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借助詞句聯想法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快速記憶法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一一對應聯想是其它記憶方法的基礎,直接串連聯想法可以把若干個答案要點串連起來,它可看作是一一對應聯想法的延伸,但任何事物都一樣,如果中間涉及的環節越多則越要加小心,因為這其中的任何一環節出問題都會產生連鎖反應,其后面依次進行的程序也都會因此受到影響。應用直接串連聯想法時若“串連”的內容過多,就會產生“掉線、脫鉤”的危險。為了降低記憶風險,我們引入“借助詞句聯想法”來縮短直接串連的長度和難度,人為地將其長度拆分成緊密相關的若干組,然后把記憶對象分配到各個組中去,我們用圖示演示如下:
一一對應聯想法 直接串連聯想法 借助詞句聯想法
甲→乙 甲→乙→丙→丁→戊→ 日→甲→乙……
丙→丁 …… 月→丙→丁…
戊→已 星→戊→已…
…… …… ……
能看清楚嗎?
所謂借助詞句聯想法就是借助題外的詞句與所需記憶的對象進行一一對應或直接串連聯想的一種記憶方法。由于“外援”(如日月星等)中的每個字(或詞、句)分擔了記憶任務,這樣就減輕了直接串連聯想法以往“一人”操辦到底的勞動強度,從而也降低了難度,防止了“脫鉤、掉線”的危險。
我們結合實例具體學習一下這種方法
例1、記憶歷史題中“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
一、廢井田,開阡陌
二、獎勵軍功
三、建立縣制
四、獎勵耕織
我們選擇“改革開放”四個字與四條答案要點分別進行聯想
這樣就變成了:改—廢井田,開阡陌
革——獎勵軍功
開——建立縣制
放——獎勵耕織
的形式。
聯想:
改——廢井田,開阡陌:“改”可想在“悔改”,可假想:商鞅變法中規定把不思悔改的貪污吏扔廢井填(廢井田)土埋了,并打開他家前門(開阡陌)把財物分發給百姓。
革——獎勵軍功:“革”想成“皮革”:古代皮革是貴重東西,所以變法中規定將皮革獎勵給軍功(獎勵軍功)大的人,軍功越大,獎的皮革越多。
開——建立縣制:“開”想成“開始”:變法中也開始對王侯建立限制(建立縣制)機制,以防對政權構成威脅
放——獎勵耕織:“放”想成“放牧”:對放牧多的人獎勵耕牛和織布(獎勵耕織),以鼓勵發展農牧業。
閉眼回憶一下,看是否記住了?
通過“改革開放”一詞就把“商鞅變法”的四點內容記住了。這就是借助詞句聯想法,從題外請“外援”來對記憶對象進行聯想。
再來看一例子
例2、記憶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有
洋流、地形、海陸分布、大氣環流、緯度。
上題答案有5點,我們可借助“唐宋元明清”一詞語來與之分別聯想。即:
唐——洋流
宋——地形
元——海陸分布
明——大氣環流
清——緯度
聯想:
唐——洋流:“唐”可諧音成“淌”,今年雨水多,下的雨水最終都淌進“洋”流進海。
宋——地形:“宋”諧音成“送”,來我家的客人走時,我一定得送出去,因為這里被大水沖得地形復雜,不好走。
元——海陸分布:“元”諧音成“園”,我家的菜園也被沖的高一塊低一塊的,高處裸露,低處有水,如同海陸分布一樣。
明——大氣環流:“明”想成“明天”,天氣預報說,明天還有雨,是因為幾大暖氣流循環流(大氣環流)過的緣故。
清——緯度:“清”諧音成“晴”,天氣總也不晴,大概是因為緯度低,處于熱帶的緣故吧,還得下雨。
這樣通過“唐宋元明清”五個字就記住了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我們在應用借助詞句聯想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外援”詞句的個數要與所需記憶的條款數目相等。
如例1中有四個答案要點,我們就選用了“改革開放”四個字與之對應;例2中有五個要點我們就用“唐宋元明清”五個字與之相應。幾條答案就選擇幾個字,不能多也不能少。
2、所選擇的詞句之間必須是緊密相關的。
必須選用成語、俗語、歇后語、詩詞等相互間存在緊密聯系的詞句,不能是東一個,西一個的臨時拼湊的詞句。如可以以選擇:人口手、日月星、海上升明月、在那遙遠的地方、飛流直下三千尺、老虎拉車—誰趕(敢)等詞句。因為這些都是約定俗成的,誰也不能夠隨便在其中間再加減字的。答題時數一下“外援”的個數,就知道了有幾條答案,不會遺漏答案數目。相反,若選用“你來了、你快點說、怎么還沒來”等詞句的話,回憶時就會拿不準到底是“你來了”還是“你回來了”亦或是“你才回來嗎?等詞句,拿不準幾個字,就可能漏答要點。
