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完美圖畫記憶的秘訣是利用你與生俱來的完美能力。我們用畫面思考,畫面是完美的。我們用體驗記憶,而體驗是用數百個甚至數千個完美元素建構起來的,我們將它們分類為感覺、情緒、行動。還記得“用SEA來SEE”嗎?那就是我提出的“雙向契合三原則”的密碼:記憶將感官(Senses)、情緒(Emotion)與行動(Action)契合起來。當我們把字句轉換成畫面和經驗,就打開了記憶的無限潛力。
我們用另一份記憶清單來練習契合原則。瑞克?沃倫(RickWarren)在暢銷書《被目的驅動的生活》(ThePurposeDrivenLife)里談到,一般人生活中最常見的五種激勵動機:罪惡感、憤怒、恐懼、拜金主義和認同。我們可以死記硬背這份清單,也可以用“雙向契合三原則”創造契合的經驗,當然,最好是利用自己的經驗,不過,我還是先介紹一下我是怎樣做這個練習的吧。
我把“恐懼”等同于我參加過的惟一一次高爾夫球賽。當時我年屆三十,比賽內容其實也就是比誰的擊球距離最遠,問題是到場的競賽者和觀眾都比我料到的多得多。在叫到我的名字之前,我一直不知道大量人潮給職業高爾夫選手造成的壓力有多大。我緊張得要命,腿抖個不停。要把高爾夫球打得遠,需要高超的平衡技巧和力量。漂亮的擊球看起來之所以不費力,是因為時機和力量都掌握的恰到好處。很顯然,有旁觀者的時候,就連我的肌肉記憶也失常了,因為我渾身好像都在發抖。這實在沒道理,但我就是抖個不停。觀眾保持著客氣的沉默,我最擔心的就是打不到球,因為球棍也在抖。球直飛上去,如果有陣風迎面吹來,我確信球一定會落到我身后去,所以,我的恐懼等同于顫抖。
“罪惡感”很容易。我就把它想象成我偷偷溜出門開車去參加高爾夫球賽時鄰居家剪草機的隆隆聲。
只要看著那局充滿罪惡感的高爾夫球賽計分牌上我的得分,“憤怒”的畫面就出現了。我打了很蹩腳的06桿,還打丟了兩顆球,扔掉一根在水坑里不管用的新球桿。這稱得上“憤怒”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jiyifa/51786.html
相關閱讀:地理學上的分類
超級記憶法的秘訣重復記憶
故事情節的記憶
記憶要領
合適記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