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你也能當記憶高手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快速記憶法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你也能當記憶高手過目不忘,何須智商180 別以為聰明絕頂的人,才能擁有高超記憶力,只要透過合適的方法,人人都可以是記憶高手。

金庸《射雕英雄傳》的女主角黃蓉,有個記憶力特優的母親馮蘅,武功秘笈只要借讀一次,就可以默背出來。倪匡科幻小說主人翁衛斯理,則是學習力超強,精通各種國內外方言,遇上什么人都可以搭上辭。

你是否想過,你也可能成為一個過目不忘的馮蘅,或是成為擁有國際聲帶的衛斯理?“別傻了,那是小說!”你嗤之以鼻,因為現實生活中,你總是忘東忘西、丟三落四:10分鐘前才換過名片的客戶,已經忘了名字和長相;老板口頭交代的待辦事項,一轉身就忘得干干凈凈;你永遠也搞不清楚那一大堆代理商、經銷商和客戶的名字和關系……你兩手一攤說,“沒辦法,我天生記性差嘛!”

“天生”記性差嗎?這個借口可能會讓你錯失變得更聰明的機會,用對方法,你也可以是記憶高手。

記憶是一種運動
一般人記憶欠佳的理由不外乎是:1、心不在焉,容易分心;2、缺乏自信,劃地自限;3、亂槍打鳥,囫圇吞棗死背。前兩種是心理因素,最后一種則是方法錯誤。根據研究,記憶力與智商未必有絕對相關,具有超強記憶力者不一定是聰明過人,而是因為他們擁有一套獨特的“記憶策略”。也就是說,即使是資賦普通的平凡人,也能擁有超強記憶力。

大腦原本就是愈用愈靈光的,記憶力其實就像是肌肉一樣,可以用運動和鍛煉的方式使之發達。用對方法,人人都可能做到過目不忘。不管天賦如何,只要善用“分類”、“聯想”、“附著”這幾種工具,就能有效記住多種過去記不住的東西。

分類:讓大腦資料柜有序排列。提高記憶力最簡單的一種方法就是分類。哈佛心理研究中心教授布拉德•喬伊斯指出,記性好的人,他的大腦資料柜通常也井然有序。比方說,若是要一口氣記憶下列10種物品:貓、帽子、小狗、掛鐘、桌子、衣柜、眼鏡、鸚鵡、鞋子、戒指。他建議,不妨先做分類動作:動物(貓、狗、鸚鵡)、穿戴物(戒指、帽子、眼鏡、鞋子)、家具(掛鐘、桌子、衣柜),如此則比較容易記住事物。不過,不見得每一次需要記憶的東西都有邏輯可循,因此“聯想”變得格外重要。

聯想讓記憶左右逢源
“聯想”是成為記憶高手最重要的法門。說來有趣,想要讓記憶力變好的方法并不是刪減掉東西,而是擺上更多的東西,再運用聯想,把受記對象和這些聯想掛勾“附著”在一起,就能加深初步印象,從而轉換為記憶。

推動快速學習法的高雄空大校長莊淇銘并強調,聯想不只是“被動的連結”,更可以是“主動的創造”,可以去發展出一套事物與事物之間的關系幫助記憶。可以幫助聯想的線索包括:

聯想線索1:形貌
利用外型當作線索,可以協助大腦把事物記住。受過義務教育者一定都學過世界地理,但若真的把各個國家的輪廓拿出來考大家,能全數答出的人恐怕不多!但意大利和韓國,可能是所有人都不會忘記的,因為意大利國土形似長靴,而韓國則像一只兔子!

據說,拿破侖可以記住部隊里每一個軍官的名字,但對許多人來說,要把模樣和名字連結在一起,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對業務員或服務業從業人員來說,若無法記住顧客的臉孔,可能會嚴重影響業績或服務品質。

圣路易華盛頓大學教授林天送建議,在介紹認識新面孔時,不妨多凝視對方片刻;握手寒暄時,開口稱謂對方“某某先生(小姐)”;交換名片時,心中多復述對方名字幾次,都可以增強印象。此外,最好能把這個人的名字,和他(她)的外型特征連結在一起,即使聯想的邏輯夸張一點也沒有關系。

聯想線索2:發音
諧音是記住事物的好線索,特別是在記憶一組不相干的事物時。例如,不少人對記憶電話很頭痛,諧音在記憶數字時,可說是一大利器,而且,愈滑稽愈有效果。達美樂披薩的電話是2882-5252(餓,爸爸餓,我餓我餓)。把重要的電話套上諧音,就能有效記住。

