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清宮奇菜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天天故事會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要問前陣子影視圈什么戲最熱火?沒錯,就是清宮戲。一部《甄傳》,紅透了大江南北;一聲“娘娘起駕”,引爆全球清宮熱。話說回來,除了慘烈的宮斗戲份、動人的悲歡離合,劇中展現出的玉盤珍饈同樣讓人大開眼界。今天,我們也來穿越一把,走進御膳房,聽聽那里都有什么新鮮的故事。
  
  紅梅珠香
  
  雍正帝胤少年時酷愛圍獵。有一次,他打獵歸來,渡河時突遭大雨,河水暴漲,船被掀翻,人落河中。胤在河中漂了一天一夜,筋疲力盡,沒有知覺了。
  
  再醒來,胤發現自己躺在暖暖的炕上,炕邊坐著一個姑娘。原來那一日,就是這個姑娘的老父親,跳入冰冷的河中,拼命把他救了上來。
  
  胤在父女倆的精心照料下,漸漸恢復如初?晒媚锏母赣H卻因那日水冷,受了風寒,一病不起。眼看自己將不久于人世,老人叫胤到床前,把女兒托付給了他。
  
  過了不久,一直沒有說明身份的胤不得不回京。此時妻子已有了身孕,依依惜別時,她含淚要胤為腹中的孩子起名。胤囑咐道:“如生男便叫紅梅,生女便叫珠香。”
  
  后來,妻子竟生下了一男一女的龍鳳胎。于是,一個叫紅梅,一個叫珠香。
  
  一晃多年過去,胤音訊全無。妻子思君心切,帶著一雙兒女一路尋親,受盡千般苦難,終于到了京城?僧斈甑呢芬咽钱敵挠赫实,胤這個名字,一般老百姓哪能知道呢?妻子愁倒了,在一家客棧一病不起。
  
  這家客棧的老板有個朋友,在宮中當御廚。一天來做客,偶然聽聞了這件事,驚呼:“可不得了啦,那是當今天子雍正帝的名字啊!”
  
  大家一聽,又驚又喜又愁。驚喜的是尋親竟尋到了皇帝頭上,愁的是這皇帝一般人哪能見得到。坑鶑N一思量,有了一個好主意。
  
  第二天皇帝用膳,御廚特地用對蝦制成蝦球,將鴿子蛋的蛋黃取出,填入海鮮制成的餡。經熘、釀、蒸等多種烹調方法做了一道菜,只見蝦球殷紅如梅,鴿蛋盈白如珠,味道鮮香,清爽適口,被命名為“紅梅珠香”。
  
  好一道“紅梅珠香”,令雍正帝不忍停下筷子,連問這菜名的意思,御廚乘機跪拜講了經過。
  
  雍正帝聽后淚流滿面,立刻將母子三人接進了宮中,這道菜也就成了宮廷名菜。
  
  龍鳳呈祥
  
  清廷菜譜上有一道菜,叫“龍鳳呈祥”,這個好彩頭的菜,還有一段佳話。
  
  春秋時,秦穆公的小女兒長得貌若天仙,生來酷愛美玉,于是父王就給她起了一個美名—弄玉,并請來最好的玉匠,給她精心雕刻了一個玉笙。弄玉天資聰慧,不久就吹得一手好笙。
  
  一晃十幾年過去了,弄玉也到了適婚的年齡。秦穆公要在鄰國公子王孫中覓婿,卻屢遭弄玉拒絕。弄玉說,若在天下找不到知音,她寧死不嫁。秦穆公疼愛女兒,也拿她沒辦法。
  
  這年中秋將至,弄玉吹起玉笙,憑欄賞月。不料,遠處有裊裊洞簫之聲傳來,簫聲如龍吟,笙音如鳳鳴,笙簫相和,宛若仙樂。
  
  弄玉十分思慕吹簫人,讓父王派人到處打探,一直找到華山之上。原來,吹簫的是個樵夫,名叫蕭史,隱居在華山中峰,音樂造詣極高,簫聲可傳百里。
  
  于是,秦穆公請他下山來,在中秋之夜邀至宮中,以了卻女兒心愿。
  
  二人一見鐘情,合奏笙簫,聲情并茂,奏得梁柱之上金龍彩鳳都舞動起來。秦穆公大喜,專門讓御廚做了一道菜,叫“龍鳳呈祥”,用口條、鴨肉、大蝦、叉燒等食材,雕刻、擺盤成龍鳳造型,色澤艷麗,栩栩如生,寓含祝二人花好月圓之意。
  