3、借助的詞句要選用自己所熟悉的。
如果找的詞句連你自己都陌生,也就是說連記憶這些詞句本身都成問題,可千萬別選用,因為這樣的詞句很容易忘記。忘記了選用的詞句就意味著忘記了答案。這個詞句就好比是開門的鑰匙,丟了它,你就進不了屋了。
所以一定要選擇那些你張嘴就來的、不假思索的、脫口而出的詞句,唐詩宋詞、成語、歇后語、熟悉的歌詞 、歌曲名等是最佳選擇。
4、聯想前要先劃出答案中的關鍵詞。
有的答案中帶有一些敘述性的內容,應用借助詞句聯想法時,“外援”詞不可能與答案中的每個字都進行聯想,只能先劃分出關鍵詞,再用外援詞與之進行聯想,所以需要先行劃出關鍵、能起到“提綱攜領”作用的重要詞。
事實上,每個答案的要點中都有“點睛之語”,抓住要害,抓住重點答題是應試的訣竅!一道題中,你把關鍵的條框框答出來了,即便補充、途述得不夠豐滿,那起碼2/3或3/5的分數是能拿到的,要知道,老師判卷時都是按要點給分的。如例1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這道題若是5分的話,你答出四個要點,那最少可得3分。
5有時干脆就用提出問題的題干作為“外援”的詞句。
如商鞅變法一題,也可選用“商鞅變法”四個字與四條答案進行聯想。但要注意的是,這樣的題干得選用那種不論怎么提問都會出現的題干才行。不然的話,考試中若換個角度出,原來的所借用的“外援”不再出現了,那也就想不起答案了。例如不論怎么考商鞅變法,這“商鞅變法”四個字都一定會出現,那我們就可放心地選用。
再一個,題干的字數要與答案要點數量保持一致。
例3、記憶 宋太祖為了鞏固統治,加強中央集權所采取的措施:
1、用“杯酒釋兵權”的手段,削奪了朝中大將和地方節度使的后權(關鍵字:杯酒釋兵權)。
2、加強中央禁軍控制,由皇帝直接控制(關鍵字:中央禁軍)。
3、派文官做知州取代原節度使,掌握地方行政權(文官、地方行政權)
4、派轉運使到各地管理財政,規定各地方收到的租稅,除一部分留歸地方使用外,其余由轉運使運送中央(關鍵字:轉運使、管理財政)
聯想:
我們用“老謀深算”四個字與四個答案要點中的關鍵字進行聯想。
“老”想成“年老”,宋太祖向年老的老臣每人敬杯酒是(釋)想要他們的兵權(杯酒釋兵權)
“謀”想成“謀害”,宋太祖做了皇帝后,害怕被謀害,就組建了中央禁軍來保護自己(中央禁軍)。
“深”想成“深知”,宋太祖深知“文能安邦,武能治國”,于是派文官掌握地方行政權(文官、地方行政權),作好基屋工作。
“算”想成“算計”,宋太祖很會算計,怕地方官貪污,于是派專人運回財稅,使(轉運使)管理財政的權利掌握在國家手里(即轉運使、管理財政)。
訣竅:
1、選擇“外授”詞句時,可選些與題意較近的詞句,如本例中用“老謀深算”就很容易聯想并有助于回憶。這比選擇“上下左右、多快好省”等詞語更貼近題意。在用時還可做一下聯想以加深印象,如想:宋太祖“老謀深算”,想了很多辦法來加強中央集權。
2、聯想時要使聯想內容有一個主題,不要各自聯想各自的。本例中每個字都是往“宋太祖”身上靠的。若各想各的,雖然也能完成聯想,但缺少一個“主線”,容易“脫鉤、掉線”。
例4、記憶 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引起勞動力增加趨勢的主要因素有:
1、隨著人口的自然增長,進入勞動年齡的人數不斷增加。(關鍵字:人口增長、勞動年齡、人數增加)。
2、生產過程的機械化,使大量使用童工成為可能。(關鍵字:機械化、童工)。
3、越來越多的婦女加入勞動力出賣者的行列。(關鍵字:婦女)。
4、資本主義在農村的發展,使大批個體農民破產,農村勞動力大批轉入城市,增加工業及其它行業勞動力的供給。(關鍵字:農民)
5、競爭使許多中小資本家、小商品生產者和個體勞動者破產,使他們中許多人加入雇傭勞動者行列。(關鍵字:中小資本家、小商品生產者、個體勞動者、破產)。
我們選用“我農兵學商”五個字與上述五條答案進行關想:
“工”與“人口增長、勞動年齡、人數增加”:這很容易聯想,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需要大量的工人,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人口增長)達到勞動年齡(勞動年齡)的人數也不斷增加(人數增加),工人也越來越多。
“農”與“機械化、童工”:農業實行機械化后,種田就很輕松了,以至于童工都可操作(即機械化、童工)。
“兵”與“婦女”:資本主義在侵略時,土兵少了,就征婦女入伍(婦女)
“學”與“農民”:舊社會上得起學的都是富家子弟,農民的孩子上不起(農民)。
