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中魯智深馳騁沙場一生,圓寂前終于說出今日方知我是我。且看今日,又有幾人知“我是誰”,財富迷惑了我們的雙眼,成見占據了我們心頭。在這個欲望都市中,希望每個人都能抽身而出,知道“我方是我”。
欲望常讓我們迷失自我。遙想當年,一革命青年在滿青牢獄中面對嚴刑拷打,淡然寫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但也正是他,在日寇來犯,民族危亡之時,卻出賣了自己的靈魂。汪精衛還是那個汪精衛,什么改變了呢?是權勢讓他不能自已,金錢讓他誤入歧途。他不再是獨立的人,我只看到權勢的奴仆;他不是浮士德,浮士德是欲望的主人,而他卻淪為了欲望的走狗,實在是可嘆!生活中處處有欲望誘惑,它就像《荷馬史詩》中的海妖之歌,動聽卻致命,它在你的人生之杯中斟滿鴆酒,縱解一時之饑渴,卻貽害千秋萬世。別讓欲望的黑夜迷惑你的雙眼,擦亮眼睛,告訴自我,告訴世界“我是我”!
做“我”須有一顆恬淡之心。莊周愿為鄉野間一草莽匹夫,也不為楚王座上之賓,他知道,要做到“我是我”必須恬淡沖和,正所謂“清心才可寡欲”,才能找到自我的本真。正如《金剛經》所說“無我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如此無我,才能找回真正的自我。
做回自己也是痛苦的。巴金老人走過一百零一個春秋,最終保持了自我。文革中,他也曾昧著良心,揭發攻擊他人。“我只覺得自己由人成獸,別人卻告訴我那是十年一夢。”多少人無法正視自己的歷史,巴金卻拿起筆,在《隨想錄》中一刀一刀地解剖自己,一字一句地反省自己。列寧說:“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巴金老人用這樣的反省找回了曾經丟失的自我,他用這樣的方式詮釋了“心有良知璞玉,筆下道德文章”。我們在他的筆下找不到曾經的作偽和溜須拍馬,正如他自己說:“我不是文學家,我不是用技巧來寫文章,我是用自己的感情來寫文章。”我想巴金老人縱然曾經無比痛苦,他的在天之靈應該可以自豪地說:“今日方知我是我。”
生活在這個大千世界,做一個真實的我吧!愿每一個人回首自己的往昔歲月,點評自己的一生時都能夠自豪地說:“今日方知我是我!”
【精評】1、材料典型,各有所用。汪精衛的實例,闡釋欲望使人迷失自我,曾經的熱血青年變成了賣國漢奸;莊周的實例和《金剛經》中的經典言論則論證要做回自己,須有顆恬淡之心。巴金的實例論述了要做回自己是痛苦的,也是自豪的。2、論證深入,結構嚴謹。文章不僅回答“是什么(我是我)”,而且還回答“為什么(是什么讓自我迷失)”,還回答“怎么辦(如何做回自我)。逐層深入,首尾呼應,和諧完整。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zzw/1312942.html
相關閱讀:高中優秀作文賞析:匆匆
詩意地棲居-話題作文“尋覓生活中的詩情”導寫
名家點評2018年高考作文之天津卷
素材積累 高考優秀作文議論性散文片段精選(荊軻)
2019年高考作文題預測-“一半是火焰,另半也是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