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題呈現】
1、閱讀下面兩則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
2019年,我國啟動“二十四節氣”申遺工作。
老孟:這是我們老祖宗的智慧啊。
小酈:“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本眠`的詩意啊,挺美的。
小。憾夹畔r代了,現在過日子誰還看二十四節氣?
材料二
2019年11月30日,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關于“二十四節氣”,你怎么看?寫一篇文章,闡述你的看法。
要求綜合材料的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深度解析】
材料二對“二十四節氣”作了個簡單的界定: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材料一列出對待“二十四節氣”的三種態度:老孟驕傲于這是“老祖宗的智慧”;小酈陶醉于其中的詩意;小丁吐槽再用二十四節氣過日子的過時。
高中生寫作文應當有最基本的理性思維能力,也就是“從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由此及彼”的能力,對這道題而言,談“二十四節氣”,肯定不只是談“二十四節氣”本身,而是“二十四節氣”所代表的傳統生活經驗與傳統文化!岸墓潥狻,是中國的老祖宗“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千百年來這套知識體系和實踐對我們祖祖輩輩的生產和生活起到了莫大的作用,還衍生出了許許多多的文化和藝術。而這樣的傳統經驗和文化,有何止“二十四節氣”?
那么,在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在這個信息時代,我們該如何對待這些老祖宗留下的諸如“二十四節氣”這樣的傳統經驗與文化呢?這應該是這道作文題所有立意的出發點。
【優秀作文】:守先人之智,鑄中國之夢
農耕文明時期,富有智慧的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總結出二十四節氣以適應農業生產需要;大數據信息時代,查看天氣通過網絡輕易實現,二十四節氣的實用意義受科技發展影響作用減弱,然而,其所蘊含的文化意義歷久彌新。因此,我國將二十四節氣申遺是守護先人智慧、尊重傳統文化的明智之舉。
毋庸諱言,當今科學技術迅猛發展,信息網絡澎湃伸展,查看天氣這一日常舉動僅需手指手機屏幕的幾下觸碰即可輕易實現。于是乎,關于二十四節氣申遺工作的開展便在輿論場上激起了波瀾,認為二十四節氣意義重大者有之,忽視二十四節氣作用者有之,但無論站在主觀或客觀的角度,身為從農耕文明走來的炎黃子孫的我們,都應從情感和理性上充分地認同二十四節氣所折射出的寶貴的中華文明財富,既看到其作為先人智慧的精神養分價值,又看到其作為實用俗語的詩意文化之美。
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歷史根基的深厚鑄造了偉大的民族品格,現如今,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滋養國民精神沃土、培育國民情操、稀釋社會浮躁渾淪之風,從而鑄造中國夢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要舉措。因而二十四節氣的繼承與弘揚勢在必行,我們亟須從二十四節氣這樣朗朗上口、親切自然的時間知識體系和實踐中挖掘出其中飽含的點滴智慧并加以運用,使其在現代科技的沖撞下不至于被國人遺忘腦后,不至于瓦解重構或消失殆盡。
誠然,注重實用性向來是人們揣度物質價值的重要評價標準之一,二十四節氣如今喪失部分原始功用也在所難免,可我們仍然可以有巧妙的解決方案,如將二十四節氣插入每日天氣播報中,繪以中國風的水墨畫,在潛移默化中讓人們感受二十四節氣的詩意之美與文化價值。需要謹記的是:一個離開了傳統的民族是不完整的,一個喪失了文化根基的國家是空洞的,守護先人智慧,保護文化傳統,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才是助推民族與國家前行的利器。
在歷史的長河上,向來不缺優質的文明和令人稱道的實踐成果,缺少的是一顆重視的心,這也是我們從二十四節氣申遺這一事件上所感悟到的。
【點評】
本文最大的亮點是其清晰的思路:二十四節氣既充滿先人智慧,又具有詩意文化之美,以此作為文章的脈絡,條理分明,就事說理順暢利落。作者能認識到節氣文化的中蘊含的時間知識體系與詩意美感,也注意到其時代局限性,注意與時俱進方能保持生命力,思維具有一定的思辨性。所提出的解決方案既新穎也具有可操作性,顧及到節氣文化詩意之美。語言流暢表意貼切,過渡自然,關聯詞語使用準確。當然,在針對節氣文化的內涵分析上,稍微浮于表層;有些辭藻有堆砌之嫌;結尾也略顯倉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zzw/1177678.html
相關閱讀:2019年高考作文題預測-“一半是火焰,另半也是火焰”
詩意地棲居-話題作文“尋覓生活中的詩情”導寫
高中優秀作文賞析:匆匆
素材積累 高考優秀作文議論性散文片段精選(荊軻)
名家點評2018年高考作文之天津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