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類型的組織體系具備指導性、規范性及糾正性,組織自動創造出大量的規定和標準作業程序,從頭到尾精確地敘述工作該以何種方式完成,規定中還可能列舉了倫理操守的法典或適當的穿著、談業務的禮節,甚至還有員工氣質的特別指導。一家中西部超大型家具制造商給予新人員一本厚達114頁的員工守則:員工不得在上班時間講私人電話、休息時間不得離開停車場以外的區域等等,對每一項違規,從遲到對主任不敬,都精確地規定了處罰方式。
相同的狀況也發生在羅斯佩羅電子數據系統公司里,這個第一類型組織,規定了嚴苛的衣著打扮,但對員工加班的回饋卻不近人情。組織中是非分明,員工常睡在辦公室里,或承擔驚人的工作量,出差到各大小鄉鎮,他們經常好幾個月才見到親人一面,就好象加入了現代的十字軍圣戰。
這種在細節上強制而一味地追求完美,意味著第一類型組織雖努力不懈,卻可能疏離市場的現實面和結果。他們致力達到完美,卻也脫離了現實,最后導致毫無成效、且缺乏效率。“零缺點”可能使對手氣到極點,也可能絲毫起不了作用。
第一類型組織自以為知道“唯一真正的道路”。這種強硬的態度使他們與其他可選擇的程序及處理方法絕緣。
在最好的狀況下,第一類型組織會計劃未來,他的行動絕非偶然,他們言出必行,遵循著計劃表走,他們正直可敬,并以持續進步自許。
摩托羅拉就是著名的第一類型企業,他們在全公司大肆而無情地強調品質,當摩托羅拉勞師動眾地致力于品質改進后,他們贏得了由商業部主辦的聞名全球的第一屆馬肯巴利治品質獎(MalcolmBaldridgePrize)。但深信第一類型信條的摩托羅拉,開始要求一萬家供貨商告知何時也會申請角逐巴利治獎的時程表,否則摩托羅拉將另覓合作伙伴。根據摩托羅拉人事部資深執行主管威廉?維格宏說,大家“必須接受我們對工作及工作周的定義:那代表了將完美的成品交到客人手上所耗費的時間。”
第一類型的組織文化,當處于較穩定的市場中、擁有設計新穎的產品、或當他們的標準設定符合上揚成長曲線時,最能有所表現。至于在現代瞬息萬變的潮流和趨勢中尋找新的“真理”,或在澎湃洶涌的市場環境下驟然調整自己,則非第一類型所能掌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jiuxingrenge/2970.html
相關閱讀:聯盟點:第一類型
類型1的陷阱
類型1的陷阱
面對一號完美型人的銷售技巧
1號完美型性格的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