二十個大蘿卜的價值恐怕遠遠超過了一千兩銀子。所以他想來想去,最后決定還是吃個啞巴虧算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gushihui/351802.html
相關閱讀:美好的人宛如寶藏
如果草兒會說話
《何為貴》等
美國小學生千奇百怪的請假條
古墓里的爭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