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8年高考作文題預測:致富流芳可雙贏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高考作文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作文題目】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貧困的殘疾老人承包荒山種植經濟林。十五年后,滿山的樹成材了。為了賣個好價錢,老人找當地媒體幫忙宣傳,沒想到他被媒體宣傳成義務植樹、改造環境的好人。接著,各地媒體紛紛報道他的事跡,無數人被他的奉獻精神所感動,有人還給他寄來錢物,政府部門也送來生活補助。村干部提醒他,樹不能賣了,否則他的形象就毀了。賣,可以讓他脫貧,更好地生活;不賣,可以保住自己意外獲得的好名聲,還可以為環保作貢獻。8

  對上述事情你怎么看?請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作文,體現你的思考、權衡與選擇。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寫作指導】

  本材料關于脫貧與環保的話題,是國家發展的中心話題,與本材料有關的知識點有三:一是經濟林與生態林的區別,本材料中老人種的是用材型經濟林,種樹的目的就是為了砍樹賣錢,二是用材型經濟林在成長期也有環保作用,三是種植生態型經濟林能很好地解決脫貧與環保的矛盾。

  【參考立意】

  一、贊同老人賣樹。老人不應該被虛名所累,應該大膽說出自己種樹的目的,然后將樹賣個好價錢,讓自己一家過上好一點的日子。殘疾老人自身難保,不應該被動攬上改造環境的重任,媒體更不宜故意將老人打造成道德圣人。老人種樹賣樹,是無可厚非的,相信真相大白之后,社會會理解他的行為。殘疾人自力更生,努力脫貧,是比改造環境更迫切、也更人性的事情。9

  二、反對老人賣樹。老人的行為可謂一舉兩得,他既獲得了好名聲,也為環保作了一份貢獻,因此不能做既毀林又毀美譽的事情。大眾對老人“義務植樹”的行為是敬佩的,說明人心向善,人性向美,老人何不成全人們的美好期待呢?老人現在已經受到關注,好心人寄來錢,政府送來生活補助,相信老人即使不賣樹,日子也不會比以前差。如果賣掉了樹,就會讓所有關心環保和熱心公益的人士傷心失望,這是對社會向善之心的打擊。i

  【作文示例】

  致富流芳可雙贏

  貧困老人植樹求富,卻因“錯誤宣傳”而贏得名聲,權衡的斧在富裕和名聲之樹間彷徨,但這兩者并非必須伐此棄彼的沖突體,相反,兩樹共贏,可更加茂盛。。

  賣樹這一原始動機是可理解的。貧困而身殘的老人想栽樹致富就如康斯太勃爾一心想賣畫籌錢,不管從事什么事業,盈利這一目的都是存在且合理的。但盈利的方法并非單一,條條大路通羅馬,途徑是多樣的。因此相比砍樹或許經濟環保的手段更能讓社會信服。,

  媒體的宣傳下名聲被樹立了起來。這也是好事,甚至讓老農有意外的驚喜。好名?不但提升其關注度、贏得社會的支持響應,也間接帶給了他經濟支持,而老農也必須清楚,名聲不是噱頭更不是白紙一張,他更應順應這一局勢用行動去不斷完善自己的形象。擇

  為了獲得美好的未來生活,自己的生存之本和身外之名二者均不能夠拋棄,既不能像奸商那樣只顧盈利而損人利益,也不宜如不食嗟來之食者空留名聲而生命無存。老農首先應抓住媒體效應,辨明時局,得到更多人的支持關注,從而在社會上獲得效益。如同為艾滋病宣傳的紅絲帶、為抗震救災而傳遞的綠絲帶一樣,通過媒體宣傳獲得社會關注。同時采取新的措施來開放樹林,古人哲言曰“連環可解也”,有時打破傳統的模式不失為一種對新生的選擇,老農或許可以換一種契合社會認同的方式來致富。讓

  同時,每個求富者都應保存自己對社會、對國家的關注與敬畏,應用自己的行動去踐行對國家對社會有益的事業。老農造了一片林,他更應在自己心中造一份環保的觀念。拋開斧頭,他可以發展小面積水果林,營造經濟林、開發旅游景點,依然能夠獲利,同時又從中創造了綠色的財富獻給社會。人

  致富不意味著砍伐,流芳不代表著貧窮。抓住契機,改善方法,在經濟頭腦下促使個人與社會效益相統一,收獲的不僅是物質財富、精神提升,更是一樹雙贏的茂盛。美

  致富流芳可雙贏。

  【點評】

  本文緊扣命題材料與任務指令,在貧困的殘疾老人“賣樹”還是“不賣”的權衡與思考中,把自己的選擇??“富裕和名聲”兩樹共贏,更加茂盛的理由闡述得到位而深入。文章運用多種方法辯證說理,既析原因又指方法,能做到入理的同時人情,思想有見地,語言有文采。(指導老師:夏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zzw/1244654.html

相關閱讀:名家點評2018年高考作文之天津卷
素材積累 高考優秀作文議論性散文片段精選(荊軻)
2019年高考作文題預測-“一半是火焰,另半也是火焰”
高中優秀作文賞析:匆匆
詩意地棲居-話題作文“尋覓生活中的詩情”導寫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