“商”與“中小資本家、小商品生產者、個體勞動者、破產”:資本主義商業社會競爭激烈,那些中小資本家、小商品生產者、個體勞動者,稍不留神就會破產。
這樣通過“工”想到“人口增長、勞動年齡、人數增加”:通過“農”想到“機械化、童工”;通過“兵”想到“婦女”;通過“學”想到“農民”;通過“商”想到“中小資本家、小商品生產者、個體勞動者、破產”則這道題的要點就記住了。
例5、記憶政治經濟學中的一道問題:
“影響利潤率的主要因素”:
一、 剩余價值率
二、 資本有機構成
三、 資本的周轉速度
四、 不變資本的節省
我們選擇“多快好省”四字與之對應聯想:
“多”與“剩余價值率”:上市公司利潤多了,公司賬戶就剩余很多錢,股票價值也陸續上升(剩余價值率)
“快”與“資本有機構成”:要想較快獲取利潤,手中的資本有機會就要購成功公司的股票(資本有機構成)以增值。
“好”與“資本的周轉速度”:獲利好的項目,要求資本的周轉速度要快,即單位時間內周轉越快,獲利越大。(資本的周轉速度)
“省”與“不變資本的節省”:節省、再節省是每個企業不變的追求,資本的節省就意味著利潤的增加。(不變資本的節。
這樣,用“多快好省”四個字就記住了“影響利潤率的主要因素”這道題的答案。
有些人可能會問“我們一次需要記憶那么多問題,有那么多詞句可借助的嗎?”
這個你不用擔心,我們每個正常人都掌握了大量的詩詞、成語、短語、歇后語,“外援”足夠多。平時你可有意識的把那些三字經、五言詩、七言詩、或歌名、歌詞等寫下來,常翻翻,加深印象。
另外,同一句詞句還可反復使用,可記多道題,只要注意前后要間隔一段時就地。“那會不會答錯題呢?“只要你對該題有一點印象就不會張冠李戴。用“改革開放”記完“商鞅變法”后再用來記“宋太祖加強中央集權措施”,那考試時你決不會答混。
還有,用借助詞句聯想記憶東西,最好是7項左右的問題,多于7項不不太方便選用詞句。
最后,還是強調要不斷加強聯想練習,聯想的水平決定你聯想的速度和深度,過硬的聯想能力可使我們在短時間內記憶大量的內容。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借助詞句聯想法的優缺點:
優點:
1、用借助詞順聯想法能完成多選題、簡答題、名詞解釋、及部分論述題的記憶任務,這些題幾乎占了整個卷面分數的50%強。很多參加職稱考試的人目標就是60分,因為及格就能取得相關資格證明。所以學好借助詞句聯想法,幾乎就可為你打來“半壁江山”。當然我們不贊成“及格萬歲”的口號,但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借助詞句聯想法可以幫你大忙。
2、借助詞句聯想法因為有了“外援”的介入,實際上又變成了一一對應聯想法和直接串連聯想法,記憶難度降低了。
缺點:
1、 首先要尋找與答案數量對等的詞句,這樣不太方便。
2、 如果“外援”選的不好的話,一是給聯想增加了難度,二是考試時有可能想不起借助的是什么詞句,從而無法記起答案。
3、 聯想能力不強的人,聯想起來有些費勁。
解決的方法:一是要平時多儲備詞句;二是想好“外援”后,直接將其寫在書上或筆記本上,這樣復習時很快就會想起原來的聯想;三還是要加強聯想的訓練。
我們抄錄一些詞句以供大家參考:
上中下、人口手、日月星、車馬炮、人之初、性本善、
大小來去、多快好省、大好河山、旭日東升、日出江南、聰明伶俐、老當益壯、力不從心、好事多磨、艱苦樸素
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故人西辭黃鶴樓、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勸君更飲一杯酒
課后作業:
1、記憶王安石變法的主要內容:
a、保甲法 b、青苗法 c、農田水利法 d、募役法 e、方田均稅法
2、記憶會計科目的作用:
a、會計科目是反映資金運動的方法
b、會計科目是組織會計核算的依據
c、會計科目是進行會計管理的手段
d、會計科目是加強國民經濟核算的工具
3、記憶北歐包括挪威、瑞典、芬蘭、丹麥、冰島5國,各國的經濟情況是:
挪威:以漁業、航運、和石油為主
瑞典:木材、紙漿、新聞紙、纖維板的出口居世界前列。
芬蘭:森林和水利資源豐富 丹麥:乳肉牧業和家禽飼養業發達
冰島:以漁業為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jiyifa/17124.html

相關閱讀:超級記憶法的秘訣重復記憶
地理學上的分類
合適記憶法
故事情節的記憶
記憶要領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