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筆記要勤,也要精簡。做筆記要通過自己的思考,經過咀嚼,然后才落筆。如果不經消化,一味抄書,抄得再多,也是徒勞。所以做筆記應有“傾群言之瀝液,漱六藝之芳潤”的功夫。這里所說的少,是指每條的字數而言,條數卻要記得多,日積月累,許多條匯攏來,就可成為一個專題,寫一篇論文。
了要透徹了解。記下一個問題,要經過多次思考,真正懂得它的含義。淺嘗輒止,半途而廢,一知半解,會前功盡棄。要讓所學到的知識,在頭腦里“發酵”生根。如果是思想懶漢,即使天天做筆記,也難有多大的心得,因為那只能叫作“書抄”,叫作“知識的流水賬”。
夏承燾做讀書筆記的方法,一定對大家有所啟發吧?在校求學的學生不妨也試著做做讀書筆記。心理學家以大學生為對象進行回憶和測驗,發現自己動手做筆記,學習成績最好;看筆記但不動手做筆記,成績次之;單純聽講,成績最差。
一般說來,讀書筆記有兩大類型,一類是摘錄式筆記,一類是評注式筆記,這兩大類各又分為若干小類,當然這些方式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交叉同時并用的。
最后,我想用培根的一段話作此段文字結束:“我們不能像螞蟻,只是收集;也不可像蜘蛛,只從自己肚中吐絲;而應像蜜蜂,既采集,又整理,這樣才能釀出香甜的蜂蜜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jiyifa/56276.html
相關閱讀:合適記憶法
超級記憶法的秘訣重復記憶
地理學上的分類
記憶要領
故事情節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