  不久,兩人喜結連理,蕭史教弄玉吹簫,弄玉教蕭史吹笙,吹著吹著,連天上的真龍真鳳都引下來了。弄玉乘上彩鳳,蕭史跨著金龍,雙雙飛升而去,一同上了華山。
  
  鶴鹿同春
  
  在西子湖畔,有兩個才華橫溢的書生,一個叫賀心同,一個叫路進春,一個濃眉大眼,一個單眉秀眼。兩人同窗五載,一直兄弟相稱,情深意長。
  
  那一年,朝廷舉行春闈,他們相攜赴京趕考。一路上,兩人互相即景命題,撰聯贊頌對方取樂。一會兒,聽傳來陣陣鶴鳴,路進春便低眉吟道:“鶴翱九皋志凌云。”一會兒,小鹿“篤篤”跑過,賀心同也高聲朗誦:“鹿鳴春草俏如畫。”
  
  路進春一聽這一句中有個“俏”字,羞紅了臉:“這‘俏’是用來形容女兒家的,哪能用到我身上?”
  
  賀心同道:“你還別說,平日里你老愛羞羞答答的,還真像個女兒家。”
  
  路進春一笑,羞得頭都抬不起了。
  
  二人同到京城,上場應試。在賦詩時,兩人便一個以“鶴翱九皋志凌云”起了頭,一個以“鹿鳴春草俏如畫”開了頭,寫得得心應手,下筆如有神。
  
  后來二人金榜題名,一起到老師家拜謝栽培之恩,老師自然是心花怒放。
  
  不一會兒,師娘端上來一道菜,只見這道菜色澤鮮艷,鹿尾酥爛,菜似翡翠。師娘稱它“鹿鶴同春”,并說其寓意有二:一是賀二人金榜題名,二是愿二人永結同心。
  
  原來,還是師娘心細,早發現路進春不像男兒,一打探,路進春只好據實相告是女扮男裝來求學,且芳心早已暗許了賀心同。如今他二人回來,師娘便想:做一道有寓意的菜,以此來挑明話題。從此,“鶴鹿同春”這道洋溢著愛情芬芳的名菜,不僅在民間廣為流傳,而且進入了滿漢全席。
  
  全家福
  
  有道菜叫“全家福”,又叫“干連福海參”,是常出現在清宮宴席上的一道大菜。這道菜的來歷,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
  
  傳說當年秦始皇焚書坑儒,活埋了無數儒生,有一個叫方才的儒生僥幸沒死,晚上偷偷從坑里爬出來溜回家中。一家人相聚,悲喜交加,但為了活命,他又連夜逃離家門,隱姓埋名,漂泊他鄉。
  
  過了好多年,秦始皇一命嗚呼,方才終于回到了家鄉,但家鄉兩年前遭了水災,家里已是一片廢墟,妻子兒女也不知所終。方才悲從心生,起了輕生念頭,縱身跳入大海,正好遇到一個漁夫撈海參,急忙救他上了岸。知道方才輕生的原因,漁夫“呵呵”一笑告訴他:這還真巧,兩年前發大水時,自己也救起過一個少年,不僅收養了他,而且招他為婿。
  
  方才來到漁夫家一看,漁夫的女婿竟然是自己的兒子!就這樣,父子團聚了,方才也在親家家落了腳,一同撈海參、剜鮑魚。
  
  一晃半年過去了,有一天,方才進城賣海產,人群中擠進一個老婦人,他看著眼熟,仔細一瞅,原來是自己老婆,竟在這里巧遇了!一問才知,那年發大水,兒子不在家,老婆和女兒正在家中曬米,于是兩人急忙跳進米箱,才幸免于難。米箱漂到了此地,母女二人流落街頭,幸遇一位好心的齊員外收留,母女倆便靠給人做針線活度日。
  
