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家里養了兩只貓,經常抓門,打擾他的思維。于是牛頓不假思索地吩咐仆人在門上挖兩個洞——大洞讓大貓走,小洞讓小貓走。仆人問:“先生,大貓走得過的洞,小貓也可以走,何必挖兩個洞?”牛頓竟然由于注意力專注于所從事的研究而忽視了對簡單常識的注意。
一天,一位朋友來看望牛頓,約好了一起進餐,飯菜已經擺在桌子上,牛頓卻沒有從書房出來。這位朋友早已經習慣了牛頓的怪作風——工作告一段落后才能出來,就獨自一人吃了起來。他吃完了那盤烤雞,就和牛頓開了個玩笑,把所有的雞骨頭都放回盤子里,把蓋子蓋上就離開了牛頓的家。幾個小時之后,牛頓在從書房里出來,感覺到餓了,于是揭開盤蓋,當他看到盤子里的雞骨頭時,自言自語道:“我還以為沒吃呢,又弄錯了!”說完他又回到書房進行思考和工作。
拉瓦錫在集中注意力解一道感興趣的數學題,后來忽然發現自己把數學題寫在了一輛出租馬車的后壁上,他徒步跟著馬車——馬車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手里還拿著粉筆。在這之前,他絲毫未意識到自己已經下樓并且來到了馬路上,還跟上了這輛馬車,并且將其后壁當作黑板使用。
查理·狄更斯能夠讓自己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當時所創作的一個情節上,然后再把它轉移到接踵而至的下一個情節上去。好像是一個控制大探照燈的人,把燈光對準一個物體,等把這個物體研究透了,再把它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上去。
希臘文學家艾斯·強森說:“真正的記憶術就是注意術。”集中注意力,能使大腦最敏捷、最準確、最清晰地記憶被注意的知識與經驗。
有一位經驗豐富的心理學家聽說某著名的心算家能準確快速地心算出不管是專家還是觀眾出的任何復雜刁鉆的算題后,為了難倒他,這位心理學家興致勃勃地前往心算家的住處,出了下面的一道算題,將他難倒了:“有一輛滿載旅客的列車,出站時車上共有312名乘客,后來列車到達一處車站,下去18人,上來54人,列車又到一站,下去81人,上來44人,列車又到一站,下去23人,上來50人,列車又到一站,下去67人,上來35人,火車繼續往前開,到了下一站,下去12人,上來9人,接著列車又到一站,下去54人,上來66人,列車又到一站,下去17人,上來24人,列車又到一站,下去78人,上來85人,列車再到達一站,下去94人,上來56人,接著列車到達了終點站。”當這位資深的心理學家快速、準確、清晰地講完上題后,心算家便馬上準確無誤地把列車到達終點時在車上的人數告訴了觀眾。心理學專家卻說道:“我不是問你達到終點的乘客是多少,我想問你列車在這期間一共?苛藥渍?”這位全國著名的心算家張目結舌,回答不上來。
出題的心理學家利用心算家習慣的心算定勢——只將注意力集中在數字上,故意用表面上并不比往常復雜的數字將心算家的注意力吸引過來,而在運算過程中喪失了對火車途徑車站的計數——注意力旁落就記不住,記憶專家也一樣。只有集中注意力才能記住想記的事情。
使注意力集中的環境因人而異。毛澤東的一些著作是在窯洞里寫就的。高爾基說:“樹林在我的心里引起了一種精神上安寧恬適的感覺,我的一切悲傷都消失在這種感覺里,不愉快的事統統忘掉了。同時提高了我的感受性:我的聽覺和視覺變得敏銳多了,我的記憶力強得多了,我的頭腦里貯存的印象也加多了。”
不同年齡段的人集中注意力的時間長短不一,通常情況下,保持高度注意力的時間在12歲以前不超過30分鐘(如對識記材料發生濃厚興趣,時間還可大大延長)。
干擾注意力的因素主要有:使人分心的雜念;嗜酒、嗜煙、“開夜車”等劣習;飲食調控失度;不速之客來訪;易使注意力游離的藥物等。
干擾注意力集中的環境主要是:超過25分貝的噪音;太強或太弱的光線;太冷或太熱的室溫;易使注意力游離的雜物;絕對無聲的環境。
排除影響注意力集中的干擾因素,可以有意識地進行一些集中注意力的訓練和抗干擾的自我訓練。如毛澤東小時候常常用“鬧中取靜”的方法在城門口讀書。李政道經常去茶館讀書——茶客們在談天說地,他卻能靜下心來讀書。
自我獎勵也是變干擾因素為刺激因素,使注意力由分散趨于集中的重要手段:
當需要記憶,腦子里卻浮現出看電視、洗澡、喝茶等雜念的時候,可以把這些雜念作為到達某一記憶目標之后的獎品,這樣一來,足以妨礙記憶的雜念,反而成為刺激記憶的最佳誘導劑。如記下一段課文,可以喝杯茶并休息15分鐘;要是記下兩段課文,就可以洗個澡;要是完成了對三段課文的背誦,就可以去看一場喜歡的電影。像這樣,把自己的雜念由小到大逐次排列起來,并把最先的雜念放到最后去對付,表面上看像是一種哄騙小孩子的把戲,卻有促進記憶的效果。
在一般情況下,只要目的明確,有頑強的毅力和鎮定的情緒,采取相應的訓練舉措,就會使散向的注意力集中到學記的內容上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jiyifa/16364.html
相關閱讀:故事情節的記憶
合適記憶法
超級記憶法的秘訣重復記憶
地理學上的分類
記憶要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