用在學習外語上,發音的聯想尤其重要。在學習外語時,要養成一個習慣:想一想這個外文字的發音是否令人想到母語中的某個字或某個發音,如此則可以加強記憶。主張半年學會一種語言的莊淇銘,本身能用9種語言溝通,他表示,我們過去的語文教育太偏向紙上談兵,也就是“文字學習導向”,被音標、文法綁死;事實上,學語言最重要的就是“聽”,在記憶單字的讀音時,可以多連結母語幫助記憶,但在語法上,就得多聽,從對話情境去推敲聯想語言的脈絡。

聯想線索3:故事
當事物是彼此有關連性(例如,相鄰或是有其他關系)時,將要記住的事物編成一個故事,也是不錯的方法。

《超級記憶王》作者魯卡斯舉了個例子:美國有50州,要記住這些名字和相對位置是很折騰人的,但若把他編成故事就好辦多了:明尼蘇打州可以想像成一杯mini soda(迷你汽水),與他相鄰的密西西比州則可以想像成Mrs. Sip(啜飲太太),只要想到啜飲女士正在喝迷你汽水的畫面,就可以記住這兩州是相鄰的。

這種方法用在記憶為數眾多,彼此又相關的供應商或客戶時,有不錯的效果。重點在于,找到一個聯想的事物,并且把此事物和記憶對象“附著”在一起,編成一套情節幫助記憶。

協助記憶的聯想未必要合乎邏輯,坊間有許多記憶書籍甚至鼓勵人們用瘋狂、荒謬的聯想來促進記憶。例如,把聯想的事物尺寸夸張放大、用滑稽的讀音、超現實的情節等來記憶事物。因為尋常、合邏輯的事物,較不容易在人心中留下印象,但離譜、震撼的事情則不容易忘記。
把暫存區的資料移到硬碟
記憶有分短期記憶與長期記憶,短期記憶就好比是存在電腦記憶體的資料,電腦一關機就消失;而長期記憶則是儲存在硬碟的數據,可以隨時提取出來使用。以下動作,可以幫助我們把放在“暫存記憶體”的記憶,移到“硬碟”里長期存放:善用畫面、圖畫、空間與顏色。魯卡斯提醒:光是聯想還不夠,不論心中想到什么替代事物,都必須在腦海中浮現出逼真的“畫面”,才能夠印象深刻。

倡導“心智圖法”(Mind Mapping)記憶術的孫易新也表示,人腦儲存圖像的功能,本來就比儲存文字優越,只是現在的社會太習慣用文字處理事物,使用圖像、空間、色彩、形體處理記憶的能力反而退化了。

所謂“心智圖法”記憶術跟上述天馬行空的聯想法又不大一樣,它是一種放射性思考的方法。每一種進入大腦的資料(包括文字、數字、符號、氣味、顏色、音樂等各種感覺),都可以發展成為一個中心主題,并由此中心向外延伸出其他次主題,每一個分支再扣連回中心主題,并且可以繼續往下延伸,心智圖法看起來就像是一張阡陌縱橫、色彩繽紛的樹狀圖,可以用來處理各種復雜的資訊。

切割學習時間單位
學習效果最好的時間點,是在學習時間的頭尾兩端:剛開始和快結束時,學習效果都會比較好。因此,與其連續花好幾個小時學東西,不如把學習時間切割成較小的時間單位。

在每個學習高峰點之間進行休息,可以更新學習能力。研究指出,若連續看書兩個小時不停歇,學習效果會從80%降至40%。但若每隔20分鐘休息兩、三分鐘,則可以把學習效果維持在75%~80%之間。

善用記憶曲線:復習
記憶專家發現,一般人在學習后,若不復習,在5小時后只記得50%;10小時候剩40%,經過24小時以后,可能只剩下20%。

或許記憶術可以協助我們用比較輕省的方式處理資訊,但是傳統的“復習”仍是長期記憶的不變真理。莊淇銘強調,應掌握最佳學習曲線,利用最短的時間,得到最大的學習效果。在學習一個小時后,若能復習5分鐘,會讓記憶一天都維持高峰;隔天并進行第二次復習,同樣維持5~10分鐘,就能讓記憶持續一周,若能連續三周每周復習5~10分鐘,這項資訊就會變成長期記憶。
  
增加生活體驗
觀察力與想像力是記憶的礎石,而這兩種能力,又與生活經驗豐富與否息息相關。舉凡音樂、旅行、觀展、交朋友,都有助大腦建立聯想資料庫,我們所見所聞愈多,能夠幫助我們記憶的連結資訊也就愈多。

增加生活體驗也能提高學習動機。莊淇銘以旅行為例,不少人是因為迷人的異國經驗而想學語言,這比課堂填鴨式的學習動機更強烈,因為學習與實際經驗結合,學習也就能事半功倍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jiyifa/11613.html

相關閱讀:地理學上的分類
超級記憶法的秘訣重復記憶
記憶要領
故事情節的記憶
合適記憶法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