  鄉鄰們見方才一家人歷經磨難,終于團聚了,好生高興,于是漁夫拿來剛在海里撈的新鮮海參、墨魚、鮑魚,讓員外家的廚師做了一道菜款待大家。員外還給這道菜起了個名叫“全家福”,也就是后來清廷菜譜中的“干連福海參”。
  
  水晶梅花包
  
  說到宮廷菜,點心是必不可少的,F在要說的這道“水晶梅花包”,可是上座率很高的。不僅好吃,故事也好聽。
  
  三國時,劉備聽說在隆中深山之中,有諸葛亮這個天下奇才,于是特意攜關云長、張飛二人三顧茅廬,去請諸葛亮出山。
  
  第一次去,諸葛亮出游不在家,兄弟三人只能掃興而歸。第二次去,諸葛亮卻早被朋友邀走了,又碰了壁,惹得關、張二人一肚子牢騷話。
  
  第三次,過了新年,劉備兄弟三人選了個好日子,冒著大雪,深一腳淺一腳地來到了隆中。一叩諸葛亮家門,書童說人在,但正在睡覺。這時天上鵝毛大雪紛紛,陣陣寒風刺骨,腳都快凍麻了,兄弟三人無奈,只得恭恭敬敬站在門外靜候。
  
  諸葛亮醒來,聽說劉備一行在外久等,連忙邀請他們進屋。三人走進來,只見桌上擺著一干一濕兩樣點心。諸葛亮笑著說:“這濕的呢,叫‘閉門羹’;干的呢,叫‘包羅萬象’,都是專為款待先生而備的。”
  
  劉備一聽,知道他話里有話,趕忙請教。諸葛亮招呼落座后,才告訴劉備,他不愿出山過問天下事,愿意閉門不出,清靜無為,所以這道濕點心叫“閉門羹”;又因劉備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所以愿為劉備從天時地利人和各方面分析天下大勢,于是這包子就叫“包羅萬象”。
  
  一番推心置腹的懇談之后,諸葛亮便隨著劉備出山了。來到劉備帳中,劉備設宴款待,也上了這兩樣點心。不過,他把干的改成了“水晶梅花包”,喻指諸葛亮品格高雅,猶如梅花;把粥改叫“聚英元宵”,喻指今日得諸葛亮這樣的英才相聚一起,共謀天下,是天下幸事。后來,這水晶梅花包就成了滿漢全席中的一道點心。
  
  羅漢大蝦
  
  這道菜的傳說,和唐朝開國皇帝李淵有關。話說當年,在反隋的一場大戰中,李淵在一個山谷里中了埋伏,單槍匹馬地耗了幾天幾夜,才爬到谷口一個壩子前,奄奄一息時,遇到了一位身背魚簍的羅姓老漢。
  
  李淵被羅老漢帶到家中,不一會兒,老人就端上來了一盤色澤鮮亮、香氣撲鼻的大蝦,一陣風卷殘云過后,李淵心里暗想,一定要報答老漢的救命之恩。
  
  后來,李淵做了皇帝,他踏遍千山萬水,終于又來到了當年得救的壩子。他遠遠望見一群人圍在一棵大樹下,置著案子,似乎在祭拜什么。
  
  李淵上前一問,發現領頭的正是羅老漢。原來這棵大梨樹久不開花,今早突然滿樹梨花怒放,甚是奇異。羅老漢設壇占卦,方知有貴客要來,于是率全家老小十八口前來祭拜。
  
  李淵笑道:“好一個十八羅漢!”
  
  回到家,羅老漢又拿出當年的手藝,將對蝦一分為二:一半帶殼燒熾,做成甜咸適口的紅色蝦段;另一半去殼瓤餡,炸成酥香鮮嫩的金黃色蝦段。裝盤后,上紅下黃,煞是好看。
  
  李淵品嘗著鮮蝦,又想到羅家的十八口人,當場命名這道菜為“羅漢大蝦”。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gushihui/355465.html

相關閱讀:古墓里的爭吵
如果草兒會說話
美國小學生千奇百怪的請假條
美好的人宛如寶藏
《何為貴》等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