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文化以黃土高原為中心,遍及河南、山西、陜西、甘肅、河北、寧夏、內蒙古南部和湖北西北部一帶,仰韶文化以其分布之廣泛,延續之久長,內涵之豐富,影響之深遠,而成為中國諸新石器文化中的一支主干,它展現了中國母系氏族制繁榮至衰落時期的社會結構和文化成就。仰韶文化遺址眾多,具代表性的有陜西西安半坡、臨潼姜寨、寶雞北首嶺、華縣元君廟和泉護村、華陰橫陣,河南陜縣廟底溝、洛陽王灣、鄭州大河村等。BC4400年前后,南方的大溪文化開始出現。從出土物判斷,大溪文化可能是多種文化在湖北交融的結果。其中可以辨別出的有仰韶文化和裴李崗文化,可能還有當地原來的城背溪文化的因素。河姆渡文化和馬家浜文化在BC7000年已經開始,并持續了一千多年。但東南地區的文化序列就目前尚不明朗,馬家浜文化主要分布在太湖流域,早期階段制陶工藝尚保持一定的原始性,以紅陶為主;晚期以青浦崧澤遺址中層為代表,陶質與早期近似,泥質陶則以灰陶為主,并出現輪制,器形漸趨復雜。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62114.html
相關閱讀:中國汗青傳說時期最早的宗祖神:黃帝
黃帝曾孫之女竟然嫁給一條狗?
黃河流域文化遺址
黃帝的妻子是誰 黃帝有幾個妻子
吳剛是誰?吳剛為什么會在月宮伐桂?