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大概在她生活的那個時代知名度就很高。《墨子》里一句話:“吳起之裂,其功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币馑际钦f,吳起的死是因為功勞太大;西施的死,是因為太美麗。其他如莊子、孟子、韓非子等典籍中都有提及。然而,這個西施是不是與吳、越兩國有關的那個人卻是非常值得懷疑!后世的一些文章說是越王勾踐從民間搜求美女,得到西施以后將她獻給吳王夫差,以亂其政,今人據此把她稱之為中國歷史上頭號色情間諜,則未免有點兒言過其實。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一說,語出《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就是說,像毛嬙、麗姬這樣的女子,在人來說,她們是美麗的,但魚見了會因為害怕而下沉到深處,鳥兒見了會飛向高空,麋鹿見了會迅速地逃離。意為人和其它生物對于美的標準是不一樣的。后人把春秋、兩漢一直到唐代的美女組合到一起,顯然有拼湊的意味,就像四大發明、四大名著、四大名閣、四大名塔等等。正宗的史書如《春秋》、《左轉》、《史記》等都沒有記載西施這個人。尤其是《史記》,它在記載女人的時候,只要有事,就會記載得很詳細,像褒姒、驪姬、華陽夫人、趙姬等等,即便是其人沒有大事,只要某個事件與這個女人有關,也會記下這個人的名字,如妲己、夏姬、懷贏、哀姜等等。西施其人既然始終沒有在記載中出現,充分說明圍繞著她沒有什么事件發生,或者說歷史上一些大的事件與她無關。
今天的人們把西施說成是間諜,主要是依據《吳越春秋》一書的記載。此書寫成于東漢初,距吳國滅亡已經有500年的時間,這當中傳說和藝術加工的成分較多,作為歷史卻難以和《史記》等書相提并論。
不過,我們即便是假設真有西施這個人,她也確實是越國送到吳宮里去的,那么,西施也不具有間諜身份,越國復仇,吳國亡國都與她無關。
越王勾踐元年(前496),吳王闔閭借越王允常逝世之機討伐越國,結果在?(音zui)李被越國打敗,自己也中箭身亡。吳王夫差二年(前494,越王勾踐三年),吳國日夜操練士兵,準備報越國的一箭之仇。勾踐聽說后,不顧大夫范蠡的勸阻,想先發制人,在吳國沒有發兵時就前去攻打吳國。吳王夫差出動了全國全部精銳部隊迎擊,并在夫椒大敗越軍,越王只帶著五千殘兵退守會稽。吳王乘勝追擊包圍了會稽。勾踐派大夫文種向吳國講和,吳王開始沒有同意。后來,勾踐讓文種給吳國的太宰伯?獻上了美女寶物,經過伯?在夫差面前給越國說好話,夫差赦免了勾踐,撤軍回國。
越國臣服于吳國,向吳國進貢是必然的,既然能夠向吳國的大臣貢獻美女,那么向吳王進貢美女也是少不了的。但是,古人向人進獻女子只表示臣服或者求和,意思是讓勝利者多生子女,家國始終興旺,并不會有也不敢有其他目的,越國也不會例外。但西施不可能具備間諜身份,假如西施真的是越國作為間諜派往吳國的,那么她是怎樣訓練出來的?總不能找來一個農村女子派往吳國就能充當間諜吧?或者有人說,西施訓練過,訓練過三年!這種事情如果不是憑空想象,那也一定是虛構出來的情節。對于女子的訓練,一般只進行歌舞訓練,為的是讓他國國君或者大夫能夠看得上這個女子,表示自己的“貢品”合格,也就是上供者“心誠”,除此再無其他。否則,西施作為間諜,越國給她交代的是什么任務?更重要的是,是誰在給她交代任務?是勾踐嗎?吳國已經放了越國一條生路,勾踐有必要這樣做嗎?春秋時期的戰爭都是舉國行為,一場大戰過后,失敗方的青壯男子幾乎喪失殆盡,勾踐是收集了殘兵敗將才湊足了五千人困守會稽山的。這時候,勾踐首先想到的是保留國家,也就是保留他這個國君的生命,其次是要有民,沒有民,他這個國君同樣也不會存在,這就是他提出“十年生聚”國策的根本原因。這時候他要是想著報仇,只能是藏在內心的最深處,稍微流露出一點兒蛛絲馬跡,都無異于自尋死路。要知道,越國既然是舉國投降,吳國是會派人在這個國家監視的。所以說,勾踐不會這樣做,他也不會讓別人這樣做。還有就是怎樣向外傳遞情報?女子進入宮中,基本上就是與外界隔絕,不要說是越國人,就是吳國人也不是誰都可以出入吳宮的,這種比登天還難的情報傳遞,不是一個女子能夠辦得到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59276.html
相關閱讀:“玉體橫陳”的典故來自哪里?原來說的是馮小憐
千古奇冤之伍子胥浮尸案 一個值得思考的案例!
古代歷史上的美女經濟:西施“賣相”造福國庫
夫差 商鞅:歷史上自食其果的十位悲情人物之一
史上第一美女間諜:西施光復越國后的凄慘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