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志華
作文教學,是把生活體驗、知識積淀和寫作技巧高度綜合起來進行教學的一項繁雜工作,又是以訓練學生進行寫作為主的一項系統工程。農村學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生活體驗、知識積淀等方面存在著先天不足,所以在教學實踐中面對如此情況,筆者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一些思考和嘗試。
一、尋找癥結,開出良方
學生在面對作文時,有的能躲就躲,或想走捷徑,采取逃避的態度;有的沒有透過現象看本質,只道是“千篇一律”,卻從不肯下工夫,這是一種盲目、偏激的情緒;有的脆而不堅,禁不起挫折,希望與結果的巨大反差令他們苦惱、自卑,心理非常脆弱。針對以上幾種學生寫作的心態表現,我們要努力消除學生的寫作心理障礙,首先從寫作心態上不能讓學生有畏難心理。其次是重視課本閱讀教學,以教材為例子滲透寫作知識,指導他們剖析,教之以規律,授之以方法,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所得方法進行寫作,引導他們在觀察、分析、表達的過程中深刻地認識自我、認識生活、認識大自然,從而提高寫作能力。
二、激發興趣,積累材料
胸無一竹,何以去畫?不問名山大川,何以描繪桂林奇峰?學生寫作也是如此,若胸無生活,不以生活為師,是難以把生活寫出來的,只有挖掘生活的源泉,才能有寫作上的活水。要使學生了解生活,就要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捕捉身邊的人和事。從事物的外部特征看到內在蘊涵,從尋常中看到特殊,從平凡中發現偉大。胸中藏有萬物,下筆才能有神。其次,觀察生活要融入心靈的感受。有作者心靈的感受,情感的融入,事物就顯得多姿多彩,這才能寫出各具特色的文章。學會觀察,定會覺得自己的生活是充實的,情感是豐富的,從而產生傾吐的欲望。
三、培養習慣,持之以恒
作文教學中必須要求學生養成“書寫工整、規范”的習慣,做到“筆順正確,筆畫清楚,字形規范,字體力求美觀”,有“一定的速度”,且達到“字要規規矩矩地寫……,作文要認認真真地完成”的要求。
另一方面,還要注意作文的修改。修改可以使文章的語言更加準確、簡明,材料更加恰當、典型,還可以避免脫漏、筆誤,從而保證作文質量,循序漸進地提高寫作水平。
四、善于批閱,挖掘亮點
學生對寫作有了興趣且有內容可寫后,教師在批閱時,要發現其文章的閃光點。如,描繪一景一物,觀察細致;分析一事一理,思考深刻。我們知道,寫作是一種綜合技能,是立意、選材、構思、語言運用等多方面能力的綜合體現。我們在挖掘學生寫作的閃光點時,應該從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出發,多運用激勵機制,只要有一點點進步,就要充分肯定、鼓勵、表揚,這樣,“閃光點”才能散發出耀眼的光芒。
我們只要能找準學生作文問題之所在,激發起學生寫作的興趣,使他們養成持之以恒的寫作習慣,并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用適當的方法對他們加以指導,學生的寫作水平定能提高。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zzw/1312498.html
相關閱讀:素材積累 高考優秀作文議論性散文片段精選(荊軻)
名家點評2018年高考作文之天津卷
詩意地棲居-話題作文“尋覓生活中的詩情”導寫
2019年高考作文題預測-“一半是火焰,另半也是火焰”
高中優秀作文賞析: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